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毁损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随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毁损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18例远期疗效。方法:行脑内多靶点毁损后经6~10年随访,经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及有关量表(BPRS)测定。结果:18例中随访疗效属良好4例,进步7例,无效7例,有效率61%。结论:手术治疗对部分症状改善令人满意,强调术后配合综合治疗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毁损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18例远期疗效,方法:行脑内多靶点毁损后经6-10年随访,经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及有关量表测定。结果:18例中随访疗产属良好4例进步7例,无效7例,有效率61%,结论:手术治疗对部分症状改善令人满意,强调术后配合综合治疗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射频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顽固性精神病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射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精神病的作用.方法:对30例顽固性精神病患者行CT和MRI引导下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和内囊前肢联合毁损,症状不缓解病人加行双侧扣带回及双侧尾状核下束毁损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有效率为70%,无效率为30%。结论:立体定向射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精神病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射频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顽固性精神病的作用。方法:对18例顽固性精神病患行CT和MRI引导立体定向射频双侧杏仁核和内囊前肢联合毁损,症状不缓解病人行双侧扣带回及双侧尾状核下束切开毁损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有效率为69%,无效率为31%。结论:立体定向射频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顽固性精神病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多靶点联合毁损脑内核团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效果。方法对82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分类实施立体定向不同靶点组合毁损治疗。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颅内多靶点联合毁损后,显效28例,有效4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9%(68/82),术后智力均无变化。术后并发症包括高热4例,小便失禁12例,缄默9例及摸索7例,经对症处理后2~21d恢复。结论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射频颅内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丘脑腹中间核(Vim)和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方法对28例帕金森病病人行MRI、CT定位,微电极引导,配合术中测量阻抗和电刺激确定Vim、GPi靶点,以80℃、90s毁损。结果术后89.3%的病人即刻症状消除,10.7%症状减轻。手术后帕金森病统一量表(UPDRS)评分显著性下降(P <0.01)。随访3~48个月,复发率10.7%。结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Vim、GPi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高;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MRI定向下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MRI定向下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MRI定向下脑内单靶点或组合靶点射频毁损术治疗3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术后6月依据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1990年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应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及各因子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8例患者术后6月恢复8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2例,无效3例,加重0例,有效率92.1%;15例次术后出现早期一过性并发症,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术后简明精神量表BPRS总分及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因子分均明显下降,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8.
CT引导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行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及杏仁核毁损术,并随访判断疗效变化。结果:术后随访三至六个月,有效为88%,显效为43.5%,无效为12%。六个月至二年随访,有效为79.6%,显效为51.8%,无效为20.4%。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术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后应配合药物等综合治疗,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多靶点毁损术治疗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伴有冲动攻击行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其适应证。方法对147例伴有冲动攻击行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行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其中138例获1~3年随访,根据CGPS评分标准,分析手术对靶症状、特别是冲动攻击行为的改善。结果术后1~3年随访,有效率为87.7%,显效率为47.8%,无效率为12.3%。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术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术后应配合药物及心理等综合治疗,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立体定向手术后多巴胺代谢变化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DA)代谢的影响,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测定手术前后患者CSF中DA及高香草酸(HVA)水平;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手术疗效。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术前CSF中DA、HV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DA、HVA水平显著下降(P<0.05);手术显效率为60%(15/25),有效率为100%(25/2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具有明显的DA能神经阻滞作用,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靶点亚核团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12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侧多靶点亚核团毁损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螺旋CT定位,对123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立体定向同期双侧多靶点亚核团射频热凝毁损手术。结果1232例患者术后2周随访:显著进步428例,进步722例,无效81例,无加重病例,死亡1例(术后3d死于急性肺动脉栓塞),有效率93.34%;1134例术后远期(6-54个月)随访:恢复204例,显著进步424例,进步410例,无效96例,无加重病例,有效率91.53%;术后除早期一过性并发症外,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小于1%。结论多靶点亚核团毁损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果,亚核团毁损既保留了正常的脑功能,又控制了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术后一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1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毁损治疗,术中用电阻值和微电极电生理验证靶点,其中17例患者因首次手术后3~6个月疗效不佳而接受二次手术。术后1年由精神科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251例患者中,恢复13例、显著进步200例、进步29例、无变化9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术安全,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5):285-287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局麻下安装ASA601S型立体定向仪,CT扫描选择血肿最大层面为中心靶点测量坐标,设计手术切口和入路,全麻下环钻开颅,颅骨钻孔直径3 cm,导针穿刺放置导管引导,沿非功能区皮层径路到达血肿腔,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电凝出血点。结果按28例脑实质内出血血肿清除50%者3例,50%~70%者12例,70%~90%者13例;5例伴有出血破入脑室内者,清除均在90%以上;术后7 d死亡2例,未发现术后再出血。随访6月显著好转和好转2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结论应用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血肿清除率较高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脑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射频毁损手术在治疗难治性精神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10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颅内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部位进行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韦氏智力量和临床记忆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随访病人6个月~1年。结果 10例患者中治愈2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2例,无变化3例。手术前后BPRS、SDSS量表检查有显著差异,临床记忆量表测验、韦氏智力测验病人脑功能变化与术前无显著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射频毁损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症状设计不同靶点组合做到手术计划个体化,对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观察单侧双靶点毁损对偏身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MRI定位,微电极技术术中对靶点行功能确认,对5例偏身性肌张力障碍患施行脑立体定向病变肢体对侧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外侧核联合毁损术治疗。结果 5例患术后运动功能显改善。结论应用单侧双靶点毁损治疗偏身性肌张力障碍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同期多靶点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92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螺旋CT引导下同期双侧多靶点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螺旋CT直接定位和按坐标定位相结合方法计算靶点坐标值,术中用微电极进行电生理测定,记录阻抗值,对39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同期双侧多靶点射频热凝治疗。按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于1990年制定的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92例患者术后2周随访:显著进步104例,进步274例,无效14例,加重0例,有效率96.4%;361例术后远期(6-24个月)随访:恢复26例,显著进步160例,进步154例,无效21例,加重0例,有效率94.18%。;术后除早期一过性并发症外,无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 螺旋CT引导同期双侧多靶点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应用MR解剖定位及电极刺激靶点调整定位,对26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治疗,两次手术平均间隔时间9个月。一侧单靶点毁损21例,一侧双靶点毁损24例,手术前后采用UPDRS、Hoehn和Yahr计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期内均有显著疗效。其中行动迟缓改善87.0%(21/23),肢体僵硬改善90.9%(10/11),震颤消失86.7%(13/15),UPDRS改善80.8%(21/26),Hoehn和Yahr分级为0~Ⅰ级。手术后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其中1例随访至今未完全恢复,2例有轻度障碍,其余在短期内均恢复。结论 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靶点精确定位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