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超声与肾小动脉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50例健康体检无高血压且肾功能正常(A组),100例高血压病伴肾功能下降,根据K/DOQI指南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分期标准2期50例(B组),3期50例(C组)。常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最大值(CBMmax)、颈总动脉(C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三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B、C两组行肾组织活检,对比病理诊断肾小动脉硬化结果。结果 A、B、C三组间两两比较,CBMmax与肾损害程度成正比(P<0.001);CCA-PSV、CCA-EDV、CCA-RI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0.001)。B组CCA-PSV、CCA-EDV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C组则相反(P<0.001);B组、C组CCA-RI均高于对照组(P<0.001),C组CCA-RI高于B组(P<0.01)。B、C两组肾活检病理诊断肾小动脉硬化的结果分析(P<0.001),说明高血压病患者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病率随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颈总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平均IMT最大值(CBMmax)、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早期判断高血压病伴肾功能下降、肾小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辽宁省6县市基层医疗单位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原发性高血压防治现状.方法 2007年3月~200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辽宁省本溪县、西丰县、阜新县、庄河市、建平县、大洼县6个县市基层医院,对在上述医院就诊的11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65.7%.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77.4%、62.3%和28.1%.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增高趋势.伴有心脏病、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的脑卒中患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无上述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的患病率(P<0.05).脑卒中发作2次及以上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发作1次的患者(67.5%vs 58.9%,P<0.05).527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48.6%(256例)使用复方类降压药;51.4%(271例)使用非复方类降压药;最常见的组合为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结论 在辽宁省县市基层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率较低,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还欠规范,高血压病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提高基层医院高血压病患者的控制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肾损害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11.2%[1],已引起临床医生及研究者的重视。一般认为肾动脉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基础。各种因素造成肾脏血液循环障碍。肾血流量减少和肾排泄功能异常是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上将其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外源性主要是药物引起,国内外有较多报道,本文仅就ACVD患者内源性肾损害及其机制进行概述。l 发病基础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ACVD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肾脏也是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长期血压高,可使肾脏细小动脉硬化,逐渐影响肾脏功能。有资料显示40岁以上的脑…  相似文献   

4.
肾性高血压大鼠脑血管病变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用Sprague—Dewley大白鼠以肾包裹法及不同程度的肾动脉狭窄法复制慢性肾性高血压,从中筛选出一种最为合适的高血压大鼠模型,并分阶段观察到:肾性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首先是血管的功能性改变,随血压逐渐升高及持续时间的延长,发展为管壁结构的紊乱和微血管立体构像的改变,此时,有的动物可发生自发性中风。我们认为,肾性高血压大鼠可作为研究高血压动脉硬化及中风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可导致心、脑、肾、眼底等多个器官的病变 ,对心脏常见损害是左心室肥厚 (LVH ) ,而后者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 ,临床上需要既有降压作用 ,又能逆转LVH的药物。我们于 1997年 1月~ 1998年 1月 ,采用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洛沙坦 (科素亚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的患者 2 0例 ,以超声心动图检测LVH逆转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按 1978年WHO规定标准 ,选择住院及门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2 0例 ,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有LVH。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39~ 70岁 ,平均 5 4± 8岁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突变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equenom系统检测110例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8名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及115例健康对照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MTHFR基因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人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蒙古族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人群与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人群的MTHFR基因型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THFRC677T位点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突变增加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患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可能是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患脑血管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共同临床表现。根据高血压新的诊断标准,只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干扰因素,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多数高血压通过合理用药可获得临床控制。本文报告我院于1997年2月~1999年2月对43例高血压病3级患者,已有心脑肾造成严重损害,在急性期治疗中,同时改善钠盐与钾盐摄入量,收到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难治性高血压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23~67岁,平均48.3岁。病因分类:21例基础病为糖尿病,13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上发病3天内入院的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5例,不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4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MMP-9水平。结果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316.18±52.26ng/ml)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均P〈0.01),不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287.65±48.83ng/ml)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组(206.82±44.22ng/ml)和健康对照组(112.16±36.28ng/ml)(均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均有明显增高,血清MMP-9的活性增强可能是高血压导致脑梗死发生的机制之一,血清MMP-9可能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及继发的病理损害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血清MMP-9可以作为高血压病患者脑梗死前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9.
严重脑损伤后的高血压特点如收缩压升高,心动过速,心排出血量增多,外周血管阻力正常或降低,循环中儿茶酚胺增多.收缩压升高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并引起脑的继发性损害.因此有人建议维持或降低收缩压在160mmHg以下以防止继发性损害,也有运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药物——血管舒张剂达到防止继发性损害的目的.然而,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排血量正常,全身血管阻力升高,与继发于脑损伤的高血压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恰相反.所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对伴有脑损伤的高血压疗效可能无效,甚至有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及与Klotho基因F352V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早期肾损害分为高血压组(A组)68例,高血压并早期肾损组(B组)52例,健康对照组7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检测Klotho基因F352V多态性。结果 Klotho基因F352V多态性FF、FV和VV在3组的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χ2=21.633,P〈0.001)。高血压组V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9,P=0.011)。高血压并早期肾损组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66,P〈0.001),V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63,P〈0.001)。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并早期肾损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849,P=0.028)。3组各基因型的血清Klotho蛋白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754、27.295和22.139,均P〈0.01),FF、FV和VV三种基因型血清Klotho蛋白浓度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Klotho蛋白浓度增加可能是高血压及早期肾损害的保护性因素。Klotho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及早期肾损害的发生有关,VV基因型易患高血压,FF基因型可能对高血压及早期肾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指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虽然HICH的治疗方式日益增多,但目前其病死率仍在40%左右,且约有3/4的存活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我院自1996年至2005年采用手术方法治疗HICH256例,现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对 7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尼群地平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 ,结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 ,报告如下。1 对象本文所 78例入选患者全部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男 48例 ,女 3 0例。年龄 3 5~ 74岁 ,平均 5 3 5± 8 3岁。Ⅰ期高血压病者 5 0例 ,Ⅱ期高血压病 2 8例 ,入选病人心功能均在 1~ 2级 ,平均血压 160± 15 1/10 0± 11 5mmHg。2 方法所有病人均采用每日 2次给药方法 ,每日早 6时、晚 6时服药。尼群地平每次 10~ 2 0毫克 ,倍他乐克每次 12 5~ 5 0毫克 ,每例病人均从小剂量开始服…  相似文献   

13.
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梗阻症状被认为是动力性因素和静力性因素共同引起,梗阻的动力性因素主要与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的张力有关,静力性因素主要与增大的前列腺体积压迫尿道有关。原发性高血压可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梗阻症状的各种影响因素。 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2005-07/2006-02在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完成。 对象:来自于安庆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拉唑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人群,选取其中的272例被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年龄50~75岁。患者对调查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对梗阻症状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梗阻症状评分(IPSS 梗阻)、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其他一般人口学特征。 结果:高血压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梗阻症状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加而加重;间断排尿评分随着收缩压的升高而增加,而IPSS梗阻评分、尿线变细以及排尿用力评分随着舒张压的升高而增加;体力劳动强度的增加,梗阻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减轻的趋势(差异未达到显著性);随着每天坐位时间的增加,IPSS总评分、IPSS梗阻评分及尿线变细评分随之增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人群中良性前列腺增生梗阻症状程度受年龄、舒张压、坐位时间、饮酒、首次性生活年龄以及30岁性生活频率6种因素影响较大。 结论:①年龄、高舒张压状态、首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和30岁性生活过频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梗阻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②适当的增加体力劳动和减少每天的坐位时间对减轻梗阻症状有保护作用。③饮酒可能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梗阻症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中既有生物学因素 ,也有心理社会因素。因此 ,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除了内科常规治疗外 ,还需要辅以心理干预。本文观察了后者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现报道于后。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系 1998~ 2 0 0 0年在我院社区医疗门诊就诊按 1993年WHO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1] 诊断的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共 196例。其中 ,男 95例 ,女 10 1例 ;平均年龄 5 2岁 ;平均病程 5年 ;平均血压 2 1 4 / 13 3kPa。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居住在本社区范围之内 ,随诊方便。1.2 方法 对 19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用焦虑…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为肾小管功能障碍。尿N -乙酰-B -D氨基葡萄糖苷活性 (NAG)和 β2 -微球蛋白 (β2 -MG)由于应用条件基本成熟 ,并能反映早期肾损害的生化指标〔1〕。作者对照观察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治疗前后上述两生化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60例 ,均按《1999年WHO/ISH指南》建议使用的诊断标准 ,按血压水平分类采用 1、2级血压水平 ,系郑州大学二附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 3 6例 ,女 2 4例 ,年龄 60~ 85岁 (65 2± 4 8)岁 ,随…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愈合及愈合后的问题。原发性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有针对性制定适合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行为的认识,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延缓病情的进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缬沙坦的降压效果。方法  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口服缬沙坦 80~ 16 0mg/d ,治疗 4周 ,治疗前后均观察血压、心率及血糖、血脂、肾功等生化指标。结果  32例患者显效 10例 ,有效 14例 ,总有效率 75 %。结论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 ,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病 ,可引起心、脑、肾及眼底血管等多种并发症 ,已成为老年人致死的首要原因。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强调根据患者高血压峰值不同 ,决定给药时间。为此本文进行了研究探讨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本院住院的军队离退休干部 ,共 62例 ,均男性 ,年龄 60~ 92岁 ,平均 72 4岁。高血压诊断标准为非同日连续 3次坐位测血压SBP >14 0mmHg(18 7kPa ,1kPa =7 5mmHg)及或DBP >90mmHg(12 0kPa)。 62例高血压患者中无明显并发症者 2 …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神经外科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范围内大约 1 5 %~ 2 0 %的 2 0~ 75岁的成年人将会患高血压。其中90 %~ 95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这类高血压被称之为“原发性 ,自发性 ,或特发性高血压”[1 ] 。“原发性高血压”当中有一类顽固的、药物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群 ,他们虽然经过各种方案的降压药物的治疗 ,但血压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和脏器的继发性损害不言而喻。自 1 973年 ,Jannetta报道血管搏动性压迫左侧腹外侧延髓(VLM)的Ⅸ ,Ⅹ颅神经根入脑区(REZ)可能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以来[2~ 5] ,国际上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珍菊降压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 ,珍菊降压片 0 48g/次 ,每日 3次 ,4周为 1疗程 ,用药前及用药期间测右臂坐位血压 ,并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本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均有效 ,症状好转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珍菊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 ,无论在降压、缓解症状等方面疗效满意 ,且副作用小 ,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