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蝎毒组分Ⅱ(ScorpionVenomcrudeⅡ,SVCⅡ)为河南马氏钳蝎粗毒(SVC)经分离纯化后获得的有效成分之一。实验结果表明,以丝裂霉素作为阳性对照,SVCⅡ(4~20μg/ml)对人直肠腺癌C1184细胞株有明显杀伤作用。与空白对照相比,SVCⅡ使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毒性和克隆形成抑制率增大(P<0.05或(P<0.01),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1.20μg/ml、11.93μg/ml和17.38μg/ml。从生长曲线可见,SVCⅡ对细胞生长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SVCⅡ还能使细胞分裂指数下降。提示SVCⅡ具有抗癌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蝎毒组分对人大肠癌细胞的体外抑杀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蝎毒不同组分对人大肠癌细胞的体外抑杀作用。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集落形成抑制实验,以丝裂霉素C(MMC)为阳性对照药品,以蝎毒提取物SVCⅠ、SVCⅡ、SVCⅢ,SVCⅣ各组分、浓度分别为45μg/ml、60μg/ml、75μg/ml、90μg/ml处理人大肠癌细胞Lovo,观察Lovo的生长情况。结果 SVCⅢ对Lovo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略强于MMC组,SVCⅠ、SVCⅡ、SVCⅣ对细胞Lovo的影响在所用药物浓度内与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细胞毒性作用不显著。结论 SVCⅢ对人大肠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蝎毒对人大肠癌细胞株体外抑制杀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蝎毒不同组分对人大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抑制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集落形成抑制实验,以丝裂霉素C(MMC)为阳性对照药品,以蝎毒提取物SVCI,SVCⅡ,SVCⅢ,SVCⅣ各组分(浓度分别为45μg/ml,60μg/ml,75μg/ml,90μg/ml),分别处理人大肠癌细胞Lovo,观察Lovo的生长情况。结果:SVCⅢ对Lovo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略强于MMC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γ=0.98,P<0.01),SVCI,SVCⅡ,SVCⅣ对细胞Lovo的影响,在所用药物浓度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细胞毒性作用不显著。结论:SVCⅢ对人大肠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5.
蝎毒抗癌多肽对H22细胞株体内、体外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PBMV)对小鼠肝癌(H22)实体瘤及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APBMV对H22瘤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小鼠H22实体瘤模型,观察APBMV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数和脾脏指数(SI)的影响。结果 APBMV对H22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P>0.05)。APBMV能明显抑制小鼠H22肿瘤的生长,抑制率最高可达40.30%(P<0.01),带瘤小鼠外周血WBC和SI无明显变化或略高于对照组,而阳性对照5-Fu组小鼠WBC和SI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APBMV是东亚钳蝎蝎毒中的1种低毒有效的抗肿瘤成分,能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马氏钳蝎蝎毒对人食管癌细胞株作用的流式细胞光度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氏钳蝎蝎毒对人食管癌细胞株作用的流式细胞光度术分析宗安民,田爱琴,赵培荣,庞静,董伟华,孔天翰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食管癌细胞DNA相对含量,以观察各时相细胞增殖周期的移行变化,探讨马氏钳蝎蝎毒(scorpionvenomcruds,SV... 相似文献
7.
8.
9.
IGF-Ⅱ基因表达与结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FⅡ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4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IGFⅡmRNA的表达,以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作为对照。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定量肿瘤阳性细胞率。结果:IGFⅡmRNA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071;Duke′s分期C、D期癌表达显著高于AB期癌,P=00002。结论:IGFⅡ在结直肠癌中存在广泛的表达,IGFⅡ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密切相关;IGFⅡ基因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IGF—Ⅱ基因表达与结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F-Ⅱ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4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IGF—Ⅱ mRNA的表达,以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作为对照。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定量肿瘤阳性细胞率。结果:IGF-Ⅱ mRNA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071:Duke’s分期C、D期癌表达显著高于A、B期癌,P=0.0002。结论:IGF—Ⅱ在结直肠癌中存在广泛的表达,IGF—Ⅱ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密切相关;IGF—Ⅱ基因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蝎毒抗癌多肽对肝癌小鼠放疗后瘤重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PBMV)与放疗(RT)合用对H22带瘤小鼠瘤重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取H22带瘤小鼠100只,检测肿瘤生长抑制率(IR),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SI)和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观察不同剂量APBMV与放疗合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放疗后第6天和第9天,RT与APBMV合用后瘤重明显降低,IR最高达78.28%和70.45%(与RT组和APBMV组比较,P<0.05或P<0.01);白细胞计数和SI较RT组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PBMV与放疗合用对H22的抑制作用比单纯放疗和单用APBMV增强,APBMV可一定程度减轻辐射所致的血液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set基因在人类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半定量PCR检测set基因在39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与自身对照的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ET蛋白在9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自身对照的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set基因在26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其自身对照正常结直肠组织,占总数的66.7%的,其中6例患者set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是其在正常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2倍以上,最高达22倍(P<0.05)。(2)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ET蛋白在结肠腺癌和癌旁组织细胞核中均表达,其中8例患者的癌组织SE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set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结直肠腺癌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IGF-ⅡmRNA、bcl-2蛋白在结肠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IGF-Ⅱ)能促进细胞分裂、增殖,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寿命延长.近来发现两者在结肠直肠癌中均存在过表达,但两者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联合检测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观察结肠直肠腺癌中IGF-ⅡmRNA、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肿瘤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探讨IGF-Ⅱ,bcl-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结肠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并探求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结肠直肠腺癌石蜡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IGF-ⅡmRNA,S-P法检测bcl-2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定量肿瘤阳性细胞率.以10例正常结肠直肠组织作为对照.结果结肠直肠腺癌中IGF-ⅡmRNA,bcl-2蛋白阳性细胞率[(38.70±7.80)%和(30.97±7.40)%]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直肠组织[(23.12±4.07)%和(12.69±1.31)%](P<0.01),IGF-ⅡmRNA和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且均与肿瘤Dukes′分期有关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关.IGF-ⅡmRNA与PCNA,细胞凋亡显著正相关(P<0.01),bcl-2蛋白与细胞凋亡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PCNA表达无关(P>0.05).IGF-ⅡmRNA阳性而bcl-2蛋白阴性者预后最差.结论结肠直肠腺癌中IGF-Ⅱ,bcl-2的过表达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两者联合检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2岁.1995-08-05,因血便6个月余为直肠癌,随即行Miles术.术中见病变位于腹膜反折下,大小约7.0 cm×6.0 cm×1.0 cm,占1/2肠周,侵犯肠壁外.经病理确诊为溃疡型黏液腺癌,侵及外膜,淋巴结1/7转移.CEA:15.5 μg/L.诊断:直肠下段黏液腺癌T3N1M0 ⅢB期. 相似文献
16.
探讨肉桂酸对人肺腺癌A5 49细胞诱导分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 2mmol/L终浓度肉桂酸作用于人肺腺癌A5 49细胞 ,观察体外生长增殖情况、双层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p5 3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体外生长速度减慢 ;双层软琼脂集落形成减少 ;细胞DNA合成能力降低 ;细胞周期出现向G1/G0期移行的特征性动力学改变 ;p5 3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肉桂酸通过激活人肺腺癌细胞分化相基因表达启动细胞分化并达到恶性逆转 ,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诱导分化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试验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榄香烯乳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A549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IC软件计算10%的细胞抑制浓度(IC1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榄香烯乳作用24h后A549细胞的Bcl-2、Bax、Survivin及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榄香烯乳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榄香烯乳作用24h后IC10为43.49μg/ml,Bax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质着色增强;Bcl-2蛋白表达下降,细胞质着色减弱;增殖蛋白Survivin和VEGF的表达下降,且具有药物浓度相关性.结论:榄香烯乳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榄香烯乳可上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株GLC-82细胞生长的作用,确立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在肿瘤治疗的意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首先构建了野生型P53复制缺陷型腺病毒重组体,应用生化染色方法确定了重组体的转染效率以免疫组化法及PCR技术分别确定了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53基因转染GLC-82细胞后,P53蛋白和P53cDNA的表达情况;最后应用细胞生物学方法检测了P53对GLC-82细胞扩增及细胞周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