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认为心神失调是特应性皮炎的关键病机。临证运用艾灸疗法治疗特应性皮炎,以镇心安神为主要治法,常用百会、内关、三阴交等调神腧穴;并配合合谷、曲池、血海以协调整体气血,增强安神的作用;重视脏腑精气对心神的作用,配合辨证论治以调理肝、脾、肺、肾四脏,为拓展从心论治特应性皮炎的艾灸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中明  陈学瑞  王晶晶  陈少君  李军 《新中医》2023,55(24):211-215
介绍黄尧洲教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黄尧洲教授认为瘙痒性皮肤病的病机为心神失 调;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中医理论出发,创镇心安神法;运用龙牡汤加减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相关病 症如慢性荨麻疹、银屑病及掌跖脓疱病、特应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藓等,形成独特的理、法、方、药、用, 同时注重生活及饮食调养,故可取得较好临床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静  傅杰  喻桃 《江西中医药》2009,40(7):75-77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与中医学的"胎敛疮"、"奶癣"、"湿疮"、"四弯风"、"血风疮"等相似,近年来中医药对其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型、辨证论治及相关实验方面的最新研究,认为特应性皮炎是由于脾肾亏虚,外加风、湿、热诸邪,相搏于皮肤而发病.其证型相当复杂,应根据皮损和全身症状、发病不同年龄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等不同而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研究应该更加规范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特应性皮炎证治体系.  相似文献   

4.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老年失眠症病位核心在肾,涉及心,肾精亏虚是其病机基础,肾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多兼夹心火内炽.肾精亏虚,则不能荣养和涵养心神;瘀血内阻,壅遏神机不能潜藏;心火内炽,扰动心神不得安宁.老年失眠症的治疗应以益肾活血为基本治法.辨治时应强调益肾填精以荣神涵神,活血祛瘀以畅达神机,清心、安神、重镇以安定心神.治疗时应采用益肾填精之品,配用活血祛瘀之品,酌加清心、安神、重镇之药,最终使阴阳相合、眠复如常.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又叫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1].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近年来成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为了有效预防和降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传变、复发概率,发挥中医药防治特应性皮炎的独特作用,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探讨其对特应性皮炎的防治情况。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应性皮炎(atopio dermatitis,简称AD),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也称为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婴儿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以及素质性痒疹等,具有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病程迁延难愈的特点,是临床上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多于儿童期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不仅对患儿的生长及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经济负担[1].现笔者就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部于表”是指心对体表各组织及其所属脏腑的统摄作用,从而维持皮表的生理功能。其统领体表的功能主要建立在心为阳脏、主血脉、藏神而任物的基础之上,与皮肤病密切相关。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作为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导致的心火亢盛、血脉痹阻、心血亏虚、心神失养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现代“脑—皮”轴理论也证实了心与皮肤病的密切相关性,基于此,笔者提出从心论治AD的观点,认为本病临床治疗可基于“心部于表”理论,从心论治为主,分别以清心泻火、凉血解毒,畅盈血脉、以通为用,补养心血、多脏同调,调摄心神、安神止痒等为原则,使心静、脉畅、血充、神安,恢复机体阴阳平和的状态,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心身疾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特应性皮炎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具有发病率高、临床特征明显、病程缠绵难愈的特点。特应性皮炎是现代医学术语,古代医学并没有特应性皮炎的确切病名,古文献只是记载了类似的疾病但命名繁杂。故主要对多部古籍进行系统研究,对中医古籍中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从古代病名的源头、发展、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发病特点等进行深入探讨,归纳古代相关皮肤病证与特应性皮炎的异同,为该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冯令娇  杨素清 《河北中医》2024,(1):158-161+166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瘙痒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常规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明显,复发率较高。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患儿减轻皮损、缓解瘙痒、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近年中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中医诊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安神中药方剂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特应性皮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复方黄柏液外用。观察组患者给予健脾安神中药方剂治疗。组方:马齿苋10 g,南沙参15g,白术10 g,茯苓10 g,炒栀子10 g,牡丹皮8 g,龙骨15 g,生牡蛎10g,合欢皮10 g,淮山药10 g,甘草3 g,水煎服,1剂/d;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氯雷他定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指数和SCORAD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SCORA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SCORAD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安神中药方剂可有效治疗特应性皮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及治疗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在治疗方面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本文主要总结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肝脾两脏的生理、病理及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结果:女性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常肝脾同病,肝郁脾虚湿蕴和肝郁脾虚血弱是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常见证型,临床可采用疏肝健脾祛湿法和疏肝健脾养血法进行治疗。典型病例中采用肝脾同调法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皮疹,也可有效缓解瘙痒和不良情绪。结论:肝脾同调法是治疗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特应性疾病。AD发病率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给家庭、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也在逐渐增加。综述特应性皮炎外治进展,旨在遴选恰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心与脾两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治疗应健脾渗湿、清心培土、养血润肤等为主.本文查阅近年来关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了本病发生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多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多于儿童期发病,其病程长,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据临床所见,特应性皮炎忠儿发病时常伴有纳呆、便秘、腹胀及舌苔厚腻等脾胃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经治疗,随着脾胃功能改善,皮疹瘙痒也随之缓解。为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与脾胃功能障碍有无内在联系,笔者于2006年11月-2008年10月对来本院门诊就治的48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就治疗过程中脾胃功能表现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特应性皮炎发病初期多为脾虚湿热证,病程日久,清热不当,耗血伤阴,肌肤失于濡养而缠绵不愈,证型多为血虚风热,故“阴伤”是特应性皮炎后期重要病机.治疗本病应以滋阴清热为基础,辨证施以凉血、活血、养血、祛风之法.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术后失眠是常见的癌症并发症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可知,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失眠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和,具体可概括为肝血瘀滞,心神失养.肝癌术后,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痰浊、瘀毒阻滞,心脉瘀阻以致心神失养而失眠.基于此可确立疏肝化瘀、解毒安神的中医治则,临床治疗应重视攻邪与扶正相结合,做到调和阴阳,既可疏肝化瘀又能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 2, 4-二硝基氯苯(2, 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 小鼠疾病模型、“外湿+饮食失节+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诱导脾虚湿蕴证小鼠模型,以及两者 病证结合模型,建立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病证结合小鼠研究模型,探索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外湿+ 饮食失节+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造模方法,探索构建小鼠 (Balb/c) 脾虚湿蕴证,进一步应用 DNCB 诱导 Balb/c 小鼠出现特应性皮炎样病变,建立脾虚湿蕴证特应性皮炎病证结合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进 行脾虚、湿证症状评分;通过比较各组皮损程度、EASI 评分、经皮水分散失 (TEWL) 值、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 评价小鼠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测定小鼠肌酐、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胃泌素、淀粉酶水平。结果 (1) 在 脾虚湿蕴证造模期间,与正常组比较,脾虚湿蕴证组、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小鼠出现肥胖、精神萎靡、毛 发污秽油腻、腹泻、肛周清洁度差等情况。在结合施加特应性皮炎模型后,与正常组比较,特应性皮炎组 (P<0.001) 、脾虚湿蕴证组 (P<0.05) 、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 (P<0.001) 的体质量都有所降低。 (2) 与特应 性皮炎组比较,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的皮损程度更严重,EASI 评分 (P<0.05) 、TEWL 值 (P>0.05) 更高。 (3) 与正常组比较,特应性皮炎组的脾脏系数升高 (P<0.001) 、胸腺系数降低 (P<0.001) ;与特应性皮炎组比 较,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脾脏系数 (P>0.05) 、胸腺系数都降低 (P<0.05) 。 (4) 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 正常组比较,脾虚湿蕴证组小鼠肌酐 (P<0.01) 、葡萄糖 (P<0.001) 、总胆固醇 (P>0.05) 、甘油三酯 (P> 0.05) 、胃泌素 (P<0.001) 水平升高,淀粉酶水平降低 (P<0.01) ;与特应性皮炎组比较,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 炎组小鼠肌酐 (P>0.05) 、葡萄糖 (P<0.05) 、总胆固醇 (P>0.05) 、甘油三酯 (P>0.05) 、胃泌素 (P<0.001) 水 平升高,淀粉酶水平降低 (P>0.05) 。结论 “外湿+饮食失节+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结合 DNCB 诱导特应性皮 炎脾虚湿蕴病证结合小鼠模型既可表现出明显的脾虚湿蕴证中医指征,也可表现出特应性皮炎病样特征,可作为可靠的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后续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病理机制探讨、中药复 方药效评价、药理机制探讨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玉岭 《河南中医》2012,32(12):1601-1602
陈宝贵教授运用和胃安神之法,一方面健脾和胃,使气血化生有源,一方面养心安神,心血充足则心神得安,神能守舍,故睡眠改善.  相似文献   

20.
特应性皮炎又叫特应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中医病名奶癣,胎敛疮,血风疮,四弯风等与之相似.魏跃钢从事皮肤科科研、教学、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此病辨治经验丰富,临证效果较佳.笔者有幸师从魏教授临证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验案2则,经验介绍如下,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