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治疗老年谵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老年谵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奥氮平组(80例)、氟哌啶醇组(76例)和对照组(40例),3组分别治疗7 d,治疗前后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奥氮平组、氟哌啶醇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显效率分别为83.75%、80.26%和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氮平与氟哌啶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氟哌啶醇组为55.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氮平治疗谵妄患者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但副作用少,耐受性好,且安全有效,可替代传统抗精神病药用于谵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氟哌啶醇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115例,分别给予氟哌啶醇与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氟哌啶醇组的TC、TG、LDL-C均低于奥氮平组,差异显著;治疗后,奥氮平组的PAN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与氟哌啶醇组,差异显著;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与氟哌啶醇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谵妄的治疗     
谵妄的治疗包括三方面,一是对因治疗,二是对症治疗,三是护理工作。其中对因治疗针对的是震颤谵妄、疼痛、睡眠障碍、炎症和致谵妄药物;对症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中又以氟哌啶醇最常用,利培酮和奥氮平次常用;护理工作主要是加强定向、控制感觉输入、激活认知和加强运动。  相似文献   

4.
《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躁狂症患者比使用情绪稳定剂更有效。这项研究是由维罗纳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他们分析了在1980~2010年期间所进行的68项临床试验的数据。研究人员观察了使用强生公司的维思通(利培酮)、礼来公司的再普乐(奥氮平)和氟哌啶醇治疗成人急性躁狂症的疗效。通过对比它们治疗急性躁狂症的有效性发现,三个抗精神病药物比情绪稳定剂更有效,且氟哌啶醇最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房的住院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GA,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联络会诊精神医学服务(CLPS),对如何提高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精神医学服务的可及性进行探索。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期间入住该医院老年示范病房的患者(年龄≥65岁),入院时接受CGA(Zung自评抑郁量表和Zung自评焦虑量表),必要时进行老年多学科团队查房和精神医学会诊。由精神科医师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10(ICD-10)做出精神科诊断。经过上述CLPS的老年患者与同期其他病房接受应邀精神科会诊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病房共146例患者接受CLPS,其他病房共520例患者接受应邀会诊精神医学服务。老年病房的会诊率为28.2%,显著高于其他病房1.5%的会诊率(P=0.000)。接受精神医学服务的前3位原因在老年病房分别为情绪问题(44.5%)、随诊问题(16.4%)和内科疾病无法解释的症状(10.3%);在其他病房分别为情绪问题(37.9%)、精神问题(20.4%)和内科疾病无法解释的症状(1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老年病房前3位精神科诊断为神经症及应激相关障碍(29.7%)、情感障碍(26.9%)和器质性精神障碍(21.4%);其他病房为神经症及应激相关障碍(35.0%)、器质性精神障碍(28.8%)和情感障碍(1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以CGA、精神科访谈和多学科治疗团队联合查房模式进行的CLPS可提高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的精神科会诊率,上述医学服务模式值得在综合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腹部外科手术后一种常见的急性综合征,以意识、认知障碍及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临床表现.围手术期谵妄以老年男性多见,一旦发生会提高患者的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有多种原因参与POD的发生,包括患者高龄、术前存在的基础性疾病及麻醉镇静药物使用等.就治疗方面来讲,过去主张使用氟哌啶醇等药物性治疗,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非药物手段的多元化介入策略(multicomponent intervention strategies)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预防和治疗优势,并逐渐被业界接受.本文主要就腹部外科手POD的影响因素、预防和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综合医院老年病房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与精神科医师会诊相结合的方式对情感障碍的识别作用。方法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房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5岁老年住院患者,在人院时进行包括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老年抑郁量表(GDS)15项在内的老年综合评估,由老年科医师决定是否进行多学科团队查房及精神科医师会诊。精神科医师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标准诊断情感障碍。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65岁老年住院患者281例,年龄(75.2±6.8)岁,男:女为136:145,其中49例(17.4%)患者罹患情感障碍,年龄(73.5±6.0)岁,男:女为16:33,其中抑郁发作39例,恶劣心境障碍5例,双相情感障碍2例,复发性抑郁2例,未特定抑郁障碍(NOS)1例,情感障碍患病率17.4%。确诊的49例患者中,提请精神科会诊的第一位原因分别为:有相关病史7例,医师注意到患者有情绪问题23例,失眠2例,存在疾病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5例,量表筛查阳性12例。结论情感障碍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精神疾患,采用老年综合评估与精神科医师会诊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识别老年情感障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老年精神医学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低剂量氟哌啶醇治疗精神病致心电图异常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分别以高低剂量氟哌淀醇治疗住院精神病人的心电图变化作一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符合CCMD-2-R相关诊断标准的精神病住院患者238例,排除躯体疾病,单用氟哌啶醇治疗,疗程满2个月以上。以氟哌啶醇日用量40mg为界分为2组<40mg·d为低剂量组(下称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确诊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患者PCI预后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自2008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年龄>65岁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治疗的患者4927例,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3049例,女性1878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围术期抗栓治疗药物及其他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情况、院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两组患者各自的特点及差异。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吸烟比例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较女性高(51.5% vs 15.3%,P<0.01;22.1% vs 15.3%,P<0.01);而女性患者体质量指数[(24.8±4.4) vs (24.5±3.7)kg/m2,P<0.05]和发病年龄更高[(72.6±4.8) vs (72.2±5.4)岁,P<0.01],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也较男性高(70.5%vs 60.8%,P<0.01;32.2%vs 24.9%,P<0.01)。两组术后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0.6% vs 0.1%,P<0.01)。结论在接受PCI的人群中,老年女性较男性拥有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且PCI预后也较男性差。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手术后谵妄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或急性精神错乱状态(acute confusion state)常常是躯体疾病或药物中毒的表征,漏诊或忽视它就会延迟其基础病变的治疗.此外,手术后谵妄不但会增加褥疮、肺部感染、跌伤和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而且能引发患者抑郁或自残,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医护人员的负荷、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都大大加重.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加,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谵妄的预防和治疗值得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慢性病伴发的抑郁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西安地区部分年龄大于60岁的慢性病住院患者和病情稳定的社区老年人群,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已确诊的各种慢性病及相关因素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75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有抑郁症状者为40例,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28%。女性、文盲、重体力劳动者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上者、脑力劳动者(P〈0.05),而不同年龄组之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与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慢性胃肠疾病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胃肠疾病者(P〈0.05),其余各类疾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安地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主要与慢性胃肠疾病相关,提示应该加强该类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关怀,以预防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结合量化评估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前瞻性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入选病例161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综合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8例)。入院后每天采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并作为诊断谵妄发生及病程结束的依据。对确诊谵妄的患者,再进行谵妄严重程度(DRS)测评,记录首、末次DRS评分和谵妄持续时间。对综合干预组患者进行谵妄危险因素控制和预防性治疗,并根据上述评分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价,随时进行调整。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骨科处理方案。结果综合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0±2.15)d,少于对照组的(13.73±2.12)d(P〈0.01);谵妄发生率为12例(14.46%),低于对照组19例(24.36%,P〈0.01);谵妄严重程度为首次DRS评分17.33±3.31,低于对照组20.58±4.18(P〈0.05);谵妄持续平均时间为(2.08±1.08)d,少于对照组的(3.32±1.53)d(P〈0.05)。治疗后DRS评分,综合干预组为8.08±2.84,低于对照组11.05±3.31(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综合干预组DRS减分为9.25±2.18,对照组为9.25±2.18(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通过使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诊断,DRS评价严重程度,并指导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可有效降低谵妄的发生率,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减轻谵妄的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常见慢性疾病凝血机制和纤溶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住院检查及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DPD)和/或慢性炎症、Ⅱ型糖尿病、血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6种老年常见病分组,分别比较各组凝血功能及凝血因子方面的差异.结果 健康的老年人与患有常见病的老年患者相比,其凝血功能PT:(13.85±1.55)s、APTT:(37.38±6.41)s、活性度:(95.12±15.67)%、INR:(1.04±0.10)、FIB:(4.38±1.33) g/L、FDP:(0.49±0.94)、D-二聚体:(0.53±1.23)mg/L)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炎症的老年患者其凝血因子Ⅴ(141.3±27.90)高于患有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P<0.05);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其凝血因子Ⅶ(117.77±14.17)高于其他疾病组;患有Ⅱ型糖尿病、血栓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凝血因子Ⅷ(171.21±14.90,172.64±8.44)高于其他疾病组(P<0.05);患有恶性肿瘤的老年患者FIB(6.00±1.29 g/L)水平高于其他疾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常见慢性疾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失眠的老年患者14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睡眠情况调查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失眠原因调查,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干预。统计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观察患者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患者失眠的因素主要为疾病原因,占23.08%;其次为心理压力大、环境因素,分别占21.63%、19.71%。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少于护理干预前,睡眠时间长于护理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前患者PSQI评分为(11.23±4.32)分,护理干预7 d后为(8.23±2.99)分,护理干预14 d后为(5.83±1.32)分,干预14 d后PSQI评分低于护理干预7 d后,护理干预7 d后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的失眠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Drug-induced delirium is a common matter in the elderly and anticholinergics, together with a number of different drugs, may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delirium onset, especially in demented people. We report a case of a probable anticholinergic drug-induced delirium in an elderly patient. An 80-year-old man with Alzheimer's dementia presented with wandering, depressed mood with crying, somatic worries, anedonism and suicide recurrent ideas. A first external psychiatric assessment led to the diagnosis of melancholic depression and therapy with haloperidol 2mg/day, orphenadrine 100mg daily, amitriptyline 40 mg/day, lorazepam 2mg/day was started. Two weeks later patient suddenly developed delirium, characterized by nocturnal agitation, severe insomnia, daytime sedation, confusion, hallucinations and persecutory delusions. These symptoms progressively worsened, with the consequent caregiver's stress. A geriatric consultation excluded the main causes of delirium, therefore both Operative Units of Pharmacovigilance and Psychiatry were activated, for a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assessment. Haloperidol, amitriptyline and orphenadrine were promptly dismissed. The patient began a treatment with quetiapine 25mg/day for two days, then twice a day, and infusion of saline 1000 ml/day for two days; psychiatric symptoms gradually diminished and therapy with galantamine was begun. We postulate that this clinical report is suggestive for an anticholinergic drug- induced delirium since the Naranjo probability scale indicated a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lirium and drug therapy. In conclusion, a complete geriatric, pharmac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evaluation might be necessar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old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many drug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住院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风险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年龄≥65岁,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交流障碍和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学会工作小组标准(NINCDS-ADRDA),临床诊断为AD的患者103例。受试者入院48 h内接受血液常规、生化检查、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指数)、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估。以出院(住院时间〈30 d者)或住院30 d为观察终点,记录观察期间患者是否死亡、是否发生感染性并发症或非感染性并发症,及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情况。结果存在营养风险者50例(48.5%),营养不良者44例(42.7%)。观察期间出现感染并发症者34例(33.0%),非感染并发症者9例(8.7%),死亡1例。存在营养风险者的CCI评分显著高于不存在营养风险者(P〈0.05),BI指数低于不存在营养风险者(P〈0.05),发生并发症的比例和营养不良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不存在营养风险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风险和CCI评分均为影响临床结局的变量(P〈0.05)。结论老年AD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比例很高;营养风险与慢性躯体疾病对并发症的发生和不良预后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患病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3月至2005年1月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七所三级甲等医院545例MODS患者(老年373例,非老年17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老年和非老年MODS患者的患病特点。结果老年组MODS患者的病死率、既往有慢性基础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65.1%vs47.1%,81.5%vs41.9%,均P〈0.001)。老年组住ICU时间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5个以上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78.6% vs 70.3%,P=0.037)。老年组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75.1%vs62.8%,P=0.003)。老年组发生肺、胃肠、脑、心、肝、肾、凝血系统功能障碍的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MODS患者病程迁延,病情重,病死率高,多合并慢性基础病,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心身医学科会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心身医学科进行会诊的老年患者157例,对会诊科室、会诊原因、会诊后诊断进行分析。结果伴发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以心脑血管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入院最为常见;伴发睡眠障碍为最常见的申请会诊原因;焦虑抑郁共病为最常见的会诊诊断;老年患者出现谵妄的概率较高。结论院内心身医学科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精神科相关诊治,精神科专科会诊仍十分必要,心身医学科可以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