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于1977~1990月间共收治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116例,其中用胞二磷胆硷治疗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一)分组:116例病人随机分为:1.治疗组62例,男23例,女39例,年龄20~55岁、平均38.7岁;2.对照组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21~53岁,平均34.5岁。  相似文献   

2.
胞二磷胆碱加甘露醇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医院抢救重度CO中毒,使用胞二磷胆碱加甘露醇,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具有催醒迅速,疗程短,费用低,且无副作用等特点,值得临床医师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对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分为两组各40例.联合用药组给予利培酮合并胞磷胆碱口服,单一用药组给予利培酮口服.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记忆量表(CM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两组疗效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用药组在CMS、CDR的改善较单一用药组明显(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较单一用药组少(P <0.05).结论 利培酮合并胞磷胆碱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好,能减少锥体外系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改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文 《现代保健》2013,(5):158-160
一氧化碳中毒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中毒性疾病,并在我国各种职业病危害中居于首位,一氧化碳中毒危害的发生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医学界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治和预防工作实施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压氧用于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和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从就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情况、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说到一氧化碳中毒,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煤气中毒.在日常生活中,一氧化碳中毒的现象屡屡发生,轻者导致机体组织和器官缺氧,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都知道,在含碳燃料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完全燃烧,从而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有着非常高的亲和力,中毒后会导致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彻底丧失,严重时会导致大脑缺氧而死亡.一氧化碳中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对机体造成更严重的影响.目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当属高压氧治疗,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且见效快.那么,关于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你了解多少呢?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是一种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无任何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这种有毒气体进入血液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继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积极有效的早期综合治疗,防止后遗症的出现,减少死亡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是一种尤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常因意外中毒而影响人民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当一氧化碳进入肺泡,便迅速弥散入血液内,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吸入的浓度、时间越长,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的数量就越多。中毒后,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一旦泄露,不易被发现,从而导致中毒.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阿拉斯加州安科雷季市的一所体育馆因天然气动力机排气管道破裂而致一氧化碳扩散到馆内的空气中,结果使316名接触者中有171人发生急性一氧化碳窒息症状。该体育馆冬天建立的室内溜冰场是以天然气动力机带动的压缩机压缩惰性冷却剂。事故发生前天然气机排气管已经破裂,排出的废气蓄聚于比赛场内。当天下午3时有247位女孩参加broomball比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会因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煤烟泄漏等原因,导致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共收治来院非死亡该类患者9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高压氧,中药及针灸理疗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亚宁 《现代保健》2008,(30):31-32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60例ACOP的临床特点。结果生活性ACOP仍为主要病因。分析对于重度ACOP患者而言,年龄大、高血脂、昏迷时间长,有高血压、脑梗死等其他伴随疾病,HBO治疗次数不足是其出现迟发脑病的易患因素。结论采用HBO治疗结合激素、改善脑循环及代谢药物等综合措施治疗ACOP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急性职业危害性疾病中一直居于首位[1,2],且易引起迟发性脑病,严重危害健康并直接威胁生命。美国每年至少有600人死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居中毒性死因之首[3]。因此,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直是全球性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就急性CO中毒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即是成果之一,目前已成为治疗急性CO中毒最常用的方法。但近年,不少研究对其治疗基础和临床疗效提出了质疑,值得注意。现就此作一简要综述,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1急性CO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胞磷胆碱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效果。方法 120例IS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认知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BI评分、 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IL-6、 NLR、 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胞磷胆碱治疗IS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认知功能,抑制炎性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4.
①1970年元旦刚过,人们在极左路线的鼓动下狂燥不安。一月十七日上午10时许,C区卫生防疫站接到A厂医院打来的疫情电话:在A厂平房居民区连续发现头痛、头晕病人。请区站协助查明原因。卫生防疫人员急速赶赴现场。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病,冬季发病率高。由于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不易被人发觉,因此中毒常常是群发的。例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化学工业的合成氨等;家庭用的煤炉、煤气常是生活性中毒源。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高压氧护理措施,对不同程度CO中毒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不同程度CO中毒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高压氧治疗配合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本护理措施增加CO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配合程度,没有高压氧治疗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有效率。结论恰当、熟练的CO中毒患者的高压氧护理,是高压氧治疗安全、有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泳 《大众健康》2008,(1):19-19
现在又到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而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病率也开始增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刘洪梅 《职业与健康》2002,18(10):177-178
我院自1999年12月引进高压氧舱以来,至2001年3月共收治CO中毒患者69例,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利用高压氧舱抢救一氧化碳(CO)中毒的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9例CO中毒患者中,男33例,女36例,年龄:7~71岁,其中,轻度中毒41例,中度中毒19例,重度中毒9例。轻度表现为头痛,无力、眩晕、恶心、呕吐、活动后气短;中度表现为头痛剧烈、步态不稳,活动时晕倒以至昏迷,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重度中毒除上述表现外,四肢肌张力增强,阵发性惊厥,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是治疗中最重要的措施,具有特殊疗效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方法 对确诊的44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护理.结果 接受高压氧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愈有效率达100%.结论 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及早发现、及早就医、及早高压氧治疗,且坚持足够的疗程,可以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或减轻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同时在整个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做好每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杨昆  郭立峰 《工企医刊》2011,24(2):42-43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均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总有效率为96%,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