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成英 《吉林医学》2008,29(8):696-696
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基本道德行为规范。护士礼仪是一种专业文化模式,与护理美学、护理心理学等各种护理学密切相关,是各种护理学的综合体现,具有护士专业的文化特性,是护患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从护理哲理角度探讨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具有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 ,护理学课程体系也必须与护理学专业相适应 ,应符合护理学人员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本文从护理哲理的角度探讨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 ,目的就是使护理人员尽快适应护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一、护理哲理的概念哲理是探究现实问题的原则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也就是一个人思考与行动的价值观和信念。护理哲理就是护理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 [1 ]。护理哲理常是护理人员判断和作决定时的依据 ,并不知不觉地表现在护理行为中。护理学发展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 ,护理哲理也随之赋…  相似文献   

3.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理学专业因其自身的专业特点,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助教团体的设置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本文将此作为立足点,深入探讨助教团体在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皮雪花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3):136-137
回顾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学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的出版历史,总结发展轨迹,介绍新一轮教材的特点,以期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培养21世纪高级护理人才出发,分析国内外护理事业现状,明确社会的进步与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急需创新型护理人才。新世纪高级护理学专业应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护理学专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等护理学专业应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途径、教学制度等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成为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4):F0003-F0003
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广州医学院的二级学院。护理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02年,历经中专、大专、本科几个发展阶段,2007年新设护理学研究生教育。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基础和根本。100多年的办学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凝聚了深厚的专业积淀和文化底蕴,赢得了社会的信赖和良好的口碑。迄今为止,学院已经为社会培养了约4万名护理学人才。  相似文献   

7.
护理学是利用护理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研究人类身心健康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性科学^[1]。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护理学等方面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且能在各级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从事护理学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我校自2004年开设护理专业以来,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常用的一项无菌技术操作,随着护理学科不断细化,专业研究不断 深化,静脉输液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一向被认为较简单化的护理操作也正向专业化、专科化方向发展。 1程序化的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9.
解秀鸿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0,(9):1189-1189,1191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以探讨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社会实践规律,尽可能在生命终止前的短暂阶段,减轻疾病的痛苦为主要研究内容,并与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边缘、交叉性学科。是人类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类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自然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解秀鸿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89-1189,1191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以探讨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社会实践规律,尽可能在生命终止前的短暂阶段,减轻疾病的痛苦为主要研究内容,并与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边缘、交叉性学科。是人类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类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自然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关于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学专业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护理学专业高等教育起步晚,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加强研究探讨.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的学科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以促进护理专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质性研究在护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尤其是北美)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出现了由以往量性研究向质性研究发展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护理学家将质性研究这一研究方法引入护理学专业,20世纪90年代护理学质性研究在美国、加拿大及韩国等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被认为是21世纪很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探讨早期临床实践在促进五年制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护士角色的认知与认同的影响。采用自设问卷和学生临床见习日记的形式,调查五年制护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在“护理学专业现状与护士角色”课程授课前后对护士角色的认知与认同情况。结果表明,“护理学专业现状与护士角色”课程授课前学生对于护士角色的认知和认同相对不足;“护理学专业现状与护士角色”课程授课后学生对于护士角色的认知和认同普遍增强(P〈0、01);97.14%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护士角色;92.8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护理学专业。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学专业现状与护士角色”课程的设置在提高学生对护士角色的认知和认同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对学生更好地认识护士角色和护理学专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学中应当注重对护理学专业学生有关护士“研究者”角色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刘德纯  葛霞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104-105
阐述病理学与护理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病理学教学应当体现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教学改革应从教材改革入手,并在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强化病理学与护理学的联系,改进考试考查方法;举例说明病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整体护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是以促进“人的健康”为目标提供服务的专业。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过程人们对生育、健康及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妇产科护理模式势必随现代护理学发展趋势做出相应调整。同其他科护理一样,妇产科护理概念也从单纯的“护理疾病”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的护理;护士的工作场所逐渐由医院扩大到家庭、地区和社会;工作内容也从传统地、机械地、被动地执行医嘱,完成分工的常规技术操作和对病人的躯体服务,扩大到提供整体化的护理。可以说,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当代护理学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整体化护理,代表了妇产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专业认证是保证并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护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吉林大学护理学专业首家试认证的实践,阐述了关于专业认证的目的与作用、国内外护理学专业认证的发展及对护理学专业认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着重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好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可为护生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内科护理学涉及知识面广且与临床结合紧密,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护生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做到因材、因人和因时施教,让护生积累处理各种临床问题的经验,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18.
护理学是在人类祖先自我防护本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抗病害斗争和劳动实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历史源远流长,护理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息息相关.而护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病人身心、社会整体的需要.通过各种护理干预手段为病人减轻病痛,维持生命,增进健康.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良的品德,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经营护理     
医学、护理学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对人类生存的质量、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护理人员,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专业,使其满足上述需要,也就成为护理人员必须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不仅要培养合格的医院护理人员,而且还要培养社区护士、家庭护士,中等卫校还要向高校护理系、高等职业护理专业输送合格的护理考生。护士在校所学的3门主课之一就是基础护理学,而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校最近几年校领导重视,对护理实训场所、实习前的管理等,在人力、物力方面作了重大改革,以适应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做好向高校转轨的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改建实训基地,提供优质训练场所从去年10月开始,我校重点建设华厦护理实训中心,香港华厦基金会捐赠价值60万元人民币的护理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