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琴  邵振莉  高敏 《全科护理》2016,(20):2149-2150
[目的]分析强化式健康教育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3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式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则采取强化式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待干预90d后评价并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透析是延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替代疗法之一。近年来透析技术不断改进与发展,如何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使人  相似文献   

3.
提高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的成功率是PD工作的重点。通过持续对患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以期达到保护残存肾功能,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患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化秋菊  张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0):1082-1083
目的 探讨适合农村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将56例农村腹透患者依据透析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重视透析前教育、强化在院培训、加强居家透析管理等措施,对照组则按传统方法 予以健康指导.结果 观察组患者操作规范性、水盐控制、营养状况、社会回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根据农村患者的个性特点,通过系统性、强化性、反复性的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腹膜透析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状况、特点与相关因素。方法指导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填写KDQOL—SF量表。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男性患者对医护鼓励和满意度的评分要低于女性患者。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肾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负担要重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原发病为糖尿病的患者体能得分低于非糖尿病患者。患者的透析时间、透析次数、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和残余肾功能与患者生存质量相关。腹膜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而年龄与患者的生存质量无相关性。结论护理中应针对不同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将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左巍 《现代康复》2001,5(7):87-8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规律腹膜透析≥6个月、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康复状况、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教育期间,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标、营养指标均有提高(P〈0.01),生活质量、康复状况亦有改善(P〈0.01),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有提高(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生存质量评估的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主要的生存质量评估量表为KDQOL-SFTM量表与WHOQOL-100和WHOQOL-BREF量表,影响因素中人口学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疾病相关因素有并发症、透析时间、残余肾功能、腹膜运转功能,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认为腹膜透析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多方面影响因素的改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已被证实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自理能力和改善心理状态,进而促进疾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多采用说教式教育模式,腹膜透析患者可随时咨询,其弊端在于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不连续。随着腹膜透析医护人员对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视,相继出现了以腹膜透析护士为主导的健康教育模式,以强化健康教育模式、教育与再培训模式以及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为代表。此类健康教育模式体现了医护人员的权威性,腹膜透析患者被动接受,滋生患者依赖思想,从而导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近年来腹膜透析技术飞速发展,对腹膜透析患者培训管理有了新认识,提出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专职PD护士参与,更应该重视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让患者与家属参与整个诊疗过程,提高患者的居家自我管理能力。继而衍生出以患者为主导的健康教育模式,如协议护理,授权教育及认知重建。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品洁 《现代护理》1999,5(4):55-56
本文通过对128例终末期肾衰长期腹透的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采用口头讲解、示范练习、提问复述、咨询随访等方法,使患者基本掌握腹透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了腹透感染、营养不良的发生,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扩大了护理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腹膜透析培训模式,提高腹膜透析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腹膜透析培训教学,课后进行评价.结果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能激发腹膜透析患者及家属的课堂学习兴趣,且在知识理解、掌握及治疗信心的树立方面都有较好帮助.结论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提高腹膜透析培训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在腹膜透析培训中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门诊随访时间间隔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2月-2007年4月定期门诊随访的298例CA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组患者按随访时间间隔是否大于3个月分为2组,A组160例随访时间间隔≤3个月,B组138例随访时间间隔>3个月.对2组患者的透析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分别为(112.19±20.62)mmol/L,(40.45±4.50)mmol/L,(2.43±0.29)mmol/L,显著高于B组的(99.63±20.69)mmol/L,(38.01±5.02)mmol/L,(2.29±0.36)mmol/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2组患者在水肿程度构成比、生活自理和工作人数、腹膜透析时间、文化程度构成比及家庭住址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门诊随访时间间隔对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探讨对CAPD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稳定的CAPD 3个月以上居家腹透的患者8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按常规腹膜透析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腹透护士定期家访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每周1次,每次30~40 min,持续时间为6个月.结果 实验组病人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总体生活质量高于干预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CAPD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知识指数和认识水平,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采用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ytime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DAPD)患者与经典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之间的长期临床疗效,探讨适合中国人的长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模式.方法 选自海军总医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患者32例,随机分成A、B2组,每组16例,A组采用经典的CAPD模式,每天的透析剂量为8L、4次交换、夜间留腹;B组采用DAPD模式,即日间采用8L的透析剂量,每袋透析液交换时间为3~4h,夜间干腹.随后长期监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包括尿素清除指数(K t/V(周)、肌酐清除率(Ccr),营养状况包括营养不良发生率(SGA)、血清白蛋白(sALB),并发症控制情况包括血红蛋白(Hb)、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钾(K +)、血钙(Ca2+)、血磷(P3- )、游离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血压控制水平(平均动脉压)、腹腔感染率、每组维持透析人数、每组患者维持透析的有效时限(月数)、就业率,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的评分,记录患者每天的尿量和超滤量.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2组患者在残余尿量、超滤量、透析充分性[Kt /V(周)、Ccr]、并发症控制中的CO2CP、K +、Ca2+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组在营养状况、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控制中的Hb、P 3-、iPTH、平均动脉压、腹腔感染率、维持透析人数、透析维持时间、就业率、BI、HAMD等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使用相同透析剂量的情况下,长期行DAPD治疗的患者比经典的CAPD患者在维持透析时间、透析的充分性、营养状况的维护 、并发症的控制、血压的调节、降低腹腔感染率、保持较高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缓解抑郁程度等方面均有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效果.方法 284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进行系统的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教育,150例未能经过系统教育的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实验组受教育一年前后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照组的随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教育前与教育后的血糖及血红蛋白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育前与对照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育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患者用药量减少.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使病人更好地控制血糖,推迟糖尿病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相关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41例腹膜透析门诊随访患者进行容量控制相关教育,分析患者容量状况、依从性及认知情况的变化趋势.结果 经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患者的总液体清除量和KT/V显著下降,但容量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透析处方、服药方面依从性保持较好水平均>80%,水盐摄入方面的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各方面的认知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有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相关依从性,促进其达到并维持容量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案对高磷血症腹膜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肾内科行规律腹膜透析的129例高磷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顺序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5例,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64例,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案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及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各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对照组腹膜透析操作技术、服药管理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磷和钙磷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案可以提升高磷血症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对患者的血磷水平控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骆素平  王兰  杨立红 《现代护理》2007,13(5):412-414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纠正腹膜透析病人的腹膜炎发生率。方法本研究对象为于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治疗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病人;根据持续质量改进理念,设计并实施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教育路径。结果腹膜炎的发生率由原来的1/30病人月下降到1/63病人月。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助于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纠正腹膜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方法运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设计并实施改善患者贫血的治疗流程。结果141例腹膜透析患者参与了此项研究。Hb达到目标值的患者由59.5%增加到75.2%。口服铁元素的人均服用剂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应用静脉铁剂的人数由1例增加到8例,EPO的人均每周用量由79.33±39.37U/kg增长至95.55±40.28U/kg(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改善了CAPD患者的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