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通过对8例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受伤机制分析及诊治,经过3-5年随访。结果:8例病人中1例死亡,1例伴截瘫未恢复,1例下肢神经症状好转,5例痊愈。结论: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往往是由于较大暴力或一个以上外力作用加之脊柱生理曲度三维空间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多节段脊柱骨折(MSF)是指脊柱骨节段2个或2个以上发生骨折(除棘突和横突外)[1]。虽然在临床上MSF发生率较低,但因损伤暴力较大,且常常引起多个椎体累及,同时合并有其他损伤,故治疗较棘手。选取2005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MSF患者,根据具体分型采用不同手术策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张征乾 《中外医疗》2016,(18):41-42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该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9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后路手术,对照组采取前路手术,对比患者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达(23.27±4.13)mm,后凸角高度为(17.63±2.79)°;观察组后凸角高度(5.34±3.07)mm,椎体前缘高度(32.15±4.06)°,观察组术后改善情况、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椎前路手术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有效的减轻了椎体的压力,并具有较好地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接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对观察组50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对对照组50例采用钉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在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之后后凸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能达到和钉棒治疗相同的效果,但是采用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椎体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俊 《中外医疗》2013,32(13):74-74,76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63例,依据骨折的类型进行分组,甲组为不稳定性骨折患者31例,采用长节段固定术、短节段固定术或是前路固定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为稳定性骨折32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或是植钉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病变椎体的高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病变椎体的平均高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针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依据患者骨折的类型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报告选取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分别采用不同术后观察患者手术疗效。结果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为(22.28±4.02),后凸角为(17.61±2.88),观察组前缘高度为(32.01±4.32),后凸角为(5.23±3.08),观察组病变椎体的平均高度有显著改善(P<0.05)。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实施不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椎骨折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情况给予患者不同的手术治疗,[A1]前路手术对改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后凸角有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减轻椎体压力,并对脊柱起良好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吉红 《西部医学》2017,29(1):106-109
【摘要】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给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而Cobb角明显减少,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单优于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恢复(P<005),临床治疗效果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JOA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明显且具有更加微创安全的特点,还可促进神经功能与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方法与成效。方法以86例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将患者分为甲组(40例)和乙组(46例),前者采用植钉固定或保守治疗,后者采用前路固定。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手术疗法,同时采用MRI、CT、X线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伤椎椎体后凸角与前缘高度,并比较治疗成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伤椎椎体后凸角与前缘高度均得以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成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不同类型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伤椎椎体后凸角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10.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治和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治疗及损伤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103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分析损伤机制与骨折类型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车祸伤及坠落伤(82.5%)是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较复杂的损伤机制和其他的合并损伤。在多节段脊柱骨折处理当中经常会碰到误诊和延迟诊断。结论对有此类暴力损伤患者,建议摄全脊柱X线片或其它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而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行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1日~2017年11月20日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64例,行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后路组,行前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前路组。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行前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均低于手术前(P0.05),伤椎前缘平均高度高于手术前(P0.05),且前路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低于后路组术后水平(P0.05),伤椎前缘平均高度高于后路组术后水平(P0.05)。结论前路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较轻,Cobb角和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较好,是一种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后路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前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SF-36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采取前路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快,整体恢复情况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一种老年多节段柱损伤的分类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按自行设计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采用PVP治疗32例老年多节段脊柱骨折,相邻型29例,非相邻型3例。结果:术后48小时腰痛明显减轻可预期下床活动30例,症状改善但还不能下床活动者2例。无因骨水泥椎体外渗漏造成神经受压症状的患者。随访6个月~12个月,平均8个月,症状完全缓解(CR)30例,部分缓解(PR)2例,CR率93.75%,PR率6.25%,有效率100%。结论:在多节段脊柱骨折分型指导下采用PVP治疗老年多节段脊柱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节段非相邻脊柱骨折(MNSF)的手术方式与疗效.方法 收集分析本院1999~2009年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关键部位椎管减压、横突或椎板及椎间植骨融合术的26例MNSF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ASI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2.2年,26例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无断裂, ASIA分级分别提高1~2级.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关键部位减压和融合是治疗MNSF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6月治疗的17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8岁,结核病灶位于胸段8例,腰段3例,胸腰段6例,其中8例合并脊髓压迫,Frankel分级D级3例,A级1例,C级4例,术前均行脊柱X片,MRI及CT扫描,根据影像学改变拟定手术方式.对前柱受到病变破坏,中柱大部分完整的节段,行病灶清除,颗粒植骨;对前、中柱均受到严重破坏的节段行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对前、中柱均受到严重破坏伴后突畸形的节段行病灶清除,矫形,自体肋骨或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术,伴有脊髓压迫的同时行脊髓减压.根据病变节段破坏的程度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的组合,一期清除所有病灶.随访根据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脊柱X片或CT扫描检查脊柱畸形矫正和病灶愈合;红细胞沉降率,一般情况观察整体的转归.结果 1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5月.手术后1年,1例患者扶拐行走Frankel分级D级,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恢复正常,后凸畸形平均矫形72.5%,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4.3月,结核症状消失时间平均3.6月.结论 多节段脊柱结核各节段结核病灶的特征具有明显不均一性,根据病变破坏的范围、是否产生脊髓压迫、是否出现后凸畸形等重要特征对各节段病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一期对所有病灶进行处理,结合规范的抗结核化疗与充分的术前准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弦  张昊  魏妮萍 《医学综述》2013,19(13):2458-2460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人民医院收治的169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多节段脊柱骨折58例作为多节组,单节段脊柱骨折111例作为单节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主要受伤原因、受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法(ISS评分)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1年后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进行比较,除D级和E级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脊柱骨折临床伤情危重,多伴有脊髓损伤,合并伤较多,积极手术治疗有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张毅锋 《中外医疗》2008,27(9):22-23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脊柱骨折多节段损伤的受伤机理、延误诊断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6例多节段(相邻与非相邻)脊柱骨折诊断治疗的体会及疗效观察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 66例患者延迟诊断16例,手术治疗46例,其中胸腰段骨折、腰椎骨折36例采用多组AF或加长RF后路椎弓根固定获得满意效果,Frank分级改善1~3级.结论 早期诊断多节段脊柱骨折,积极分节段处理骨折失稳,恢复脊拄的稳定性,可使患者避免医源性损害,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案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75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8例,B组37例.A组接受前路手术方案治疗,B组行后路手术方案治疗,对2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显著低于B组的27.03%(P<0.05).结论 胸腰椎多节段脊拄骨折实施前路手术方案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疗效分析.对我科多节段脊柱骨折(MSF)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旨在为我科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在2005年5月-2010年5月入住我院的多节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分析损伤机制与骨折类型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车祸伤及坠落伤(87.5%)是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较复杂的损伤机制和其他的合并损伤.在多节段脊柱骨折处理当中经常会碰到误诊和延迟诊断.结论 对有此类暴力损伤患者,建议摄全脊柱X线片或其它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而定,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能够恢复脊柱稳定性及生理弧度,为改善神经功能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多节段非相邻性胸腰椎骨折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相邻性胸腰椎骨折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0例多节段非相邻性胸腰椎骨折病人。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至10年,除2例无神经功能改善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多节段非相邻性胸腰椎骨折易漏诊。应常规行全脊柱拍片,对不稳定骨折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