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为研究系统性硬化症(SSc)导致肺功能损害的早期改变。本次采用肺功能检查仪检测30例无呼吸道症状的SSc患者肺功能。结果28例SSc患者有肺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受损,其次为气道阻力升高。说明SSc患者引起肺功能的早期改变以小气道功能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2.
吴乃许 《中外医疗》2014,(22):182-183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对于诊断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意义。方法以在该院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治疗的患儿共1 960例为研究对象,行肺功能检测,包括潮气状态下的通气功能、潮气流速-容量环的形态、呼吸动力学指标、功能残气量等。结果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现不一,各指标的阳性率间也有多差异,其中,支气管肺炎患者多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根据临床症状的差异,如阻塞或者实变,其肺功能检测也显著变化;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多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特征,其阳性率分别为58.3%、44.0%、64.0%;以大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喉喘鸣和喉炎,其阳性率分别为29.6%、27.3%,较其他呼吸道疾病患儿显著升高;对于肺不张患儿,其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总气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残气量异常;此外,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表现为功能残气量改变,同时伴有小气道阻力增高。结论肺功能检测的实施,能够有效反映不同呼吸道疾病的特征,从而对于疾病转归、诊断、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肺功能的改变,本文对我院1994年2月至1999年4月诊断明确的CTD患者中行肺功能测定的61例住院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小气道功能降低为著。其次为气道阻力升高,而弥散功能改变不显著。提示小气道功能及气道阻力测定在结缔组织病肺功能早期改变中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替利嗪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阻力与肺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西替利嗪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性与可靠性,作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将40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口服西替利嗪5mg,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0.1g,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半小时、1小时对气道阻力(Raw)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进行了测定。结果:治疗组患者口服西替利嗪后半小时,气道阻力、肺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Raw明显降低,比气道传导率(sGaw)、用力肺活量(FVC)增高,1小时后改善更为显著。对照组Raw和肺功能改变不大,说明西替利嗪能明显减轻支气管哮喘患者Raw,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积描记仪法,对7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肺通气功能及气道阻力测定。结果示患者在通气功能测定时有FVC.FEV1.0、MVV、FEF25~75%、V50等降低,气道阻力测定时有Raw、SRaw增高,SGaw降低。提示糖尿病患者随病程延长,病变加剧,在其他脏器发生病变的同时,肺脏也受到损害,出现肺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阻碍及小气道阻塞。同时吸烟可加速糖尿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损害及呼吸动力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床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特征。方法选取呼吸科、耳鼻喉专科门诊、住院部疑诊为OSAHS的患者66例进行肺功能检测并以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评分)≥9分进行初筛诊断,对于ESS评分<9分,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后,58例确诊为OSAHS患者。将确诊并接受治疗的OSAHS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因各种原因暂未接受治疗的OSAHS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半年后检测肺功能。探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半年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肺功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实验组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1秒率、最大分钟通气量)、弥散功能指标(一氧化碳弥散量)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肺通气功能指标稍有降低,弥散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脉冲振荡技术(Impulse Oscillometry , IOS)测气道阻力(气道总阻力、中心气道阻力、上气道阻力、周围弹性阻力、响应频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明显增高,半年后对照组患者气道阻力仍无明显改善,而实验组患者半年后气道阻力各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上有嗜睡、头昏乏力、夜间打鼾、心慌憋闷等症状且肺功能检测以气道阻力增高为主的患者结合ESS评分及多导睡眠图监测有助于OSAHS的初步筛查及早期诊断;对OSAHS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价应以IOS检测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强迫振荡技术(FOT)对早期煤矽肺肺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及典型肺功能表现。1 对象与方法随机抽取煤矿粉尘暴露者,早、晚期煤矽肺患者及健康对照者165名,用FOT测量其气道阻力(Rfo)和相位角(Phi),同时用传统方法测FEV1及F-V曲线。所测结果各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并与传统方法比较。2 结果Phi角改变是诊断早期煤矽肺肺功能障碍的最敏感指标。Rfo和Phi值并联诊断早期煤矽肺肺功能异常,敏感度98%,特异性66%。晚期煤矽肺肺功能障碍表现为气道阻力中度增高,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存在气道阻力的频率依赖性;相…  相似文献   

8.
张科  廖兢业  何春媚  李文根  袁诗雯 《医学综述》2013,19(10):1919-1921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53例SS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高分辨率CT(HRCT)诊断结果分为SSc-ILD组和单纯SSc组,并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肺功能检查、抗体检验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53例SSc患者中有62例发生ILD,发生率为40.5%,其中呼吸道表现为胸闷/气短38例、咳嗽26例,影像学表现以网格影(77.4%)、磨玻璃影(67.7%)、牵拉性支气管扩张(58.1%)和蜂窝样变(30.6%)为常见,57例(91.9%)SSc患者有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小呼吸道功能改变,呼吸道阻力增高,单纯SSc预后情况明显优于SSc-ILD患者。结论 SSc患者发生ILD较常见且起病隐匿,影像学以纤维化为主合并磨玻璃影表现,肺功能损害的主要特点为弥散障碍,HRCT和肺功能一氧化碳弥散量对于诊断SSc-ILD和评价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过敏性鼻料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西药物或手术(鼻翼管神经电灼术)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中,手术组19例、非手术组11例。10a前后,均珍日本FUDAC-60型肺功能仪和ASTOGRAGH-TCK-6100H型气道反应仪,在缓解期上午测定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结果:2组临床表现均好转,手术组更明显。2组10a前后肺功能、气道反应性自身对比:用力肺活量均增高、25%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速与身高之比均降低(P〈0.05)。Rrs(呼吸阻力)、Dmin(药物累计量)增高,SGrs(诱导控制下降斜率)明显降低。组间对比:非手术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手术组有大幅度改善。非手术组Rrs增高小于手术组。Dmin增高大于手术组。SGrs降低小于手术组。结论:两种治疗均使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有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致肺功能损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导致肺功能损害的早期变化。方法 :采用美国Sensormedics 6 2 0 0型人体体积描记仪检测 3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 31例健康人的肺功能 ,比较两组之间肺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2 0例 (6 4 5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肺功能改变 ,主要表现为PEF、V50 、V2 5降低 ,分别占 5 1 6 %、32 2 %、4 5 1% ;RAW的升高 ,占 32 2 % ,两组上述指标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5 ) ,显示AS病人最大呼气中期流速降低及气道阻力升高。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导致肺功能的早期改变主要以小气道功能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在诊断咳型哮喘发作中的作用,检测了38例咳型哮喘病人和具有可比性的正常人及典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结果咳型哮喘组通气功能及小气道功能介于正常组和典型哮喘组之间;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典型哮喘组,但高于正常组,呼吸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但明显低于典型哮喘组,提示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检测咳型哮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艳萍  殷俊  杨旖  贺孟君 《广东医学》2020,41(22):2307-2311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及稳定期患者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前后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按GOLD指南综合评估选取80例门诊及住院COPD中C-D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使用噻托溴铵18 μg 1粒/d,观察组(n=40)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 μg),每次2吸,早晚各1次吸入治疗。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随访期限12个月。肺功能体积描记法和脉冲振荡法比较急性期和稳定期肺功能气道阻力生理参数指标变化。结果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12个月后,稳定期可改善小气道阻力的MMEF%预计值、V50%预计值流速,减少气道粘性阻力,降低气道阻力。急性期中心气道阻力和总气道阻力较稳定期增加,可延缓气道阻力增加的速度和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粘性阻力与体积描记法气道阻力具有显著相关性,气道阻力增加,响应频率相应增加,周边弹性阻力与V25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长期规律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期与稳定期均可减少气道粘性阻力,延缓小气道气流流速下降速度,改善小气道流速通气状况,降低总气道阻力,减少急性加重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肺功能与脉冲振荡(IOS)肺功能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18例和健康人35例分别测定常规肺功能,包括肺活量(VC)、1秒量(FEV1.0)、1秒率(FEV1。0/FVC%);呼气峰流速(PEF)、50%用力呼气流速(FEF50);25%用力呼气流速(FEF25)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IOS肺功能测定指标包括脉冲频率5Hz、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R5、R20)、呼吸总阻抗(ZrS)、中央气道阻力(Rc)、周围气道阻力(Rp)、脉冲频率5Hz时的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结果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FEV1.0/FVC%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常规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IOS肺功能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果显示常规肺功能检查,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存在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IOS肺功能检查提示单纯肺纤维化病人各值均在正常范围;COPD合并肺纤维化患者IOS各值均有所升高。结论常规肺功能检查对于单纯肺间质纤维化及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病情评估,仍不失为一项重要敏感指标;IOS肺功能检查在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间接反映气道黏性阻力、弹性阻力、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呼吸总阻抗的增高程度,而对单纯肺间质纤维化病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病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肺通气功能以及通过强迫振荡技术测定气道阻力的变化水平。方法使用德国Custo-vitm系统设备,测定8Hz振荡频率的气道阻力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以及排出50%肺活量后用力呼气流量(FEF_(50)%)。然后分别对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病人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病人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也有改善(P<0.05)。32例临床缓解期气道阻力高于正常的哮喘患者,其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强迫振荡技术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在方法上明显优于传统的肺功能检测,所测的气道阻力能更准确地反映肺功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许海棠  余启梅  吴祖凤  李秀 《安徽医学》2009,30(11):1304-1306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对肺通气功能正常、有哮喘相关症状的疑似哮喘患者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疑似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数据。结果201例患者中有28例舒张试验阳性;173例阴性。阴性组中有27例舒张后FEV1改善率为8%~11.9%且增加绝对值〉200ml;伴有小气道功能异常患者的舒张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舒张前FEV1%是影响FEV1改善率及增加绝对值变化的因素(P〈0.05),并且与FEV1改善率和增加绝对值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可以应用于肺通气功能正常的疑似哮喘患者,尤其是舒张试验前FEV1%处于正常值低限且伴有小气道功能异常者。  相似文献   

16.
以猪油酸型急性肺损伤模型为实验对象,观察急性发病过程中心肺功能和肺实质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急性肺损伤对肺功能影响主要为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血氧分压和pH下降。气道峰压、吸气未平台压、气道阻力明显升高。分流量明显加大。血液动力学上表现为心输出量,氧运输下降,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全身血管阻力显著升高;右心房压、肺毛细血管模压和体循环动脉压基本不变;病理形态表现为典型的急性肺损伤。结果显示,本实验成功制成急性防损伤模型,并有显著的心肺功能不良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变化,为CTD患者侵及肺部的及早发现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70例CT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和动脉血气,并与健康体检组对比分析.结果 多数CTD患者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改变.其中弥散功能改变(DLCO)异常49例(49/70).结论 CTD患者中弥散功能改变最为显著,是较敏感的肺功能指标.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既可以作为早期的诊断依据,也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客观凭证,应为CTD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气道呼吸阻力的差异。方法选取确诊为OSAHS且常规肺功能检查正常的35例患者进行研究,依呼吸紊乱指数(AHI)将其分为轻度(5次/h≤AHI≤20次/h)、中重度(AHI>20次/h)两组,研究两组患者气道呼吸阻力的相互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4 Hz及16 Hz振荡频率所反映的总气道阻力及中心气道阻力上,中重度组患者增加更为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8 Hz振荡频率所反映的周围气道阻力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 Hz振荡频率所反映的周围气道阻力增高更为明显,说明部分OSAHS患者常规肺功能虽无异常,但仍有小气道因素存在。脉冲强迫振荡(IOS)技术对OSAHS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可疑OSAHS的患者,可通过IOS测量联合体质指数、颈围、白天症状等预测整夜多导睡眠图(PSG)可能的异常,减少进行夜间监测的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