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脏发生疾病时可出现复杂的营养素代谢改变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不足),而营养状态又反过来影响肝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膳食干预)在慢性肝病患者(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此领域缺少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报告,且国内尚无有关临床诊疗的“共识”。从合理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改善慢性肝病患者临床结局出发,本“共识”专家组系统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慢性肝病的临床实践,完成此共识,以期为慢性肝病诊疗有关的医师、护士(师)、营养师、药剂师们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ACLF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准确判断患者预后对治疗的决策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临床上主要通过反映肝功能的指标组成的评分系统来判断ACLF的预后,目前常用的有英国皇家大学医院(KCH)标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CHILD-PUGH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2013年欧洲肝病学会慢性肝衰竭协作组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基础上建立CLIF-SOFA评分,将器官衰竭是ACLF诊断标准之一;该评分可鉴别ACLF与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期28天内病死率的明显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CA19-9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功能相关指标、AF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病患者,分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组60例(其中肝衰竭早期组20例,中期组22例,晚期组18例),肝癌组30例,肝硬化组40例(包括肝硬化失代偿组和代偿期各20例)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30例,比较肝衰竭组与其他各组CA19-9阳性率及检测值的差异。检测肝衰竭患者ALT、TBil、ALP、胆碱酯酶(CHE)、血浆国际标准比值(INR)、AFP,进行MELD评分,分析CA19-9与上述各指标间有无相关性,并比较肝衰竭死亡组及存活组CA19-9值有无差异。结果血清CA19-9阳性率肝衰竭早期组最高为95.00%(19/20),高于阳性率最低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10.00%(3/30),χ2=35.187,P<0.008],也高于肝硬化代偿期组[(70.00%(14/20)]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65.00%(13/20)](χ2=5.625和4.329,P<0.008),但肝衰竭早、中、晚三组间血清CA19-9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489,P>0.05)。 CA19-9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肝衰竭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肝癌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代偿期组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331,P<0.01)。肝衰竭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AFP有相关性(r=0.378,P<0.01),与ALT、ALP、TiBl、CHE和MELD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9,P>0.05)。结论血清CA19-9在非癌性疾病中会升高,肝衰竭患者升高明显。血清CA19-9对判断肝损害程度及肝细胞再生能力有一定提示意义,但不能预测肝衰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钊介绍,目前我国还顶着“肝病第一大国”的帽子,每12个人中就有一位肝病患者。肝病专家庄辉院士介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每人每年直接和间接的医疗费用为20477元人民币,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36323元人民币,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分别为36757元和38267元人民币。按此计算,我国每年因慢性乙型肝炎(包括肝硬化和肝癌)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达90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oche公司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48系统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0月医院肝病科就诊的45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99例和终末期肝病[失代偿期肝硬化(LC)、肝癌(HCC)、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159例,所有患者采用Roche公司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48系统检测血清HBV-DNA,同时检测血清乙型肝炎三系和肝脏生化指标,比较不同病情慢性HBV感染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病情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年龄、血清HBV-DNA载量和阳性率、血清HBeAg滴度和阳性率、血清ALT水平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C组血清HBV-DNA载量显著低于CHB和ACLF组,而HCC组和ACLF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CHB组和LC组;CHB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1 000IU/ml为主(40.80%),LC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20IU/ml为主(37.64%),HCC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 20~1 000IU/ml为主(43.18%),ACLF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1 000IU/ml为主(50.00%);终末期肝病组(包括LC、HCC、ACLF)低病毒复制状态的比例均高于CHB组(P<0.05);从HBeAg阳性到HBeAb阳性,HBV-DNA载量逐渐降低;但仍有超过50%HBeAg阴性患者其血清HBV-DNA为阳性。结论 COBAS Taqman系统检测血清HBV-DNA可以有效地发现慢性HBV感染患者低病毒复制状态,特别是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牛娜 《中国保健》2009,(19):950-950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慢性弥漫性肝病,临床表现有: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主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功能性肾衰竭。笔者对肝硬化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以减轻或避免了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形成)属晚期肝病,若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4%~35%。目前,国内和国外对该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但治疗目标一致.主要是延缓肝硬化进程,减少肝衰竭、并发症和癌变的发生。治疗的首要方向是尽可能地降低并维持HBV—DNA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血清中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CR1)的浓度变化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sCR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层粘连蛋白含量。结果:对慢性肝病人群及正常人群进行研究表明,不同肝病患者血清sCR1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慢性肝病血清sCR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并且2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浓度显著高于慢性肝病人群(P〈0.01);血清sCR1与层粘连蛋白(LN)二者密切相关(r=0.73)。结论:慢性肝病血清sCR1的变化、层粘连蛋白含量的变化与肝脏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为慢性肝病患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CV(平均红细胞体积)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贫血类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COULTER JT-IR型血细分析仪,测定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Hb、NCV、RCT(血细胞比容),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并与30例正常对照作比较。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MCV、RDW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4.768、4.828,(P<0.00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贫血为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的一种特殊类型;MCV、RDW的测定为研究细胞形态,临床分型,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肝衰竭诊疗指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肝衰竭(1iver failure)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但迄今尚无一致意见。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发布了对急性肝衰竭处理的建议,国内迄今尚无肝衰竭的诊治指南。为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11.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因其肝脏代偿能力低下,肝内、外分流严重而极易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HE)。近年来研究表明在临床型肝性脑病发生前已存在肝性脑病的亚临床状态,即亚临床型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对SHE进行适当的处理可消除SHE的心理测试异常,并延缓HE的发生。为此我们于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对7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HE的预见性护理,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HBV感染的特殊形式,由于HBV表面抗原(HBsAg)的缺失,其检测依赖于高敏感性的PCR方法。本文就其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慢性HBV相关性肝病,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肝癌及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相继建立了一些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方法。脯氨酸肽酶(PLD)是一种反映胶原分解代谢的重要生物酶,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胶原蛋白的代谢情况。我们通过观察血清PLD在慢性肝病中的变化,探讨其对慢性肝病诊断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1)健康对照组:30名,经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心、肝、肾功能均正常的成年人作为对照组。(2)肝病组;共73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慢性肝炎32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14例,肝炎肝硬变27例(均为活动期)。年龄24~69岁,平均39.2岁…  相似文献   

14.
《社区卫生保健》2011,(2):106-106
急性心力衰竭新定义:心衰症状或体征新发或再发,逐渐加重或迅速恶化需要人院接受急诊治疗。这一新定义包含了既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8天后呼吸困难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患者水肿症状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且研究组患者净水分丢失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患者在各类型抗心力衰竭药物使用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失代偿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用于治疗成人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非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药品——百立泽(盐酸达拉他韦片)和速维普(阿舒瑞韦软胶囊)在中国上市。这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在中国上市的全口服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品。我国丙肝病毒感染者终于迎来了无干扰素治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性肝硬化见于血吸虫病的晚期,是由虫卵大量沉积引起。失代偿期表现多为门静脉高压,可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肿大程度较重。晚期营养不良加重肝细胞损害,可出现腹腔积液等肝衰竭的表现。2010年10月我中心收治1例血吸虫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经过1个月治疗后平安出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成,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表现为主,并有多系统受累。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终末期肝病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终末期肝病包括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等,是HBV所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既往这些患者需要进行肝移植,但因为肝移植供体严重缺乏,且费用高,所以大部分HBV所致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没有机会接受肝移植.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开发,部分HBV所致终末期肝病的病情进展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多种毒物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环境中引起中毒性肝病的毒物种类很多,有金属及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类、卤代烃类、芳香族氨基及硝基化合物类和其他类(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等)。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诊断小组2007年确诊1例多种毒物所致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