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检测临床分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中金属β-内酰胺酶的的基因型及基因的转移机制,为监控产酶菌株的流行及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E-test筛选对亚胺培南或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PCR扩增耐药基因imp、vim、spm和gim。接合试验检测质粒型耐药基因。结果:75株耐亚胺培南和/或头孢他啶的铜绿假单胞菌中21株E-test阳性,PCR检测imp基因阳性菌株11株,vim基因阳性菌株3株,spm基因可疑阳性菌株4株,3株经E-test试验阳性而用特异引物PCR扩增金属酶基因为阴性。接合试验未获得接合子。结论:我院和新疆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所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IMP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用2-巯基丙酸协同试验对两年中分离的238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用K-B法对13种抗生素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共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71株,检出率29.8%;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增强,耐药谱扩大,全部为多重耐药菌.结论细菌一旦获得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能力,不但对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耐药,而且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类等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合理、谨慎使用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可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携带的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基因类型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43株临床分离的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BLs相关基因(IMP-1、VIM、SIM、SPM)。结果 43株PA中检测出MBLs基因阳性30株,阳性率达69.8%。其中VIM阳性14株,占32.6%;IMP-1阳性2株,占4.7%;SPM阳性4株,占9.3%;SIM阳性20株,占46.5%。结论 PA多携带MBLs基因,以VIM、SIM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流行情况,以及产酶菌的耐药谱,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筛选出来自广州4家三甲医院2005~2007年耐亚胺培南和(或)头孢他啶的铜绿假单胞菌,琼脂糖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MIC值,PCR技术检测编码金属酶的IMP、VIM、GIM-1和SPM-1共4种基因型.结果 144株受试菌中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26株,其中扩增IMP型阳性25株,VIM型阳性1株.未检测出GIM-1和SPM-1型金属酶.产金属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且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金属酶菌株(P<0.001).结论 本地区中分离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以IMP型为主,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高度耐药性,且呈水平传播趋势,应加强对产酶株的临床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流行现状及其编码基凶的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增效法对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进行确证并用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结果 38例表型确证实验阳性,36例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占23.1%.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多携带有产金属酶的编码基因,且携带有产金属酶编码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多表现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6.
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呼吸机相关肺炎暴发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铜绿假单胞菌暴发流行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002年1~4月RICU内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于支气管灌洗液中多次分离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人进行调查。结果6例分离到的MRPA菌株MBLs阳性,经DNA分析为同一菌株暴发流行所致。其中4例死亡,2例好转。调查发现呼吸机出气口和湿化瓶有MRPA生长。结论产MBLs铜绿假单胞菌为泛耐药菌株,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RICU内一旦出现,如不注意隔离,可造成该菌株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引起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金属酶,同时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捡测其耐药性。结果:院内感染标苓分离的4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亚胺培南的菌株有67株,占14.7%(67/456),其中产金属酶的有24株,占5.3%(24/456);产酶株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5.8%、95.8%、91.7%、91.7%、79.2%、71.0%、58.3%、54.2%,远远高于不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院内感染标本分离的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更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对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从临床不同感染部位标本中分离到的9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敏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测试的11种抗生素耐5种以上的有36株,占38.7%,其中β-内酰胺酶阳性的30株,占32.4%.β-内酰胺酶阴性的有6株,占6.2%。结论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更加严重,目前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可首选亚胺培南,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和ESBL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与AmpC酶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了解两种酶的分布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ESBLs试验,3-氨基苯酚硼酸(APB)纸片增强法检测AmpC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菌;IPM和多底物纸片法进行诱导产AmpC酶定性试验;PCR检测AmpC酶和ESBLs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70株菌检测出产AmpC酶阳性菌51株,其中33株诱导产AmpC酶试验阳性,诱导率依次氨曲南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1株扩增出DHA型AmpC酶,经测序为DHA-1型;ESBLs阳性1株,扩增为tem基因。结论:我院存在产ESBLs与AmpC酶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携带的金属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近年来该菌的多重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尤其是在该菌中发现整合子可以携带很多耐药基因如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等。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携带的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IMP、VIM、SPM和GIM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97株产β-内酰胺酶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及耐药性差异。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及ATB药敏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可疑菌株用三维试验确证β-内酰胺酶的表型。结果:97株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的有33株(34.0%),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4株(4.1%),产头孢菌素酶有9株(9.3%),产金属β-内酰胺酶有20株(20.6%)。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携带β-内酰胺酶的检测,以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 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 结果 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 结论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13.
14.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所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用改良三相水解实验检测药敏试验筛选出的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然后对产酶菌株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判断产酶情况。结果30株细菌均未检测到金属酶;26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25株为持续高产AmpC酶,1株同时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率为86.7%。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持续高产AmpC酶为主;改良三相水解实验能消除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和产酶等因素干扰,从而准确、有效地检测出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本地区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及其耐药性。方法 2007年7月~2009
年10月本地区住院患者送检标本4247份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采用 VITEK 2 Compact 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
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测定,同时测定MIC。并对其标本来源和病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 产金属β-内酰胺
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为9.77%(415/4247),其中检出率较高的科室为ICU、呼吸内科、普外科、脑
外科、骨科。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对其他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具有特殊性。结论 本地区产金属β-内酰
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布科室有特殊性,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
药性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以及产金属酶情况。方法 采用K-B法检测35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采用IPM+EDTA与CAZ+EDTA抑菌环直径之差大于或等于5mm,判断是否产金属酶。结果 356株铜绿假单胞菌有86株对IPM耐药,有155株对CAZ耐药,有82株同时对CAZ与IPM耐药,从中共检测出16株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对大多数抗生素形成耐药。结论 金属酶对氨曲南和多粘菌素B稳定,可作为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治疗的首选,并密切监视产金属酶菌株的发展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茵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用2-巯基丙酸协同试验对两年中分离的238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用K—B法对13种抗生素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共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71株,检出率29.8%;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增强,耐药谱扩大,全部为多重耐药菌。结论细菌一旦获得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能力,不但对几乎所有G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耐药,而且对p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类等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合理、谨慎使用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可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3月-2004年2月间各种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214株,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啦西林/三唑巴坦、哌啦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18.5%、20.3%、92.1%、90.6%、12.7%、15.1%、8.2%、32.3%、9.4%、8.9%。【结论】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调查β-内酰胺酶基因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广东省两家医院2012-2013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设计合成β-内酰胺酶的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 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亚胺培南32.17%,美罗培南34.78%,头孢他啶24.35%、头孢吡肟35.65%、庆大霉素51.30%、阿米卡星35.65%、环丙沙星32.17%、左旋氧氟沙星37.39%、氨曲南48.70%、哌拉西林35.65%、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2.17%,多重耐药菌占34.78%(80/230);8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PER-1引物扩增阳性25株(31.25%),PSE-1阳性24株(30%),TEM-1阳性12株(15%),OXA-10阳性8株(10%),OXA-1阳性2株(2.5%),另各有2株分别扩出VIM-2和IMP-9基因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PER-1、PSE-1、TEM-1和OXA-10为主。 相似文献
20.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27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采用K-B法测定美罗培南等15种抗菌药物对2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三维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结果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为66.7%,其它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55.6%)、头孢吡肟(51.9%),美罗培南敏感率为29.6%.三维试验结果表明,12株产碳青霉烯酶中金属酶2株;单产AmpC酶3株.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2株阳性,与三维试验结果相符.根据参考文献设计VIM-2特异性引物,PCR反应结果阳性,经克隆测序证实VIM-2型金属酶.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产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