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和绝对计数检测 ,研究细胞免疫情况。方法 利用白细胞分类计算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15例HIV感染者和 2 6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 + ,CD4+ ,CD8+ 的表达及绝对数进行检测。结果 AIDS患者组CD3 + 淋巴细胞数较正常值显著下降 (P <0 0 5 ) ;HIV感染组与艾滋病患者组的CD4+ T淋巴细胞数较正常组显著下降 (P <0 0 1) ;CD8+ T淋巴细胞数显著增高 (P <0 0 1) ;CD4+ /CD8+ 的比值显著倒置。结论 人类感染HIV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显著变化 ,CD4+ 细胞绝对数和CD4+ /CD8+ 比值对于HIV感染的临床进展可以起到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以及HI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分析 ,研究HIV病毒感染后 ,Naive/Memory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细胞的免疫情况。方法 :利用白细胞分类计算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15例HIV感染者和 2 6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5RO ,CD4 5RA ,CD8和CD38的表达及各型T细胞绝对数进行检测。结果 :AIDS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D8+ CD38+ 、CD4 5RO+ 细胞数显著性增加 (P <0 .0 1) ,CD4 5RA+ 和CD6 2L+ 细胞数明显下降 (P <0 .0 1)。HIV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 ,CD8+ CD38+ 和CD4 5RO+ 细胞数显著性增加 (P <0 .0 1) ,CD4 5RA+ 细胞数明显下降 (P <0 .0 1)。AIDS患者组与HIV感染组相比 ,CD6 2L+细胞数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人类感染HIV病毒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显著变化 ,幼稚型T细胞数目减少 ,成熟型T细胞的数目增加 ,有助于对HIV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通过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和绝对计数检测,以研究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方法利用白细胞分类计算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11例HIV感染者和10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 、CD4 、CD8 CD38 、CD48RO 、CD45RA 、CD62L 的表达及绝对对数进行检测.结果AIDS患者组CD3 淋巴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HIV感染组与AIDS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人体感染HIV后一些免疫因素如低的幼稚T细胞数、明显的T细胞化及细胞凋亡等参与了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HIV患者、45例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和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结果与对照组[(6.16±2.47)%]比较,HIV感染合并组和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分别为(16.7±5.13)%和(16.9±5.87)%]显著升高(P均<0.01),HIV感染合并组与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6.79±2.54)%]显著低于AIDS合并组[(12.2±2.47)%,P<0.01]和对照组[(14.7±3.23)%,P<0.01],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显著低于HIV感染组(P<0.01),HIV感染合并组与HIV感染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IDS合并组与AIDS组两组间CD3-HLA-DR+抗原百分比和CD3+HLA-DR+抗原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与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HIV进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上程序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水平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组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对照者和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结果 HIV/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者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机会性感染者(P<0.05),未合并机会性感染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HIV/AIDS患者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负相关(CD4+PD-1:r=-0.371,P<0.05;CD8+PD-1:r=-0.479,P<0.05),与病毒载量显著正相关(CD4+PD-1:r=0.340,P<0.05;CD8+PD-1:r=0.360;P<0.05);当CD4+T淋巴细胞数量<200.μL-1,合并机会性感染100.00%,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分别为(20.30±2.48)%和(23.28±3.35)%;CD4+T淋巴细胞数量在300~400.μL-1,合并机会性感染12.50%,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分别为(16.11±4.17)%和(16.83±4.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与合并机会性感染密切相关,是疾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邹美银  朱晓红  陆雪峰  文小平  吴丛霞  庄勋  曹力 《重庆医学》2021,50(15):2544-2547,2553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分期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就诊的HIV感染患者1188例(艾滋病期584例、无症状期604例)作为HIV感染组,另外选取2019年10-12月体检健康者5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受试者外周血HIV RNA,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K细胞计数判断HIV感染分期的价值.结果 HIV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NK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艾滋病期HIV感染患者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NK细胞计数及HIV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无症状期患者(P<0.001);NK细胞计数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s=0.381、0.354,均P<0.001),与HIV RNA呈负相关(rs=-0.064,P=0.028);NK细胞计数判断HIV感染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95%CI(0.664,0.724),P<0.001],截断值为147个/微升,灵敏度为74.7%,特异度为57.8%.多因素分析发现,N K细胞计数判断H IV感染后进入艾滋病期的Exp(B)值为1.003[95%CI(1.002,1.004),P<0.001].结论 HIV感染患者NK细胞计数降低,且随疾病进展进一步下降,可作为HIV感染分期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CD25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一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含量和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水平.结果CD4+T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在HCV感染组轻度升高,而在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2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中国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5和CXCR3分子表达水平和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受到HIV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Zhou LP  Shang H  Zhang ZN  Wang YN  Li GF  Shi WY  Ding H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394-2397
目的 通过对中国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标志抗原CD14及其早期活化分子CD69的研究,探讨其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与HIV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集5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及32例健康人抗凝全血,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CD4^+T淋巴细胞、CD14^+细胞及其CD69抗原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浆HIV-1载量。结果(1)HIV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颗粒度SSC值为76±16,CD69分子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为2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AIDS组高于HIV慢性感染(HIV)组及长期不进展(LTNP)组,HIV组高于LTNP组(P〈0.05),LTN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CD14^+细胞比例、CD14抗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IV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CD69分子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与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呈明显负相关(r=-0.872,P〈0.01),与HIV-1RNA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结论中国部分地区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吞噬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上升,且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病毒载量水平变化及对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 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HIV/HCV合并感染组3组的 HIV RNA、HBV DNA、HCV RNA、CD4+ T淋巴细胞频数、CD8+ T淋巴细胞频数、CD4/CD8比值,并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与HIV RNA的关系,HBV DNA/HCV RNA与HIV RNA、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及 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 T 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8+ T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及 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CD8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感染 HBV后,HIV/AIDS患者T细胞的数量下降更明显,致HIV RNA、HBV DNA高载量,加速了 HIV病情进展;感染 HBV后CD4+ T细胞的数量下降比感染HCV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亚群与病毒载量相关性。方法 2012年6-8月选择河南省某AIDS高发地区HIV感染者322例和AIDS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病毒载量仪检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亚群和血浆病毒载量,根据病毒载量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Ⅰ~Ⅳ组。结果 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CD+3T细胞相对值、CD+28/CD+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CD+3T细胞绝对值、CD+3CD+8T细胞绝对值、CD+3CD+4T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CD+3CD+4CD+8T细胞绝对值均高于AIDS患者,CD+3CD+8T细胞相对值低于AIDS患者,辅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比值(H/S)、CD+28/CD+8高于AIDS患者,CD+38/CD+8低于AID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CD+3T细胞相对值、CD+3CD+8T细胞相对值、CD+3CD+4T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及H/S、CD+28/CD+4、CD+28/CD+8、CD+38/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相对值、CD+3CD+8T细胞相对值及CD+38/CD+8与病毒载量水平呈正相关(rs=0.128、0.291、0.409,P<0.05);CD+3CD+4T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H/S、CD+28/CD+4、CD+28/CD+8与病毒载量水平呈负相关(rs=-0.246、-0.318、-0.297、-0.184、-0.204,P<0.05)。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发生变化|随着病毒载量水平变化,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活化亚群水平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检验结果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静脉血和指尖血,采用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所有患者的血糖数值,同时,还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血浆葡萄糖,对比分析两部位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和血样检测结果的偏倚程度。结果即时检验血糖仪指尖血血糖为(9.38±4.28)mmol/L,静脉全血血糖为(9.17±4.05)mmol/L,生化仪测定血浆葡萄糖为(9.96±5.01)mmol/L,三者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部位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和血样检测结果的偏移程度都是负偏倚,其中,偏倚范围最高是13.8%,最低为1.4%,都没有超过20%。静脉全血血糖偏倚显著高于指尖血血糖偏倚,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检验结果的临床可行性,不管是采用静脉采血,还是指尖采血,即时检验血糖的数值都在接受范围内,但是采取指尖血样,检测结果更加接近血浆葡萄糖。  相似文献   

15.
用离子法制备少白细胞血和浓缩白细胞,以菌落计数技术,观察了白细胞数量和血液杀菌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液具有相当的杀菌能力,37℃1h后,细菌的残存数为金黄色葡萄菌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液具有相当的杀菌能力,37℃1h后,细菌的残存数淡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足50%,大肠埃杀菌在50%左右,铜绿假单胞菌不足10%,但未见白细胞数量和血液杀菌能力间的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新鲜全血对实验室不同系列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方法以可溯源的规范操作的检测系统对新鲜全血的WBC、RBC、HB、HCT和PLT进行定值,再用定值新鲜全血对2台不同型号的仪器进行校准,并比较校准前后的偏差变化。结果校准后偏差超过允许范围的测定参数为30%(3/10),较校准前的偏差超过允许范围测定参数80%(8/10)明显降低。结论定值新鲜全血适用于不同系列血液分析仪的校准。  相似文献   

17.
付虹  孔虹  黄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952-954
目的:调查本年度在我院体检的公务员的血糖、血脂及血粘度。方法:用酶法测定754名公务员血糖、血脂,用血粘度仪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结果:高血粘度者148例(19.6%),糖尿病79例(10.5%),高甘油三酯血症者311例(41.2%),高胆固醇血症者196例(25.9%)。结论:本次被检人员具有较高比例的高血脂、糖尿病及高粘度血症,尤以高甘油三酯血症最为多见。提示该人群为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已致敏的脐血红细胞与新生儿溶血病临床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将母婴ABO血型不合的脐血致敏红细胞发生率与高胆血症的发病率进行对照。结果 :脐血致敏红细胞发生率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结论 :脐血红细胞已被致敏者并不一定有临床表现 ,诊断是否为新生儿溶血病应该将临床症状和该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Systemic blood pressure has assumed an identity of its own with a rigid norm, deviation from which causes dismay to the patient and his advisers. The opportunity for hypotensive treatment has enhanced the emotional response of the profession to a raised blood pressure. There are, however, wide variations in blood pressure in any subject, and a wider justifiable range within the community. Emphasis is now more properly placed upon blood flow, and blood pressure which depends upon many factors is itself one of the factors maintaining flow. This underlies the present dynamic attitud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erebrovascular disturbances, and has offered an explanation of many of the minor and transient forms which these disturbances present.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血瘀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瘀证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瘀证的临床观察和血浆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及D-二聚体(D-D)的检测。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血瘀证的检出率为69.64%。血瘀证组血浆GMP-140及D-D检测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结论 恶性血液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的激活与消耗增多,并有继发性纤溶存在。血浆GMP-140及D-D的水平与血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