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瘛■癇瘛瞤瘛《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脾脉急甚为瘛?",杨上善《太素·五藏脉诊》注:"手足引牵来去,故曰瘛疭也"。《说文·疒部》说:"瘛,小儿瘛?病也,从疒,恝声",段玉裁注:"《急就篇》亦云‘瘛?’,师古云。‘即今癎病’……瘛之言掣也,?之言纵也"。《广雅·释言》:"瘛,?也",王念孙疏证:"瘛之言掣,?之言?也"。《潜夫论·忠贵》:"婴儿常病伤饱也……  相似文献   

2.
1“痓”字校改之误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新校》卷四第一下注8:“痓,此为‘痓’误。按:‘痓’俗体作‘痓’,故古籍中多与‘痓’相混。《素问》、《太素卷十五·五脏脉诊篇》皆作‘瘛’,与‘痓’义同”。下‘痓’字同。  相似文献   

3.
据汉书有“毛”字表“无”义及民间有“冇”语表“没有”的流行情况,笔者认为《伤寒论》176条是用药的提示句,应作“表冇热、里冇寒”,故提出《‘有’疑为‘冇’》(见《四川中医》1985年第1期)。为进一步说明这一点,现再探于后,不当之处,祈望斧正。一、汉有“毛”冇语表“无”义《说文》“无”字下段注:“水经注云:燕人谓无为毛,扬子以曼为无,今人谓无有为没有,皆是也。”段玉裁引《水经注》文说明,远在春秋战国时的燕国人早已有用“毛”  相似文献   

4.
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均可归纳为祖国医学的积聚、疒徵 瘕范围进行辨证论治。《金匮要略》中说“积者脏病也 ,终不移……”《诸病源侯论·疒徵 瘕候》中说 :“疒徵 瘕者 ,皆由寒温不调 ,饮食不化 ,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 ,直名为疒徵 ……”。《素问·骨空论》中说 :“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疒徵 瘕”。《灵枢·水胀篇》中说 :“石瘕生于胞中 ,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 ,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杯子 ,月事不以时下”,《诸病源候论》中说 :“八瘕者 ,皆胞胎生产 ,月水往来 ,血脉精气不调之所生也。”又说…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最初是没有“假借”与“通假”之区分的,今人所说的‘假借”、“通假”,清代以前都一律统称“假借。“假借”这一概念,大抵始见于东汉。郑玄在注机记)、调礼)时都用过这一概念。如村L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郑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滇后,‘假借”的概念便相沿下来。“通假”的概念大约始于清钱大听的《古同音假借说》,不过钱氏仍指“六书之假借”。其后,侯康在(说文假借例释)中将“用字之假借”称为“通假”,并着重指出“既有此字复有彼字”、“音略同”的条件。此说一…  相似文献   

6.
1脾脉……濇甚为肠■《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脾脉……濇甚为肠■,微濇为内■,多下脓血。"  相似文献   

7.
“表有热,里有寒”见《伤寒论》181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历代注家对此争论颇多,如:《医宗金鉴》曰:“王三阳云经文‘寒’字当‘邪’字解,亦热也”。清·程郊倩曰:“此处‘表里’二字错简,里有热表有寒”。明·方有执曰:“里有寒者,里字非对表而称,以热之里言,盖伤寒之热本寒因也。故谓热里有寒,指热之所以然者言也”。笔者认为,“里有寒”之“里”指阳明,“寒”指寒邪;“表有热”之表,是与“里”相对而言,指体表之肌肉,“热”指里热蒸腾于外之热。现将此不同看法,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1 当 《辞源》曰:“当:应当。”韩峥嵘著《古汉语虚词手册》(以下均以作者姓名代之)云:“当:助动词。表示理应如此,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可译为‘应当’、‘应该’;表示有可能,多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会’、‘能’。”如: “寻当下之,延当发汗。”(《医古文·华佗传》)——倪寻应当用下法,李延应当发汗。 “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医古文·华佗传》)——华佗说:“这病三周年之后会复发……”2 得 《辞源》曰:“得:能,可。”韩峥嵘云:“得:助动词,表示客观情况容许,通常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得以’、‘可以’、‘能(够)’。”如:  相似文献   

9.
一、查难字阅读古代医学著作,常会遇到一些不明读音和意义的难字,成了“拦路虎”。如: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恶埃烟,(?)不得息。(《灵枢·刺节真邪》)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伤寒论》)(痹)谓(?)痹也。(《素问·五藏生成篇》王冰注文)(雩重)、(?)、鞕、(?)四字,一般字典不收,要到《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大型字典中才能找到。“(雩重)”在雨部,音中,意义为“气往来”;“(?)”在食部,音噎,义为“食不下”(《中华大字典》又释为郁结的结);“鞕”在革部,音硬,义为坚牢:“(?)”在疒部,音还,义为手足麻痹。《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官方编订的,收字  相似文献   

10.
丹《病方》318行:“般(瘢)者,以水银二,男子恶四,丹一,并和……傅之。”454行:“(?),治以丹……”。《说文》云:“丹,巴越之赤石也”。段玉裁注云:“巴郡、南越,皆出丹沙。”《蜀都赋》:‘丹沙赩炽,出其坂,谓巴也。’《吴都赋》:‘赪丹明玑,谓越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注云:“丹,丹砂”。按丹,《病方》有时亦称丹沙。如《病方》130行:“白毋奏(腠),取丹沙与(?)鱼血,若以鸡血,皆可。”《本草经》谓丹沙能化为汞。汞的古字为澒。  相似文献   

11.
鱣鱼血《病方》130行:“白?,取丹沙与鱣鱼血,若以鸡血,皆可……”。341行:“治痂,冶亭?、莁夷,熬叔□□皆等,以牡□膏、鱣血饍。[先]以酒洒,燔朴炙之,乃傅。” 鱣的同名异物有三。即鲤鱼、鱑鱼、(鱼单)(?)的别名皆称鱣。 1.鱣释为鲤《说文》:“鱣,鲤也。”段玉裁注云:“郑曰:‘大鲤也’,盖鲤与鱣,同类而别异。……凡鲤曰鲤,大鲤曰鱣”《尔雅》:“鲤,鱣。”舍人注云:“鲤,一名鱣。”(诗卫风·硕人》:“鱣鲔发发。”毛传云:“鱣,鲤也。” 2.鱣释为鱑鱼《山海经·东山经》:“碧阳之水,其中多鱣鲔。”郭璞注:“鲔即鱣也,似鱣而  相似文献   

12.
<正>1"痓病"考《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及《释名》等书皆未见"痓"字,"痓"字则首见于张揖著作之《广雅》。《广雅·释诂》卷三下说:"痓,恶也",是"痓"字"从疒"而"训恶",是乃"恶病"无疑矣。在中医药学古代文献里,余见到所谓"恶病"者凡有四焉,其一,《急就篇》卷四说:"痂疕疥疠癡聋盲。"王应麟俌注"疠,疾疫,民皆病曰疫"。段玉裁注《说文·疒部》  相似文献   

13.
一、解释词语: 1.腨■:出于《素问·阴阳别论》.腨,俗称小腿肚.■,酸疼也. 2.徇蒙招尤:出于《素问·五脏生成篇》.徇,一作■,古与眩通.徇蒙,指目眩不明.尤,借为犹,犹通摇.招摇,指身摇不定.  相似文献   

14.
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传伟 《河南中医》2002,22(5):56-57
面肌痉挛属于祖国医学“疒契 疒从”范畴。在中医学里尚有“疒契 疒从”一证。疒契 疒从 即抽搐。《张氏医通·疒契 疒从》篇说 :“疒契 者 ,筋脉拘急也 ,疒从 者 ,筋脉弛纵也 ,俗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疒契 疒从 总论》中又说 :“疒契 者 ,蠕动引缩之谓 ,后人所谓抽掣 ,搐扌弱 ,古人所谓疒契 也。”面部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不同 ,面肌痉挛可有三部同时痉挛 ,眼、面、口 ;两部痉挛 ,眼、面 ,或面、口 ;或仅有眼部痉挛。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而又较为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 ,一直是众医家关注的问题。1 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 ,面肌痉挛发病多…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第139条“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其中“有寒分”一句,各家注说不一,大凡有三类解释: (一)作“有寒”的部分或成分解。如成无已说:“心下结满,有水分,有寒分,有气分,今脉微弱,知本有寒分。”但通观《内经》、《伤寒》其他各条,凡“寒、热”词后皆不用“分”,虽《金匮》有“水分”、“血分”、“气分”之称,这必与“寒、热”有别:水、  相似文献   

16.
读了《四川中医》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刘联群同志的大作《‘有’疑为‘冇’》(以下简称‘刘文’)之后,深受启发。刘文认为《伤寒论》第176条经文中之两个“有”字均应为“冇(没有)”字,所以此条“表有热,里有寒”应为“表没有热,里没有寒”。“里没有寒”,古今医家言之已详。惟刘文认为“表有热”应为“表没有热”则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兹就刘文所引《伤寒论》有关经文,逐条分论如  相似文献   

17.
雷文贵(贵州省遵义县干溪乡卫生院)同志:膻中、心包络皆为心之外围,和心有密切联系。《内经》对此二者的论述本有区别,然后人每多混淆。今略述如下,供参考。膻中,根据《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及《灵枢·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可知,膻中  相似文献   

18.
不少注家皆以为《伤寒论》“脉促”与“急促”或“短促”同义,而非“脉来数,时一止复来”之促脉。如:徐灵胎认为:“促有数意”。钱天来更说:“脉促者,非脉数时一止复来之促也,即急促亦可谓之促也”。顾宪章又以为:“促有短促之义”。日人浅田氏也说:“促者,非脉来数,时一止复来之促,又非数脉之谓促;即短促、蹴促之义”。日人丹波元简还说:“‘辨脉法’并王氏《脉经》以促为数中一止之脉,非也……此促,急促之义也”。一九七八年版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伤寒论选读》甚至认为21、34、140诸条之“脉促”以‘急促’或‘短促’为解,则全篇皆通”。实则这些说法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疾"解存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传 《中医研究》2006,19(10):F0003-F0004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所著。《说文》从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是研究东汉以前古籍和古文字学的重要依据。“疾”、“病”是中医古籍中的常用词,《说文》释义:“疾,病也,从疒矢声”;“病,疾加也,从疒丙声”[。1]许慎认为:“疾”、“病”都  相似文献   

20.
    
任宏丽 《养生月刊》2013,34(9):798-799
脬,小篆写作■,指膀胱。《说文》有,"脬,膀光也,从肉,孚声",《广韵·肴韵》则曰:"脬,腹中水府。"也是从侧面说明"脬"的含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张守节解释为:"脬亦作‘胞’,膀胱也"。"脬"字在古书记载中还指一种食物的名称。如《释名·释饮食》:"脬,赴也。夏月赴疾作之,久则臭矣。"至于脬所指食物是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