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报告一起人员意外受照事件的调查过程,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 现场调查,进行模拟剂量估算。结果 受照人员最大剂量未达到《放射事故管理规定》的事故剂量。结论 虽然受照人员排除了放射损伤,但此事件暴露了放射源安全管理的问题,需要加强日常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规和防护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137Cs放射源误照事件误照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及医学检查结果 .方法 对137Cs放射源误照事件的医学应急处理及医学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此次137Cs放射源误照人员受照剂量均在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限值1mSv以下,医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此次137Cs放射源误照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害,但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放射单位应接受教训,加强管理,强化放射场所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告一起人员意外受照事件的调查过程,分析发生原因,总结教训。方法 现场调查,进行模拟剂量推算。结果 受照剂量达到《放射事故管理规定》的一般事故剂量。结论 操作人员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受照人员白细胞降低,需进行随访观察,须加强放射治疗操作规范培训。  相似文献   

4.
一起利用192Ir放射源蓄意伤害他人事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起利用192Ir放射源蓄意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经验教训.方法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事件发生、处理经过及结果;放射医学专家现场鉴定及物理模拟实验确定受照物理剂量,染色体畸变分析确定受照生物剂量;临床观察受照人员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事件导致1人亚急性放射病(临床剂量评估全身受照累积剂量在1.5Gy以上),52人受到不同程度辐射损伤(淋巴细胞其染色体畸变率为0.53±0.05%).结论该事件为我国首例利用放射源这一高科技手段犯罪的刑事案件.犯罪分子蓄意报复和犯罪、放射源生产及销售单位违反放射防护法规,导致放射源被骗购、含有放射设备的医疗合作单位管理不严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事发单位积极的应对措施将事件的影响减低到最小,但对受照人员的医学观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2000年12月13日,辽宁省某大型国营企业工业加速器探伤机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了意外照射事件,事件的起因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虽然受照人员没有受到严重大剂量照射,但本次事件应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并引以为戒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下面将这次意外照射的过程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起工业探伤误照事件的健康危害评价.方法 采用剂量仪、热释光(TLD)剂量元件进行现场模拟,估算操作人员可能受照的剂量,结合临床观察与血象检查结果,评价操作人员受照的健康危害情况.结果 通过现场模拟和TLD剂量计的数据,推算出可能受照的物理剂量,结合临床血象检查结果,计算操作人员受照随机性效应的概率.结论 此次误照事件未对操作人员造成确定性效应,发生随机性效应的概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7.
2000年12月13日,辽宁省某大型国营企业工业加速器探伤机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了意外照射事件,事件的起因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虽然受照人员没有受到严重大剂量照射,但本次事件应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并引以为戒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20日,辽宁省某工业^60Co辐照装置发生了一起意外照射事件。事件的起因是由于控制室操纵人员麻痹大意所导致。虽然受照人员没有受到严重大剂量照射,但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不到位,平时定期检验辐射安全联锁的功能状态等工作不到位,应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现将这次意外照射的过程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放射源铱-192意外受照人员末梢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吉林化工公司职防所李虹杨晓敏东北某地因意外丢失一放射源(铱-192),致使11名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我们对这些人员进行了4个月的末梢血常规和血细胞形态观察。受照人员吸收剂量3.91~93.9rad,...  相似文献   

10.
2001年9月4日,杭州市某锅炉厂X射线探伤机检修时发生了一起意外照射事件,造成一名探伤工意外受照,现将意外照射事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池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探讨新形势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督监测的有效方法。方法每年召开1次放射监测网络骨干参加的个人剂量监督监测会议,学习放射防护工作法规及防护知识、通报上年度个人剂量元件上报情况及个人受照剂量,布置新年度监测任务。及时调查处理异常受照事件。结果全市乡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定期参加个人剂量监测,剂量监测元件上报率处于较高水平,放射监测异常事件减少,放射人员个人剂量逐年下降。结论规范的行政管理能促进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督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受超允许剂量外照射人员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发展核技术和开发核能源过程中,难免发生人员意外受到超允许剂量的辐照,为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研制和管理提供数据,本文就12例健康工作人员,因执行某项任务,接受了全身较均匀的一次γ射线照射,据个人佩戴的胶片剂量仪记录,获得受照剂量为0.105—0.249Gy,对受照者进行了较全面、系统、定期、并与未受照的健康人配对观察,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起放射源丢失事故的发生和处置过程。方法现场调查找出可能受超剂量照射人员;通过临床观察与血象检查结果,排查人员健康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查估算人员受照剂量。结果本次事故导致1人急性放射病和局部放射性损伤,多人意外照射。结论核与辐射技术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应用和妥善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电离辐射能够对人体造成多方面损伤 ,也能引起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动物实验表明 ,电离辐射可引起机体微量元素含量的显著改变[1 ,2 ] ,从事放射性作业人员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也有报道[3,4 ] ,本文对某一放射事故中的受照人员血清铜、锌、铁、钙、镁等微量元素进行测定 ,从中找出电离辐射影响人体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规律。由于事故受照人数有限 ,无法象动物实验那样获得足够的样本数 ,但本文对受照人员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分析将为以后类似事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1 对象及方法1 1 对象某放射事故受照人员 ,见表 1。对照组为 7名成…  相似文献   

15.
工业X射线探伤意外照射事故6例临床观察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怡乐路.510260)陈茂招放射事故的意外照射,往往使人始料不及,受照者一旦知道自己受照,惊恐、紧张不安的心理随之产生,由此引起的症状及其他因素所致与受照后的表现一时真假难辨,故住院观察...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2月,杭州市某锅炉厂新建X射线探伤机房竣工验收时,发生了一起意外照射事件,致使机房内8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现将有关现场受照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邹蓉珠 《现代保健》2010,(21):175-176
目的为了解介入放射治疗中操作人员受辐射情况,保护从事介入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介入放射治疗中的防护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计,对介入放射治疗中操作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和估算。结果介入放射治疗中操作人员(穿铅背心)左右前臂受照均值最高(0.22mGy/次),胸部铅衣内外受照均值(0.20mGy/次、0.17mCy/次)次之,头前额受照均值最低(0.12mGy/次);操作人员在肿瘤介入治疗和介入治疗血管造影时受照均值为0.18mGy/次,介入止血时受照均值为0.20mGy/次;铅防护吊屏前受照均值为1.52mGy/次,铅防护吊屏后受照均值为0.26mGy/次。结论介入放射治疗中操作人员需穿铅衣;铅防护吊屏对防护有重要作用;介入放射治疗中全部操作人员应作为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一起 X射线探伤工作人员的误照 ,并分析误照的剂量及其原因 ,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1 误照经过2 0 0 0年 6月 ,贵州省某发电厂组织 X射线探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现场实习中 ,当操作人员正在探伤室准备片子时 ,实习员误曝光 ,操作人员受到误照。2 受照剂量估计2 .1 受照条件 探伤机型为日本理学 2 5 0 EGS· 2型。工作条件 :2 5 0 kv、5 m A、3min、球管垂直朝下、焦点距探伤室底面 80cm。探伤室面积近 4 m2 、高 2 .3m、室壁 16 mm厚铅皮、室顶和底面 8mm厚铅皮。探伤人员蹲在探伤机球管正侧面准备片子时 ,髋骨表面距有用线…  相似文献   

19.
<正> 1 核事故受照人员医学处理原则1.1 首先应考虑人员的生命安全,尽快消除有害因素的来源,将受照人员撤离现场,了解事故的起因、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1.2 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0.05Sv者,应给予医学检查;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0.25Sv者,应及时给予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医学处理。1.3 根据临床表现、受照剂量判断病情,以临床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20.
某油田测井公司放射工作人员意外受照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报道某油田测井公司,因人为责任事故造成6名放射工作人员意外受照的调查处理全过程。方法 临床医学观察,实验室检查,现场事故调查和模拟个人剂量估算评介。结果 六名意外受照人员出现明显的心理恐惧感和精神负担,其外周血象、淋巴细胞微核、精液等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由于处理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 规章制度未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心不强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