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贲门癌术前同步置入鼻胃管、鼻肠管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前同步置入鼻胃管、鼻肠管的问题.方法 对204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前采用同一鼻腔同步置入鼻胃管、鼻肠管,术后用于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结果 本组病人一次插管成功率98%.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前同步置入鼻胃管、鼻肠管,避免了术中置管的弊端,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并能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文博  柯超  张希  陈飞  李宛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1,35(11):810-814,823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泪道置管方式治疗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差异,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10月在武汉协和医院行泪道置管手术治疗泪道阻塞的123眼(96例)患者病例资料,分为泪道顺行置管组(67眼)和逆行置管组(56眼),分别置入U型硅胶泪道引流管(U管)和ND09B型泪道扩张引流管(B管).拔管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功能预后(即患者主观症状)及解剖预后(即泪道冲洗结果),及不同阻塞部位两组患者的功能预后及解剖预后,比较并分析两组间疗效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独立因素.结果 泪道顺行置管组和逆行置管组患者术后解剖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57% vs.82.14%,Z=-1.985,P=0.047);泪道顺行置管组和逆行置管组患者术后功能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7% vs.82.14%,Z=-2.012,P=0.044).两组在单纯上泪道阻塞、单纯下泪道阻塞及全泪道阻塞中术后功能有效率及解剖有效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是影响患者解剖预后的独立因素(OR=0.524,95%CI:0.336~0.817),伴有黏液性分泌物是影响患者功能预后的独立因素(OR=0.222,95%CI:0.051~0.957).结论 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效果显著,泪道顺行置管预后较逆行置管疗效好.病程、黏液性分泌物是影响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盲插法置入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3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盲插法置入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观察插管成功率,并进行肠内营养(EN)治疗所采用针对性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6例患者应用盲插法置管成功通过幽门,6例通过胃镜的引导通过幽门,营养支持过程中3例发生腹泻、5例发生管道堵塞,肠内营养时间为19~60 d(平均38.5 d)。结论:经盲插法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率高,行肠内营养治疗安全有效,良好的护理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巴德耐高压型导管在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中的应用,分析置管部位(上及下肘)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根据PICC导管置入的穿刺部位分为上臂置管组15例和肘下置管组15例;均行PICC导管置入治疗。结果上臂置管组、肘下置管组置管成功率均为100%,但上臂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肘下置管组46.67%(7/15)。上臂置管组舒适度评分(6.94±1.92)分、Karnofsky评分(76.53±5.13)分均显著高于肘下置管组(P0.01)。结论巴德耐高压型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应用价值高,PICC导管的穿刺部位以上臂置入为佳,肘下导管置入期间易发生堵管、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因此应采取高压团注后的护理、集束化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护理措施进行相关对症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床边鼻肠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中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我院重症医学科及神经外科60例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床边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摄片观察置管后24、48、72 h管端的位置。按照在置管过程中有否针灸分为对照组、针灸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4、48、72 h对照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6.7%(2/30)、40.0%(12/30)、80.0%(24/30),针灸组分别为40.0%、86.7%、9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反流的发生率为36.7%(11/30),针灸组为10.0%(3/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显著提高螺旋型鼻肠管的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102-105
目的 探讨针灸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床边鼻肠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中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我院重症医学科及神经外科60例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床边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摄片观察置管后24、48、72 h管端的位置。按照在置管过程中有否针灸分为对照组、针灸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4、48、72 h对照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6.7%(2/30)、40.0%(12/30)、80.0%(24/30),针灸组分别为 40.0%、86.7%、9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反流的发生率为36.7%(11/30),针灸组为10.0%(3/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灸可显著提高螺旋型鼻肠管的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朱士彬 《吉林医学》2014,(19):142-143
目的: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EN)治疗,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胸外科36例食管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中经鼻留置营养管,术后早期经鼻肠管给予EN治疗,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术后胃排空障碍、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炎及呼吸道护理治疗后好转;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缩短;绝大多数患者能耐受该治疗,极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通过减慢EN液的滴速或减少输注量后迅速得到缓解,并顺利完成EN治疗;术前及术后拔除鼻肠营养管后Hb、血清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EN,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患者术后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8.
贠雅玲  刘萍 《吉林医学》2014,(3):633-63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在家庭中使用鼻空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分析16例食管癌患者在家庭中应用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无一例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并解决了术后营养不良。结论:鼻空肠营养是解决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鼻空肠管、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是治疗的前提,做好鼻腔管的日常护理工作是置管营养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危重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病人干预第1、10天的营养指标;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反流误吸以及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第1天,2组病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鼻肠管组病人各项指标均高于鼻胃管组(P<0.05)。2组病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1)。结论: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并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床边超声引导下胃内注水鼻肠管置入法在ICU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需行肠内营养的65例ICU脑外伤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胃内注水法33例,盲插法32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当天和7 d后鼻肠管幽门通过率、置管后达到目标营养值所需时间、置管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置管营养7d后相关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和盲插组相比,超声引导组置管当天及7 d后的幽门通过率明显提高(28/33 vs.9/32,P<0.05;29/33 vs.11/32,P<0.05),达到目标营养值所需时间明显缩短[(2.1±0.9)d vs.(3.7±1.5)d,P<0.05],置管营养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置管7 d后相关营养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超声引导胃内注水鼻肠管置入法方便易行,可提高营养管的幽门通过率,能安全快速达到目标营养,是ICU脑外伤患者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胃镜引导下改进放置鼻肠管的方法,以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在胃镜引导下对72例患者行鼻肠管放置术,用一次性导尿管引至鼻腔。结果该方法1次置管成功率为90.3%,2次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该置管方法减少了对患者的刺激,提高了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曾令瑜  伍桂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498-3499
目的:经过颈外静脉与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比较,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首选颈外静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2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3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度、临床应用护理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贵要静脉组(P<0.05);颈外静脉置管组病人满意度及临床应用护理也高于贵要静脉置管组。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中长期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镜联合X线下使用Seldinger技术置入鼻胆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三腔营养管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28例常规胃镜下置入三腔营养管困难的患者,在胃镜联合X线下操作置入鼻胆管,通过鼻胆管输注肠内营养液.观察置管操作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脱管率、患者的耐受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置管操作时间5~15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达100%,脱管率为0,患者耐受性好,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胃镜联合X线下操作置入鼻胆管进行空肠营养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尤其对解剖结构变异、吻合口或肠段狭窄等胃镜下常规置入三腔营养管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秋兰 《华夏医学》2006,19(5):873-874
目的:探讨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32例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置入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营养状况,预防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例发生腹泻,经减慢输注速度或降低营养液浓度后症状缓解;10例发生咽部炎症,给予草珊瑚含片治疗后缓解,32例患者均治愈。结论:经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良好的护理配合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在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中采取侧卧位胃内注气法盲插鼻肠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该院自2013年3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246例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参照组1、参照组2,每组患者例数为82例,实验组采取侧卧位胃内注气法盲插鼻肠管,参照组1患者予以传统床旁直接鼻肠管置入法,参照组2患者采取胃镜下鼻肠管置入,对比3组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肠内营养管置管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肠内营养管置管成功率98.78%、 治疗总有效率98.78%显著高于参照组1置管成功率87.80%、治疗总有效率86.58%,参照组2置管成功率90.24%、治疗总有效率9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侧卧位胃内注气法盲插鼻肠管应用于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置入小钢珠指套空肠营养管新方法与可行性。方法:将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实施空肠营养支持治疗的143例病人,按营养管置入方法不同分成两组,手术置管组(108例)、经鼻置管组(35例),总结营养管置入新方法,对空肠营养管两种置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置管接受率、恢复自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经鼻置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为每例病人平均节省7212.70元医药费。结论:经鼻置入小钢珠指套空肠营养管新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病人接受率高、医药费用低、术后恢复自理时间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蠕动法鼻肠管盲插置管技术在重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我院收治的需行鼻肠管置入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胃肠蠕动法盲插置管术,对照组患者接受胃内注气法盲插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置管成功率(98.1%)高于对照组(87.0%)(χ2=4.860,P 0.05);实验组置管时间(5.61±1.22)显著少于对照组(20.91±4.60)(t=-23.609,P0.01);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16.7%)(χ2=4.960,P 0.05)。结论胃肠蠕动法盲插置管术的置管时间较少,且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经颈外与颈内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导管置入法。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0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6例,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结果:经颈外静脉组未发现并发症,但有5例导管不能插入上腔静脉。经颈内静脉组有2例动脉损伤,3例穿刺失败。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后X线监视下改良超滑导丝引导鼻肠管放置法在胃、食管腔镜手术中的方法及技巧。方法:选择胃食管腔镜手术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均于术后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观察组30例采用术后X线监视下新型超滑导丝引导方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对照组30例采用术后X线监视下普通带导丝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法。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30例均成功放置空肠营养管至空肠上端,其中8例采用改良方法置管成功。术后早期实施了肠内营养;对照组10例成功放置空肠营养管至空肠上端。观察组置管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8±3min短于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13±3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采用X线监视下改良超滑导丝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于胃、食管腔镜手术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法,能进一步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危重患者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纯波  叶珩  孙诚  李辉  方明  蓝惠兰  黎春常  曾红科 《广东医学》2006,27(11):1674-1675
目的 评价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给予乳糖酸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后对52例危重患者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12h和24h以后分别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结果 置管12h后成功率42.3%,24h后成功率82.7%,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 通过应用促胃动力药以及延长:被动等待时间,危重患者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率较高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