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味炙甘草汤治疗早搏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方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组成。具有通阳复脉、滋阴养血的作用 ,可补阴阳 ,调气血。主治心动悸 ,脉结代。笔者于临床灵活辨证运用炙甘汤 ,治疗大凡阴阳气血亏虚引起之各种病证 ,收到较好疗效。1 病毒性心肌炎之频发室早例 1 蒋某 ,男 ,35岁 ,干部。感冒后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已半年余 ,脉弦而时有结代(偶有二、三联律 ) ,心悸时作 ,气短乏力 ,烦躁寐差 ,时口干口苦 ,小便短赤舌质暗红有瘀斑 ,苔微黄。曾口服慢心律、乙胺碘肤酮等不效 ,投以炙甘草汤 ,连服 5剂 ,早搏大为减…  相似文献   

3.
从复五脏之液、潜肝阳熄风、复阴液治温病、补肝肾治妇科等方面分析叶天士运用复脉汤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复脉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主方。温病学家叶天士用古法而不拘泥于古方,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复脉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在继承仲景学说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扩大了复脉汤的证治。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复脉汤加减应用的相关病案的分析,总结叶氏应用复脉汤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5.
炙甘草汤证的核心应是"心动悸","心动悸"应解释为"心因运动而悸"较为合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中西医结合观点来看,仲景创炙甘草汤之治疗重点应为心功能不全,当然,"脉结代"(脉律、心律失常)在炙甘草汤证中亦不可或缺,炙甘草汤的确是治疗脉律、心律失常之良方,但其所治的脉律、心律失常应与心功能不全有密切联系。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应是心功能不全,并符合仲景所述的结或代脉象之一的脉律失常,且属于中医"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者。  相似文献   

6.
洪菲  洪英 《光明中医》2005,20(6):54-54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桂枝、生姜、人参、阿胶、大枣、麻仁、麦冬、生地黄等加清酒和水共煎而成。方中炙甘草甘温补中,以资脉之本源,又能通利血脉,为本方之君药。人参补气,桂枝通阳,生地、麦冬、麻仁、阿胶养阴补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更加清酒,藉其辛热以匡药势而行气血。合而用之,则气血充达,阴阳调和,故有补虚复脉之用。《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本为“脉结代,心动悸”而设,《千金》、《外台秘要》又用之以治肺痿,《金匮》、《千金翼方》、《张氏医通》又有治疗虚劳的记载。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它是一个调理阴…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炙甘草汤方证的病位在心;病因是风寒之邪耗心阳而又伤心阴,或伤寒误治、失血、杂病损伤心之阴血、消耗心之阳气;病机是心之气阳阴血俱虚而鼓动无力;辨证要点为缓慢性心律失常、脉迟缓而结代、心动悸。当代对于炙甘草汤中各种药物的用量,大致有"小其方""大其制""按比例"3种观点。疗程与预后方面,对于病情轻缓者,炙甘草汤的服用疗程应在100 d左右;对于病情危重者,因其预后不佳,应及时告知患者亲属,以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8.
王晟 《陕西中医》2011,32(4):482-483
目的:从历代医家对炙甘草汤的争议出发,阐述对该方君药及方义的见解,并对其临床运用提出思考。方法:分析《伤寒论》原文及张仲景制方用药本义。结果:指出炙甘草汤君药应是生地,并且是以滋阴为主,益气为辅兼顾温经通脉的方剂,其证治的根本是外感之后阴伤气亏。结论:该方最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并可运用于辨证属于气阴两虚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浅论炙甘草汤的方药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炙甘草汤的方药配伍。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历代名医大家有关炙甘草汤认识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其中炙甘草汤方药配伍的内容。结果与结论:炙甘草汤为滋阴补血、通阳复脉之剂,其用药合理,配伍严谨,诸药并用,充足气血,平调阴阳。  相似文献   

10.
汤一新主任医师应用炙甘草汤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维美  张志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169-169,175
汤一新主任中医师为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川省名中医,现任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乐山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我们随师学习期间,亲睹汤师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累建奇功,现总结其运用炙甘草汤经验如下。1用方知要炙甘草汤是《伤寒论》名方,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炙甘草汤现代运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海浩 《光明中医》2009,24(9):1660-1662
本文收集1975年至今的各类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炙甘草汤的临床报道共3175例,通过频数和聚类统计,分析本方的用药和症状体征之问的关系.结果示:现代本方主要应用于气阴两虚的心律失常病证,症状以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目眩、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烦躁,舌淡白或淡红,脉结代或细为主症.  相似文献   

12.
炙甘草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炙甘草汤方出于<伤寒论>177条(宋本),"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方组成如下:炙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子仁半升、大枣十二枚.煎服法"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渣,内服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178条复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小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炙甘草汤主证已于177条言明,而178条亦是此方适应证的必要补充,既何为"脉结代"之说明.  相似文献   

13.
14.
炙甘草汤临床应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成 《国医论坛》1996,11(2):43-43
炙甘草场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心之阴阳气血亏损之“脉结代,心动悸”证。此方临床应用如辨证准确常获停鼓之效。但缘于此书原著卷轶浩繁,医理的微,年代久远,故历代以降,对此方之剂量及加减,位智互见,莫衷一是,以致临床运用此方有效者,亦有不效者.笔者临床运用此方获效满意。兹不揣浅陋,略述于此,与同道共勉。工单味药的运用炙甘草汤方在!临证中可酌情化裁,但方中炙甘草、生地、麻仁、桂技、清酒五味药必不可少,否则疗效欠佳。1.1夫甘草仲师既命为尖甘草场,显而易见是以炙甘草为主药。是故炙甘草应有别于其他方剂…  相似文献   

15.
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病主方,治厥阴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证。因其集酸甘苦辛,大寒大热之品于一体,后世医家广泛用此方来治疗各种杂病,并且在运用中促进了本方新的发展与变化。其中,清代大医家叶天士对于乌梅丸的发展贡献甚多,总结其临床应用乌梅九的经验,对于理解本方的制方理论,熟悉其加减变化规律,进而扩大乌梅丸的运用范围,提高诸多杂病的临床疗效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高占毅  刘宝恒 《光明中医》2012,27(5):1029-1030
本文简述了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病案,及应用体会心得.  相似文献   

17.
炙甘草汤学习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兴运 《陕西中医》2001,22(6):374-374
1 关于炙甘草汤中的组方原则问题 《伤寒论》第182条“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可见本方是为针对脉结代心动悸而设,方中重用生地一斤、阿胶二两、麦冬半升,显然以滋阴养血凉血为主,甘草四两、人参二两、大枣三十枚益气为辅,佐以桂枝、生姜通阳,以清酒煎煮,能通利血脉,全方共奏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之效。 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名,似当以炙甘草为君,目前大多教科书均是如此认为,但本人经反复学习《伤寒论》原著以及相关各家学,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本方以生地为君更为确切;试析炙甘草汤主治伤寒“心动悸、脉结代…  相似文献   

18.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一书,本方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之证,有益气复脉,滋阴补血之功效,又称“复脉汤”管者运用此方治疗心律失常,收到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治疗心房纤颤 赵××,男58岁,干部。1993—6—16初诊。 病人于一年前曾在某县医院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9.
仲景首创之“炙甘草汤”,原为治疗伤寒病心动悸、脉结代而设。然笔者认为此方也正是一个治疗冠心病的良方。炙甘草汤方以炙甘草为方名,顾名思义,炙甘草为本方主药,此药的功用,正如《本经别录》中所言:既可“通经脉”,又可“利血气”。方中以参、枣、地滋阴保津,益气健脾;用阿胶、麦冬、麻仁滋养营血,以补阴血之不足,使血有所生,脉道充盈,两组共为辅药以助炙草。再以桂、姜为佐使,益气通阳,气行则血行,使脉得以复。笔者曾用炙甘草汤加减配伍治疗过多例冠心病患者,我体会只要辨证准确,配伍得当,临床应用每能得心应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卫国  赵丽  张翠贞 《中医杂志》2012,53(5):444-446
炙甘草汤乃是张仲景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而设.认为以炙甘草名方有其深刻含义,从“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着手,更能揭示张仲景命名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