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69例中、晚期恶性肿瘤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型培养阳性者191例,阳性率51.9%;细菌L型阳性者69例,阳性率18.7%;单纯L型阳性者39例,阳性率10.6%。两种菌型感染菌种均以G-杆菌为主,细菌型G-杆菌占75.9%,细菌L型占79.8%。其药敏试验细菌型部分菌种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敏感,而L型对其不敏感。结论:中、晚期恶性肿瘤口才并发医院内细菌感染,其细菌L型也常常存在,检验人员在做常规细菌培养的同时,应重视L型细菌的检测。临床医生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时,一定要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要防止医院内感染、积极控制感染,以防感染细菌型变成L型细菌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导致细菌L型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 ,为预防、控制细菌L型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对 2 2个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应用、罹患感染性疾病、抗癌药物的使用及住院时间过长与细菌L型医院感染关系密切。结论  监测细菌L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有利于预防、控制细菌L型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细菌L型是细菌(B型)的细胞壁缺陷型,在一定条件下能存活并致病,但其培养特性、耐药性等已发生改变,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细菌L型感染因治疗困难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导致细菌L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控制细菌L型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广谱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在各种感染细菌中,细菌L型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用传统方法血液培养中的细菌阳性率低于20%[1],使临床诊断中漏诊率相当高,漏诊原因很多,细菌L型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细菌L型本身的生物特性、培养条件、技术的不够完善等因素,导致细菌L型与原菌不同,特别是其对渗透压敏感、容易破裂,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是临床感染漏诊和误诊的重要原因。作者对230份血液标本同时进行细菌血培养和细菌L型培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230份血液标本取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以无菌手续采取静脉血约3.5ml,…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3例尿路感染伴细菌L型感染人进行分析,引起泌尿系统的细菌L型以G^+球菌为主,对干扰蛋白质及核酸合成的抗菌素敏感,疗程需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医院普外科病房的细菌耐药性分析,提高医护人员对合理应用抗菌素的重视。方法对本院普外科病房分离细菌进行监测分析和对抗菌素耐药状况进行比较,以探讨抗菌素在普外科预防感染中的合理应用。结果细菌分布以肝胆组和胃肠组的组织渗出液(脓液)居多,细菌对抗菌素普遍耐药并且具有上升趋势。结论限制使用某些偏高的抗菌素,经常检查用药是否合理和对滥用抗菌素者进行处罚,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常应用氨基甙类抗菌素治疗这些严重感染患者,特别是全身衰弱及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病人。各种氨基甙类抗菌素的药理作用相同,杀菌机理也相似:但抗菌活力及毒性作用则有差异,即对某一种或一株细菌;一种氨基甙抗菌素可能比另一种抗菌活力为强;药物的毒性亦有大小  相似文献   

8.
曹祥 《武汉医学杂志》1989,13(3):112-112
L型细菌败血症,国外早有报道,国内自1082年以来亦有少数病例报道.近年来,由于大量不规脚使用抗菌素.L型细菌败血症日益增多,而被临床工作者所重视。我科1年内发现了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祥 《华中医学杂志》1989,13(3):112-112
L型细菌败血症,国外早有报道,国内自1082年以来亦有少数病例报道.近年来,由于大量不规脚使用抗菌素.L型细菌败血症日益增多,而被临床工作者所重视。我科1年内发现了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感染病人中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有许多资料证明 ,细菌 L型有一定致病性 [1 ] ,在临床上也常遇到有明显感染迹象而常规细菌培养阴性的病例。究其原因有很多 ,但随着对细菌 L 型的研究不断深入 ,许多人已认识到常规细菌培养阴性的原因除去厌氧菌感染外 ,有迹象证明与细菌 L型关系甚大。我们从医院采集了 79份感染病人的标本 ,在作常规细菌培养的基础上加作了细菌 L 型的培养。实验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选择水电部十三局职工医院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和扁桃体炎的 79例病人 ,分别采取痰、咽拭子和尿标本。具体情况见表 1。表 1  79…  相似文献   

11.
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医源性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在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文章全面综述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医院感染研究历史、医院感染控制的组织管理、医务、工勤人员教育培训、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和规范、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内清洁消毒与灭菌、医院抗菌素耐药问题、医院抗菌素耐药问题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苏标光  贾杰 《海南医学》1995,6(3):191-193
随着抗菌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也继之变迁。因此,掌握细菌的耐药动向,对于准确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素,合理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极为重要的。1.金黄色葡萄球菌(全葡菌)感染在临床感染中较为常见。由于80—90%以上的金葡菌产生卜内酸胺酶,故青霉素及不耐酶的青霉素类抗菌素不再作为治疗金葡菌感染的药物。既往用于治疗金葡菌感染的药物如大环内脂类、磺胺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以及磷霉素、利福平等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也不宜作为治疗中重症金葡菌感染的常规药物,仅可作为联合用药之一。目前,金葡菌感染应首选头抱哗然、头…  相似文献   

13.
赵霞 《中原医刊》2006,33(6):F0003-F0004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操作增多,大量抗菌素进入临床,医院感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医院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特征,推动医院感染耐药细菌的防治工作。方法 选取2005年1~8月该院经病原学及药敏试验证实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且诊断为医院感染的临床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共63例,所有菌株均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耐药”菌株。结果 在分离的63例中,61例为该院医院感染病例,2例为他院“输入”医院感染病例。同期共检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90例,此类耐药菌株占同期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株的70%。63例均为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均为痰液及支气管灌洗液;其中耐亚胺培南有63例,耐美罗培南者49例,二者全部耐药49例。对其他常用抗菌素药物耐药情况如下:耐药程度低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定;耐药程度高的分别为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哌拉西林;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因素中,发现广谱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昏迷及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气管插管或切开及原有肺部的基础疾病等可能为此类感染发生的高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感染中的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多重耐药菌,仅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定等部分药物对这类细菌耐药程度低,可供临床治疗参考选择;其在医院内的发生与传播与多种因素有关,对该类感染一定要采取严格的隔离预防措施,积极控制,及时遏止其在医院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住院病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细菌的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特点,探讨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ESBLs细菌医院感染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2000~2003年广州某医院住院病人中产ESBLs菌感染情况及对各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采用病例,对照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产ESBLs菌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产ESBLs菌阳性检出率为11.2%;以肺炎克雷白菌最常见(占42.2%),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29.7%);住院时间超过14d、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超过7d、吸氧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是产ESBLs菌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产ESBLs菌株对抗菌素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产ESBLs菌株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加强对耐药细菌的监测,对吸氧、侵入性操作等环节加强消毒灭菌,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增强病人免疫力,可以减少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谈宜  白靖平 《新疆医学》2002,32(6):10-12
目的:探讨用病灶清除间断灌注负压吸引高浓度抗菌素浸泡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此法治疗慢性骨髓炎20例,术中病灶清除彻底,必要时用高效高浓度抗菌素溶液局部浸泡30分钟,骨缺损者取自体髂骨条植骨,术后置管冲洗保持引流通畅,每天在按量冲洗后局部病灶内灌入高效高浓度抗菌素溶液浸泡夹管过夜,一般持续2-4周,平均3周左右,连续3次培养无菌生长(包括L型细菌的培养)后拔管,全身持续使用足量抗菌素2-3周后改为口服抗炎药3-6个月。3-4周后去除石膏开始功能训练。结果:伤口全部I期愈合,随访1-7年,骨折全部愈合。20例中优19例,良1例。但一例慢性硬化型骨髓炎患者术后一年灶复发。结论:本方法能迅速提高病灶局部有效抗菌素的杀菌浓度,抑制“L”型细菌的生长,切断感染源,解决全身用药难以奏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菌 L型医院感染率、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住院病人采用前瞻性监测 ;进行细菌 L型培养 ,并采用 K- 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1 2 4例住院病人中 ,细菌 L型感染 1 2 6例 ( 1 .77% ) ,烧伤科感染率最高 ,占 9.0 0 % ,其次是肾科 ( 7.1 9% )、血液科 ( 5.1 3% )及小儿科 ( 3.53% )。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 39.6% ) ,呼吸道症状不典型 ,但受累肺野≥ 2个者占 86.5%。尿路感染者菌落计数 >1× 1 0 5CFU/ ml者占 3.8%。共分离出 1 48株细菌 L型 ,常见的菌种是金葡菌( 2 5.7% ) ,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各占 1 6.7% ) ;各种细菌 L型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1 2 6例中治愈 1 0 9例 ,死亡 6例。结论  细菌 L型医院感染临床上常见 ,表现不典型 ,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泌尿系感染与细菌L型的关系,探讨泌尿系感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机制.[方法]用普通细菌培养和细菌L型培养方法,对267例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进行检测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67例中段尿标本培养出细菌198例,其中细菌型94例,L型28例,细菌型与L型混合感染76例.[结论]泌尿系感染与细菌L型有密切的关系,细菌L型可能是感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与感染是相互影响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内分泌代谢紊乱和并发症发生,使机体防御机能显著降低,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高,易发生细菌和病毒感染,本文对51例2型糖尿病医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L型菌是细菌在变异过程中的细胞壁缺陷型。该型细菌于1935年由Klieneberger等在Lisler研究院中首次发现,故命名为细菌L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特殊细菌培养与细菌学诊断鉴定证实,该菌在世界各地感染较广泛,我国成人感染的实验报道较多,但婴幼儿的感染资料甚少,为探索该细菌在我市婴幼儿中的致病情况及其流行规律,我们对197例患儿及其家属(父母、祖母)的269份静脉血作配对L型细菌学检测分析,同时测其急相蛋白,以分析L型菌感染与这些指标的关系,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