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现代社会,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效果,本文通过梳理恶性肿瘤现代中医的病因属性理论、本体病因理论、本体病机理论、演化病机理论研究现状,从概念定义、理论创新、理论体系、思路方法等方面探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规范病因病机概念定义,深入挖掘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提升病因病机理论创新范围及层次,摸索适宜病因病机研究思路及方法,建立并完善病因病机理论体系框架,以期提高恶性肿瘤中医辨治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学说与病机理论追溯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渊源;总结既往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立足继承、注重融会新知,立足传统、借鉴现代科技,立足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等三个方面;认为现有的病因病机概念远不能满足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研究方法上应结合体质特点及时空背景综合分析,结合时代特点全面探讨,注重“未病”的病因病机研究,注重中医学科研体系的完善,以进一步充实中医学病因病机理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与临床紧密联系,是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60余年来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所取得研究成果及特点加以总结,可概括为病因病机理论体系初步建构、基于临床的理论创新成果丰硕、现代多学科研究方法应用充分、科学的研究方法路径基本形成四个方面。同时剖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科学问题的凝练不准确,研究思路、方法选择不当,过于拘泥传统理论,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等,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与多学科的交叉,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理论思维水平,以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热毒”概念属于“热邪”“毒邪”两大病因范畴,是中医病因、病机学重要组成部分。古今文献研究证明,“热毒”与糖尿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热毒”学说是认识糖尿病病机的重要中医假说。该文整理相关文献,立足“热毒”学说体系,梳理“热毒”与糖尿病的联系脉络,为从“热毒”角度阐释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从“热毒”辨治糖尿病,既符合中医疾病病因病机规律,也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开拓了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特点,中医药防治该病有一定的优势。“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继承与创新的研究”课题组拟采取温阳活血法对本病的防治进行研究,提出阳虚血瘀乃该病基本病因病机的假说。本文从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总结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医准确认识疾病、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引领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基础理论问题。基于课题组前期对肝硬化“虚损生积”病机认识以及从方剂效应探析中医病机理论病理特点的研究思路,以黄芪汤为载体开展的系统基础与临床研究发现,“益气补虚”黄芪汤可显著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肝组织学病理变化,减轻肝细胞坏死,改善肝细胞功能,促进早期肝硬化组织学的逆转。黄芪与甘草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促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生成及信号转导,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外基质的生成。本文为乙肝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虚损病机理论提供了临床及实验依据,深化和丰富了中医对肝硬化虚损病机中气虚为先的认识;提示气虚与细胞形质转化及其功能的病变有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治法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卵巢恶性肿瘤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发病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卵巢癌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对病因病机也有独到见解。目前,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肾阳不足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提出命门与肾的关系密不可分,具有“藏精系胞”的生理功能。七七之年,肾气衰、天癸竭乃女子正常的生理规律。研究发现,卵巢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其发生与患者绝经时间有关。故本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命门学说”阐述卵巢癌的病因病机,提出“命门-肾阳-天癸”的病机框架,希望通过资料分析与理论探讨为中医解释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4,(9):1879-1881
高血压前期中医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完全确定,文章从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高血压前期脾虚为主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以"实脾"为切入点,在脾失运化理论的指导下,来分析中医健脾疗法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尿酸、炎症因子、血脂、胰岛素抵抗、动脉顺应性等一系列指标的影响,讨论了客观指标与脾虚病机的关联性,溯源高血压前期脾虚的病机理论。为今后高血压前期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崭新的思路和切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彬  孙海涛  贺松其 《新中医》2019,51(12):34-36
简版: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在基础理论与临床疾病治疗方面有了全面发展。该时期诸多医家对中医痹病的病因病机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发挥,对痹病的症候分类、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创新与发展,整理并创制了一系列治疗痹病的方剂,尤其是提出了诸多痹病外治疗法,按理、法、方、药四位一体的方式重构并完善了痹病的证治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诊治痹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气虚痰毒"病机假说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虚痰毒”病机假说是在总结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病机认识、临床治疗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脂肪肝病因、病理机制研究成果提出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实验病机学研究方法,探讨以“气虚痰毒”病机假说指导研制的中药对脂肪肝的影响,阐明“气虚痰毒”为脂肪肝损伤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皮肤病发病率日趋上升,该类疾病影响所有年龄和种族的人群,然而中医古书籍并无“过敏性皮肤病”一说,但根据其相应的症状描述、相关病因病机、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记载仍有迹可循,过敏性皮肤病包含了中医“瘾疹”“浸淫”“衄血”等相应病名。本文基于《黄帝内经》相关理论的梳理,对过敏性皮肤病来源的具体依据、病因病机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现代中医临床经验,总结且探讨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思路及其重要现实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苗医和中医的理论背景为基础,通过苗医“风湿类”疾病、中医“痹证”在病因病机及治疗手段等方面的对比,讨论苗医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优势与特点,提出苗医未来发展思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娄勍  谢君 《中医研究》2012,25(4):75-77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关于络病理论与现代脑卒中疾病的相关研究在理论基础、临床、实验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吴以岭教授提出了“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并研制出络病学说的代表方剂通心络胶囊且广泛应用于临床.相信随着更多更细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络病理论对于脑卒中中医病因病机的阐释、临床治疗将会发挥更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食郁”范畴,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经过这一阶段,因此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古今中医学者对该期病因病机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本文就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及其证候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进一步探讨,目的在于强调在糖尿病前期运用中医理论,结合q-医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方法早期干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近几年来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运用中药、情志疗法综合治疗情况,旨在为该病临床治疗和研究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又称慢性心力衰竭,是现今世界心血管领域的一大重要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长期以来居高不下。近年来,中医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及科研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整个社会对中医关注度的提高,坚持中医的传承与创新越来越重要。此文概述了CHF的中医病名来源、病因病机沿革、中医证型与证候要素研究、基本治法方药总结,以期为现今中医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思路启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气化理论为指导,分析心律失常核心病机,阐述连桂宁心汤组方思路。方法 通过理论研究、医家思想挖掘、临床经验总结,揭示气化理论愈病思维,基于气化理论阐述心律失常核心病机以及连桂宁心汤组方法则。结果 中医气化愈病的基本思维是以自然气化总结人体气化与药物气化规律,以人体气化认识疾病病因病机,以药物气化调整人体气化,最终实现五脏气化平衡。心律失常核心病机为“中气不健,心肾不交”,基于该病机创立的连桂宁心汤旨在泻心火、健中气、温肾寒,尤其重视健运中焦脾胃。令中焦通畅,心肾相交,一气周流,心神得安,心悸自平。结论 气化理论是中医愈病基本思维,气化是致病和愈病的关键,以气化理论为指导认识中医传统疾病以及西医现代疾病,阐述其核心病机,并指导其选方用药,对于推动中医药在现代疾病中的应用,促进中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肺络为病与多数肺系疾病之发病密切相关。结合小儿肺炎的病因病机特点及传变规律,论述肺络脉理论在小儿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其发病当属新病入络,并在此基础上论治小儿肺炎,内外合治体现中医特色。新病入络拓展了中医对小儿肺炎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外感、内伤、脏腑及经络等方面总结了干眼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概况,同时指出干眼症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上尚需注意三点,一是病因病机与临床相关联,二是从实验角度进一步证实经络相关性,三是进行多中心研究全面认识其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20.
糖耐量减低(IGT)中医属“脾瘅”范畴,不等同于“消渴”,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有其自身特点.从理论、药物和临床观察方面阐述了脾虚与IGT发生的密切关系和从脾论治IGT的主要思路.认为脾虚是IGT的根本病因,脾失健运是IGT发生的主要病机,从而提出从脾论治IGT的意义及可行性,并阐明健运脾气可成为逆转IGT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大的医疗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