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医务人员的攻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英国每年约有6万5千名医务人员遭受各种形式的攻击。有资料显示,护士遭受攻击和暴力的风险仅次于警察和保安,是其他医疗行业的3倍^[1];1994年全美急诊护士协会调查显示,护士有97%遭受言语攻击,87%遭受到躯体攻击^[2]。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日益关注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工作尤其是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不仅影响护士的日常工作,而且还会给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甚至产生某些心理障碍。由于这种心理压力是长期蓄积,慢性发展,长此以往对急诊的护理工作及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建立合适的心理评估方法对急诊科护士心理状态进行定期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73名医务人员,统计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一般情况(工作科室、职业类别、工作年限),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段、时机、方式,暴露源等。结果科室分布:外科系列科室、内科系列科室、手术室、门诊医技科室、其他科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分别占41.62%、34.68%、17.92%、4.62%、1.16%。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医生、实习人员、护工、技师依次占61.27%、20.23%、8.67%、8.67%、1.16%。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2、3~10、11~20、≥21 a的依次占54.91%、34.10%、6.94%、4.05%。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段:白班、夜班依次占75.72%、24.28%。职业暴露发生时机:锐器管理不规范、操作过程中、防护措施不足依次占52.02%、43.35%、4.62%。暴露方式:锐器伤、黏膜接触依次占96.53%、3.47%,其中锐器包括针头、外科器械、其他锐器(载玻片等),依次占79.19%、15.03%、2.31%。暴露源为HBV、HCV、TP、不明者分别占40.46%、5.78%、8.09%、45.67%。经追踪监测未发现职业暴露后相关感染者。结论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以外科为主,高危群体是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白班易发生职业暴露,锐器伤是主要的暴露方式,暴露源以血源性传播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5.
包诊科护士心理行为特征调查及其干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容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4):282-283
目的 本文调查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承受的精神心理压力程度并提出心理行为干预。方法 通过对9所医院138名急诊科护士以“紧张程度测试”方式调查,收回问卷后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37名护士处于高度、较高度紧张状态,占被调查总人数31.88%,有100名护士处正常高限,仅1人为正常水平。结论对急诊士急需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在分析结果基础上,作者提出以下对策:(1)重视自我护理意识,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掌握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疗场所医务人员遭受攻击事件的发生频率及其分布特征,分析攻击事件发生的起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4所医院的500名医务人员作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了解这些医务人员在1年内是否遇到患者及其家属攻击,如果遇到,说明具体情况。结果:本次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75份,应答率95%。调查对象中有332人(69.89%)表示在工作场所遇到过攻击事件。按人口社会学特征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组比较,发现30岁以下、本科及以下学历、工作年限小于5年、护理岗位人员遭受攻击事件的发生率较高(P<0.05),性别和医院级别因素对是否遭受攻击事件影响不大(?字2=0.97/1.69,P =0.528/0.430>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工作年限超过10年、博士学历、行政及其他岗位的医务人员遭受更少的攻击事件(P<0.05)。攻击事件常表现为辱骂、威胁、推搡等语言及肢体暴力,主要原因是医患沟通低效、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不满。结论:医疗场所医务人员中,年轻医师和护士遭受攻击的发生率较高,需进一步完善在职培训制度,提高年轻医生和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医学职业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6例医护人员受攻击的心理状态分析,初步讨论了医护人员受攻击后的心理特点是害怕回到受攻击后的环境、想辞职、想换工作等,女性比男性更易于情绪化,并根据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2.加强管理,减少攻击因素,3.做好安抚工作,创造最佳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日益关注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工作尤其是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1],这不仅影响护士的日常工作,而且还会给护士的 相似文献
9.
急诊科护士心理行为特征调查及其干预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Abstract】 Objective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4)
目的 本文调查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承受的精神心理压力程度并提出心理行为干预。方法 通过对9 所医院138 名急诊科护士以“紧张程度测试”方式调查,收回问卷后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37 名护士处于高度、较高度紧张状态,占被调查总人数31 .88 % ,有100 名护士处正常高限,仅1 人为正常水平。结论 对急诊科护士急需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在分析结果基础上,作者提出以下对策:(1) 重视自我护理意识,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掌握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2) 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帮助护士建立工作的最佳心身状态;(3) 帮助护士掌握护患心理沟通技巧;(4) 重视人才选择,加强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护士在其职业生涯中 ,不可避免地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导致的残酷结局常常对护士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 ,极易使其产生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umaticStressDisorder,简称PTSD)。如不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 ,将影响其身心健康 ,动摇其继续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信心 ,甚至影响群体心理而导致整个护理队伍的不稳定 ,给临床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带来困难。本文对两名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士进行了心理康复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方法 将50例护理人员采取随机问卷调查、评分,分析产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经过采取积极的护理心理干预措施后,大多数的护理人员能够学习、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应对各种不同的心理应激,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护理质量与安全得到了保障。结论 通过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测试,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润锋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362-363
通过分析门急诊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改进医院门急诊布局、完善规章制度、全员参与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加强传染性疾病筛查、加强环境、物品消毒的质量管理、增加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等方面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加以施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00~2002年某综合性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及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就诊于急诊室的伤害病人的情况及其伤害事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统一标准、方法对在2000~2002年首次就诊于某综合医院的急诊室伤害病人进行统一监测,了解其伤害发生、发展与恢复情况。结果3年期间共监测11 472例受伤害者,其中男女比为2.6∶1,意外伤害占总伤害的68.5%。15~44岁为伤害病人分布最多的组段(69.5%);工人的伤害发生构成比在各职业人群中最高(53.9%);路上为首位伤害发生地点(40.2%);头部伤害在发生部位方面占首位(27.9%);受伤害的人数以周末最多(星期五、六、日3 d占到46.0%);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首位伤害发生原因(38.4%);交通伤为首位伤害发生类型(38.3%);最常见的致伤物为机动车辆(66.6%)。对伤害事故发生后院前救护情况分析显示:他人救护占首位(76.6%),其次分别为无人救护(19.3%)、医务人员救护(2.3%)等;在伤害发生性质方面,割破、开放性伤与血管损伤在伤害中占的比例最大(40.3%)。结论尽管急诊室伤害监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为确定主要伤害问题及伤害的高危人群提供基础资料,因此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急诊室伤害监测,以便确定当地的主要伤害问题,并为当地伤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北京市5所三甲医院的138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国内女性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诊护士确诊的躯体疾病主要有腰肌劳损、内分泌失调、胃肠道疾病。经常出现的症状为腰背痛、颈肩痛、下肢肿胀。急诊护士消极应对分值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身心健康状况较国内女性常模及其他科护士偏差。急诊护士多不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应定期对急诊护士进行防护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准确把握青年职工思想状况,找准教育切入点,有效引导青年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方法 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年普遍对公立医院改革高度关注,生活态度乐观、积极,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信任党团组织等积极思想.但也有40.09%和36.92%的被调查者表现出对医院建设发展缺乏责任感和对改革方向缺乏认同的消极思想.结论 应重视和加强青年职工的责任感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青年职工对改革的认同感和信心.关注青年职工承受压力的情况,通过调整岗位设置、心理疏导等方式避免压力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在职女职工的生理健康状况,为今后开展女职工的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随机抽取云南某高校在职女职工,采用《女职工健康问卷调查表》,由每位女职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该高校调查的在职女职工中,妇科病的患病率达24.5%,对性生活满意度一般,多数以避孕套避孕(60.7%),对自我生理卫生情况重视度较高,每天冲洗1次外阴达75.5%,但女性生理健康意识不强,定期做乳腺自查、妇科检查的比例较低。结论调查的女职工中女性生理健康及健康体检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根本死亡原因等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为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和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按照国际疾病ICD-10 标准进行分类编码,对某综合医院急诊科2009 年-2013 年报告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63 例急诊死亡病例中,老年组(60 岁~79 岁)死亡病例比例(43.83%)最高,青年组(≤44 岁)死亡病例比例(3.47%)最低。男女死亡病例性别比为1.18:1。根本死因主要以循环系统疾病(49.84%)和恶性肿瘤(22.26%)为主。死亡病例生前主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38.18%)。结论 结合急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点,针对高危年龄段及相关职业人群,制定有效的循环系统疾病防治策略,降低急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武汉市医疗服务人员的常见病患病情况,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内六家医疗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共调查821名医务人员及968名云鹤小区的常住居民(对照人群)的基本情况和常见疾病患病情况。结果医务人员前五种常见疾病分别是颈椎病(25.93%)、高血脂(19.98%)、高血压(14.02%)、脂肪肝(12.78%)、腰肌劳损(11.91%),且前四种常见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P<0.05);以对照人群为标化组,经卡方检验,男性医务人员前四种常见疾病和女性医务人员前两种常见疾病标化患病率均高于对照人群(P<0.05)。结论医务人员的健康现状不容乐观,颈椎病等职业性疾病、心血管等疾病的患病率普遍高于普通居民,应据实情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增强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状况,增强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问卷调查我院148名护理人员。结果被调查护理人员中96人(64.9%)发生过针刺伤,累计372例次,平均每人针刺伤3.88次;护士、护师针刺伤发生率高于主管护师,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x^2=22.354);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是在加药过程中、分离针头、回套针帽、注射或抽血前后。结论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较高,自我防护意识需加强,应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医院暴力的认知状况及医院暴力事件对医学生的影响.方法:用自制调查表于2013年11月对台州地区151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0.11%的学生知晓医院暴力,不同专业、年级医学生医院暴力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医院暴力事件的获知途径绝大多数来源于网络;81.50%的医学生认为医疗体制不健全是导致医院暴力发生的最主要原因;52.67%的医学生表示医院暴力事件后,自己压力很大,职业选择有动摇.结论:医院暴力事件对医学生专业学习及职业前景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维持医学生坚定的职业信念需要医学教育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