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后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术后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外科治疗后的640层容积CT成像检査资料,所有患者的图像分析及后处理工作均在Vitrea后处理工作站上完成,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VR)技术等多种后处理方法。重点观察与分析支架的位置、支架有无内漏及假腔情况。结果 53例均可清楚显示支架位置、形态、个数、对假腔的封闭情况。术后恢复良好45例,其中37例降主动脉夹层内有血栓形成,8例降主动脉夹层内有部分血栓形成。术后发生支架内漏8例,Ⅰ型内漏6例,Ⅲ型内漏2例。结论 640层CT血管造影是一种方便、快捷和无创的检查手段,综合原始及各种后处理图像可以准确诊断并客观地评价主动脉夹层术后情况,是主动脉夹层术后诊断及随访的重要影像检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后处理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 )、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容积重建(VR)、CT仿真内镜(CTVE)及导航技术(n avigation),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种后处理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良好的显示了动脉瘤形态、内腔、附壁血栓、钙化斑块及主动脉夹层真假腔、撕裂的内膜及动脉瘤破裂口的形态. 结论:16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指导临床手术、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随访证实的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诊断符合率为100%,均能辨别真假腔;可以清楚显示主动脉分支受累及情况及显示破口位置。结论 MSCT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及随访有着重要的价值,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48个椎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成像等后处理,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能够准确显示...  相似文献   

5.
多层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进行主动脉增强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薄层VR重组。结果9例患者经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为主动脉缩窄,其中有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结果与手术及DSA检查结果相一致。主动脉靶重建全面整体显示9例患者缩窄情况,整体VR全面整体显示9例患者侧支循环情况。结论MSCT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主动脉缩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随访是1种非常有用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49个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后处理成像,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结果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脊椎爆裂性骨折的部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片突入椎管的深度范围、局部椎管狭窄程度及三维空间关系。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s)曾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 of aorta)。分典型主动脉夹层(Typical Aortic Dissection,TAD)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typical aortic dissection,AAD)两种[1]。是一种严重大血管疾病,随时可能威胁生命,因此要求检查快捷、准确。由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后处理功能强,故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显示了明显优势。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3年9月~2005年5月间应用MSCT诊断的主动脉夹层8例,男6例,女2例,年龄42~72岁,平均57岁,其中5例有长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各向同性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患者先行X线检查,再采用MSCT机进行各向同性扫描,应用SSD(三维表面重建)、VR(容积再现)、MPR(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观察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38例患者中DR显示肋骨骨折62处,另有5处怀疑骨折,而MSCT显示了全部38例共81处肋骨骨折。结论:MSCT扫描,具有扫描快、图像清晰的优点,结合VR、MPR等图像后处理功能可提高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DR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侯志彬  李欣  杨楠   《放射学实践》2013,28(9):928-931
目的:应用MSCT 3D后处理技术显示儿童肋骨及肋软骨发育异常及解剖变异,比较不同后处理方法的差异。方法:对92例胸廓异常患儿行MSCT扫描,利用3D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多平面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成像(VR)技术,比较各种后处理方法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诊断部分肋骨融合畸形17例,叉状肋16例,肋骨膨大畸形9例,部分肋骨缺如8例,肋骨发育短小3例,颈肋1例,肋骨走行异常1例,肋软骨融合畸形18例,肋骨异常合并肋软骨异常(伴有脊柱、胸骨异常或胸壁软组织异常)19例。VR对肋软骨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各MSCT 3D后处理技术在显示儿童肋骨及肋软骨形态及走行方面各有特点。结论:不同MSCT3D后处理技术对于儿童肋骨及肋软骨异常的显示及诊断价值具有一定差异,其中以VR应用最为广泛,诊断符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用于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 5例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MSCT)和CT仿真内镜 (CTVE)表现 ,探讨CTVE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例主动脉夹层进行MSCT增强扫描 ,将原始数据在AW工作站上进行CTVE成像。 5例中Ⅰ型主动脉夹层 2例 ;Ⅱ型主动脉夹层 1例 ;Ⅲ型主动脉夹层 2例。结果 :2例Ⅰ型和 2例Ⅲ型主动脉夹层均清楚地显示了狭窄的真腔和扩张的假腔 ,以及假腔内的血栓 ,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和分支受侵情况。清晰地显示 1例Ⅱ型主动脉夹层的内膜裂缝。结论 :CTVE技术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 ,快捷、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 ,是诊断主动脉夹层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