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动力障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胃B超显影剂来观察24例健康志愿者和160例患者的胃窦运动指数(MI)、胃窦收缩幅庹(ACA)、胃窦收缩频(ACF) 胃半排空时间(GET1/2).这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湿热型、脾胃虚热型和脾胃不和型.结果:在三种症型中脾胃虚弱型的MI、ACA、ACF、GET1/2是最低的,并且同样也低于健康志愿者.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脾胃虚弱型有着较为明显的胃动力障碍,肝胃不和型次之,再次为脾胃虚弱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胃充盈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胃动力功能和临床价值,并探讨甲亢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胃动力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用胃充盈超声分别测量两组受试者饮用后即刻的最大胃窦舒张区(S)、胃窦收缩幅度(ACA)、胃窦收缩频率(ACF)及胃窦运动指数(MI),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胃动力功能,并用M型超声观测胃窦收缩变化率。结果(1)两组受试者A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受试者S、ACF及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血清TSH水平与ACF及MI呈负相关(P<0.05);(4)M型超声测量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胃窦收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胃动力功能加快,同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胃窦蠕动呈良好的负相关,并且,...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医辨证论证治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采取B超增效液窦时观察30例慢性胃炎,健康组10例在30min 60min胃窦排空率和胃窦收缩幅度,其中30例慢性胃炎,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寒证,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结果:脾胃虚寒症胃窦排空和胃窦收缩幅度明显低于其他症型和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慢性胃炎四个症型中,脾胃虚寒症有明显胃动力障碍,其次为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探讨CSG中医证型与胃粘膜炎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CSG提供依据。方法 对150例CSG按中医辨证分型,并依据胃粘膜炎症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级。结果 150例CSG中医证型以肝胃不和证居多;胃粘膜炎症中以重度炎症居多。轻度CSG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比较,P<0.05;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1;脾胃虚弱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5。中度CSG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比较,P>0.05;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5;脾胃虚弱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5。重度CSG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比较,P>0.05;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1;脾胃虚弱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1。结论 CSG轻度炎症患者中以肝胃不和证居多,重度炎症患者中以脾胃湿热证居多,CSG中度炎症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胃粘膜炎症程度以及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之间的关系.将慢性胃炎117例,按中医辨证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包括脾胃湿热型 37 例和肝胃不和型 34 例,虚证包括脾胃虚弱型 26 例和胃阴不足型 20 例.均进行内镜、Hp 及病理检查,分型统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中 38 例用腔内测压法分别测定其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 (MMC).实证组 Hp 阳性率高于虚证组,依次为:脾胃湿热型 86.5%,肝胃不和型 79.4%,脾胃虚弱型 50.0%,胃阴不足 40.0%.各型的重度胃炎所占比率依次为脾胃湿热型 54.0%,肝胃不和型 38.2%,脾胃虚弱型 19.2%,胃阴不足型 15.0%.胃粘膜炎症程度与 Hp 感染呈平行关系,与慢性胃炎虚实证密切相关.MMC 测定实证组主要表现为胃窦十二指肠收缩增强,甚至亢进紊乱;虚证组主要表现为胃窦和十二指肠Ⅱ相运动指数、收缩频率和波幅降低,Ⅲ相不出现或时间缩短、波幅降低.显示 Hp 感染、胃粘膜炎症程度以及胃窦十二指肠 MMC 与慢性胃炎中医分型可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CSG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MTL、GAS、SS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三种中医证型与胃泌素、胃动素和生长抑素三种胃肠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将CSG患者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三种中医证型各25例及健康成年人25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浆MTL、GAS、SS。结果CSG的三种中医辨证分型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血浆MTL、GAS、SS水平,不仅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且CSG的三种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MTL、GAS、SS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并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检测CSG患者的血浆MTL、GAS、SS水平,对提高CSG的中医辨证分型有积极意义,结果可作为中医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辨证分型与溃疡分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三个组:脾胃湿热组、肝胃不和组、脾胃虚弱组,另设一个对照组(健康组)20例。所有十二指肠溃疡都经胃镜确诊,十二指肠溃疡与健康对照均进行^14C尿素呼吸试验,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活动期溃疡所占的比率:脾胃湿热型70%,肝胃不和型50%,脾胃虚弱型42.9%。十二指肠球腔变形例数所占的比率:脾胃湿热型33.3%,肝胃不和型54.5%,脾胃虚弱型64.3%。Hp感染阳性率:脾胃湿热型93.3%,肝胃不和型77.3%,脾胃虚弱型67.9%,对照组50%。[结论]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辨证分型与溃疡分期、Hp感染问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像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提高临床对CAG辨证的准确性。方法 对CAG现代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建库-2022年8月1日涉及CAG中医辨证分型及胃镜像描述的文献,筛选合格文献,提取CAG患者的中医证型、胃镜像等信息,整理数据后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纳入合格文献10篇,纳入有效病例1 562例,涉及中医证型5种。中医辨证分型按频次高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胃镜像检出率以黏膜白相最高,为47.38%。黏膜白相以脾胃虚弱证检出率最高,黏膜粗糙、充血、水肿、颗粒增生、血管显露、结节隆起均在胃络瘀阻证中检出率最高;黏膜出血、糜烂以脾胃湿热证检出率最高;皱襞变平、黏膜灰白色以胃阴不足证检出率最高;胆汁反流以肝胃不和证检出率最高。结论 中医辨证与部分胃镜像具有相关性,基于胃镜像的CAG中医辨证规律总结如下:镜下出现黏膜白相、皱襞变平,考虑为脾胃虚弱证或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证兼见黏膜灰白;镜下出现胆汁反流,考虑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多兼见黏膜充血、水肿,脾胃湿热证多兼见黏膜糜烂;镜下出现颗粒增生、结节隆起,考虑为胃络瘀阻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符合PLGC诊断标准的151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PLGC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1)PLGC中胃络瘀血证所占的比例最高(30.47%),其次是胃阴不足证(25.83%)、肝胃不和证所占的比例最低(8.61%)。(2)PLGC中各证型Hp感染阳性例数,由高到低依次是其他证型>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其中,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血证感染率最低,且和其他证型有明显的差异,剩余证型中肝胃不和证和脾胃湿热证感染率偏高,和脾胃虚弱证有显著差异。结论 胃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学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排空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切面实时超声显像法,对167例及6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胃B超流体餐动力学多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D患者胃排空时间(T1/2)延长1.94倍,胃全排空时间(T)延长1.53倍,胃窦收缩频率(F)减慢61.59%,胃窦收缩幅度(△A/A)及胃窦运动指数(MI)均下降。结论:FD患者胃排空有明显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256例进行期胃癌的浆膜改变与病期、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Ps(-)胃癌多为I、Ⅱ期的限局型癌,分化程度高,淋巴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及腹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低。Ps(+)胃癌多为Ⅲ、Ⅳ期的浸润型癌,弥漫性生长,分化不良,淋巴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及脱落癌细胞的检出率较Ps(-)胃癌显著增加。Ps(+)较Ps(-)癌根治术后5年自下而上率明显为低,主要与手术后腹膜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2.
舒肝丸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及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舒肝丸对小鼠胃肠运动、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及其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方法观察舒肝丸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幽门结扎收集胃液观察对胃液分泌的影响;对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舒肝丸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及新斯的明所致的胃排空和肠推进亢进,对阿托品所致的胃排空、肠推进迟缓有协同作用,但不明显;能抑制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粘液的分泌;可提高小鼠的热痛阈,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舒肝丸具有抑制胃排空,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胃粘液分泌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胃癌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定量分析及病变部位黏膜微生物检查,探讨其病变局部免疫功能状态及其可能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胃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1例胃病患者病变部位的胃液及胃黏膜活组织,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胃液sIL-2R及微生物群的检测.结果:胃癌患者胃液sIL-2R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液微生物群检出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四联球菌、八迭球菌、不解乳真杆菌、产气真杆菌、产亚硝酸真杆菌等.结论:胃癌患者sIL-2R水平与胃部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提示胃癌患者胃黏膜局部的T细胞免疫受阻,微生物检出率高使胃内氮亚硝基化合物(NOC)合成进一步增加,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胃癌患者发中微量元素的变化信息,发样经洗涤、称重、消化、定容处理后,用WFX─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结果:胃癌患者较正常人Zn、Zn/Cu、Mg、Ga显著降低(P<0.05),胃癌与胃溃疡相比,Zn、Zn/Ca、Mg均呈显著降低(P<0.05)。提示发中微量元素化学信息的变化,可为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液体排空和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和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了解二者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法测定15例健康自愿者和30例FD患者饮水500 ml后的胃体-底前后内径变化,以了解胃液体排空情况,用电子恒压器恒压梯度扩张法测定近端胃的最大舒张容积,以了解其适应性舒张功能.结果 FD患者胃液体半排空时间明显延迟(31.1±8.9 min vs 23.7±4.6 min,P<0.01), FD患者近端胃最大舒张容积较正常人显著小(954.3±140.8 ml vs 1062.6±122.9 ml,P<0.05),46.7%(14/30例)的FD患者存在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障碍.近端胃最大舒张容积与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容积越小,胃液体半排空时间延迟越明显(r=-0.351,P<0.05).结论 FD患者不仅存在胃液体排空延迟,而且还存在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障碍,二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Nonspecific symptoms of ulcer, such as epigastric bloating, early satiety, nausea and anorexia, exist in some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healing, the cause is still nuclear. Gastric emptying inthe patients with continual or recurrent dyspepsiasymptoms after gastric ulcer healing was evaluatedby using real--time ultrasonography. The patientswere treated by several doses of cisapride. The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gastricemptying disorders after gastric ulcer healing andthe therap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癌相关抗原(MG7)与癌胚抗原(CEA)在胃癌、胃癌早期病变及胃黏膜疾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共178个病例.其中,胃癌和胃癌前病变(包括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提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88例作为检测组,胃黏膜疾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息肉)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空腹抽血,分离血清放入-700℃冰箱保存备检.结果 检测组胃癌48例的胃癌相关抗原(MG7)有45例均为阳性,胃癌前病变组40例,22例阳性,胃黏膜疾病组90例,18例为阳性,两组的MG7及CEA检测结果,经x 2检验,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 胃癌相关抗原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胃癌及胃癌早期病变中能进行早期诊断,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常大鼠胃液成分检测及胃粘膜形态学特征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D大鼠检测正常状态下胃液成分及血清胃泌素,并观察胃粘膜形态学特征及幽门螺杆菌的检出情况,采用多指标同不测试的实验方法进行了进行分析探讨。通过上述指标及相关分析有微量为大鼠胃液的pH,游离酸,胃蛋白酶,粘液,胆汁酸,脱氧核糖核酸,血中胃泌素及办粘膜形态特征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穴注黄芪、当归注射液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CAG.随机将7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1组(40μg/mLMNNG造模)及模型2组(60μg/mLMNNG造模),不作任何治疗。穴注1组(40μg/mLMNNG造模+穴注)与穴注2组(60μg/mLMNNG造模+穴注),造模10周开始以黄芪、当归注射液等份混合注入足三里穴。31周时,进行胃粘膜常规病理及胃粘膜上皮细胞主要细胞器的定量分析。结果: 1)随造模浓度的增加,胃粘膜损伤及胃粘膜萎缩程度等均相应加重;胃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退变,粘原颗粒减少,细胞间隙增宽(均P<0.05).2)穴注法可明显改善胃粘膜上皮细胞功能,缩小上皮细胞间隙,保护胃粘膜屏障而逆转CAG(均P<0.05).结论: 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与胃壁屏障结构破坏,胃粘膜萎缩发生、进展至癌变密切相关;穴注法可通过改善上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保护胃壁屏障而有效防治CAG。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胃运动功能的角度探讨胃器质性疾病患者各种临床症状的产生机制,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胃窦内同步记录胃肌电活动和腔内压力变化的方法,研究了45例慢性胃病(含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有关临床症状与胃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慢性胃病患者中常见胃肌电节律紊乱(以快速型为主)和肌电-压力脱偶联现象;呕吐和反酸分别与慢波节律紊乱和压力波频率减少有关:暖气、腹鸣均与平均压力波幅值及3种不同形态压力波的平均幅值的增高有关;恶心与平台型波平均幅值的下降有关。结论提示上消化道症状的产生与胃肌电节律异常及胃平滑肌收缩功能均有关系,且不同的症状可能以不同的胃运动功能改变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