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桥粒为上皮细胞特有的一种细胞间粘着结构 ,发挥细胞与细胞间连接作用 ,不仅是中间丝在细胞表面的主要锚定位点 ,而且有传导调节细胞行为的细胞内信号作用。本文就桥粒组成成分、组装及其与天疱疮等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桥粒为上皮细胞特有的一种细胞间粘着结构,发挥细胞与细胞间连接作用,不仅是中间丝在细胞表面的主要锚定位点,而且有传导调节细胞行为的细胞内信号作用。本文就桥粒组成成分组装及其与天郊疮等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桥粒与皮肤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桥粒(desmosome)是上皮细胞特有的一种细胞间连接结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间的连接主要有三种形式:桥粒、粘附连接及缝隙连接。其中以桥粒的分布最多,每100μm2约有160个桥粒。桥粒具有很强的抗牵张力,通过相邻细胞间张力细丝网的机械性连接,形成一连续的结构网,使细胞间的连接更为牢固。桥粒结构的破坏势必引起角质形成细胞松解,形成表皮内裂隙或水疱。  相似文献   

5.
半桥粒成分     
半桥粒成分聂祝湘综述刘荣卿叶庆佾审校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630038)半桥粒(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的基面或复层上皮细胞基底层的基面,在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之间的连接中起重要作用。形态学上,半桥粒相当于桥粒结构的一半[...  相似文献   

6.
桥粒位于所有上皮细胞及某些特定组织中。它主要由两类蛋白质构成:跨膜蛋白和胞质内蛋白。某些桥粒蛋白的结构破坏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皮肤疾病。这些皮肤疾病主要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天疱疮、遗传性皮肤病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主要概述桥粒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异常所致主要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桥粒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重要结构,对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组成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桥粒胞浆蛋白和桥粒跨膜蛋白。其中桥粒跨膜蛋白主要为桥粒芯糖蛋白和桥粘素。桥粒的组成蛋白可以成为许多疾病的靶分子,所以桥粒功能的丧失是许多疾病特别是水疱性皮肤病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8.
桥粒位于所有上皮细胞及某些特定组织中。它主要由两类蛋白质构成:跨膜蛋白和胞质内蛋白。某些桥粒蛋白的结构破坏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皮肤疾病。这些皮肤疾病主要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天疱疮、遗传性皮肤病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主要概述桥粒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异常所致主要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它们组成了上皮主要的细胞间黏附机制,使细胞可以经受外界的机械性损伤。桥粒的主要成分包括:斑菲素蛋白-1、斑菲素蛋白-2、桥粒斑蛋白、桥粒斑珠蛋白、桥粒芯糖蛋白1、桥粒芯糖蛋白4、Comeodesmosin。任何一种桥粒成分的改变都会引起毛发外观的异常,这为异常的毛发表型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毛发疾病的病因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对1例临床表现为羊毛状发,膝盖、掌跖角化性皮损,暂无心脏症状的患儿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其父母及100例无关健康对照者外周血DNA,采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患儿的基因突变,应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患儿女,3岁,出生头发卷曲,8月龄出现掌跖角化并渐累及膝盖,其父母表型正常。测序发现,患儿桥粒斑蛋白(DSP)基因第23号外显子存在移码突变c.5152dupT(p.L1718Ffs*15),DSP基因第24号外显子检测到无义突变c.C6478T(p.R2160X)。其母亲DSP基因第23号外显子亦存在c.5152dupT移码突变,但第24号外显子未检测到相关突变。其父亲及100例健康对照中均未检测到相关突变。诊断:Carvajal综合征。结论 该例Carvajal综合征患儿存在DSP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152dupT(p.L1718Ffs*15)和c.C6478T(p.R2160X),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在天疱疮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62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天疱疮抗体Ig G水平。结果 62例天疱疮患者中抗Dsg1抗体或抗Dsg3抗体任一阳性共50例,阳性率80.65%,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相比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抗Dsg抗体具有和IIF一样的临床诊断价值。34例寻常型天疱疮(PV)中抗Dsg3抗体阳性或抗Dsg1和抗Dsg3抗体均阳的28例,阳性率82.35%;24例落叶型天疱疮(PF)中抗Dsg1抗体阳性的为20例,阳性率83.33%。可见抗Dsg3抗体是PV的鉴别诊断指标,抗Dsg1抗体是PF的鉴别诊断指标。此外,通过对治疗前后抗Dsg1抗和Dsg3抗体的滴度水平的检测发现,抗Dsg1和抗Dsg3抗体还可作为天疱疮治疗监测的指标。结论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天疱疮患者外周血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方法简便,对患者创伤小,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另外,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还可作为监测天疱疮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落叶毒素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与落叶型天疱疮在临床及组织病理上非常相似,电镜发现落叶毒素作用于桥粒,近期研究揭示落叶毒素的作用底物为桥粒芯蛋白1。关于落叶毒素致病机制的理论主要有:落叶毒素的微观结构显示其类似于谷氨酸特异的丝氨酸蛋白酶,通过酶解作用裂解桥粒芯蛋白1;落叶毒素还可能具有超抗原活性,通过免疫反应破坏桥粒。对落叶毒素作用位点、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天疱疮等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落叶毒素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 ,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与落叶型天疱疮在临床及组织病理上非常相似 ,电镜发现落叶毒素作用于桥粒 ,近期研究揭示落叶毒素的作用底物为桥粒芯蛋白 1。关于落叶毒素致病机制的理论主要有 :落叶毒素的微观结构显示其类似于谷氨酸特异的丝氨酸蛋白酶 ,通过酶解作用裂解桥粒芯蛋白 1;落叶毒素还可能具有超抗原活性 ,通过免疫反应破坏桥粒。对落叶毒素作用位点、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天疱疮等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桥粒芯糖蛋白1和2在不同表皮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桥粒相关蛋白与皮肤肿瘤的关系,对桥粒芯糖蛋白1和2在鳞状细胞癌、日光性角化病、角化棘皮瘤、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 桥粒芯糖蛋白1和2在正常皮肤表皮全层细胞间呈现较强的染色,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着减弱或完全无表达,日光性角化病表皮正常区域表达正常或下调,细胞间变区域无染色,角化棘皮瘤和脂溢性角化病表皮中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的表达非常近似.结论 桥粒芯糖蛋白1和2在恶性皮肤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皮肤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桥粒芯糖蛋白1与表皮肿瘤的病理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桥粒芯糖蛋白1(Dsgl)在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Bowen病、日光角化病、角化棘皮瘤、脂溢性角化病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Dsgl在正常表皮中显著表达;在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减弱或消失;在Bowen病和日光角化病细胞间变区域无表达;在绝大多数角化棘皮瘤、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为强而连续的胞膜染色,与正常表皮中的表达相似。结论:皮肤恶性肿瘤中Dsgl的表达显著减弱或消失,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有关,Dsgl可能对表皮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既往发现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发病机制与桥粒芯糖蛋白1(desmoglein,Dsg1)和Dsg3抗体有关,目前在PV患者中发现大量非Dsg自身免疫性抗体,包括桥粒胶蛋白1(desmocollin,Dsc1)和Dsc3、斑菲素蛋白1(plakophilin,PKP1)和PKP3、斑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3抗体在寻常型天疱疮(PV)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来自不同中心的106例PV患者和106例对照人群血清标本编盲后,进行ELISA检测抗Dsg3自身抗体和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血清天疱疮自身抗体.结果:ELISA法检测Dsg3抗体敏感度为77.4%,特异性为94.3%;IIF法检测抗体敏感度为79.2%,特异性为94.3%.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方法检测Dsg3抗体对于寻常型天疱疮的诊断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与其皮肤、口腔黏膜损害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对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的天疱疮抗体滴度与治疗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控制剂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55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结果:抗Dsg1抗体水平与患者皮肤损害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抗Dsg3抗体水平与口腔黏膜损害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天疱疮患者血清IIF滴度与抗Dsg1抗体水平相关(P<0.01),寻常型天疱疮患者IIF滴度与抗Dsg1和抗Dsg3抗体水平均有相关性(P分别<0.01和<0.05)。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皮质类固醇控制剂量与抗Dsg1抗体水平和IIF滴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ELISA方法检测天疱疮患者抗Dsg1和抗Dsg3抗体对天疱疮的临床诊断、分型、衡量口腔黏膜和皮肤损害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桥粒芯糖蛋白3抗体文库。方法:收集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抽提RNA,采和RT-PCR反应以人的抗体特异性HuVHBACK、HuJHFOR和HuVkBACK、HuJkFOR引物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片段,并将其与接头拼接成ScFv片段克隆于大肠杆菌。结果:抗体基因ScFv片段与噬菌体基因III的产物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噬菌体表面表达,构建了天疱疮患者的重组噬菌体抗体库,ELISA检测证明ScFv基因产物具有抗体活性。结论:天疱疮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为天疱疮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56例天疱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桥粒芯糖蛋白1(Dsg1)和桥粒芯糖蛋白3(Dsg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Dsg ELISA指数在不同型别天疱疮中转归的规律。 方法 用ELISA测定36例寻常型天疱疮和20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治疗前、病情缓解且糖皮质激素开始减量时、糖皮质激素减量至相当于初始量1/2时、维持治疗开始时以及随诊2年时体内Dsg1和Dsg3 ELISA指数。 结果 Dsg ELISA指数与天疱疮疾病活动度相关,在疾病缓解时,Dsg ELISA指数下降,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患者病情稳定使用维持量糖皮质激素、疗程到2年时,落叶型天疱疮中10例(50%)、寻常型天疱疮中7例(19.4%)Dsg1 ELISA指数出现阴性,只有1例(2.7%)寻常型天疱疮患者Dsg3 ELISA指数阴性。 结论 Dsg ELISA指数和天疱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一种评估病情的有用指标,可对治疗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