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对23例伴有颈椎退行性改变、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23例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有颈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操作不复杂,椎管减压充分,手术并发症出现少,是一种有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显 《当代医学》2014,(15):80-80
目的:探讨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4例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受压的脊髓均获得大范围的减压,未有颈椎不稳和再次关门现象的发生。术后2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1例患者术前压迫的时间较长,术后无改善。术后14例患者恢复到E级,7例患者恢复的D级,3例患者恢复到C级。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显著,创伤小、减压彻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5分(5~10分),术后平均为12.8分(7~15分);接受手术后JOA平均改善率为58.59%(14.9%~81.6%);末次随访时JOA平均改善率为60.25%(17.94%~84.75%)。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应用改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男27例,女11例。术前35例颈椎影像学有改变.根据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7例,C级12例,D级10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个月,1例病人出现C,神经根挤压伤,术后3周恢复。无感染及脑脊液瘘发生。全部病例脊髓功能均得到有效提高,临床表现得以缓解,术后X线颈椎序列良好。CT或MRI复查均见椎管明显扩大,无鹅颈畸形发生。结论:本改良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院骨科确诊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30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30例患者临床疗效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行之有效的术式,操作不复杂,容易掌握,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体会.方法 伤后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标准,A级8例,B级13例,C级7例,D级4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伤后72h内手术23例,>7d手术9例;同时给予内固定的11例.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有2级以上的恢复;术后无感染,无脊髓损伤,出现3例脑脊液漏,2例肩外展肌力下降,肩背部酸痛7例,颈椎曲度变直5例,术中门轴处骨折3例.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有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单靠药物达不到减压消肿的目的 ,应尽早手术治疗.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单,减压充分有效,并发症出现少,对于多节段脊髓腹背侧均有压迫,如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或广泛OPI上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手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体会。方法伤后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标准,A级8例,B级13例,C级7例,D级4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伤后72h内手术23例,〉7d手术9例;同时给予内固定的11例。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有2级以上的恢复;术后无感染,无脊髓损伤,出现3例脑脊液漏,2例肩外展肌力下降,肩背部酸痛7例,颈椎曲度变直5例,术中门轴处骨折3例。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有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单靠药物达不到减压消肿的目的,应尽早手术治疗。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单,减压充分有效,并发症出现少,对于多节段脊髓腹背侧均有压迫,如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或广泛OPLL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手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Frankel分级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结束时JOA评分平均为10.3分.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改善到C级,C级5例改善到D级,D级3例改善到E级.影像学检查25例颈椎生理屈度正常,无一例发生再"关门"现象,未发现有不稳定现象.最终随访时有4例患者颈部轻度僵硬和活动受限.结论 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多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的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的不同,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和JOA17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5.3±2.5)分,术后随访末次JOA评分为(12.2±3.7)分,改善率为59%,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形成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观察近期疗效。结果: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中,退变性椎管狭窄11例(42.3%),单一节段颈椎间盘突出7例(26.9%)。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4.3个月,3例轻度脊髓损伤患者保守治疗完全恢复,手术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1月平均为11.5分,最后随访平均为13.5分,术后改善率为72.7%。前路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路手术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合理选择术式,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4例,其中后纵韧带骨化14例,发育性椎管狭窄3例,颈间盘突出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提出(1)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有其临床特点.(2)椎管狭窄外力小,也可造成颈脊髓损伤(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占比例大.(4)手术方法:颈椎间盘摘除+植骨+钢板固定术;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植骨术.经手术均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颈脊髓损伤,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是由于对此类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缺乏深入了解.在治疗上,尤其是选择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把握时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院采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治疗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外科中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及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及脊髓肿瘤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2~7年随访,5例脊髓型颈椎病及2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由手术前JoA评分平均8.7分增加为15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5.8%,9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症状由术前A级—D级升为B级—E级,平均升高1~2级,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外科中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孙海浪  谢跃  朱国太 《四川医学》2008,29(5):560-561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1995年8月~2005年8月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依据受伤机制及影像学检查采用3种手术方式:颈前路锥体次全切除减压髂骨植骨钢板内谮固定术5例,颈前路锥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术7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4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辅以侧块间植骨融合术4例.4倒保守治疗.结果 16例手术患者中,3例截瘫指数3,6例截瘫指数4,3例截瘫指数5,1例截瘫指数6的患者均恢复正常,2例截瘫指数5的患者恢复至3,1例截瘫指数6的患者恢复至3.结论 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进行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脊髓型颈椎病、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常规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门轴侧C3、C5、C7的侧块上,采用Magerl方法置入直径3.5mm、长度14mm的钛质松质骨螺钉。开门后将预先系在螺钉尾部的10号丝线穿过对应棘突基部的预穿孔打结固定。术后颈托保护2周。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6~24个月)。平均JOA评分术前7.4分,术后14.6分。术后3个月仅有轻度颈部疼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未见“再关门”现象。结论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维持椎板位置牢靠,术后颈部轴性症状轻微,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9年2月间采用局麻方式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62例,根据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资料将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形成因素分为3类,其中Ⅰ类11例,Ⅱ类34例,Ⅲ类17例。Ⅰ类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Ⅱ类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Ⅲ类采用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融合术)。根据JOA评分观察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3个月,6个月,1年及终末随访,其中终末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优良率达88.7%。术后出现颈后路表浅感染2例,C5神经根症状5例。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加重、内固定失败、后路单开门术后再关门等并发症。结论在局麻方式下采用颈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减压(和/或融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均取得良好疗效,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致伤因素在局麻方式下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定文 《中外医疗》2011,30(12):109-109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早期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7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得6个月~2年随访,Frankel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提高。结论椎管狭窄是脊髓损伤的基础,而外力则是脊髓损伤的直接原因。一旦确诊此类损伤,宜尽早手术治疗。椎间盘明显退变突出、限局性后纵韧带骨化、或椎体不稳等压迫、刺激脊髓者,宜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而且手术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许胤  钟炯彪  谌思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35-136,139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8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随访5~35个月,平均11.5个月,手术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可以明显获得脊髓的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家冉  郭涛 《中华全科医学》2023,(5):753-756+760
目的 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与术前颈椎MR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9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52例,采用JOA评分和改善率评定患者颈脊髓损伤功能。针对脊髓损伤MRI类型、脊髓损伤MRI范围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与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术后预后的相关性,并明确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52例。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为36~76(58.50±10.46)岁。入院时JOA评分为(5.69±2.09)分,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1.84±2.79)分,改善率为(54.49±20.1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髓损伤MRI类型、脊髓损伤MRI范围与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术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髓损伤MRI类型较脊髓损伤MRI范围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影响更大。结论 脊髓损伤MRI类型、脊髓损伤MRI范围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术治疗13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8例。结果:21例患者中2例死亡,19例随访0.5—5年,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Ⅰ级以上12例,恢复率约63.2%(12/19)。结论:早期手术可使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得到满意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