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选择5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5例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25例未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进行比较,针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未使用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占20%。新型PICC中心静脉导管保护套的临床使用能够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常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6.
7.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在肠外营养应用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危重症病人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之一,由于肠外营养往往输液量大、液体渗透压高、对外周静脉刺激大,所以需要经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输注。常规的中心静脉导管一般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导管,但在穿刺置管和输液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我科白2003年10月以来,开展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进行肠外营养,经过临床应用和观察,发现PICC适应乘广、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与普通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在肠外营养的应用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中心,规范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形成既能服务于住院患者又能服务于门诊患者的新型多元化专科护理模式,提高疑难患者的置管成功率,解决了治疗间歇期患者导管维护问题,使PICC置管以及相关维护服务程序化,规范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 PICC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目前临床中化疗、中长期输液治疗、胃肠外营养以及输入高渗性刺激性药物等均把PICC管作为首选的输液通道[1]。 PICC置管后,护士进行健康宣教时,交待患者可以沐浴,但需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抬高手臂或用保鲜膜多层包裹置管处手臂,以防止水浸湿贴膜或进入到贴膜内。贴膜遇水容易使贴膜卷边导致导管脱出,贴膜内进水则会引起穿刺点出现炎症,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局部或全身性感染[2]。对于行动方便的患者在沐浴时,常存在种种顾虑,因而不敢沐浴,或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缠上非医疗用的保鲜膜抬高手臂沐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在沐浴或接触生活用水时,因无法使用专用的医用保护套进行保护,从而引起穿刺点感染或导管脱出等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简单、经济、防水性能强的简易防水保护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是一种由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年,操作简单,操作危险性低。临床广泛用于中长期(5d~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尤其是对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选择。PICC不仅能够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化疗药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虽然PICC有以卜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影响治疗效果。我科自1999年10月实施了国内第一例PICC置管术后至今,共行PICC置管术511例,并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护理,对常见问题的护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希望为PICC导管的护理提供临床护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是一种由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年,操作简单,操作危险性低,临床广泛用于中长期(5 d~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尤其是对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选择[2].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操作方法简单、患者易耐受、带管时间长、并发症低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但该项操作无菌面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国内各家医院专业人员在床边穿刺时没 相似文献
14.
PICC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人,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了病人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PICC导管移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以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不需要缝针固定等优点在临床上得以广泛推广应用,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导管移位等。导管移位的主要危险是有可能造成导管相关的感染,导致计划外拔管,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了保证导管按计划正常使用,我科对2004年7月-2006年5月出现导管移位的3例患者分析了可能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a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 PICC)是静脉输液的安全通道,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已经广泛应用。随着PICC穿刺技术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更加关注留置PICC并发症的处理。静脉血栓是不容忽视的并发症,有研究^[1]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危险性比普通人高7倍,其中血液肿瘤的危险性最高,其次为肺癌和胃肠道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7.
秦艳妍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9):46-46
静脉化疗是肿瘤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长期的化疗易导致静脉损伤,患者因难以耐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皮肤损伤等而中断治疗,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给患者造成机体和经济上的损害,甚至影响下一个疗程的治疗。PICC系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5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治疗,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目前已经成为静脉给药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Rountree指出,PICC适用于需要静脉高营养、化疔及高渗液输入的患者,并认为PICC在治疗中不应为最后采取的方法,而应作为首选方法来建立静脉通道。我国于199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最早应用于临床。本院内科于2005年4月起,对26例需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的患者,按中华护理学会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使用指南实施置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发生方式、特征及改进措施.方法:汇总近期441例行PICC患者数据,对发生导管异位的数据予以统计计算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441例患者中,33例发生PICC导管异位,总发生率7.5%.其中左、右上肢静脉异位发生率分别为7.8%和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发生率均低于同侧头静脉(P<0.01);发生异位的部位分别是腋静脉15例、颈内静脉9例、右心房5例及其他静脉分支4例.改进方法包括利用手法复位、退管改变体位、边输液边送管等.结论: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的高低与所选择的穿刺静脉、外测量方法、血管解剖变异、患者体位、操作者对血管解剖掌握熟练程度及送管技巧有关.为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置管建议首选贵要静脉,宜选用适合国人测量方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送管时患者的体位有待改进;大多数PICC导管异位可以调整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