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护理因素,为加强病房护理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直接抽样法随机抽取2012年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前的临床病历500份作为对照组,2013年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后的临床病历50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康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21/500),低于对照组的7.8%(3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观察组因护理因素所致医院感染占33.3%(7/21),低于对照组的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9±1.7)d,少于对照组的(10.6±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07,P<0.05)。结论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诊治的9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每组各45例,根据Fugl-M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与Barthel指数,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统计两组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68.5±25.0)和(68.2±18.4)分,高于对照组的(31.0±23.5)和(40.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8,6.3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及Harris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98.6±23.8)、(54.2±16.4)min,t=4.468,P〈0.05];术中出血量[(324.6±43.8)、(158.6±26.8)ml,t=5.624;P〈0.0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卧床时间[(16.6±2.8)、(68.6±5.8)d,t=8.248,P〈0.05]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压疮、肺部感染及再次手术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Harris关节评分优良率89.7%(50/56)明显高于对照组58.9%(3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3,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明显改善术后患肢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髋关节屈曲、背伸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活动总范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出院1个月、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有助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 HR)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垫江县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接受T HR术式的51例患者归入观察组,接受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RIFFO )的51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分别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情况,再手术率情况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6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再手术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84%)明显低于对照组(4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R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更佳,且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选择高龄骨科手术患者86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针对高龄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干预措施,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82.51±5.06)分,观察组满意度得分为(95.03±4.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5,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4.7%,对照组2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2,P<0.05)。结论对高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使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术期,是术后患者康复并且恢复肢体功能状态,减少患者病残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结合心理支持等康复指导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广元市剑阁县中医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4名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7例,干预组给予功能锻炼结合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人际支持等一系列康复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功能锻炼,分别于患者出院当日和出院3个月时评价 Harris 髋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等。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时 Harris 髋关节总评分为(38.76±6.67)分,对照组为(36.55±5.3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为(73.75±9.04)分,对照组为(65.19±7.67)分,两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出院时,且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在出院时略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时两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髋关节畸形评分与功能评分相近(P>0.05),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结合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人际支持等一系列康复指导,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髋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术后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疼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22例,将2012年1-6月收治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功能锻炼、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肘内翻的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得分(2.9±0.3)分,对照组为(4.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39,P<0.01)。观察组患儿发生肘内翻2例,对照组为9例;观察组依从患儿59例,对照组为52例;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5.2%,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56,5.886,8.292;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减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疼痛,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儿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8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5.1%,97.5%,高于对照组的75.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48,7.981;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0,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患者术后活动、骨折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Du-puytren骨折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住院时间、负重下床活动时间、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对照组临床愈合率为70.00%,显著低于观察组(93.33%)(P<0.05);②观察组住院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小于护理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上述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④两组患者均会出现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3.33%,显著高于观察组(10.00%)(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应对该护理模式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运用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6.67±6.11),(40.69±6.76)分,均低于对照组(45.02±6.24),(45.96±6.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462,6.211;P<0.05);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P=0.024)。结论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入我院的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术后加服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观察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和骨密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远期疗效优良率为96.2%(25/26),对照组为86.6%(2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6 ±4)d,对照组为(35 ±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2,P<0.05).观察组术后骨密度为(0.64±0.03) g/cm^2,对照组为(0.61±0.05) g/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1,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递进式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递进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健康信念、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将外科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n=468)和观察组( n=4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后,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由9.40%降低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9,P<0.01);患者满意度由(85.2±5.9)分提高至(98.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45,P<0.01)。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到外科护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水平和出院后6个月治疗依从性。结果出院时聚焦解决模式组NASH健康知识掌握达到优的患者占90.0%,对照组占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 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总分(238.3±24.68)分,高于对照组的(201.53±2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8,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完全依从患者占86.6%,对照组占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6,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NASH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文件书写质控中的应用效果,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实施全程监控,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方法各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护理部成立护理文件质控组,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进行全程有效监督和指导。将2013年8-12月1251份归档病历作为观察组,2012年9月-2013年1月1162份归档病历作为对照组进行缺陷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体温单、医嘱单、出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缺陷率分别为4.40%,2.80%,4.16%,13.1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53%,9.03%,15.49%,3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487,42.898,84.873,160.424;P<0.01)。体温单、出入院评估单、医嘱单在观察组中每项缺陷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护理记录单中绝大部分问题的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个别问题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室护理文件质控管理小组及护理部质控组对护理文件书写的全程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职康复护理对于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n=63)由专职康复护士对其进行专职康复护理;对照组( n=51)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随机康复护理,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组康复效果,并观察髋关节X线片检查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1 d Harris总评分(64.9±6.4)分、术后6周为(78.5±5.1)分、术后3个月为(90.0±4.2)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377,3.059,4.288;P<0.01),两组患者出院前1 d、术后6周、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生活能力、行走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髋关节X线片均显示假体良好、未有异常;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0.0%,对照组为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1,P<0.01)。结论专职康复护理促进了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应用对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组,成立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护理干预,以同期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中治疗完全依从99例,勉强配合1例,拒绝治疗0例,对照组分别为68,20,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1,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pH 值为(7.47±0.05)、PaO2为(79.33±7.21) mmHg、PaCO2为(57.17±7.41)mmHg、SaO2为(96.62±6.5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47,2.326,4.032,4.773;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37,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246,P <0.01)。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可提高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护理质量与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名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名,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人数为92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11,P<0.05),观察组其他项目满意人数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优点、乳房护理方法、产后营养活动等方面健康知识各项目的掌握正确率分别为95%,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86%,8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10,5.837,5.207,2.445;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的掌握率分别为90%,9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2%,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7,8.59,7.02;P<0.01)。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可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结肠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70例接受结肠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2, 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0,P<0.05)。结论在结肠手术中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预后,加速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