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通报》2010,9(4):13-13
相传,有一个黄痨病人(黄疸),面色姜黄,眼睛凹陷,极度消瘦,找到华佗说:“先生,请你给我治治病吧。”华佗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还没有找到治疗黄痨病的办法,我也是无能为力呀!”  相似文献   

2.
茵陈     
《亚太传统医药》2006,(2):75-75
<正>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相似文献   

3.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黄疸)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伦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  相似文献   

4.
杏林亭     
相传,东汉末年,华佗给一位妇人治病。华佗见她骨瘦如柴,脸似黄纸、两眼杏黄,认定她得了“黄痨病”,便对她说:“你这病一时治不好,先回去吧。”一年后,华佗见她病已好,身体很胖,脸泛红晕,便问她是谁治好的。妇人说:“没找人治过。”又问:“吃过什么药吗?”妇人答:“没有。”华佗惊奇,心想:“这病人没有吃药,病怎么会好呢?”于是又问她:“你平时除了吃饭菜之外,还吃了些什么?”妇人答:“只到山上采些野蒿头当饭吃。”“吃了多长时间?”“一个多月。”于是,华佗请她  相似文献   

5.
正菌陈在古代叫做"因陈",意思是"因旧苗而生"。"因"是承袭的意思,它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那一类,因为根还潜伏在地下,第二年旧根又会发出新芽,所以叫做因陈。茵陈是常用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茵陈祛湿退黄,还要从一段故事说起。以前有一个病人,身目俱黄,全身没有力气,人亦消瘦了。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见了病人得的是黄疸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表示无能为力,他告诉病人:眼下还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位士大夫感到不适,找到华佗诊治,华佗说:"您的病根很深,应当剖腹切除。然而您的寿命也不过十年,疾病本身不会伤害您的生命,忍耐十年,寿命和疾病同时到期,也就没必要特地剖腹了。"士大夫忍耐不了病痛,一定要切除。华佗只好为他施行手术,所患的病随即治愈,但十年后还是死了。这是陈寿《三国志·魏书·华佗》中的一个医案。如上所述,不难看出病人患的是腹部肿瘤。什么瘤?不妄猜。开刀取瘤,对于外科鼻祖华佗来说,轻车熟路,是比较直接了当  相似文献   

7.
曹操考华佗     
华佗,医术高明,医学知识渊博。一次,曹操想考考华佗的才华,写了一首诗,叫主簿杨修送与华佗: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接骨医生,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华佗看后对杨修微微一笑,说:“相爷出题考我也。”于是,挥笔直书,写出了诗意中的药名。杨修转交给曹操。曹操阅后大喜,赞说:“华佗果真是名医!”  相似文献   

8.
针刺误致创伤性气胸,针灸专业文献记载极少,最早当推历史文献<三国志·魏书·方伎传>.该书<华佗传>说:东汉末年江北某郡一督邮(郡府属官,代表郡太守督察县)徐毅患病,华佗去看他.徐毅对华佗说:"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后,便苦咳嗽,欲卧不安."华佗说:"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其言.胃管即食管.  相似文献   

9.
华陀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医,千百年来关于他的故事在民间源远流传。传说郡府中的官吏儿寻、李延一块来找华佗看病,两人都是头痛发热,症状完全一样。华佗却说:"儿寻应当下泄,李延应当发汗。"有人提出疑问说为什么同病而治疗方法不同。华佗说:"儿寻的身体外实内虚,李延的身体内实外虚,所以治疗他们应当用不同的方法。"随即给两人不同的药物,次日早晨两人的病都好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疼痛程度或轻或重,甚至剧烈到痛不欲生,因此做什么都没有兴趣,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这是没有患过头痛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故事,说的就是因头痛引发的血案——曹操与神医华佗的故事。曹操患"头风"顽症,发作起来疼痛欲死,于是请华佗为其治疗,华佗针刺后,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  相似文献   

11.
五禽之戏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4,34(2):195-195
<正>据《三国志》记载,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着华佗学医。吴普遵照华佗的治疗方法,大多数病人都治好了。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运动,只是不要过分罢了,活动一下身体,那么食物的养分就得到吸收,血液流通,就不会生病,这就好像门轴经常转动因而不易腐朽一样。所以古时长寿的人常做导引的事,像熊一样攀挂,像鸱鸟一样顾盼,引伸腰体,使关节得到活动,来求得不易衰老的效果。我有一种办法,叫五禽的游戏:第一叫虎戏,第二叫鹿戏,第三叫  相似文献   

12.
正东汉末华佗创立的五禽戏广为人知。华佗,又名华敷,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时人以为仙",可见华佗是对养生很有研究的人。如果不是被曹操所害,他肯定会更高寿。华佗五禽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华佗和扁鹊都是后汉以前的名医,他们都具有多方面的医学才能与高尚的医德。华佗淡于名利,沛相陈珪举他作孝廉,太尉黄琬征他去作官,他都不受。《三国志·华佗传》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以性格倔强,不喜逢迎而得罪曹操被杀,他除长于外科手术及针灸外,对汤药和切脉也很熟悉,他处方“心识分铢,不假称量”,王叔和《脉经》中,不少引《华佗脉法》之文,华佗又是医疗体育的专家,创《五禽戏》流传至今。扁鹊可谓  相似文献   

14.
艺笑堂     
《科学养生》2016,(9):47-47
正希望牧师问教友:"当你躺在棺木里,你希望别人说什么?"一人说:"我希望别人说我是个顾家的人。"另一人说:"我希望别人说我乐于助人。"第三个人说:"我希望别人说:‘瞧,他好像在动!’"我俩都错了在火车上,甲旅客的手机不见了。他硬说是坐在旁边的乙旅客偷走了。可是,过了一会儿,甲旅客在自己另一个口袋里找到了那部手机。于是,他很不好意思地向乙旅客道歉。乙旅客冷静地回答道:"没有关系,刚才我把你当成一位绅士,而你把我当成一个小偷。看来,我俩都错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一天,朋友找到我说:"我先生经常头痛、头昏、眩晕,不知道是什么病?"我问:"检查过吗?是否颈椎病?应该上医院拍个片,做一下检查好对症治疗。"朋友是下岗的,经济不是很富裕。她说:"不用拍片你就看着治吧,我们两口子相信你。"  相似文献   

16.
我今年87岁.中老年时期,曾遭受过病魔的折磨. 1964年,我在山西修铁路,假期与两位同事到五台山游览,巧遇当地的一位高僧慈云法师,互谈了几句,很感兴趣.我见寺内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僧人面色白里透红,令人羡慕,便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后听说他们当时都有八九十岁)?"高僧说:"精力旺盛,身体矫健,笑口常开,这些都是练‘华佗气功'吐纳之术的效果."我听后甚为向往,再拜访了几次,从而获得练习"吐纳之术"的妙法.  相似文献   

17.
马志国 《科学养生》2007,(11):42-43
电话约定后,一位女士急急切切地找到了我":我为我的朋友来咨询,您说我能不能改变他。""别急,讲讲你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我尽力让她平静一些。  相似文献   

18.
马有度 《科学养生》2016,(11):17-18
正彭亚文教授:来信收到,十分高兴。遥望星空,浮想联翩,借此周末宁静的夜晚,正好与您畅谈。您和您的同事,大多文静,虽然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但真正能够坚持运动的人却为数不多。形成这种局面,我想还是对运动的好处并不完全知晓。早在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就强调指出:坚持活动,天也不能使人生病;不肯活动,天也不能使人健康。历代的医学家也无不强调"动"的重要。汉代的华佗特别告诫说:"人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9月,38岁的许先生在妻子的陪同下找到费开扬教授。妻子说:"我先生腹痛、腹泻1日10次,已有三四年了。便后有血,大便如涕状,有冻样物。"许先生说:  相似文献   

20.
对症下药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5,25(12):6-6
《三国志》中记载说:府吏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就诊,都是头痛发烧,所患的病状恰好相同.华佗诊断以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