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链霉蛋白酶服药时间对胃镜视野清晰度的影响。方法将4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在检查前15min口服温水和利多卡因胶浆;B组患者在检查前15 min口服链霉蛋白酶、碳酸氢钠和利多卡因胶浆;C组患者在检查前30 min口服链霉蛋白酶、碳酸氢钠和利多卡因胶浆;比较三组患者的不适程度、胃镜视野清晰度、微小病变检出率。结果在胃底、胃体、胃窦,胃镜视野清晰度在三组间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评分低于B组,B组评分低于A组(得分越低视野越清晰)。在食管、十二指肠,胃镜视野清晰度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评分均低于A组;B组、C组患者不适程度轻、微小病变(溃疡、糜烂、息肉样增生)特别是癌前期病变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前联合应用链霉蛋白酶可以有效改善胃镜视野清晰度,检查前30 min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甲硅油联合链霉蛋白酶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西甲硅油联合链霉蛋白酶组)检查前服用西甲硅油及链霉蛋白酶的混合液,并辅以丁卡因口腔喷雾表面麻醉;对照组(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组)检查前常规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ml。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胃镜检查时清晰度、检查时间及对微小病灶的观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前恶心程度低于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组(P<0.05),但在检查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恶心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镜检查时视野清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A+B,89%vs 62%,P<0.05);检查时间缩短(P<0.05);微小病灶(红斑、糜烂、出血点、息肉样增生)的检出率增高(P<0.05),更易于提高早期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论胃镜检查前应用西甲硅油联合链霉蛋白酶,可有效提高胃镜视野清晰度,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有利于提高微小病灶,尤其是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西甲硅油在内镜胃体胃底观察中的价值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 探讨西甲硅油在内镜胃体胃底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检查前研究组予西甲硅油30ml+利多卡因胶浆10ml口服,对照组予利多卡因胶浆10ml口服,根据内镜下视野清晰程度分成ABCD四级,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服用西甲硅油的研究组内镜下视野清晰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应用西甲硅油可明显提高胃镜视野清晰度,尤其对胃体胃底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胃镜检查中的祛泡作用.方法将受检于我院内镜中心的42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盐酸达克罗宁组),对照组(利多卡因组),两组分别于受检前10~15 min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l,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ml,观察胃镜视野的清晰度.结果 研究组的视野清晰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A级清晰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链霉蛋白酶在胃镜检查质量参数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例拟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胃镜检查前给予观察组服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和链霉蛋白酶,给予对照组单纯服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观察2组患者消化道气泡产生程度、胃内视野清晰度以及胃镜检查所用时长。[结果]观察组胃镜视野清晰度有效例率为74例(74.0%),对照组有效例率为42例(42.0%),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1.018,P0.05);链霉蛋白酶服用时间对胃镜视野清晰度无显著影响;观察组平均胃镜完成时间为(11.83±1.65)min,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5.10±1.87)min(t=13.112,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出现恶心4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轻微(χ~2=0.24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链霉蛋白酶可有效分解消除胃腔内黏液和泡沫,保护胃镜视野清晰,缩短胃镜检查操作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可有效提高胃镜检查质量,特别是对于直径5mm的微小病变,提升胃镜微小病灶或者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点观察祛泡剂在胶囊内镜检查中最佳应用时机选择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100例):口服胶囊内镜前45 min时服用祛泡剂30 ml;B组(100例):口服胶囊内镜前30 min时服用祛泡剂30 ml;C组(100例):口服胶囊内镜前15 min服用祛泡剂30 ml。比较3组患者胃、小肠及结肠内的气泡量、图像清晰度、肠道清洁满意度和阅片医师满意度,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A组胃腔、小肠肠道和结肠肠道内气泡量少,影像清晰度好,阅片医师满意度最好,其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度、肠道清洁程度和病变发现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45 min服用祛泡剂可以充分祛除胃、小肠和结肠内的气泡和黏液,明显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像清晰度、肠道清洁程度和病变发现率,阅片医师满意度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链霉蛋白酶服用后坐位活动方法对胃镜检查前准备效果的影响。 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经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202例患者,随机分为服用链霉蛋白酶后坐位活动组99例和传统翻身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胃镜下视野清晰度、胃镜操作时间及检查过程中的清洗水量。 结果两组胃镜下视野清晰度、胃镜检查时间及检查过程中的清洗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链霉蛋白酶服用后坐位活动方法简便、易行,胃内粘液清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肠动力药物对胶囊内镜检查中胶囊通过胃的时间、通过全小肠的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的60例患者,平均分成三组,A组检查前10min口服多潘立酮10mg,B组检查前10min口服莫沙比利10mg,C组检查前不服用任何药物。结果A组胶囊平均通过胃时间为24min±15min,B组平均通过胃时间为27min±20min,C组平均通过胃时间为45min±33min,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以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P〈0.05);A组胶囊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6h±1h50min,B组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3h40min±2h11min,C组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6h30min±2h12min,B组与A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给予口服胃肠动力药可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胶囊内镜检查前给予口服莫沙必利可缩短胶囊通过全小肠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溶液作为胃镜检查术前准备时,对胃镜疾病检出率的优势,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检查前20min予以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溶液50mL,口服,检查前10min再服下10mL利多卡因胶浆;对照组仅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胃镜下观察视野清晰程度,记录胃镜检查时间、微小病灶发现率。并行部分胃部肿瘤病理回顾。结果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溶液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内镜下视野清晰程度明显增高(A+B级,98.5%vs45.6%,P0.05)。检查时间缩短(P0.05),微小病灶(红斑、糜烂、息肉样增生、出血点)检出率增高(P0.05),并更易于提高早期胃部肿瘤的检出率。结论西甲硅油联合糜蛋白酶溶液可作为较好的胃镜检查前准备之一,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链酶蛋白酶联合二甲基硅油及糜蛋白酶联合二甲基硅油对胃镜检查清晰度影响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78例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平均分为2组,A组(链酶蛋白酶组):2万U链酶蛋白酶+1 g碳酸氢钠+二甲基硅油5 g+ 50 ml温水;B组(糜蛋白酶组):4 000 U糜蛋白酶+1 g碳酸氢钠+二甲基硅油5 g+50 ml温水。对比分析2组术中胃镜视野清晰度。 结果A组的胃窦、胃体、胃底黏膜清晰度及总内镜黏膜清晰度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胃窦:1.7±1.0比1.2±0.5;胃体:2.6±0.8比2.1±0.8;胃底:1.9±0.8比1.5±0.7;总黏膜清晰度:6.2±2.1比4.7±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链酶蛋白酶联合二甲基硅油能够明显提高胃镜检查清晰度,且效果明显优于糜蛋白酶联合二甲基硅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并比较胃镜检查前应用链霉蛋白酶、二甲基硅油及二者联合使用对提高可见度的有效性。方法5个中心选择44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70例,口服链霉蛋白酶和碳酸氢钠;B组170例,VIN--甲基硅油和碳酸氢钠;C组100例,口服二甲基硅油、链霉蛋白酶和碳酸氢钠。观察主要疗效指标为胃镜直接观察胃窦、胃体、胃底3个部位黏膜可见度总评分。次要评价指标为胃镜检查喷洒亚甲蓝后观察胃窦、胃体以及胃底部3处的黏膜可见度总评分。结果胃镜检查直接观察可见度总评分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组总评分高于A组(P=0.0001),A组总评分高于B组(P=0.0019);喷亚甲蓝后胃镜检查观察可见度总评分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组总评分高于A组(P:0.0054),A组总评分高于B组(P〈0.0001)。结论胃镜检查前联合应用链霉蛋白酶和二甲基硅油可明显提高可见度,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盐酸氨溴索导痰与传统法导痰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20例60岁以上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3%盐水2ml+盐酸氨溴索15mg,B组用3%高渗盐水4ml,分别进行压缩雾化导痰,两组患者痰液送检并进行痰培养。结果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B组为30.0%;A组排痰成功率为98.3%,合格率88.3%,B组排痰成功率为75.0%,合格率71.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导痰的痰量分别为(9.5±2.0)ml和(7.5±2.3)ml;细胞数分别为(9.5±1.3)×10^9L和(10.2±1.3)×10^9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74±9)ng/L和(61+8)ng/L;白介素-8(IL-8)水平分别为(96±8)ng/L和(84±56)ng/L;痰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0.0%和50.0%。A,B两组在痰量、细胞数、TNF-α和IL-8、痰培养阳性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盐酸氨溴索导痰较传统导痰法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食管癌手术游离食管贲门部的新方法,以减少游离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两组食管癌患者,A组(实验组,采用经膈食管韧带游离食管贲门部组)共36例(全部为中下段癌),行左开胸食管切除加胃代食管术;B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方法游离食管贲门组)共49例,也行左开胸食管切除加胃代食管术。结果A、B两组患者在游离食管贲门部平均时间(A:(12±5)min;B:(34±3)min,P〈0.001)、术中出血(A:(50±6)ml;B:(165±10)ml,P〈0.001)、术后引流总量(A:(1526±62)ml;B:(1745±49)ml,P〈0.001)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A:(7±1)d;B:(12±2)d,P〈0.001)有显著差异;术后心律失常(A:0/36;B:4/49,χ2=3.08)、近期吻合口瘘发生率(A:0/36;B:2/49,χ2=1.50)、随访1~24个月吻合口狭窄发生率(A:0/36;B:4/49,χ2=3.08)差异无显著性;而总并发症发生率(A:0/36;B:10/49,χ2=8.33,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使用经膈食管韧带游离食管贲门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食管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链霉蛋白酶颗粒提高胃镜检查可见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个中心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将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药物为链霉蛋白酶颗粒剂20000单位/袋,对照组药物为安慰剂(乳糖、羟丙纤维素颗粒剂)0.5g/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1袋药物与碳酸氢钠1.0g在50rrIl蒸馏水(20℃一40℃)中振荡溶解后服用。胃镜下观察胃腔各部位的黏液附着量及厚度情况,并进行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清洁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63.33%(76/120)比45.83%(55/120),P〈0.05];两组胃体部及胃窦部附着黏液量与厚度合计评分比较,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体部:1.68±1.51比2.144-1.47,P〈0.05;胃窦部:1.59±1.58比2.054-1.53,P〈0.05);胃底部合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8%(6/118),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8/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明确与药物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链霉蛋白酶颗粒用于胃镜检查,可明显减少胃黏膜表面附着的黏液,有效提高镜下可见度,从而显著提高胃镜对微小病变的诊断能力,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0例轻一中度高血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日间口服缬沙坦组、夜间口服缬沙坦组、日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动态血压变异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3个月后3种治疗方案对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3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BPV方面,日间口服缬沙坦组的BPV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夜间口服缬沙坦组[收缩压变异性:(11±3)mmHg眠(15±4)nlmHg(1mmHg=0.133kPa),P〈0.05;舒张压变异性:(7±2)mmHgVS.(10±4)mmHg,P〈0.05]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变异性:(10±3)mmHgIJS.(16±3)mmHg,P〈0.05;舒张压变异性:(6±2)mmHgVS.(11±2)mmHg,P〈0.05]的24h动态血压变异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在改善BPV方面仍优于夜间口服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日间服药相比,夜间服用缬沙坦能更有效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科2013年1月至6月接受普通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l128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A组为利多卡因咽喉喷雾法+氧气雾化吸人法,B组为利多卡因咽喉喷雾法+利多卡因气管内吸人法,C组为丁卡因咽喉喷雾法+利多卡因气管内吸人法),每组100例。观察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效果、检查前及检查进行i0min时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咳嗽反射、患者及操作医师的满意度等。结果C组检查前与检查进行i0min时生命体征波动最小,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检查过程中C组不良反应的咳嗽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及医师操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P〈O.05)。A组麻醉优良率为53%,B组优良率为73%,C组优良率为96%,C组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麻醉方法以丁卡因咽喉喷雾法+利多卡因气管内吸人方法最优,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最佳,不良反应最少,患者满意度最高,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顺序双心腔起搏、感知触发和抑制型(DDD)模式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右心室电极室间隔(RVS)及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其中最终10例行RVS起搏,10例行RVA起搏。术后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随访6个月及1年,观察左心功能变化,检测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术后6个月,RVS起搏组10例患者LVEF 54%±5%、SV(46.2±6.8)ml与术前LVEF 53%±6%、SV(43.2±5.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搏组10例患者INEF46%±6%、SV(34.3±5.8)ml与术前INEF 54%±8%、sV(42.3±6.8)ml比较均减低(P0.05),此时两组LV-EDV、LVESV较术前变化差异不明显;术后1年随访,RVS起搏组10例患者LVEF 54%±6%、SV(44.1±8.4)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搏组10例患者LVEF 43%±9%、SV(31.5±8.2)ml与术后6个月比较进一步减低(P0.05),RVS起搏组LVEDV、LVESV较术前仍变化不明显(P0.05),RVA起搏组10例患者LVEDV(71.2±8.1)ml、LVESV(41.8±6.1)ml均较术前LVEDV(68.5±10.7)ml、LVESV(27.1±3.4)ml增大。结论长期的RVS起搏对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而RVA起搏可降低左心功能,并造成左心室重构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状态下内镜超声检查术(EUS)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串联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05例EUS、ERCP串联执行的胆胰疾病患者(观察组)和90例EUS、ERCP分开执行的胆胰疾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诊断情况、心肺并发症和内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78.56±15.88)min、丙泊酚用量(314.21±223.54)mg,对照组操作时间(97.78±34.56)rain、丙泊酚用量(521.23±245.12)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US、ERCP诊断率以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内镜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4%(96/105)、81.9%(86/105)、6.67%(7/105)、3.81%(4/105),对照组对应分别为94.4%(85/90)、82.2%(74/90)、5.56%(5/90)、3.33%(3/9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麻醉状态下EUS、ERCP串联诊治胆胰疾病安全可行,较分开执行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