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脑中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34例大脑中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34中1例有2个动脉瘤,共计35个动脉瘤,其中大和巨型动脉瘤14个(40%),除2个大脑中动脉主干棱形动脉瘤行动脉瘤包裹,2个巨型动脉瘤行M1阻断伴颅内外动脉吻合外,其余(88%)均做动脉瘤颈夹闭或动脉瘤切除。结果: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发生神经缺失。平均随访6年,优良率达93.8%。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成功率高,效果好,该项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起病,可伴有脑内血肿(intracerebral hematoma,ICH)或/和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而以壁内出血(intramural hemorrhage,IMH)无SAH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罕见,作者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前循环动脉瘤治疗的相关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显微外科治疗Ⅰ~Ⅳ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71例(共17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以及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治疗经验.结果 Ⅰ~Ⅳ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71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67例,前交通动脉瘤56例,大脑中动脉瘤3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0例,眼动脉瘤6例,多发动脉瘤3例.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夹闭,术后GOS评分预后分级Ⅰ级3例,Ⅲ级6例,Ⅳ级14例,Ⅴ级148例.结论 良好的显露及显微外科技术是成功夹闭动脉瘤的关键;术中预判、动脉瘤夹合理的选择、载瘤动脉的正确阻断是值得重视的影响手术成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用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的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69例,轻残10例,重残2例,死亡5例(5.8%)。结论 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手术以防再次出血。正确预防和处理动脉瘤术中破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多发动脉瘤应争取1次手术治疗。动脉瘤术后长期血管造影随访,可早期发现新生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Zhang YL  Shi XE  Sun YM  Liu FJ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2):911-914
目的 对28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该部位动脉瘤手术方式和结果以进一步改善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28例(30个)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其中微小动脉瘤4个,小型动脉瘤2个,中型动脉瘤4个,大型、巨大动脉瘤20个.结果 共手术处理28例患者的28个眼动脉段动脉瘤.19例行动脉瘤夹闭或动脉瘤切除+颈内动脉重建,9例行高流量颅内外动脉搭桥+动脉瘤切除+颈内动脉重建或颈部颈内动脉结扎动脉瘤孤立.17例术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复查,5例搭桥血管通畅,2例搭桥血管闭塞.1例动脉瘤少量残留,余动脉瘤不显影.GOS 4~5分占78%(22/28),死亡1例.结论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尤其是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处理困难.辅助高流量颅内外搭桥手术、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总结报道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89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动脉瘤颈的暴露及夹闭技巧。结果 89例显微外科手术,共夹闭动脉瘤95个。术后症状明显好转,剧烈头痛1~5d内消失;有嗜睡表现的19例术后1周内16例完全清醒;对侧肢体瘫痪的41例中,有35例肌力恢复在Ⅳ级以上,其余6例肌力恢复到Ⅱ~Ⅲ级。动眼神经麻痹7例有4例完全恢复,3例眼裂有不同程度增宽。脑膜刺激征阳性的65例有63例1周内转为阴性。按Glasgow预后指标分级:其中1级65例(73。0%)、2级12例(13.5%)、3级6例(6.7%)、4级3例(3.4%)、5级(即死亡)3例(3.4%)。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精确保护穿支动脉,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占全部颅内囊性动脉瘤的30%-35%,其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病因之一。1991年Guglielmi等发明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GDC)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到如今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DSA证实。并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作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6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各自的适应证,优缺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4年6月至2001年7月收治颅内动脉瘤278例,其中手术治疗173例,血管内治疗105例。手术治疗组包括前交通动脉瘤(AcoAA)65例,后交通动脉瘤(PcoAA)60例,大脑中动脉瘤(MCAA)20例,颈内动脉瘤(ICAA)20例,胼周动脉瘤(ACAA)2例,后组循环动脉瘤8例。血管内治疗采用机械可控式弹簧圈(MDS)或电解可控式弹簧圈(GDC)栓塞疗法,栓塞的动脉瘤包括AcoAA22例,PcoAA42例,MCAA13例,ICAA9例,后组循环动脉瘤4例。采用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25例。结果:手术治疗组出院时治疗结果为优者157例(90.8%),中度残疾5例(2.9%),重度残疾4例(2.3%),死亡9例(5.2%),其中I,Ⅱ级病人无死亡。血管内治疗组出院时治疗结果为优者96例(91.4%),中度残疾1例(1.0%),重度残疾4例(3.8%),死亡4例(3.8%)。结论: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治疗同属微侵袭治疗范畴,各自有其优缺点。对于大部分颅内动脉瘤来讲,二种方法均可选用,并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颅内血管疾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iu Z  Ling F  Li S  Zhu F  Wang M  Zhang H  Hua Y  Song Q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886-889,I001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技术在治疗颅内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成功置入支架的手术经验,探讨颅内支架置入的适应证、技术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预防。13例颅内血管病变包括有症状的颅内血管狭窄患者7例,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1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5例,包括1例基底动脉起始段宽颈动脉瘤,2例海绵窦段巨大宽颈动脉瘤以及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后海绵窦段宽颈假性动脉瘤;静脉窦狭窄1例。结果:7例有症状的颅骨血管狭窄患者在支架置入后狭窄血管明显扩张,从原来平均狭窄83%下降到5%,其中1例出现了与技术有关的并发症。5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包括2例假性动脉瘤)通过支架辅助成功地达到了囊内栓塞。横窦狭窄患者在其一侧置入支架后,颅内压力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减轻,8个月后随访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支架置入血管内成形技术,可以成功地应用于颅内血管疾病的治疗,但对于适应证的选择和长期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烟雾病病人264例,其中无动脉瘤组233例,为单纯烟雾病,行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合并动脉瘤组31例,为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行搭桥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或开颅夹闭术.术后行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并记录mRS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紧邻腹腔干脾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例紧邻腹腔干脾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7例术前均经彩超、CT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脾动脉人工血管转流4例;动脉瘤切除、脾脏切除2例;多发动脉瘤切除、脾动脉结扎、脾切除1例。手术后10~14 d治愈出院,随访2~14年,存活5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主-脾转流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动脉瘤切除+脾切除术后5年死于急性脑出血。存活5例中3例为主-脾动脉转流者(1例术后2年吻合口逐渐狭窄,术后6年完全闭塞,但未见脾脏梗塞,余2例未出现吻合口狭窄或假性动脉瘤);2例为动脉瘤切除+脾脏切除者。 结论: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是治疗紧邻腹腔干脾真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总结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17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患者随访半个月-10年,按Sundt的随访结果评定标准评定:5例满意,2例好转,1例死亡(为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术后1周)。结论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可尽早一期手术,特别是双侧动脉瘤患者,采用冠状切口双侧翼点入路,先夹闭容易出血侧的动脉瘤,再夹闭另外一侧为宜。此入路具有创伤小、暴露好,省时省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500例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外科治疗的500例Ⅰ-Ⅴ级颅内动脉瘤中层得的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的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控制性低血压麻醉、脑保护剂与暂时载瘤动脉阻断结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抗血管痉挛治疗、直接手术夹闭和导管栓塞等。结果 465例手术治疗,手术病死率2.7%。1990年前210例病死率3.8%;1990年后255例病死率1.9%(35例动脉瘤栓塞无出血死亡)。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Wang D  Ling F  Zhang H  Song Q  Hao M  Li X  Qu H  Li G  Wang A  Fu L  Fu S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7):389-391
目的报告使用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情况。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和肝素抗凝下,经Tracker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必要时辅以重塑技术(remodelingtechnique,RT)。结果成功栓塞8例动脉瘤,其中5例为100%栓塞,2例为95%,1例为90%。有4例既往用机械可脱式铂金弹簧圈(MDS)无法安全栓塞或Mag3F或2F微导管插管失败。无并发症。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并可使部分MDS无法栓塞或栓塞危险性较大的动脉瘤得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急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2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术后6月随访GOS分级评价预后。结果21例患者总体预后良好率为61.9%(13/21),死亡率14.3%(3/21),病死率随Hunt-Hess分级增加升高。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血肿者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病情稳定、Hunt-Hess低分级、血肿量较少者行急诊DSA检查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急诊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病情危重、Hunt-Hess高分级、血肿量较多者行3D-CTA检查,急诊行动脉瘤夹闭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本院49例凝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急诊行3D-CTA检查后30例检出动脉瘤.结论 可利用3D-CTA对颅内动脉瘤作出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的急诊手术策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2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7例行急诊手术探查的动脉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因病情危重,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对这些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瘤夹闭术,其中8例动脉瘤予以直接夹闭,另9例系复杂动脉瘤,术中采用动脉瘤塑形技术,并予以夹闭。17例患者中死亡4例,均为术前Hunt-Hess分级为Ⅴ级患者;存活13例,其中3例术后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治愈。13例存活患者中,6例功能恢复良好(ADLⅠ级3例,ADLⅡ级3例),5例有中度功能障碍(ADLⅢ级),2例重度功能障碍(ADLⅣ级)。17例患者中,预后好者11例(64.7%),预后差者6例(3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血肿量、术前Hunt-Hess分级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是影响动脉瘤破裂致颅内血肿并脑疝行急诊探查手术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动脉瘤破裂致颅内血肿并脑疝形成的患者应早期积极手术,术前Hunt-Hess分级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是影响患者急诊探查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这类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方案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残废率和病死率,方法:对410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72例行直视手术夹闭,238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疗效优298例,良852例,差1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CT、MRI,MRA可为诊断颅内动脉瘤提供重要住处,多普勒(TCD)可作为无创性筛选,DSA是必不可少的决定性检查,直视显微手术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二者有机结合使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日趋完善,动脉瘤裂出血,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本院2004年9月至2008年12月手术夹闭治疗动脉瘤26例。同时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1例创伤性基底动脉动脉瘤,总结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对1例创伤性基底动脉动脉瘤的诊治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对创伤性动脉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是颅脑损伤的少见并发症,破裂出血可导致灾难性后果。结论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缺乏特有的临床症状,可疑病例可行3D-CTA和DSA检查确诊,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