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介绍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外伤、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以颈横动脉浅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为蒂的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外伤、肿瘤等所致的软组织缺损共10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2cm×7cm~24cm×9cm,修复皮瓣大小为13cm×8cm~25cm×10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9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7d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供区伤口一期愈合。其中5例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0.5~1.5年。肌皮瓣外形满意,有3例患者肿瘤未见复发,供瓣侧肩外展功能良好。结论下斜方肌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组织瓣有足够长度及面积,血供丰富,可满足颈部及头部各个区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背阔肌皮瓣的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具新鲜尸体的胸背动脉内灌注炭素墨汁与10%的福尔马林混合液之后,在背阔肌上缘中点、内侧缘中点各做一互相垂直的线,将背阔肌分成4区,在各区取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做连续及垂直切片,中性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图象处理。结果表明背阔肌皮瓣的微血管构筑分五层,各层血管网眼的密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6年5月收治右上肢车祸伤后右上肢后侧皮肤组织大面积缺失,右肘关节脱位伴骨质外露1例患者,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与血供的关系,为肌皮瓣的再划分、转位及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大体解剖学、血管X 线造影方法,对48例尸体背阔肌进行观察,并回顾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临床应用31例的效果。结果 背阔肌肌皮瓣有多个血供来源,其中胸背动脉主干分布于背阔肌外上部。恒定地分出内侧支和外侧支,具有各自分布区域。背阔肌内下部由肋间动脉和腰动脉供应。据X 线造影所见,它们与胸背动脉分支间吻合明显,口径在320~550 μm之间。背阔肌表面皮肤血供均来自深方肌皮穿支,越向内下方,穿支间吻合稀疏,口径亦细小。临床应用肌皮瓣做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乳房再造,修复小腿缺损等共31例,术后肌皮瓣30例完全成活,1例肌皮瓣远端早期出现部分血运障碍征象,经对症处理后,血运逐步改善,伤口延期愈合。 结论 背阔肌肌皮瓣,按其动脉分支及其吻合特点可分为3个部分,为整体或部分分离、转位或移植,保持肌功能提供血管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阔肌皮瓣的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背阔肌皮瓣的微血管构筑形式及一些区域的血管网眼密度等。方法:用2具新鲜成人尸体,把背阔肌皮瓣染色范围分成10个区,在各区中部切取组织块,常规染色、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图象分析及测量。结果:该皮瓣血管网共分五层即:深筋膜层、浅筋膜层、真皮深层、乳头下层和乳头层血管网。各层血管网眼密度(个/mm2)平均值分别为:140.5±15.2、113.7±10.6、131.7±9.5、15.6±1.2和48.2±4.6。各区相比较以1、2、3、4、6、7、8区血管网眼较密,5、9、10区较稀疏。  相似文献   

6.
在25例成人尸体上,对左侧背阔肌的形态、血管、神经进行了观测。对以骨阔肌作动力性心肌成形术的有关应用解剖学进行了研究。我们设计了以胸背动脉外侧支为蒂的背阔肌瓣,该瓣长37.4±3.2cm,肌瓣的心脏部面积约为(26.0+2.4)×12.0÷2cm^2。胸壁开窗背阔肌进入胸腔部位,选择在左侧腋中线至腋前线之间的第3肋骨,更有利于心肌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前锯肌和背阔肌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目前用游离肌肉移植修复晚地面瘫的术式多局限于面部下2/3的表情修复。根据前锯肌和背阔肌的解剖特性,提出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设想。方法:对36侧前锯肌下部及背阔肌外侧肌瓣的形态、血管和神经进行了观测,并作了相应的应用解剖研究。结果:①肌瓣位置相近,共血管干,不同神经支配,②可制成与面部表情肌大小、形态相应,具有粗而长的神经血管蒂的游高肌瓣,③血管神经较粗,易吻合,胸背动脉外径1.7±0.4mm;胸长神经横径1.6±0.3mm;胸背神经横径1.8±0.3mm。结论:前锯肌、背阔肌具有同一部位、共干血管、不同神经支配的特点,因此采用两肌作联合肌瓣修复面瘫,不仅有切口隐蔽、切取方便的优点,而且在全面(面下部及眼轮匝肌)修复面完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供区功能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对35具尸体背阔肌行亚部化研究。结果(1)胸背神经主要(91.43%)发出两支一级分支,即内上支和外下支,其中内上支发出2~3支二级神经支,外下支发出3~5支二级神经支;二级神经支在肌内发出树枝状分支,并在肌中部构成网格状的神经分支密集区。(2)背阔肌内上部和外下部的肌质部表面积分别为134.33±16.82cm2、226.93±32.05cm2。结论背阔肌有较恒定的胸背神经分支分布,可分为两个亚部:内上部和外下部。外下部的肌质部表面积是内上部的1.69倍。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酸碱预孵育肌球蛋白ATP酶法、乳酸脱氢酶法、油红O法、PAS法,研究了20只犬的背阔肌.结果表明,用肌球蛋白ATP酶法可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可分为3个亚型,Ⅱ型可分为ⅡA、ⅡB和ⅡC3个亚型.Ⅱ型肌纤维在背阔肌中占的比例大.Ⅱ型肌纤维含有较多糖原,Ⅰ型肌纤维含有较多脂肪颗粒.通过酶的染色观察,Ⅰ型、ⅡB和ⅡC亚型肌纤维的乳酸脱氢酶活性强弱无明显差别,ⅡA亚型肌纤维乳酸脱氢酶活性较弱.本文对背阔肌组织化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严重创伤或手术切除后形成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术,术中根据患者损伤的创面部位采用带蒂或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缺损处,3例胫前或足背动脉受损者采用逆行吻合血管的方法修复创面。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随访4个月~22个月,皮瓣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在解剖一具成年女尸时,发现其左侧背阔肌有3处止端,分别位于肱骨小结节嵴、胸大肌止端腱和肩胛骨喙突。此种变异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带血管神经蒂背阔肌转位心肌成形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具防腐的成人尸体上观测了左侧背阔肌,转位并切断背阔肌止腱后,肌瓣超过心左缘的部分长20.9cm,宽14.8cm,厚2.7mm,是心肌成形术较理想的肌瓣供体。背阔肌远侧半长度不够包卷整个心室,短缺约5.6cm,可通过松解血管神经蒂,采用“V”形连蒂心包膜瓣或截取背阔肌腱膜缝接的方式加以弥补。背阔肌过薄时,采取肌瓣折叠的方法双层修补心肌缺损或包卷心室。文中对背阔肌的剪裁和胸壁开窗位置的选择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形成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背阔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躯干标本上,观测了分布于背阔肌区域的肋间神经、胸脊神经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T5~10神经外侧支的后支在腋前线1~2cm相应肋间穿出,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肩胛线以外的背阔肌区皮肤;其中T6~8分布于皮瓣范围较大、神经蒂较长并距血管蒂接近。第6~11胸脊神经后支穿出骶棘肌后,在胸腰筋膜中走行4~5cm距离,后穿出在背阔肌浅层行3~5cm,呈重叠性节段性分布于肩胛线内侧的背阔肌区的皮肤。其中以第8、9胸脊神经后支在皮瓣中分布较大。结论:可设计以第6~8肋间神经外侧支的后支和/或以第8、9胸脊神经后支为神经蒂的感觉背阔肌皮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临床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 应用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其中带蒂转移修复6例,游离移植修复2例。 结果 所有带蒂及游离皮瓣均成活,颜色红润,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且有感觉。皮瓣供区疤痕较隐蔽,患者比较满意。 结论 用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效果理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供区。  相似文献   

15.
本人在局部解剖学的带教实验中,发现背阔肌与肱二头肌之间存在肌束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侧胸,背阔肌皮瓣交界区的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侧胸,背阔肌皮瓣联合移植提供微血管资料。方法: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经福尔马林墨汁固定后将侧胸,背阔肌皮瓣交界处分8个区,分别切取组织块做连续切片,应用LUZEX-F图像分析仪观察皮瓣微血管构筑的形态特点,测量各层血管间的网眼密度和网眼面积,结果:皮瓣交界区皮肤内微血管分五层,其中真皮深层,浅筋膜层和深筋膜内的务管网眼密度较密,网眼面积以汪,深筋膜层和真皮深层较小,结论:侧胸,背阔肌皮瓣交界  相似文献   

17.
人背阔肌肌内神经分布和肌构筑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肌构筑法。结果:(1)支配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发出2~3支一级神经支入肌,入肌后发出呈树枝状分支分布到该肌,在肌中部构成网格状的神经分支密集区。(2)背阔肌内上部肌重(58.91±10.29)g、肌长(18.76±1.67)cm、生理横切面积(3.39±0.65)cm2,外下部肌重(119.60±20.89)g、肌长(29.33±1.70)cm、生理横切面积(4.69±0.92)cm2。结论:(1)背阔肌有恒定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可分为两个亚部:内上部和外下部。(2)背阔肌内上部在肢体运动中更多的维持肩关节的稳定;而背阔肌外下部则更多参与肢体的速度运动。  相似文献   

18.
背阔肌节段肌瓣移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86侧背闼肌及其内部血管进行了分段观测。1.背阔肌的节段动脉在肌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根据节段动脉的支数可将背阔肌分为4~6个节段肌瓣,其中以外3、4段最薄,血管蒂最长。3.胸背动脉分出内、外侧支的位置在肩胛骨下角平面上方18.5mm、背阔肌外侧缘内侧21.5mm.文中设计了四种形态的节段肌瓣供临床选用参考,并讨论了截取肌瓣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测量和剝离了30侧背阔肌内的血管神经,提出利用血管的Ⅰ、Ⅱ级分支为蒂,将背阔肌裁为5份,每份中均有较粗大的血管神经束,为临床部分移植背阔肌提供了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抓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治疗方式,使用焦虑评价量表(ASA)评价患者焦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对体型、社交方面的满意度,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术后焦虑情况、体型、社交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24.00%、50.00%、90.00%均优于对照组的86.00%、6.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