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刊讯]据历史记载,约公元243年,与张仲景、华佗并称建安三神医的董奉来到庐山修道行医。他治病不取分文,只要求重病愈者种杏5株,轻病患者种杏1株。此后,杏林便成为中医药的符号和代名词,成为一种中医药文化,并且成为中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2):F0004-F0004
为进一步贯彻《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吴仪副总理倡导的“名医、名科、名院”中医药三名战略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展“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活动,致力打造“三名工程”,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管理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论坛暨促进和谐社会、诚信文明行医大型签名活动于2007年11月28—30日在山东日照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话说在苏州,与叶天士相邻有一位比他小十多岁的医生,名叫薛雪。薛雪对医学也很有研究,治病水平与叶天士不相上下。而且既懂医道,又擅诗文,才华横溢,在当地很有名气。一时间薛府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求诊者络绎不绝。当地人戏称:“有病不找叶和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通报》2012,(4):28-28
<正>中医史上第一家官办的药店诞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是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批准创建的。当时,王安石基于变法派内部分裂,爱子王雯英年早逝,尤其是自己久病缠身,决定辞职而归隐山林。临别政坛,他命人在首都开封创设一家太医局熟药所,也叫买药所,可以说,它就是现代中药店的前身。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各地曾多次发生自然灾害。他虽然表示夭变不足畏,但看到那么多病人痛苦的样子,常常深感不安。尤其是当他得知病者缺医少药,有些人又乘机制造和贩卖假药时,更是百感交集。这时,有人提出建议:应成立  相似文献   

5.
浙新 《光明中医》2008,23(10):1458-1458
7月26日是杭州胡庆余堂名医馆新馆启用的第一天,24位名中医免费义诊,受到了患者“热捧”。  相似文献   

6.
邓伟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2):119-120
杜雨茂教授是原陕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全国百名名老中医之一 ,他精研岐黄 ,在中医理论及治疗上有极深造诣 ,以下是其口述关于中医治疗“个体化原则”的一些观点。余临床数十载 ,深感中医理论之恢宏 ,治疗之精妙 ,其中辨证施治过程中“个体化原则”颇具特色。“个体化原则”用之于指导临床 ,确有其异常之功用。中医理论认为 :人体各自体质差异不同 ,诸多病邪侵犯不同的机体 ,自然会产生诸多不同的病证。虽然《内经》有言 :“五痊之至 ,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 ,症状相似……”但这只是症状的相似 ,究其病机、主症却不尽相同 ,所以中医讲究三因论治…  相似文献   

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北京宏志中学合办杏林班,以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四门中医药文化基础类课程为具体培养形式,构建与大学教育紧密衔接、连贯有序的中医药文化基础教育。研究者应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杏林班学生开展学情研究,通过结果分析,发现杏林班学情结果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同时发现杏林班在生师互动及学习主动性方面仍有待完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增加师生互动,注重对学生合理引导,提高教育支持度,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通报》2008,7(6):42-42
许多中医人常常听到这句话,“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它把“医”与“相”并提,更使人深觉学医责任重大。可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相似文献   

9.
双心疾病是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合并精神心理疾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学认识到“滞”是双心疾病发生的病机关键,即郁瘀痰饮虚五端,虚实夹杂。人体气血津液、经络脏腑以“通”为安,失“通”则病,故治疗立足于“通法”灵活遣方用药,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通其实滞;以滋阴养血、培元益气补虚通滞,调畅情志法贯穿始终,使气血得通,实邪得去,虚正得补,阴阳和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缪峰  袁有才  李军 《陕西中医》2014,(2):209-210
本文总结探索著名中医脑病学专家李军教授中医脑病学术思想,从理论创新、颅脑痰瘀交结证、涤痰活血法等方面进行述要。  相似文献   

11.
施明 《江苏中医药》2015,47(5):22-24
历代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多以虚实为纲,实证责之于风、火、痰、瘀,虚证责之于"上气不足"或"髓海不足"。刘永年教授认为,眩晕发生与气机升降失衡有关,其病势可概括为"升太过"和"升不足"两端,因此采取逆势而治的方法,针对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饮上逆等升太过者,予降逆泄浊法治之;对于精血不足、气血亏虚等升不足者,予补益升清法治之;对于痰浊瘀血内阻者,在理气消滞同时酌情配伍升降之品。如此辨治既涵盖其虚实病机,又可执简驭繁,便于临床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2.
《西部中医药》2012,(6):F0004-F0004
杨维建,男,生于1964年10月,汉族,湖南人,主任医师,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外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科分会青年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什肃省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肛肠外科学组副组长;甘肃省中医院“334”人才,2008年因在“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治中的突出表现荣获“第五届中国医师提名奖”.  相似文献   

13.
中医色诊是中医学的特色诊病手段之一,五脏对应五色,脏腑为病均可体现在气色变化上.陈其华教授认为,恶性肿瘤发病多责之于寒、瘀、痰、毒,其在发病、发展及预后等阶段均可于外在发生相应的气、色、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因此,能够通过诊察“色之变化”知外揣内,审证求因,详辨恶性肿瘤之病机变化,同时结合舌脉等资料使临证调方遣药有法可循...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高,且肠癌年轻化趋势逐渐明显,中晚期肠癌治疗疗效不佳,易进展复发。全国名中医贾英杰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既往学术理论的基础上,从浊邪致病角度提出“癌浊”病机新理论,并形成了“黜浊培本”治癌新法则,贾教授认为肠癌所成,浊者为先,浊当属阴,其性趋下,以中下二焦变证为多,湿浊下注,毒瘀蕴藉是其病机关键,治疗上遵循“培中焦,黜下焦”理论,坚守培本,健脾调气运中以扶正,多面黜浊,以通为用以祛邪,化裁古方,动态辨治,临床上辨病与辨证相辅相成,脏腑辨证与三焦辨证相得益彰,在整体论治指导下,选药精当,临床屡见佳效,本文简介贾教授临证辨治中晚期肠癌经验,并附验案1则以证之。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字“七十二”的起源,结合它在中国社会广泛运用演变的历程,探讨《眼科龙木论》眼病“七十二证”的缘起及其影响.认为眼病“七十二证”实际上就是眼科常见病症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字"七十二"的起源,结合它在中国社会广泛运用演变的历程,探讨《眼科龙木论》眼病"七十二证"的缘起及其影响。认为眼病"七十二证"实际上就是眼科常见病症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西部中医药》2014,(1):F0004-F0004
张参军,男,1970年1月生,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全国优秀名中医王自立工作室成员,甘肃省中医院内科专家组成员,甘肃省中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委员。现任甘肃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  相似文献   

18.
徐景藩教授提出古文虽言“胃之五窍”,但其非独指胃腑此单一器官,而是一条承载人体气血源流的消化通道,是脏腑、血脉、经络、皮毛官窍、四肢百骸的营养来源,是人体内外信息、物质联系的枢纽。此外,胃腑作为一实体器官,按部位可分为3个部分,即胃之三脘,上脘主受纳,中脘主磨化,下脘主降浊,三者因部位不同其功能特性也有所侧重。了解胃之五窍与三脘的真正含义,掌握其生理特点,才能探究其出现病态的始末,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西部中医药》2013,(8):130
王颖,女,1964年6月出生,辽宁沈阳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主任护师。现任甘肃省中医院护理部主任,甘肃省中医院"334"人才(第二层次)。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委,甘肃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中丙医结合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护理学报》《西部中医药》《甘肃护理》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20.
王慎轩先生是现代名医,他信仰佛教,以慈悲之心对待病人,人称"佛医生"。王慎轩先生的信佛与幼年时母亲和其师丁甘仁对他的影响有关,他幼年失怙,由其寡母依仗些微之家业(山地薄田百亩)将其抚养长大。其母亲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每至佛诞日,母子两人必诣本城寺庙去礼佛敬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