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汶川地震后华西医院后勤应急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后勤为应对日常突发事件所做的系列保障准备工作,地震发生后采取的及时、科学的应对措施。其后勤保障工作流程,可为今后应对类似突发事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四川省卫生应急救援成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全面系统总结和反思汶川地震中四川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各类巨灾的卫生应急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各类统计数据、专报、座谈会资料和相关评估报告,采取头脑风暴法、问卷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迅速组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保障组,在极短时间内建立部省间、部门间、军地间协调机制,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卫生应急救援行动。②水陆空三进,“黄金72小时”内实现3.58万名医疗救援人员大集结和重灾县医疗救援全覆盖,采取“四集中”、“伤员大转移”等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③坚持早期、科学、规范,狠抓防病重点环节,灾后两周实现乡、村和灾民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确保灾后无疫情发生。④全力组织灾区医疗物资保障供应,做到科学快捷、透明公开,实现单月的药品器械调配量达到平常一年总用量。⑤分两阶段推进灾区医疗卫生功能恢复和重建,10月中旬实现灾区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监督执法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结论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四川省卫生应急反应迅速、指挥有力、科学防控、攻坚克难,取得了抗震救灾卫生应急救援的阶段性成果。深刻反思存在的不足,在应对巨灾方面还需从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医药物资储备和队伍装备、学科建设和预案完善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后四川大学学生应急能力及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大学生应急能力和灾后心理感受状况,以及防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其面对地震灾害的心理素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大学1%的在校大学生,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用自制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 3.0录人数据,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27份,回收有效问卷517份,有效回收率98.10%。多数学生对地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对各问题能正确回答者占65.4%~97.7%;但仅12.77%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过地震逃生训练。震后恐惧者占15.2%,不安者占59.4%,镇定者占25.4%。是否接受过心理干预,是影响大学生震后心理感受状况的重要因素(P=0.002),而性别、年级、专业和是否参加过逃生训练均不是大学生震后心理感受情况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246、0.216、0.406和0.090)。结论大学生地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相应的地震逃生与救援训练开展不够。心理干预措施是影响震后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今后高校应加强抗震逃生训练,提高学生震后应急能力;震后应尽早、科学地开展灾后心理干预,促进学生心理恢复。不同性别、专业背景和年级的学生间震后心理状况并无明显差异,应避免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文县居民心理伤害相关问题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中文县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为开展灾害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随机抽取的420名文县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灾后情绪变化:56.0%的调查对象不快乐,39.6%经常痛哭,56.7%感到痛苦,40.7%丧失兴趣,69.2%感到不安、紧张、担忧,27.0%想结束生命;SAS得分为56.48±10.43,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82,19〈0.001);SDS得分为49.88±11.38,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30,P〈0.001);灾后应激障碍:59.3%的调查对象出现头痛,50.5%出现食欲差,56.0%出现睡眠差,58.2%易受惊吓,29.7%出现手抖,50.5%出现消化不良,42.9%出现思维不清晰,60.4%出现胃部不适,85.7%出现疲劳。结论地震灾害给灾区民众带来了严重心理伤害,必须加强地震灾害后心理救援,加强干预和调控,以减少灾民的心理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期救灾人员的心理特征,为增进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震后20 d内,调查队在灾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0名救灾军人进行了测试,并与1999年文献发表的19 662名军人常模结果及1986年文献发表的1388名中国正常人常模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值的差异,统计阳性项目,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①在地震应急期,救灾人员SCL-90总均分均低于军人常模和地方常摸结果(P均<0.01);②救灾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1.22±0.29)分、强迫症状(1.29±0.36)分;③救灾人员心理健康与救灾地区和军人文化程度呈正相关(r1=0.29,r2=0.15,P均<0.01),与参与救灾天数呈负相关(r=-0.28,P<0.01).结论 在地震应急期,救灾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躯体症状和强迫症状等心理问题突出.参与救灾时间、救灾地区和救灾人员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特大地震应急医学救援:来自汶川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回顾分析汶川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指挥、力量部署、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救援及对口支援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完善‘国家-省-市-县’4级联动的应急机制、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元化救援力量协同机制、制定科学有序的伤病员后送体系与康复计划、健全卫生防疫的快速评估、避免过度消毒杀虫灭害、发挥对口支援这一中国特色的制度工具的重要作用等"中国特大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发展建议,旨在为全球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损伤院内急救护理的特点,探讨灾害事件中急诊护士蕴藏的救援能力及今后灾害护理学应关注及建设规范的任务及课题。方法:通过对2118例地震损伤伤员的护理救护活动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根据院内救治地震损伤例数数量排前几位的依次分为开放性伤口851例、闭合性伤121809例、多发伤322例、伤口感染86例、气性坏疽32例、肢体离断伤18例、死亡2例。结论:灾害损伤与急救护理密不可分。灾害应急护理是一个需要探索、重视、实践长期建设规划的任务及课题。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妇幼专科医院的药事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后,华西第二医院立即启动药事应急管理预案,通过双轨制的工作模式对医院的药品供应、采购、使用和捐赠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了地震和常规住院患者的药物供应,保障了用药的合理性,推进了捐赠药品的使用,为医院节约药品费用8万余元。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期间成都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期间受影响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尉随机整群抽取的562名四川大学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该562名大学生SDS总分为46.16±11.95,高于全国常模,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400,P〈0.001);焦虑总分34.60±6.50,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7.391,P〈0.001);社会支持总分40.46±8.76,总分及三个维度均低于国内常模,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及支持总分与焦虑总分呈正相关,与抑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汶川地震受影响地区大学生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良好的社会支持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780名受灾群众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的受灾情况及心理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成都市2个临时居住点极重灾区受灾群众登记人口学背景、受灾情况及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评估,依据DSM-Ⅳ的诊断标准,进行急性应激障碍(ASD)临床检查。结果780名受灾群众完成登记评估。在完成登记的资料中729份有效,其中450份PCL—C有效;男女比例为1:1.31。平均年龄36.73±20.82岁;9.5%患有躯体疾病,9.7%生活需人协助,70.7%被动和没有参加社区活动,9.1%严重心理问题。ASD的发生率为30.9%(139/450),PCL—C≥38分有186(41.3%)例,PCL—C≥45分有100(22.2%)例,PCL—C≥50分者有83(18.4%)例,PCL—C≥45分筛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较好(Kappa=0.780,P=0.033)。ASD组和非ASD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与非ASD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自地震极重灾区的受灾群众较早出现了心理问题。在生命救助的同时,应该尽早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汶川、玉树、芦山、尼泊尔地震的手术室救援经验,加强地震救援中手术室护理工作环节配合。方法在多次地震救援的实践基础上,规范救援现场临时手术室人员配备、物资管理、手术流程、感染控制,形成手术室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尼泊尔地震救援中。结果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尼泊尔地震救援中运用良好,无一台手术发生意外和死亡。结论地质灾害频发,灾害应对的人才储备及管理改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效的地震搜救现场医疗组织与现场急救搜救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首批进入地震灾区的外地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汶川地震搜救现场医疗组织与现场急救搜救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中国国际救援队有医疗队员22名,分别来自急诊科、心内科、骨科等科室,携带药品、耗材、器械、设备达280大类,1000多个品种.发现幸存者时在给予医疗救援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结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地震后9 h内达到倒塌现场,并搜救出49名幸存者.其中男21例,女28例;年龄7~61岁,其中18岁以下30例,18~39岁8例,40~59岁8例,60岁以上3例.地震后受压72 h内得到救护的39例,超过72 h的10例.其中头部损伤8人次,胸部损伤12人次,腹部损伤15人次,脊柱损伤3人次,骨盆伤5人次,四肢损伤48人次.均有中重度脱水.通过现场的补液、吸氧、包扎、固定等急救后幸存者被成功救出并送入医院继续救治,49名幸存者无一人死亡.结论 搜救现场有效的医疗组织与准确的现场急救可避免救援现场混乱;现场准确判断伤情,及时治疗及心理疏导,加强转运途中监护,可减少灾难事故中幸存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孙梅英  陈薇  高枫  靳妍 《疾病监测》2005,20(9):489-492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传染病报告年发病率为331.96/10万,死亡率为0.28/10万,病死率为0.08%。重点传染病主要为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为117.89/10万,占发病总数的35.51%。细菌性痢疾:年发病率为77.07/10万,占发病总数的23.22%;性传播疾病:年发病率为36.19/10万,占发病总数的10.90%。结论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减少漏报、误报,是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在芦山和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种不同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芦山地震后12小时内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5例伤员的诊治信息及在急诊科滞留时间,与汶川地震时批量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相对比,分析两种院内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芦山地震伤员按接诊、分诊流程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0.51h,而汶川伤员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2.13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接诊、分诊流程是对汶川地震时的接诊、分诊流程的经验总结和改进,可作为类似灾后批量伤员院内急诊接诊、分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5年郑州市中原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成林 《疾病监测》2006,21(9):474-476
目的了解郑州市中原区传染病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郑州市中原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郑州市中原区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5175例,发病率为834.73/10万,无甲类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结论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和肺结核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16.
对陪护人员就老年脑血管病病人跌倒认知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小兰  霍春暖  张雅静 《护理研究》2007,21(16):1436-1437
[目的]了解陪护人员对老年脑血管病病人跌倒认知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2例老年脑血管病病人的陪护人员进行调查,评定其对跌倒的认知。[结果]陪护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对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不了解且缺乏正规的学习途径。[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脑血管病陪护者的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相似文献   

17.
对陪护人员就老年脑血管病病人跌倒认知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陪护人员对老年脑血管病病人跌倒认知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2例老年脑血管病病人的陪护人员进行调查,评定其对跌倒的认知。[结果]陪护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对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不了解且缺乏正规的学习途径。[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脑血管病陪护者的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相似文献   

18.
军队离退休干部慢性疾病患病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调查安徽省军队离退休干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访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军队离退休干部76 7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全部调查人员中无躯体疾病的仅占8.4 7% ,同时患2种以上疾病的人数占全部调查人数的72 .36 % ,慢性疾病患病率前10位的是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胃肠道疾病、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白内障、前列腺疾病、脑血管病、骨关节病及糖尿病,调查显示:老年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卫生、膳食营养、生活满意度等紧密相关,年龄、居住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烟酒嗜好、膳食习惯以及缺少体力活动等分别为各主要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总体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对老年人群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及防护能力以及加强社会、家庭对老年人的关注,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5·12汶川地震遇难学生父母的精神状况,为灾后心理重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绵竹市122户遇难学生家庭,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法对225名丧子父母展进行调查,获取相关资料(人口学特征、家庭受灾情况、经济状况及心理行为状况),而后结合二次文献,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①123名遇难学生中独生子女占91.87%;女生占50.41%;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占48.78%,中学生占50.41%,中专生占0.81%;丧子父母小学文化及以下占29.78%,初中或高中学历占64%,中专以上学历占6.22%。②丧子父亲与母亲在心理行为表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接受现实(P=0.042)、躯体化(P=0.040)、外出打工(P=0.000);夫妻之间的心理互动与敌对情绪产生具有强关联性。③仅18.03%的丧子父母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不愿接受现实的丧子父母均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④经济状况较好,教育文化程度高的更易接受现实;对尚未找到孩子遗体的丧子父母来说,易合并抑郁和躯体化,更难以接受现实;目睹现场惨境的父母更易受噩梦困扰,未见到子女最后一面而接到死亡通知的父母更易产生自责。结论 ①应研究适合快速普及的心理危机干预操作模式并进行广泛传播(如哀伤抚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实现低成本、广受众、好效果的新时期心理援助。②建立"丧子家庭互助组织",帮助丧子父母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其在心理上的"重生"及生活上的"重建"。③利用村镇卫生站/院的特殊优势,在其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长期、规范、制度化的心理干预长效机制。④分类分期展开心理干预工作,体现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