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4,34(2):367-367
<正>陶弘景(452年或456年至536年),南朝齐国、梁国间丹阳秣陵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医学家、道教思想家。初仕齐,拜右卫殿中将军。入梁后,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位于江苏句容县东南,本名句曲山,汉茅盈与其弟固衷,得道成仙于此,世称三茅真君,因名其山为茅山,亦称三茅山,陶弘景亦隐于此)。撰真诰二十卷,梁武帝萧衍礼聘不出,赐以鹿皮巾,号贞白先生。国家每有大事,无不咨询,时号山中宰相。其思想实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  相似文献   

2.
《本草经集注》是《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注释本。《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的药学经典专著,是战国、秦、汉时期药物积累的结晶。现代学者认为《神农本草经》为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之作品,非出自一人之手笔,是集体所创作,而托名于神农。《神农本草经》共载药365种,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在此基础上,又进名医副品365种,共载药730种,并增加《神农本草经》药物新功用和陶氏本人注释。  相似文献   

3.
4.
探讨东汉张仲景经方药物剂量,认为目前对东汉衡量量值有不同认识,有的依据古代货币和嘉量核算,有的依据出土传世衡器核算,有的依据标准衡器铜权核算。由于考证对象不同,结论也不同。参照古代文献记载,依据水比重确定衡量量值,佐证东汉标准衡器量值1斤约合今250克。东汉经方药物剂量当按此量值折算。  相似文献   

5.
6.
《神农本草经》成书之后,传抄于后汉、三国时代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战乱频发、百家争流,致原书散佚且多有传讹及错简。梁代道医陶弘景通过革新肃修、增补发挥《神农本草经》,撰《本草经集注》一书。本文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学术背景以及陶弘景个人因素三个角度探析《本草经集注》的成书背景。  相似文献   

7.
借助<本草经集注>(简称<集注>)残卷、<千金要方>(简称<千金>)和<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3书序录中药七情内容,考察3书异同和七情传变.其结果,3书收录七情药物数量互有参差,但定数应为197种.宋以前对<集注>七情未予增补畏恶制使的药物141种,增补的55种,<证类>利用<嘉祐本草>续添的畏恶制使药物34(实为35)种.有<药对>、<唐本草>等近10部本草学参与七情传播.<千金>和<证类>的七情药物数量、药名、药物分类和畏恶制使内容比较接近,<集注>残卷与两书差异较大.3书七情药物的分类依从各书的药物分类,<集注>残卷遵从三品分类法,另两书的分类趋于合理与细化.研究结果对重新辑复早期本草学,探讨中药配伍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邢俊梅 《河南中医》2009,29(9):836-838
仲景用药特点有四,即:药味精简、峻剂取效、中病即止、注重调护。经方之重剂用药,需注意以下四点:①君药剂量宜大。②病情危重时剂量宜大。③辨证准确而屡治无效者宜重剂应用。④体质壮实者剂量宜大。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药物剂量的使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对药物剂量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律性:①第一药物用量有常用量、大量、小量之分。②影响药量使用的因素,与所治病证、组方配伍、制方大小及药物性质有关。③重视药物用量间的比例,即药物比例有异,方治不同;相反药性配伍,比例要恰当;随证变化,按比例调整用药;整个方剂,要注意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11.
12.
《伤寒论》《金匮要略》药物剂量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士升 《国医论坛》1990,5(1):42-44
《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药物剂量的运用别具一格,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但由于汉代的度量衡至今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衡值增加,有的度量衡单位消亡,给后人学习运用张仲景方药带来了许多困难,甚至影响了疗效。因而对其剂量的研究,近十年来比较活跃,笔者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对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研究情况作一概述,并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清·陈修园<神龙本草经读>所列药品中的上品、中品各取10味临床常用者,进行分析解读,以进一步了解陈氏对诸药的临床应用和正本清源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所谓《本经》缺佚药,即《证类本草》白字以外的《本经》药物。这些药物,原属《本经》,由于传抄舛错,误作墨书,混入《别录》文中,对此类药物加以甄识,恢复其《本经》药身份,将使《本经》辑本更加完善。一《本经》名家辑本增补缺佚药的情况《本经》缺佚药物问题,为历代辑复者所重视,下面分别讨论各家辑本增补《本经》缺佚药的基本情况。 1.孙星衍辑本(附黄奭辑本) 孙本增补了升麻、粟米、黍米三物。升麻在上品,孙注:“旧作黑字,据吴普有云,神农甘,则《本经》当有此,今增入。”粟米、黍米均在中品,孙氏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清·陈修园<神龙本草经读>所列药品中的上品、中品各取10味临床常用者,进行分析解读,以进一步了解陈氏对诸药的临床应用和正本清源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以2000年版《国家药典》颁布的中药用量为标准,以五版《伤寒论讲义》中的药物古今剂量折算法为依据,对《伤寒论》中的药物大剂量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1)书中大剂量用药34味,使用152方次,组方85个方剂,应用比较广泛;(2)大剂量用药分类10种,集中体现在解表、清热、补虚、温里和化痰止咳平喘5大类上;(3)大剂量用药使用方次较多的是大枣和附子,表明张仲景重视补益脾肾;(4)大剂量用药多用于阳经病症;(5)大剂量用药多作为方剂中的君药;(6)大剂量用药的依据是病情危急重笃;(7)大剂量用药有7个方面的应用法度:①重量运用多先煎;②药后瞑眩示趋愈;③发散解表求微汗;④清泻攻下中病止;⑤活血化瘀求下利;⑥体质强壮宜重量;⑦虚人体质宜慎用。书中大剂量用药内容丰富,经验可贵,开拓了中医药大剂量用药的先河,对危急重症的治疗、新药的研究开发和创立中医药新理论,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草经集注>是梁·陶弘景汇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两书,并加以注释而成的重要本草著作.该书对古代本草学术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总结了<本经>以后约400年间(公元94年前后~492年)的本草学成就;保存了<本经>、<别录>两书的原貌;创立新的药物分类法;系统整理药学知识,扩展了本草学的内容,使本草学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晓燕 《河南中医》2011,31(9):958-961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是集辛开苦降、寒热补泻于一体的代表方剂,后世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脾胃疾病.检索文献并分析的结果表明,近十年报道的半夏泻心汤用药剂量远较考证的经方本源剂量低,而随证加减的总药味数较多,疗程较长,难以获得经方的桴鼓之效,虽然如此,仍有超药典剂量用药现象存在.回归经方本源剂量、增加药典用药剂量规定...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药物剂量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通过对<伤寒论>药物剂量的考证,明确仲景经方的实际药量,为提高治疗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的疗效提供思路和借鉴,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物剂量应用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药物实测、炮制方法、方药配伍、煎服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用药特点等方面考证<伤寒论>药物剂量.结果 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伤寒论>1两折合今秤15.625g;药物实测证实<伤寒论>药量远较现代教科书所标明的剂量为大.并通过中药炮制、配伍及特殊煎服等手段能确保用药安全.<伤寒论>方药少而精、药专力宏、中病即止,多为治疗急危重症而设,然慢性病的治疗、调理尤其是长期大剂量用药应谨慎.结论 <伤寒论>经方1两约合今称15.625g(简为15.6g).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