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脊柱结核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近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手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从简单的脓腔和痛灶清除到强调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逐步出现单纯前路椎间植骨、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等术式,明显缩短了病程,降低了畸形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效促进了结核病变的愈合。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普及、脊柱内固定技术理论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但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指征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使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拟于2006年8月25-27日举办第四届脊柱外科新技术学习班及宁波市2006年骨科论坛,届时将有名脊柱外科专家贾连顺、杨迪生、田伟、徐荣明、陈其听等教授授课。授课内容包括:当代脊柱外科进展;脊柱肿瘤手术进展;枕颈固定技术;寰枢椎不稳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四点内固定技术;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颈椎椎间盘置换技术;颈椎前路内固定技术;颈胸段固定技术,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胸腰椎畸形截骨矫形技术;胸腰椎前路重建内固定技术;腰椎前、后路融合界面固定技术;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技术;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手术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胸椎侧凸的手术治疗上,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后路进行矫形内固定,前路以松解手术为主,进行内固定的较少,即使内固定后大多也需要再行后路的融合固定。随着对脊柱侧凸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前路矫形内固定手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通过与后路手术的比较,对胸椎侧凸的前路矫形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5):364-364
由著名骨科专家徐荣明、贾连顺、陈统一主编的《当代脊柱内固定技术》已经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与当前国外脊柱外科的最新技术接轨,内容包括相关基础知识、各种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如颈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侧块固定技术、腰骶部固定技术以及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技术等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损伤手术治疗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分析胸腰椎损伤手术治疗失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1997年5月~2001年5月收治因手术失误而再次手术的63例,通过临床检查结合影像学X线平片、CT或MRI检查,对初次手术失误的原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63例初次手术失误原因,可分为二类:(1)手术方法选择失误:包括前、后路术式选择不当4例,椎管减压术应用不当8例,内固定器械选择不当5例;(2)手术技术应用不当,包括脊柱骨折复位不良29例,椎管减压不彻底28例,内固定技术不良32例,术中可疑伤及脊髓5例。结论:对胸腰椎损伤手术治疗需正确选择术式及正确应用减压及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6.
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现代外科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手术的有限化、微创化和智能化。随着医用手术器械高精技术、生物计算机技术、数码成像技术及电脑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创脊柱外科的时代已经形成。医学家们预计此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比例将高达75%。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不断应用和拓展,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也随之展现。微创脊柱内固定手术意味着在一定医疗风险下避免大切口入路,采用微小切口,运用引导器械或光导纤维装置通过小通道,在影像仪器监视下,从正常解剖结构到达病变处,使用各种微型手动或电动器械,在可视条件和连续监视,确认及记录下完成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再手术原因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翻修术的57例患者。按照减压的方法、内固定种类进行分析并依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翻修术式。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年8个月,29例次脊柱不稳者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34例次腰痛患者中33例腰痛消失,21例次脊柱畸形患者得到了矫正。结论:内固定器械、手术方法是影响再手术的重要因素。翻修术术式应以脊髓的受压方向、脊柱的稳定性以及脊柱侧凸方向等因素来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借助影像内窥镜扩大操作切口直视下脊柱前路手术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方法:双腔导管气管内插管麻醉下侧卧位,操作切口5cm长,采用电视辅助内窥镜系统光源,直视下操作,完成8例脊柱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3例脊柱肿瘤瘤体切除椎间植骨术,2例脊柱骨折脊髓减压及内固定术,1例后凸畸形矫正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平均出血量460ml,平均手术时间242min,术后平均引流量394ml。术后影像学评价病灶清除减压彻底。术后并发肺不张2例,胸腔积液1例,右肢体麻木1例,经治疗痊愈。结论:扩大操作口借助影像内窥镜系统直视下脊柱前路手术安全,创伤较小,出血少  相似文献   

9.
U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Us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应用技术。[方法]对2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Uss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28例患者术中均获得良好复位,平均随访15.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al分级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满意。[结论]Uss脊柱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复位理想、固定牢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促进我国微创脊柱外科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外科的发展趋势是手术的微创化和智能化。随着光机电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的时代已经来临。近年来在脊柱外科领域微创技术迅速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涉足了这一领域。目前微创脊柱外科分为两类技术:一是经皮穿刺手术技术,二是内窥镜辅助手术技术。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扩展,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也随之问世,使脊柱内固定技术进入一个新时代。在X线透视或虚拟X线导航引导下的经皮穿刺脊柱内固定技术包括: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经皮关节突螺钉寰枢椎内固定术、经皮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由半椎体病变引起脊柱侧弯畸形的患儿,其中,男10例,女3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及植骨融合的手术配合方法。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矫形效果满意,无一例因手术配合不当而影响手术质量。结论脊柱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及矫正青少年脊柱结构性畸形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多节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6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35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9例,其中远距离跨阶段的跳跃性脊柱结核6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6例,分期手术5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90-280min),平均出血量750m1(400~21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神经损伤2例。随访3-26个月,刀口延迟愈合3例,除1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病理破坏程度部位,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外科的技术进步使得脊柱骨折治疗出现了理念上和方法上的变化。椎弓根螺钉等各种内固定的使用、上颈椎等复杂部位内固定的实现、固定的微创化、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发展使固定实现了准确化。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进步使得大量的脊柱骨折从保守治疗转为积极的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新技术的使用不当也会给患者带来危害,在积极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如何规范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也是我们应该认真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作用(附22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1年5月-2001年2月共开展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22例(其中1例先做头颅骨盆环牵引,后做内固定手术),使用的固定器械;鲁氏棒 椎板下钢丝6例,Dick椎弓螺钉系统8例,Harrington rod5例,SDRS2例,USS1例,结果:本组22例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均未引起炎症扩散,在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同时或二期内固定12例中卧床时间比无内固定手术缩短4-8周,结论: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内固定手术可以加强脊柱稳定,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但是,脊柱结核必定是一种特异性感染,选择适应证时还要慎重,有些细节问题还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辅助手术应用于脊柱手术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脊柱手术是一类高风险手术,精确而方便的手术方法是每一位脊柱外科医生的梦想。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让我们拥有了实现梦想的可能。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包括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和经关节螺钉固定C1,2(寰枢椎)。本文主要侧重介绍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因为内固定正成为脊柱手术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72例,均采用后路减压,Dick或RF系统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8%,神经功能有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不完全截瘫占90%,完全截瘫占53.1%。随访3—38个月,无螺钉折断、后退及脊柱矫正度丢失。结论:开放复位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外科手术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11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11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83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1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87例,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7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90~240min),平均出血量650ml(300~17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瘫痪加重2例。随访3~22个月,除一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压迫症状和体征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部位病理破坏程度,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6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35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9例,其中远距离跨阶段的跳跃性脊柱结核6例,采用。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6例,分期手术5例。结果:平均于术时间180min(90~280min),平均出血量750ml(400-21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神经损伤2例。随访3~26个月,刀口延迟愈合3例,除1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多节段脊柱结核病理破坏程度部位,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枕颈结合部解剖结构复杂,是脊柱活动最大的部位,并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通过。近年来随着诊断、治疗及内固定技术,尤其是影像学的发展,该部位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不断提高,手术干预日益增多,但手术治疗仍具有很高的风险,特别是一些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常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作者结合有关文献对该部位一些常见的并发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痪的病例进行椎管内骨块复位,环状的脊髓及神经根减压,保留棘突、棘间韧带、小关节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随访31例,时间10~42个月,平均16个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3级5例,2级24例,1级2例。结论:对于急性脊柱脊髓务的病例,应用保留脊柱后结构环状减压内固定的方法,是兼顾脊髓减压的彻底性和保持脊柱稳定性较为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