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国刚 《河北中医》2013,(4):508-509
急性咽炎属中医学喉痹范畴,有风寒喉痹型和风热喉痹型之分,临床中以风热喉痹型常见,其中风热喉痹型又分风热外袭型和肺胃热盛型[1]。2008-03—2012-03,笔者应用清热解毒汤合碘甘油治疗急性咽炎风热喉痹型50例,并与阿莫西林胶囊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全部100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8~60岁,平均39.5岁;病程1.5~2.5 d,平均2.0 d。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18~62岁,平均40.5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浅析吴洪波教授关于肺气阴虚型慢喉痹的中医治疗经验,认为肺气阴虚型慢喉痹的主要病机一为久病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痰气交阻于喉;二为久病肺阴亏虚致虚火上浮于喉。针对这类病症,吴洪波教授自拟舒喉方联合玄冬茶治予补肺气、理气祛痰、滋肺阴、潜虚火,药效甚喜,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肺气阴虚型慢喉痹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脏腑功能失调、阴液亏损、气血失和是虚火喉痹的主要病机。据此,虚火喉痹可大致分为三型,即:心火移肺型、阴虚火旺型、气滞血瘀型。  相似文献   

4.
<正> 喉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喉痹包括多种咽喉疾病.将由于内外邪毒结聚,脏腑气血失调,经脉痹阻不通所致的咽喉病,统称为喉痹.其中也包括喉痈、喉风、乳蛾、白喉、口腔等疾病在内.其范围广泛,界限混淆不清,不易于辨证治疗,也不便于对这些疾病的更进一步认识.有鉴于此,后世医家逐渐将喉痹的范围缩小.目前所称的喉痹,指狭义而言.即专指咽喉红肿疼痛,或微红干痒,吞咽不利,异物梗塞感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慢性咽喉  相似文献   

5.
李淑良教授认为,部分难治性慢性喉痹为气血不足所致,应用八珍益母汤治疗气血两虚型喉痹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范宏涛  陈彩云 《新中医》2003,35(8):14-15
喉痹按病情缓急和病因不同,有急喉痹、慢喉痹之分及风热喉痹、风寒喉痹、虚火喉痹等不同证型。急喉痹当从火热论治,其病位在咽,与肺胃关系密切,病因以火热为主,故以寒凉药直折其火,临证分为风热犯肺与肺胃热盛二型辨治:慢喉痹多从虚火论治,其病机关键为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同时或伴有气虚、血瘀征象,治以养阴清热为主。临证用药应针对主要病因,选用不同作用的药物,并注意局部的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喉痹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喉痹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以来别名众多,根据病因病机命名的病名有火证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格阳喉痹、瘟毒喉痹等,根据发病特点命名的病名有喉风、乳蛾、马痹、马喉痹等。历代医家对喉痹病因病机、治法各有见解,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火热上攻、虚火上炎、阳气虚衰、瘟疫邪气、痰热壅盛、风寒侵袭、风毒所客等,其治法可概括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益气温阳、祛痰消肿等内治法及针灸疗法。整理喉痹病名、因机、治则之源流,可为现代医者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喉痹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所言"喉痹"有狭义、广义之分。为探讨喉痹之病因病机及其论治,本文就喉痹的基本病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展开论述,在理论探讨喉痹病机和治疗的基础上,以实例佐证。喉痹之为病,为阴阳失常所致,关键所在复其阴阳。强调临床从其基本病机辨证,收效良好,为临床治疗喉痹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现有的喉痹动物模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及研究喉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中医喉痹与咽炎相对应,以"喉痹、咽炎、动物模型"为主题词在线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Sino Med)和Pub Med数据库近5年为主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目前模型动物可选择大鼠、家兔、豚鼠、猕猴。造模方法中常用的氨水直接造模法、氨水加松节油复合造模法和细菌注射法已较为成熟,吡啶诱导法、辣椒素诱导法、沙尘诱导法等亦各具特色。喉痹相关病证动物模型已有阴虚型及肝郁脾虚型慢喉痹大鼠模型的探索。现有模型评价指标多样,包括表观行为学、组织病理学、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等。主要问题有模型构建方法与临床咽炎形成的病因、机制等存在差异,缺乏分子水平的病理机制阐述;造模给药浓度、给药频率及周期的确定等缺乏统一标准;部分评价指标的判别存在主观性;用于研究中医证型相关的喉痹病证动物模型不足。结论:喉痹相关动物模型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如深入探讨模型分子病理机制与临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或一致性,同种模型应统一造模给药浓度、频率,规范造模后的评价指标等;其次,与中医证候相契合的喉痹相关病证动物模型亟待探索,以利于中医药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咽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咽炎相当于中医学的风热喉痹,慢性咽炎相当于中医学的虚火喉痹。喉痹一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为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也。《喉科心法,单蛾,双蛾》又说:"凡红肿无形者为痹,有形者是蛾"。将咽炎  相似文献   

11.
喉痹验案二则赵引娣,李兰者(辛集市中医院052360)喉痹,一般教科书将其分为两类,一为风热喉痹,一为虚火喉痹,但临床症型千变万化,肝郁气滞,道而犯胃,郁而化火上扰咽喉者亦为数不少.结合临床病例介绍如下。例1张某,男,25岁。1994-07-08初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咽泡茶方治疗痰热蕴结型慢喉痹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痰热蕴结型慢喉痹患者采用利咽泡茶方治疗,每日一剂,7d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83例患者中治愈64例,好转15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5.2%。结论:利咽泡茶方治疗痰热蕴结型慢喉痹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喉痹浅析     
喉痹现作为咽喉疾病的中医病名,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前贤既将咽喉肿痛类症归属喉痹范畴,又从中分列出喉风、喉痈、喉蛾等病名,其到底是症候,还是病名,各家众说纷纭,未有确切的定论。尤其我国解放后的中医教科书则均将喉痹等同“发病及病程演变不危急”(例:《中医喉科学》广州中医学院编)的风热、虚火型咽部炎症,更使喉痹概念模糊。对此,笔者不  相似文献   

14.
喉痹是五官科常见病之一 ,主要有风热喉痹与虚火喉痹两型 ,其中由风热邪毒侵袭所致者称风热喉痹。自 1 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自拟的喉痹散外治本病 5 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 4例中男性 36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1 0~ 75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 2 5天  相似文献   

15.
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急喉痹证 ,风热证为其主要证型。美声喉泰含片方由乌梅、麦冬、胖大海、簿荷脑、射干等组成 ,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利咽止咳等作用。对美声喉泰含片采用随机对照治疗急喉痹风热证 (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进行了临床观察 ,共观察急喉痹风热证 6 0例 ,其中治疗组 4 0例 ,对照组 2 0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4 2 .5 0 % ,有效率为 85 .0 0 % ;对照组显效率为 2 5 .0 0 % ,有效率为 80 .0 0 %。临床试验中未发现该药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喉痹疗效。[方法]对98例喉痹急诊患者辨证分型治疗。风热喉痹疏风清热汤;寒伏喉痹射干麻黄汤;阴虚喉痹封髓丹;阳虚喉痹八味地黄汤。连续治疗3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64例,显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00%。[结论]辨证分型治疗喉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推拿配合耳针治疗喉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喉痹,所谓痹者即闭塞不通之意,现代中医将以咽部红肿疼痛,声音嘶哑,吞咽不利,咽有异物感,咽干焮热等为主要症状的咽部疾患称为喉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巴特日七味丸加香砂六君丸治疗痰凝血瘀,邪滞咽喉型喉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巴特日七味丸加香砂六君丸治疗痰凝血瘀,邪滞咽喉型喉痹68例。结果:痊愈34%,显效54%,无效12%,总有效率88%。结论:巴特日七味丸加香砂六君丸治疗痰凝血瘀,邪滞咽喉型喉痹的临床治疗满意。  相似文献   

19.
格阳喉痹,为喉痹的一型,证见于《景岳全书·杂证谟》,由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成,证见咽喉微痛、色红紫,口干不欲饮,午后低热,脉沉而紧,或洪大无力,上热下寒。张景岳认为格阳喉痹源于肾阴亏损,水不制火,治疗此证应着眼于"虚",示人治当护养阴液,水足则火自降。现代临床对格阳喉痹研究不多,因症状主要表现为咽喉肿痛,或直接体现为乳蛾,即西医的扁桃体炎,故中医多以乳蛾论治。但格阳喉痹除了咽喉部的症状外,还伴有低热、腰膝酸软、上热下寒等阴虚症状,故不可与乳蛾混为一谈。治疗上要分清  相似文献   

20.
探讨从刺营论治喉痹的机制.通过对喉痹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喉痹发病的病机关键是热毒壅滞、痰火郁结,而咽喉局部脉络闭阻是喉痹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因咽喉部有多条经络循行,故咽喉与脏腑经络构成密切联系,当外邪侵袭或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均可致邪毒壅滞、痰瘀闭阻咽喉脉络而发病.在临床上,通过咽喉局部刺营或配合循经取穴刺营治疗,可疏通脉络、逐邪外出、解毒消肿、化痰祛瘀、调和阴阳,从而达到通利咽喉之目的.刺营法是治疗喉痹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