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链霉蛋白酶颗粒提高胃镜检查可见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个中心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将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药物为链霉蛋白酶颗粒剂20000单位/袋,对照组药物为安慰剂(乳糖、羟丙纤维素颗粒剂)0.5g/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1袋药物与碳酸氢钠1.0g在50rrIl蒸馏水(20℃一40℃)中振荡溶解后服用。胃镜下观察胃腔各部位的黏液附着量及厚度情况,并进行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清洁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63.33%(76/120)比45.83%(55/120),P〈0.05];两组胃体部及胃窦部附着黏液量与厚度合计评分比较,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体部:1.68±1.51比2.144-1.47,P〈0.05;胃窦部:1.59±1.58比2.054-1.53,P〈0.05);胃底部合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8%(6/118),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8/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明确与药物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链霉蛋白酶颗粒用于胃镜检查,可明显减少胃黏膜表面附着的黏液,有效提高镜下可见度,从而显著提高胃镜对微小病变的诊断能力,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链酶蛋白酶联合二甲基硅油及糜蛋白酶联合二甲基硅油对胃镜检查清晰度影响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78例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平均分为2组,A组(链酶蛋白酶组):2万U链酶蛋白酶+1 g碳酸氢钠+二甲基硅油5 g+ 50 ml温水;B组(糜蛋白酶组):4 000 U糜蛋白酶+1 g碳酸氢钠+二甲基硅油5 g+50 ml温水。对比分析2组术中胃镜视野清晰度。 结果A组的胃窦、胃体、胃底黏膜清晰度及总内镜黏膜清晰度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胃窦:1.7±1.0比1.2±0.5;胃体:2.6±0.8比2.1±0.8;胃底:1.9±0.8比1.5±0.7;总黏膜清晰度:6.2±2.1比4.7±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链酶蛋白酶联合二甲基硅油能够明显提高胃镜检查清晰度,且效果明显优于糜蛋白酶联合二甲基硅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检查前联合使用链霉蛋白酶和利多卡因胶浆对缩短超声胃镜操作时间和改善内镜、超声图像方面的效果。方法将超声内镜受检者8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于检查前15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B组于检查前30rain口服含10000单位链霉蛋白酶和1g碳酸氢钠的温开水50ml,并于检查前15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记录总操作时间,并对超声胃镜下胃内黏液附着量及超声图像的清晰度进行评分。结果A组操作时间长于B组[(15.5±3.0)min比(12.3±2.3)min,P〈0.001],B组内镜和超声内镜图像视野清晰度均优于A组。结论链酶蛋白酶和利多卡因胶浆联用可有效去除胃内黏液艉高超声内镜检查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链霉蛋白酶服药时间对胃镜视野清晰度的影响。方法将4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在检查前15min口服温水和利多卡因胶浆;B组患者在检查前15 min口服链霉蛋白酶、碳酸氢钠和利多卡因胶浆;C组患者在检查前30 min口服链霉蛋白酶、碳酸氢钠和利多卡因胶浆;比较三组患者的不适程度、胃镜视野清晰度、微小病变检出率。结果在胃底、胃体、胃窦,胃镜视野清晰度在三组间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评分低于B组,B组评分低于A组(得分越低视野越清晰)。在食管、十二指肠,胃镜视野清晰度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评分均低于A组;B组、C组患者不适程度轻、微小病变(溃疡、糜烂、息肉样增生)特别是癌前期病变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前联合应用链霉蛋白酶可以有效改善胃镜视野清晰度,检查前30 min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磁控胶囊胃镜(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MCE)胃视野清洁度评分的相关因素,并探索提高清洁度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8月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MCE的患者资料。记录胃部6个区域(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和幽门)的清洁度得分(1~4分),并计算这6个区域得分的总和。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检查指征、是否使用食管附件、是否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处理方案[单倍剂量链霉蛋白酶方案(西甲硅油5 mL+链霉蛋白酶颗粒20 000 U+碳酸氢钠1 g)或双倍剂量链霉蛋白酶方案(西甲硅油5 mL+链霉蛋白酶颗粒40 000 U+碳酸氢钠2 g)]。根据胃视野清洁度总分,分为图像质量欠佳组(P组,胃视野清洁度总分≤18分)和图像质量良好组(G组,胃视野清洁度总分>18分)。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检查指征、食管附件使用率、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预处理方案等,分析与清洁度评分相关的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238例,中位年龄61.5(54.0,76.3)岁,女性68例(28.6%);P组35例(14.7%),中位年龄67.0(56.0,83.0)岁,G组203例(85.3%),中位年龄61.0(53.0,75.0)岁。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否应用食管附件对于胃的总清洁度评分无影响(P>0.05)。有消化道疾病或症状的检查指征及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更有可能出现较差的胃视野清洁度评分(OR=2.899,95%CI:1.258~6.681,P=0.012;OR=3.168,95%CI:1.261~7.959,P=0.014)。双倍剂量链霉蛋白酶预处理方案更可能避免较差的胃视野清洁度评分(OR=0.201,95%CI:0.067~0.603,P=0.004)。结论 消化道疾病或症状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可能降低MCE胃清洁度评分,而双倍剂量链霉蛋白酶的预处理方案可改善胃清洁度评分。  相似文献   

6.
探讨链霉蛋白酶与二甲硅油对胃镜检查微小病变检出率影响,统计353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试验组(予链霉蛋白酶联合碳酸氢钠)176例和对照组(予二甲硅油联合碳酸氢钠)177例。记录两组胃镜检查时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长、冲洗次数、微小病灶检出率、早期癌检出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视野清晰度[(1.84±0.51)分比(2.15±0.48)分,t=-5.900]、胃底黏液性状[(1.04±0.43)分比(1.46±0.76)分,t=-6.347]和冲洗次数[(0.76±0.66)次比(1.18±0.72)次,t=-5.628]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检查时长略高于对照组[(10.01±4.40)min比(8.98±4.22)min,t=2.239,P=0.026]。试验组微小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73%(172/176)比91.53%(162/177),χ2=6.665,P=0.010]。在炎性增生、息肉、癌前病变和癌的检出率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前喝药不适,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4例发生术中呛咳,术中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术后均无不良反应。术前服用链霉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胃镜下视野清晰度并提高微小病变检出率,有助于发现胃内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ajal间质细胞和P物质在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的改变,进而探讨糖尿病胃轻瘫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糖尿病组(n=20)。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胃轻瘫模型,3个月后用放射性核素(^99Tc)灌胃测定大鼠胃液体排空率,取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胃窦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kit阳性Cajal间质细胞和P物质在大鼠胃窦的变化,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胃排空明显延迟(P〈0.01),胃窦c—kit阳性Cajal间质细胞减少(P〈0.01),P物质表达减少(P〈0.01)。结论糖尿病胃轻瘫与Cajal间质细胞和P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冠心病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冠心病者60例(A组),有室性期前收缩(PVS)无器质性心脏病者160例(B组)。分别计算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TO阳性率大于B组(λ^2=10.703,P〈0.001),A组TS阳性率大于B组(X^2=21.716,P〈0.0001)。A组TO值大于B组(0.244与-2.086,P〈0.0001);TS值小于B组(7.337与15.514,P〈0.0001)。B组TO、TS与性别均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均有相关性(P〈0.05、P〈0.01)。A组TO、TS与年龄、性剐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者HRT明显消失或减弱。  相似文献   

9.
胃息肉发病机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胃息肉伴随胃炎的相关表现及胃息肉的发病因素。方法对比182例(男60例,女122例,平均年龄56岁)胃息肉患者及110例(男45例,女65例,平均年龄54岁)不伴息肉的慢性胃炎患者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如胃窦条状黏膜充血、幽门口胃黏膜流入、贲门口增宽等表现以及限pylori感染情况,以了解胃息肉发病的有关因素。结果①182例胃息肉包括胃底息肉156例(85.7%)、胃窦息肉26例(14.3%)。病理为淋巴瘤1例,管状腺瘤2例,增生性息肉29例,炎症性息肉150例。②出现贲门口松弛、胃窦条状黏膜充血及幽门口黏膜流入在各组比例:慢性胃炎组分别为28例(25.2%)、16例(14.4%),26例(23.4%),与慢性胃炎组相比,胃底体息肉组分别为61例((39、1%,P〈0.05)、72例(46.2%,P〈0.001)及72例(46.2%,P〈0.001),胃窦息肉组分别为12例(46.2%,P〈0.05)、10例(38.5%,P〈0、01)、12例(46.2%,P〈0.05)。③合并食管炎:慢性胃炎组3例(2.7%),与之比较胃底体息肉组19例(12.2%,P〈0.001)。④合并限pylori感染:慢性胃炎组29例(26.4%)。胃底体息肉组显著较低为3例(1.9%,P〈0.001),胃窦息肉组显著较高为12例(46.2%,P〈0.05)。结论胃息肉患者更多合并贲门口松驰、胃窦条状黏膜充血及幽门口黏膜流入,提示与肠胃反流相关。胃底体息肉H.pylori感染率较低,其病因与H.pylori感染无关,胃窦息肉H.pylori感染率较高,其病因亦与H.pylori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良性胆道疾病致胆汁反流对胃运动的影响,并同步观察某些相关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B超确立试验组患者为胆道良性疾病,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采用B超、胃电测定的方法,测定各组胃运动功能;采用胃镜检查并抽取胃液,测定胆汁酸浓度确定胆汁反流;同步抽取患者和健康人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水平,并检测胃窦部黏膜中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良性胆道疾病患者胆汁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反流患者较无反流者胃肌电正常慢波百分比、主频及振幅显著降低(P〈0.05);胃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及胃排空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胆汁反流患者胃窦黏膜组织NO较无反流者显著增高(P〈0.05),而胆汁反流患者空腹血浆中MTL水平显著降低(P〈0.05);良性胆道疾病患者空腹血浆CCK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性胆道疾病致胆汁反流患者存在胃肌电紊乱及胃排空延缓,其原因可能与胆道疾病所致某些胃肠道激素水平变化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藏族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POS)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30例POS患者的血压、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POS患者的BMI(P〈0.01)、血压(P〈0.05)、总胆固醇(P〈0.01)、甘油三酯(P〈0.05)、低密度脂蛋白(P〈0.05)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P〈0.0001)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P〈0.0001)和餐后2h血糖(P〈0.0001)也高于对照组。POS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藏族POS患者呈现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聚集(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予以奥曲肽25mg/h静滴,每日用量600mg;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B组予奥曲肽25mg/h静脉滴注,每日用量600mg。结果两组治疗前基本资料相似,具可比性。止血时间A组(14.2±12.6)h,明显快于B组(21.4±19.6)h(P〈0.05),6、12、24、48、72h止血率A组为50%、70%、80%、86.7%、93.3%,明显高于B组36.7%、53.3%、70%、76.7%、80%,(P〈0.05和0.01)。治疗总有效率:A组为93.3%,明显高于B组80%(P〈0.01)。再出血率:A组10.0%,明显低于B组的23.3%(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将83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治疗结果分为好转组(A组)和恶化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1b)、总胆固醇(Chol)、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时间(I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化比值、肌酐、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腹部B超、主要并发症。结果A组并发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而并发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在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TBiI、Chol、CHE、TBA、PT明显高于B组(P〈0.05),而A1b在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ehg阳性率高于B组,而B组HbeAb阳性率高于A组(P〈0.05)。A组脾脏长径、门脉主干均大于B组,合并腹水多于B组(P〈0.05);MELD评分≤9分时,B组例数较少,20-29分组、≥30分组时B组例数明显增多(P〈0.05);Child-Pugh评分为B级的A组较多,B组较少,评分为C级的相反(P〈0.05)。结论TBiL、Chol、CHE、TBA、PT、HbeAg—HbeAb、脾脏长径、门脉主干、腹水及并发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对9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进行开颅清除血肿(A组),脑室穿刺引流(B组)和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C组),分析评价3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IB、C组的总有效率和基本痊愈率高于A组,脑脊液正常时间、住院天数较A组明显缩短,病死率低于A组(P〈0.05),而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C组的基本痊愈率高于A、B组(P〈0.05)。认为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槟榔对大鼠胃排空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槟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浓度(25%)槟榔(A)组、高浓度(100%)槟榔(B)组、对照(c)组。分别给大鼠灌服低、高浓度槟榔液、蒸馏水1、6h后,以葡聚糖蓝-2000为胃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动力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胃窦肌间神经丛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胃窦、空肠组织匀浆及血浆胃动素(MOT)、SP、VIP水平。[结果]灌服低、高浓度槟榔液1、6h后大鼠胃排空运动明显增强,胃窦肌间神经丛SP明显增加,VIP明显减少(均P〈0.01或〈0.05);胃窦及空肠组织匀浆MOT、SP明显增加,VIP明显减少(均P〈0.01或〈0.05);血浆MOT、SP明显增加,VIP明显减少(均P〈0.01或〈0.05)。[结论]槟榔对大鼠胃运动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胃窦肌间神经丛、胃窦及空肠组织、血浆SP;胃窦及空肠组织、血浆MOT增加及胃窦肌间神经丛、胃窦及空肠组织、血浆VIP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剂(NSAIDs)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统计2001年1月~2006年1月消化病专家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镜检查前1周内有无服用NSAIDs史,将138例患者分为A(服NSAIDs,41例)、B(未服NSAIDs,97例)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饱胀、烧心、恶心、腹痛4项主症中前3项A组均高于B组,但腹痛B组高于A组(P〈0.05)。A组中胃溃疡(GID占80.5%(多发性为24.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ID为19.5%(多发性4.9%);B组分别为48.5%(12.4%)、51.5%(11.3%)。活动性溃疡A组占63.4%,溃疡灶〈10mm占80.5%;B组分别为42.3%、62.9%,2组间比较P〈0.01。幽门螺杆菌检出率A组63.4%,B组81.3%,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提高临床医师对NSAIDs相关溃疡临床特点的认识,加强对必须服用NSAIDs者的防治及医学指导,尽量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c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空腹胃酸、胃食管反流情况及其关系。方法对COPD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空腹胃酸及Hp检测,并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照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胃酸高于对照组(P〈0.05);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除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发生有相关性;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咳喘有相关性。对有胃食管反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者适当应用抑酸药和胃动力药可能部分缓解症状,减少重症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中铁蛋白(SF)、糖链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60例肺癌患者和6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BALF和血清中SF、CA-199、CEA的水平。结果肺癌组BALF和血清中SF、CA-199、CEA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1),肺癌组BALF的SF、CA-199、CEA水平高于血清,有显著性差异(P〈0.001),肺癌组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BALF及血清中的SF、CA-199、CEA对于鉴别肺部良、恶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20.
赵峰  张宏  王晓琳 《山东医药》2009,49(11):39-40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行胃镜检查A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丙泊酚使用剂量,术中OAA/S评分,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丙泊酚首次剂量、总剂量A组〉B组(P〈0.05),两组OAA/S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苏醒时间(出镜一呼之睁眼)无显著差异;两组窦缓(HR〈60次/min)、注射痛发生率A组〉B组(P〈0.05),低氧血症(SpO2〈90%)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喉痉挛、恢复期兴奋、烦躁。结论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可明显减慢心率,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能减少丙泊酚的首次剂量和总量,不影响麻醉效果、苏醒和恢复,并明显降低窦缓和诱导期注射痛的发生,是无痛胃镜检查术较为适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