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方药是指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调配、零售、购买和使用或必须由医师或医疗技术人员使用或在其监控下使用的药品。如果离开执业医师对疾病的诊断、药品的选择和使用控制,离开医疗机构专门的给药工具、技术和设施,患者及其看护人无法正确选择、使用处方药物,或者难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非处方药(OTC)是指可不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调配、零售、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又称柜台发售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处方药的监管,规范非处方药的监管,改变现有的药品自由销售状况,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结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
<正> 处方药(Rx)与非处方药(OTC)的分类是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进行管理的。 处方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说起非处方药,必须先从自我药疗说起。 自我药疗即人们自己选择和使用药品来治疗自我诊断的疾病或症状,所以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组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回顾这5年来走过的历程,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药品分类管理的法规体系;加强了对处方药的监管力度,逐步要求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逐步建立了非处方药遴选及注册、流通管理等方面的药品分类管理的制度体系和组织、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非处方药的推行与执业药师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晓霞 《河北医学》2004,10(7):664-665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制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方法》。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使用,非处方药由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非处方药是自我治疗的药品,只用于患者能自我判断的轻微病症,当然其剂量和疗程与处方药是有所不同的。举例来说,解热止痛药的布洛芬,其作为处方药的适应证为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无病因治疗及控制病程;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疼痛等;  相似文献   

7.
如今各类药店、药房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多数人都可以很方便地买到自己需要的非处方药(英文简称为OTC)。买药虽然方便了,但由于我们多数人对医疗知识的匮乏,使得用药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现在就让我们来帮您了解非处方药,并以相关专家的建议为您的安全用药保驾护航。●非处方药与处方药有何区别?我国自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规定,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后,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则可自行判断、购…  相似文献   

8.
非处方药(over the counter drugs,OTC)是指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已成为目前国际通用的药品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国从2000-01-01起正式试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促进了人们医疗保健观念的更新,提高了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极大地方便了公众自行治疗、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证及身体不适。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滴丸进入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药制剂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成功地取得了俄罗斯卫生部处方药注册,获准在俄罗斯上市。这是我国首例中成药以处方药品形式进入俄罗斯药品市场。  相似文献   

10.
《医院院长论坛》2007,4(3):37-37
前不久,国务院纠风办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中表示,在2007年纠风工作中,将加强药品成本价格调查和监测,改进药品价格核定办法,扩大政府定价药品范围,逐步推行对所有处方药实行政府定价。  相似文献   

11.
电商的份额越大,需要的配套保障就越多。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下发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第八条规定: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应当符合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媒体报道,处方药拟网上销售被业内看作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利好”。  相似文献   

12.
褚淑贞  夏冰 《医药月刊》2008,29(2):69-70
药品注册管理适用于药品上市前的监督。药品涉及到公众健康,有其特殊价值,因此,药品注册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它是药品监督管理体系中生产、流通、使用等监督管理环节的标准和尺度,通过这些环节的反馈,弥补注册管理的不足。因此,药品注册管理是药品监管体系的起点,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一名基层药品监管执法人员,在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一种较为普通的现象,药品经营企业在销售处方药时,大多没有保留原处方,只是对购药者所持处方进行抄方处理。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许多顾客根本不愿留下原始处方,某些药店店员在销售处方药时,95%的处方销售凭证采用的都是抄方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靠着医院这一铁饭碗生存的处方药企业,已深深地感到面临巨大压力。同国际大型制药集团相比,我国的医药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效率偏低,欠缺研发能力。这就要求国内药企不断加强营销管理与创新,主动积极地学习国际认可的处方药推广方式,有效整合自身资源,提高处方药的营销层次,把营销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寻求新的市场营销模式。细化院线推广细化药品知识营销这是一种通过向公众普及医药科普知识、向医师介绍医药专业知识来促进药品销售的促销形式。企业在进行药品推销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与此药品有关的知识,让患者、医师不但从直接的药品…  相似文献   

15.
药品注册是一个国家的药品注册管理部门基于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等特性给予药品上市许可的过程,也是医药企业长周期、大投入、高风险新药研究项目成果的检验过程。随着药品注册监管法规的不断健全,药品注册工作也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密型管理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药品研究单位、生产企业与药品监管部门联系纽带的药品注册申报人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探索药品注册监管体制改革,提高药品注册效率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药品注册申报人员的作用。而药品注册申报人员只有在复杂、多变、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中发挥才能,才能提高药品注册的申报质量,加快药品的上市。  相似文献   

16.
沈超 《中外医疗》2011,30(16):135-135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通用的药品管理模式,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有效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药事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权参与临床实践,着重抓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抗生素类药品的凭处方用药、执业药师的素质提高和普苦公众用药常识等环节,实砚"药品"管理与"患者"合理用药管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白云医药》2004,(2):10-10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出决定,从2004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见到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菌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如有违反,将受到法律处罚。  相似文献   

18.
《中外健康文摘》2007,(5A):59-59
广东把政府定价药品扩大至所有的1.2万多种处方药,这批药品占到了目前市场流通药品份额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背景:新近批准药物可能比原有药物更易产生未被认识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s),但是近期的研究没有检查上市后监测发现的重要ADRs的频率。目的:确定黑框警告中提及之新ADRs或者药物必需从市场撤出的频率和时间。设计和地点:于《医生案头手册》检查1975~1999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所有的新的化合物及1975~2000年撤出市场的所有药品(无论先前有无黑框警告)。主要观察指标:黑框警告或药品撤出的发生频率和时间。结果:1975~1999年总共批准通过.548种新的化合物;其中56种(10.2%)被提出黑框警告或撤出市场。45种(8.2%)被提出1种或多种黑框警告,16种(2.9%)撤出市场。在Kaplan—Meier分析中,估计25年内提出黑框警告或撤出市场的药物所占比例为20%。在《医生案头手册》中之药品说明书共有81处重要变化,其中包括对一种药物提出1个或多个黑框警告,或撤出市场。在:Kaplan-Meier分析中,这些变化有半数发生在药物使用后7年内;半数药物撤出发生在2年内。结论:严重ADRs通常发生在FDA批准上市之后。新药的安全性只有在上市使用多年以后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0.
处方药致命     
处方药滥用造成的死亡已超过海洛因和可卡因造成的死亡总数,并成为美国过去10年中药品相关死亡数量翻番的主要因素。美国药剂师阿蒙·尼尔在2012年7月出版的新书《致命的处方药?——如何预防危险的药品相互影响,避免致命的副作用,服用更少的药品却更加健康之道》指出,“目前,太多的美国老年人服用的处方药剂量已经超出了他们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结果他们本身的疾病并未治好,反而病得更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