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注意力焕散现象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2-03/2005-01德州市人民医院门诊诊治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100例为患者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4-12岁;诊断标准参照DSW-Ⅳ关于抽动障碍的分类及诊断标准。随机抽取正常健康查体儿童96例作为对照组,男64例,女32例;年龄4-14岁;无躯体及精神痰患,既往身体健康。在闭目安静状态下,常规脑电图描记,部分病例做闪光刺激及蝶骨电极诱发试验。视觉诱发电位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在20~25℃安静屏蔽室内检查,检查前3d内禁服中枢镇静药和抗精神病药物。结果:病例组100例,脑电图呈正常及边缘状态50例,轻度异常32例,中度异常18例,无重度异常,总异常率50%(50/100)。对照组92例,脑电图呈正常及边缘状态92例,轻度异常4例,无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总异常率4.17%(4/96)。病例组与对照组脑电图异常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1.9988,P〈0.001)。病例组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46%,其中单侧异常18例,双侧异常28例,病例组P100潜伏期及N145峰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100潜伏期(101.62&;#177;7.50),(96.80&;#177;3.98)ms;N145峰潜伏期(164.67&;#177;33.14),(152.67&;#177;16.65)ms,t=80.33,45.48,P〈0.001]。结论:脑电图异常结果提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有一定的脑功能障碍,视觉诱发电位P100,N145潜伏期及峰潜伏期延长说明视觉皮质中枢受到一定损害,从而出现注意力涣散现象。  相似文献   

2.
抽动秽语综合征 (Tourette′s syndrome,T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 ,起病于儿童时期 ,以多种运动和发音抽动为主要表现 ,常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 [1 ]。对我院1992 - 0 2~ 2 0 0 2 - 0 4儿科门诊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而作脑电图检查者 178例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32例 ,女 4 6例 ,男女之比约为 3∶ 1。就诊年龄 2岁零 6个月~ 12岁 ,起病年龄 2~ 11岁 (以 7岁为多 ) ,病程 5 d~ 4 a。 178例中有脑外伤史者 11例 ,上呼吸道感染者35例 ,腮腺炎病史 9例 ,病毒性脑炎史 2例 ,难产史 9例 ,早产史…  相似文献   

3.
韩海波  张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12-4713
目的探究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脑电图特征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15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相关临床和脑电图资料。结果 15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中,脑电图异常51例(清醒期异常41例,睡眠期异常10例,其中6例清醒期和睡眠期均见异常),异常率34.00%。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发病年龄、病程的长短以及有无秽语,在脑电图上都可见相应的体现,脑电图资料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在小儿抽动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确诊为小儿抽动症的脑电图特征.[结果]脑电图正常范围者占72.4%(42/58),异常27.6%(16/58):背景活动轻度非特异性异常12例(占异常病例75%),包括基本节律较同龄儿童偏慢,α波指数减少,散在慢波如θ波增多;阵发性异常4例(占异常病例25%),表现为清醒期额区、中央区、颞区少量散发棘波、尖波、棘慢波.描记时实时记录抽动发作28例,但同期常规脑电图或动态脑电图均未发现有同步的发作性异常波,抽动前后比较脑波无明显变化.[结论]脑电图检查可为小儿抽动症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视觉诱发电位判别注视目标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传统的眼球跟踪方式是一种比较直接和容易理解的人机接口方式,但实现起来有一定的技术障碍,为此,探索一种可以利用视觉诱发电位信号区分受试所注视的目标的实验方法。方法:选择2004-06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工作人员6名,男4名,女2名,年龄24~43岁。采用双计算机和Active One生理信号测量系统建立了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实验系统,计算机屏幕上闪烁的小方块代表不同的注视目标,受试注视其中一个目标30s,对检测到的脑电信号采用累加平均法和频谱分析法进行分析处理,提取视觉诱发电位。结果:6名受试,共36次试验,实验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应用该系统分析实验数据波形,均能分辨出视觉诱发电位信号。结论:当多个刺激目标进入视野,检测出的视觉诱发电位是由受试所注视的刺激目标引起。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均可以判别注视目标,视觉诱发电位适用于脑机接口研究。  相似文献   

6.
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syndrome,TS)是一种儿童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抽动为特征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并常伴随一系列相关的行为和情绪症状,包括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和情绪障碍等。治疗方面注重心理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传统的眼球跟踪方式是一种比较直接和容易理解的人机接口方式,但实现起来有一定的技术障碍,为此,探索一种可以利用视觉诱发电位信号区分受试者所注视的目标的实验方法。方法:选择2004-06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工作人员6名,男4名,女2名,年龄24~43岁。采用双计算机和ActiveOne生理信号测量系统建立了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实验系统,计算机屏幕上闪烁的小方块代表不同的注视目标,受试者注视其中一个目标30s,对检测到的脑电信号采用累加平均法和频谱分析法进行分析处理,提取视觉诱发电位。结果:6名受试者,共36次试验,实验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应用该系统分析实验数据波形,均能分辨出视觉诱发电位信号。结论:当多个刺激目标进入视野,检测出的视觉诱发电位是由受试者所注视的刺激目标引起。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均可以判别注视目标,视觉诱发电位适用于脑机接口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饮食调整治愈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个案分析,推测脑过敏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原因之一。当某种食物代谢途径不通畅,中间的代谢产物堆积,就会影响到某种神经递质的代谢,打破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从而导致脑功能的紊乱,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症状。轮换饮食可以检测脑过敏食物的种类并可以治疗由食物引起的疾病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9.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表现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临床分类将病程1a以内的诊断为暂时性抽动障碍(TTD),病程1a以上的根据抽动表现形式分别诊断为慢性抽动障碍(CTD)及抽动秽语综合征(TS)。现将我院儿科近3a收集的49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感觉综合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近6年来国内中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文献归类分析,总结中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理、法、方、药特点。资料来源:应用重庆维普信息数据库http//202.121.241.32,检索近6年来国内医学期刊,检索词: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症,秽语症,并以上述检索词检索相关资料。资料选择:选择中医临床治疗多动秽语综合征以及从中医理论阐述该病病因、病机的相关文献共75篇,排除临床的个案报道及临床资料不全的文献,保留期刊文献29篇和1本专著。资料提练:在30篇文献中,剔除相同专家的临床经验报道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27篇被选为参考文献,其中有1条来自于专著。资料综合: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机根于脾、肾、肝、胃,症见于肝、心、肺、诸窍,多因脾。肾不足,痰浊内生,肝肾失调,水不涵木,虚风内扰。治疗则以熄风化痰、开窍安神为主。许多临床医家通过大量临床观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多将此病的发病归纳为某一典型的证型,并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多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结论:近年来,大量中医临床医家对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进行临床实践研究,从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等各方面进行探讨,获得了中医对该病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12.
Amblyopia is common among children.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 is a new approach for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amblyopia. VEP was examined using tessellation stimulation in our hospital since 1999.20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s.Here is the report.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血清铁的变化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至今还未发现有低铁血症与多发性抽动症发病关系的相关报道,在既往收治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中发现部分存在着低铁血症,辅以铁剂治疗后的症状改善较佳,为探讨多发性抽动症与血清铁之间的关系,特此设计该研究.目的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低铁血症之间的关系.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护理学系,一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及一所区级医院儿科.对象观察组45例为1997-06/2000-12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关于多发性抽动症诊断标准,剔除符合上述表现但CT及MIR提示有脑器质性病变的患儿.方法检测观察组45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血清铁、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并与对照组38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之间血清铁水平的比较;两组之间低铁血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铁(12.79±0.67)μmol/L,低于对照组(19.26±5.38)μmol/L(P<0.005),低铁血症发生率为42%,高于对照组13%(P<0.005).结论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低铁血症,低铁血症可能是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是低铁血症引起了单胺氧化酶活力下降,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 e,TS)患儿睡眠结构及睡眠质量的变化。方法利用多导睡眠仪(PSG)监测TS组及健康对照组共62例儿童多导睡眠图,Polysm ith softwear分析其睡眠结构及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TS组睡眠效率(82.0±9.3)%、对照组(96.0±6.4)%,TS组慢波睡眠百分比(12.0±8.2)%、对照组(16.0±4.3)%,TS组Ⅰ期睡眠百分比(14.0±6.1)%、对照组(9.0±3.1)%,TS组觉醒次数(3.0±0.1)次/h、对照组(1.5±0.1)次/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S组总睡眠时间(428.0±93.1)m in、对照组(446.0±60.2)m in;TS组Ⅱ期睡眠百分比(52.0±9.0)%、对照组(52.0±8.1)%,TS组快速眼动睡眠(rap id eye movem ent,REM)百分比(23.0±5.1)%、对照组(23.0±6.2)%,TS组REM潜伏期(98.0±7.0)m in、对照组(96.0±6.2)m 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组患儿睡眠结构及睡眠质量均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影响TS组患儿的情绪及日间抽动程度。  相似文献   

15.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有运动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多种诱发电位的异常,提示帕金森病患者除锥体外系病变外,其他神经通路功能也受累.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智能障碍表现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对象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就诊帕金森病患者186例,诊断均符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研讨会通过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除外不支持本病 的不典型症状和体征如锥体束征、失用性步态障碍、小脑症状、意向性震颤、凝视麻痹、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明显的痴呆伴有轻度锥体外系症状等,并经头颅CT或MRI、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等检查除外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符合以上标准患者70例(帕金森病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49~76岁,平均(62.2±6.4)岁;受教育年限0~15年,平均(8.9±5.5)年;病程1~9年,平均(4.7±2.3)年.正常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50~69岁,平均(59.9±5.3)岁;受教育年限0~15年,平均(7.7±6.4)年,均为本科体检健康者,均自愿参加.方法按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调查.智能测定采用长谷川简易智能评价分度表(HDS)评定.对帕金森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BAEP和VEP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HDS和UPDRS评分.②BAEP和VEP潜伏期和波间期.结果帕金森病组BAEP异常率为44.3%(31/70),其中伴智能障碍18例(18/31,58.1%),BAEP正常患者,伴智能障碍9例(9/39,2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92,P<0.01).帕金森病组VEP各波的潜伏期N75,P100,N135分别为(93.2±5.1)ms,(125.2±12.4)ms和(157.2±19.5)m,均较正常对照组[(83.1±14.8)ms,(104.2±7.3)ms和(139.5±14.4)ms]明显延长(t=3.84,11.5,5.8,P<0.01);帕金森病患者VEP的P100潜伏期与UPDRS评分呈正相关(r=0.61,P<0.01);与HDS评分呈负相关(r=-0.54,P<0.01).结论BAEP和VEP可客观地反映帕金森病患者听觉和视觉通路电生理的变化,并对伴发智能障碍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抽动秽语综合征( tourette syndrome,TS)患儿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有一定障碍,对 TS患者适应行为能力的评估,有助于弥补 TS所致的功能缺损. 目的比较 TS患儿与正常儿童的适应行为能力,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 设计以患者和正常学生为研究对象,横断面的病例-对照,观察对比研究. 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儿科. 对象 1999- 10/2001- 10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门诊以及住院患儿 33例(患儿组),纳入标准为符合 ICD 10 TS诊断标准的知情同意的患者.男 17例 ,女 16例.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自北京市一普通小学 2~ 5年级学生,共 33名,男 16名 ,女 17名,无 TS、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问题和情绪问题,经老师和家长同意后加入研究. 方法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对 33例 TS患儿和 33名正常儿童进行了评定. 主要观察指标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分. 结果 TS患儿除感觉运动 (23.7± 0.6)和时空定向项目 (11.7± 3.0)与正常儿童 (23.6± 0.7,12.8± 3.2)接近外,其他分量表、因子和适应能力商数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t=3.21~ 11.91,P< 0.05 ~ P< 0.01) ,且与该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r=- 0.377~ 0.661,P < 0.05~ 0.01). 结论 TS患儿的适应能力评估对 TS的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作用 ,对治疗措施的拟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朱琴  杭杲  周辉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45-204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Tourette综合征(TS)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8例TS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较干预前患儿运动抽动评分、发声抽动评分和总体损害程度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并且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较干预前患儿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总分、A分和N分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并且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Tourette综合征患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及行为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testing is used frequently and is an important ophthalmologic physiological test to examine visual functions objectively. The VEP is a complicated waveform consisting of negative waveform named N75 and N135, and positive waveform named P100. Delayed P100 latency and greatly attenuated amplitude on VEP are known characteristics for diagnosing optic nerve disease. Acupuncture has been used to treat wide clinical symptoms with minimal side effects.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generally relies on subjective symptoms. There is not much scientific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s for eye diseases up to today. However, the VEP test can evaluate objectively and numerically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by the acupuncture. We analyzed 19 healthy subjects (38 eyes). The P100 latencies in the group of less than 101.7 msec (total average) before acupuncture stimulations were not different than those after treatment (98.2 +/- 3.0 msec, 98.2 +/- 4.0 msec, respectively, p = 0.88, n = 17), but the latencies in those subjects with longer or equal to 101.7 msec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fter acupuncture (104.6 +/- 2.8 msec, 101.9 +/- 3.7 msec, respectively, p = 0.006, n = 21).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P100 latencies of pattern reversal (PR)-VEP to some subjects who have delayed latencies, and this electrophysiological method is a valuable technique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therapy in the improvements of visual func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by acupuncture stimulations using PR-VEP in normal sub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