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晓敏  姜虹 《海南医学》2008,19(5):140-142
下肢手术临床上一般都首选椎管内麻醉,但部分病人不适用椎管内麻醉。老年人常常伴有脊柱僵直、严重骨质增生、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等脊柱异常,伴有心血管疾患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有时对于腰或髋部外伤而无法安置侧卧体位。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逐渐衰减,常有多种合并症,机体代偿能力低下,外界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EA)、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PCNL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EA和CSEA组,观察两组病人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分析、Hb、Hct、Na+水平、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病人在变换体位后,血压均较术前低,以EA组血压下降明显;在转俯卧位后,两组病人的Hb、Hct、Na+、T均呈下降趋势,在手术结束时,Hb、Hct、Na+、T 降到最低.结论 椎管内麻醉可以用于PCNL手术,麻醉效果切实安全,而腰-硬联合麻醉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及椎管内麻醉在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行钬激光碎石手术的病例128例,ASAI~I I级,随机分为两组。I组(n=64)为全身麻醉组,I组(n=64)为椎管内麻醉组,两组均于麻醉前肌注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 g。结果两组麻醉均安全,效果效果确切,全身麻醉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术后躁动、肺不张的发生率较高,椎管内麻醉组在俯卧位时可出现SPO 2下降,经给氧后恢复正常。结论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均可用于钬激光碎石手术,椎管内麻醉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费用低等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我们经常遇到复合创伤而需单纯下肢手术的病人,术前常合并多发骨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呼吸功能欠佳等多种问题,此类病人对于无法选择我们下肢手术常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方法不适应,因椎管内麻醉具有节段性交感神经阻滞作用,可引起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的扩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雷光磊  陈思伶 《四川医学》2010,31(12):1836-1837
目的探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用于髌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80例行髌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采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正确定位引出异感后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20ml和0.3%罗哌卡因10ml;Ⅱ组选择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Ⅱ组麻醉5min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Ⅰ组(P〈0.05或P〈0.01);Ⅰ组镇痛时间长于Ⅱ组(P〈0.05),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Ⅱ组(P〈0.05),Ⅱ组术中使用麻黄碱例数高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结论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髌骨骨折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髌骨骨折手术临床上比较常见。近来,我们采用股神经加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取代以往的椎管内麻醉施行髌骨骨折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超  谢晓燕  胡李明  张娟 《浙江医学》2016,38(4):297-299
无张力疝修补术常采用椎管内麻醉,但椎管内麻醉具有节段性交感神经阻滞作用,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1]。B超引导下椎旁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阻滞效果确切、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等特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2-5]。笔者对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椎旁阻滞,并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何文政  刘敬臣 《广西医学》2005,27(9):1396-1399
随着对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VT)认识的不断深入,抗凝治疗在许多国家已成为防治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治疗。部分手术病人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围术期也使用抗凝药物。因抗凝治疗可增加病人出血倾向,椎管内麻醉操作一旦损伤椎管内血管,可能形成椎管内血肿,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如何进行抗凝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是麻醉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将近10年来有关抗凝治疗病人椎管内麻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髋置换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对212例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方法及麻醉期管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麻醉效果均满意,无一例术中死亡。术中经合理的液体管理、心血管药物的调控,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24h内患者镇痛满意率98.2%,第2天满意率95.8%。术后出现并发症32例(15.1%)。结论行髋置换手术前,应对老年患者的心肺脑等脏器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及对症处理;术中应加强监测及容量管理;术后加强镇痛,以减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管内麻醉联用面罩吸入异氟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腹腔镜下胆囊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两组,Ⅰ组(n=30)采用椎管内麻醉联用面罩吸入异氟醚麻醉,Ⅱ组(n=30)采用全麻插管麻醉。结果:Ⅰ组麻醉后气腹前SBP、DBP、HR的略有波动,气腹后恢复,且PH值略下降,PaCO2略升高,但在正常范围内;Ⅱ组SBP、DBP、HR在麻醉诱导插管及拔管时波动大,PH值,PaCO2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病人的SPO2、PETCO2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联用面罩吸入异氟醚麻醉与气管内全麻插管都可满足腹腔镜手术,而椎管内麻醉联用面罩吸入异氟醚麻醉具有镇痛完全,苏醒快,副作用少,术后病人安静、无烦躁、舒适。  相似文献   

11.
全身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因其麻醉效果确切,对胎儿影响小,一直是国内较为推崇的麻醉方法。传统观念认为,剖宫产产妇采用全身麻醉后易发生胎儿呼吸抑制,因此限制了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使得一些不适宜采用椎管内阻滞麻醉的剖宫产术,只能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由于局部浸润麻醉镇痛的不完善性,从而增加了产妇的风险和手术操作的难度。近1年来有12例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或椎管内麻醉失败的产妇,应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安全、无痛,顺利完成手术的麻醉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阻滞麻醉是将药物(局麻药、阿片类)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可延迟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从而降低高危病人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李红喜  林玉霜 《微创医学》2003,22(4):499-500
椎管内麻醉术中记忆还未引起麻醉医师足够重视,术中记忆增加术后焦虑紧张、精神疲劳,对病人无疑是痛苦的,咪唑安定能减少椎管内麻醉术中知晓.本实验对椎管内麻醉的病人给予小剂量咪唑安定,观察病人术中记忆的遗忘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术中镇静的安全性及不同手术部位所需靶控血药浓度 (Ct)范围。 方法  2 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 ,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 ,予以丙泊酚TCI行术中镇静。镇静水平用OAA/S评分估计。确定不同手术部位OAA/S达 3分时相对应的Ct。持续观察心率、无创血压、Sp0 2值变化。停止TCI后询问病人术中和术后遗忘及舒适感。 结果 OAA/S达 3分时 ,上腹部手术组 (A组 )Ct为 2 4~3 6μg/ml。下腹部 (B组 )和下肢手术 (C组 )为 1 5~ 2 5 μg/ml。A与B/C组Ct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1)。各组HR、MAP和SpO2 值无显著性变化。所有病人均有术中遗忘 ,自我感觉舒适。 结论 丙泊酚TCI用于椎管内病人术中镇静可控性强 ,血流动力学稳定 ,镇静深度适宜 ,可有效抑制病人术中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景平生  梁慧  靳江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81-1683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手术中采用局麻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将238例行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局麻组在局麻下手术,椎管内麻醉在常规椎管内麻醉下进行,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未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与椎管内麻醉组比较,局麻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对全身状况影响小、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费用少等优点,但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术后远期疗效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局麻方法可用于大部分的关节镜手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对全身状况影响小、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红喜  林玉霜 《医学文选》2003,22(4):499-500
椎管内麻醉术中记忆还未引起麻醉医师足够重视 ,术中记忆增加术后焦虑紧张、精神疲劳 ,对病人无疑是痛苦的 ,咪唑安定能减少椎管内麻醉术中知晓。本实验对椎管内麻醉的病人给予小剂量咪唑安定 ,观察病人术中记忆的遗忘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年龄为 1 8~ 65岁 ,男5 1例 ,女 39例 ,ASAI- 级。随机双盲分成咪唑安定组 5 0例和对照组 40例 ,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及四肢手术 ,手术时间一般为 1~ 4h。1 .2 麻醉与镇静 两组病人入室前 30 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 g,硬膜外穿刺成后 ,两组病人在手术开始时静注芬…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切除术一般选用椎管内麻醉,而病人对椎管内麻醉手术中痛苦记忆则常被麻醉医师忽视,咪达唑仑有很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我们对椎管内麻醉的病人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观察病人术中记忆的遗忘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5,(2):167-16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急诊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术中麻醉管理措施,术后治疗。结果:30例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术后返回病房;1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术后进入ICU进一步治疗。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2例合并心衰患者术后在ICU死于顽固性心衰、重度肺动脉高压及肾功能衰竭,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在术后4~7d顺利拔管返回病房。1例新生儿家属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椎管内麻醉可应用于妊娠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剖宫产手术,对于心功能Ⅲ~Ⅳ级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选用全身麻醉。术中合理用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ICU的进一步治疗是保障孕妇安全度过围生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椎管内麻醉时应用右旋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并分析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下肢手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中均行椎管内麻醉,以麻醉所用药物式分组:41例采用咪唑安定麻醉者作为对照组,41例采用采用右旋美托咪定麻醉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实验组镇静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用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HR、RR、MAP、SpO_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3)对照组用药后各时段HR、MAP水平均显著高于用药前(P0.05)。结论:骨科手术椎管内麻醉时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可发挥良好的镇静效果,且可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安全性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复合度非合剂在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近几年来行腔镜手术的病例168例,ASA I~II I级,随机分为两组,I组(n=84)为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复合度非合剂,I I组(n=84)为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两组均于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结果 两组麻醉均安全,效果完善,对照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比较大,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在麻醉诱导插管及拔管时波动大,术后恶心、呕吐、声嘶、肺不张的发生率较高,观察组于气腹后一度出现SPO2下降,经鼻导管给氧或面罩加压给氧后恢复正常,部分病人感肩背部不适.结论 椎管内麻醉复合度非合剂用于腔镜手术,具有操作简单、镇痛完善、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