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技术的不断成熟,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根治室上速安全有效的方案。术中消融导管是一种关键性手术器械。本研究旨在评价FireMagic射频消融导管在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患者的使用性能、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源自左室流出道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对9例于左室流出道部位消融的室速/室早病例的心电图和射频消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消融成功部位6例在左冠窦内,3例在主动脉瓣下.心电图特点:(1)Ⅱ、Ⅲ、avF导联均呈高R波;(2)aVR和aVL导联均呈QS型,且aVL振幅多大于aVR;(3)Ⅰ导联多呈QS型;(4)V1导联R波偏高:R/S>0.62;(5)胸前导联R波移行不规则;(6)V5、V6多呈R型.9例均消融成功,无复发病例,无左主干及主动脉瓣损伤.结论 源自左室流出道的室速/室早具有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2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21例为右室流出道室早,7例为左心室特发性室速(左室后间隔起源)。分别采用起搏标测或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结果消融成功25例,好转1例,失败2例,成功率89%。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复杂快速性心律失常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特发性室速、频发室早)及特殊类型房室折返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AVNRT)的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方法学及其近远期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142例,男64例,女78例,年龄12~65岁。其中房性快速心律失常50例,室性快速心律失常31例,特殊类型AVRT/AVNRT61例,9例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均行正规心内电生理研究,根据不同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采用相应的心内靶点标测及射频消融方法,房颤采用大静脉电隔离术。结果相对于普通型AVRT或AVNRT而言,本研究的快速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较复杂,标测及消融难度较大,但总的成功率95.8%,并发症9.9%,随访复发率8.8%,再次消融成功率90%,但房颤消融成功率仅60%;9例TCM随访观察心脏大小及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房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及特殊类型AVRT或AVNRT形成多种复杂的电生理现象,深入了解这些现象是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前提;射频消融治疗这些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绝大多数病例可达到治愈目的;但房颤的电生理机制及射频消融治疗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最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治疗VT有3种选择,很多患者需要联合使用的方案:分别是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CD)、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射频消融.其中ICD能有效地提供抢救式治疗但并不能有效对VT进行预防.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疗效欠佳且具潜在多种副作用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在以上治疗欠佳时,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不二的选择.2011年Roderick Tung[1]介绍了结构性心脏病VT射频消融的3例个案,这些病例为处于不同临床状态的VT病例,均经射频消融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特发性右室室速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8例发作时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下偏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进行射频导管消融和随访,采用起搏标侧法,最佳起搏标测点(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速的12导联心电图相同)为消融靶点。结果 78例中73例(93.5%)消融成功,消融靶点位于前,中和后间隔分别为33%、41%和26%。临床和电生理研究发现,特发性右室室速有两种类型,即室早室速型和单纯室速型;室早室速型43例,单纯室速型35例。随访0.5-7年,3例复发,除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外,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1982年首次报道了经导管消融人类房室传导系统,90年代以来,由于安全、有效的射频能量的使用,使得经导管消融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技术已非常成熟,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速,房扑、房颤、室速、室早等心律失常技术亦在不断完善中。射频能量是一种高频的交流电,一般使用300 kHz至750kHz连续未调制的电流消融心脏组织。射频能量源(由射频消融仪产生)通过大头导管电极,背部电极与人体构成回路,在电流密度最大的心肌组织与大头导管电极之间产生热量,而热损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7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 分析170例心律失常病人的RFCA过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5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06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4例,阵发性心房扑动(AFL)5例。结果 消融成功率为97.6%,复发率为2.4%,并发症3.5%。结论 RFC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和平  夏雷  丁坤  朱超 《淮海医药》2003,21(5):345-346
目的 采用导管法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室早 )及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并通过临床效果、安全、可靠等特点方面以探讨该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 ,以起搏 12导联心电图与室早及室速发作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以即刻室早消失及右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不能诱发室速为消融终点。结果  6例室早消融即刻早搏消失 ,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早。2 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室性早搏消融前为 ( 16 72 8± 2 75 2 )次 / 2 4 h,消融后为 ( 2 16± 112 )次 / 2 4 h( P<0 .0 5 )。 1例先心室间隔修补术后室早消融前为 2 185 6次 / 2 4 h,消融后为 175 6 9次 / 2 4 h( P>0 .0 5 )。 1例右室心肌病右室流出道室速发作时 ,药物及食道调搏均未终止发作 ,行急诊射频消融即刻成功。2 d后再次发作右室流出道另一部位室速 ,再次行射频消融术成功 ,随访 1月无复发。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对右室流出道且发作时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速经导管射频消融已得到临床认可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是根治房速的有效方法,但成功率低于房室折返性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近几年来对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研发了一些特殊的标测与消融导管,更有利于完成消融手术,提高成功率。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的应用即是其中之一。随着房性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对于典型的右房房速的成功消融部位主要定位于间隔(包括冠状静脉口部和界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法治疗小儿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手段。方法共选取50例患有快速心律失常的患儿,对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在50例患有快速心律失常病症的患儿中,有1例患儿复发室性心动过速,1例患儿复发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患儿均经二次射频消融治疗后均成功痊愈。各有1例患儿的室速和房速症状未治疗成功,后使用心律失常控制类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辅导以及进行射频消融知识的宣传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对患儿进行观察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状、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A)用于临床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近年在国内已取得重大进展,尤其在治疗预激综合征(WPW)以及房室结双径路所致室上性心动过速上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然而对由Mahaim纤维合并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文献报道甚少,对其电生理特性的了解不够深入。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及室性心动过速60例,其中有两例为Ma-haim纤维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成功,并对其电生理特性及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1年1月 ̄2007年5月诊断为特发性左室室速的26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26例特发性左室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24例,成功率为92.31%,复发1例,复发率4.17%,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导管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临床症状显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16900.6±7094.9)次/24h。分为两组:常规消融组18例按射频消融常规术式行置管、标测与消融,单导管消融组30例采用单导管射频消融术。所有患者均采用起搏标测,以起搏与自然发作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至少有11个导联相同作为消融靶点。结果消融术后动态心电图记录早搏(857.9±2605.6)次/24h,常规消融组与单导管消融组消融后室早分别为(824.6±2485.1)次/24h和(877.8±2716.9)次/24h,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8.8%和9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采用单导管消融术式同样安全有效,且操作更为简捷。  相似文献   

15.
闻成艳  刘欣  刘丽红  郑义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74-2475
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RFcA)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临床应用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已成为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我院自1999年起,在鞍山地区率先开展该项技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至今共完成248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那开宪  余平 《首都医药》2006,13(20):31-33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射频电流经置于心脏的电极导管释放一定的物理能量,通过阻断心动过速传导的必经途径:消融异位兴奋灶或消融引起心动过速的折返途径,达到根治或控制心律失常发作的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因其避免了开胸手术,患者易于接受,具有疗程短、痛苦少、并发症少、费用低、疗效高的优点,是近些年来心脏病治疗学重大进展之一。射频消融术(R 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自1991年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目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已达到98%,复发率为2%,其并发症为0.9%犤1犦犤2犦。1.适应证1.1成…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根据其持续的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3大类[1],即3P分类法.不同的类型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术、起搏器植入等,特别是射频消融治疗为房颤的根治带来希望[2].但由于非药物治疗对医院技术条件的要求,所以目前对于基层医院而言药物治疗是临床最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RFCA)是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新技术,目前在我国治疗病人已逾万例。作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及根治手段已获公认。其主要方法是采用低能量的射频电流产生热能,经导管消蚀心脏异常传导通路以达到根治心动过速的目的。由于射频消融术具有安全性好,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顽固性室上速的安全可靠的重要方法。笔者仅对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知道,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而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为2.67毫米(大小与普通圆珠笔芯类似)的射频消融导管送入左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连接的部位发放高频电磁波,即射频能量,沿着肺静脉开口消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大功率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联合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11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微波联合组59例(74个病灶)和射频联合组55例(68个病灶).微波联合组采用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射频联合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观察两组消融效果、复发率、近期疗效和生存率,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年,两组失访率分别为8.47%、9.09%.微波联合组治疗后直径5~10 cm肿瘤完全坏死率和消融1次总完全坏死率、控制率、生存率均高于射频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射频联合组(P<0.05).两组均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中大肝癌较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