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为研究女萎的品种来源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及方书,从植物形态、开花期、采收期、炮制和功效等方面加以论证.并结合现代对女萎的品种来源认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考证出女萎原植物是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萎蕤原植物是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结论 女萎有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本草中记载的中药远志的基源植物,并对远志进行全面的本草考证,为研究中药远志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名字、形态、功效、主治方面对远志进行考证。结果:考证出远志品种来源:本草中记载的远志为现代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但当时远志和远志科植物西伯利亚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以及远志科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三者混用。名字的来源考证:远志又名棘菀、棘绕、细草,称为远志主要是因为具有强志的功效,又因为叶子极细又小,又称细草;形态考证:主根粗壮,浅黄色,单叶互生,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功效为祛痰开窍,安神益智,止惊。结论:远志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材,用量大,功效肯定;加强对远志的应用研究及生产方面的管理,有利于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将远志作为一个产业开发,让远志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本草中记载的中药远志的基源植物,并对远志进行全面的本草考证,为研究中药远志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名字、形态、功效、主治方面对远志进行考证。结果:考证出远志品种来源:本草中记载的远志为现代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但当时远志和远志科植物西伯利亚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以及远志科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三者混用。名字的来源考证:远志又名棘菀、棘绕、细草,称为远志主要是因为具有强志的功效,又因为叶子极细又小,又称细草;形态考证:主根粗壮,浅黄色,单叶互生,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功效为祛痰开窍,安神益智,止惊。结论:远志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材,用量大,功效肯定;加强对远志的应用研究及生产方面的管理,有利于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将远志作为一个产业开发,让远志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瓜子金进行全面的本草考证,探析本草中记载的中药瓜子金的基源植物,为研究中药远志寻找文献依据。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名字、形态、功效、主治方面对远志进行考证。结果:考证出历代远志的本草品种来源:本草中记载的远志为现代远志科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和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以及远志科植物西伯利亚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瓜子金又名金锁匙、神砂草、地藤草,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稀狭披针形为形态特征;功效为化痰止咳,活血止血,安神,清热解毒。结论:瓜子金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中药材,功效强、用量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和利用前景。加强对瓜子金的应用和生产管理方面的研究,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对瓜子金进行产业化开发,让瓜子金产品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晰"黄精"基原植物沿革与变迁、药用部位与传统功效、资源与分布,该文对"女萎""葳蕤""黄精"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女萎",包含了《名医别录》记载的"葳蕤"与"黄精"两者的功效,其中"葳蕤"传承了"女萎"的主治功效,"黄精"传承了"女萎""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等主补功效,其后本草均沿用《名医别录》记载。"黄精"基原植物的沿革与变迁进一步表明,明清以前本草中"玉竹"(女萎、葳蕤)中包含"黄精",其中唐初以前主要根据根状茎结节状形态与个体大小区分"黄精"、"玉竹",形态的鉴别具有科学性一直沿用至今,大小鉴别显然不科学;唐代至清初强调叶对生者为正精,将年幼的黄精与滇黄精、叶互生的多花黄精等误认为"玉竹",追根溯源"黄精"应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女萎"……,"黄精"的古方开发应一并注重"玉竹"方。历代本草记载"黄精"药用部位除根茎外,叶、花、果实和幼苗均可作食药用,但近代未见开发利用;"黄精"的栽培历史悠久,唐诗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种植方法;"黄精"的采收加工从"二月采根,阴干"(《名医别录》)发展至"九蒸九曝"(《食疗本草》)、"今通八月采"(《本草图经》),但"黄精"栽培品种、资源培育与精准采收等关键技术直至现代仍无重大突破。《本草图经》首次记载"黄精"道地产区"以嵩山、茅山者为佳",但江苏茅山、河南嵩山并非现代的"黄精"主产区,"黄精"产区规划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晰"黄精"基原植物沿革与变迁、药用部位与传统功效、资源与分布,该文对"女萎""葳蕤""黄精"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女萎",包含了《名医别录》记载的"葳蕤"与"黄精"两者的功效,其中"葳蕤"传承了"女萎"的主治功效,"黄精"传承了"女萎""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等主补功效,其后本草均沿用《名医别录》记载。"黄精"基原植物的沿革与变迁进一步表明,明清以前本草中"玉竹"(女萎、葳蕤)中包含"黄精",其中唐初以前主要根据根状茎结节状形态与个体大小区分"黄精"、"玉竹",形态的鉴别具有科学性一直沿用至今,大小鉴别显然不科学;唐代至清初强调叶对生者为正精,将年幼的黄精与滇黄精、叶互生的多花黄精等误认为"玉竹",追根溯源"黄精"应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女萎"……,"黄精"的古方开发应一并注重"玉竹"方。历代本草记载"黄精"药用部位除根茎外,叶、花、果实和幼苗均可作食药用,但近代未见开发利用;"黄精"的栽培历史悠久,唐诗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种植方法;"黄精"的采收加工从"二月采根,阴干"(《名医别录》)发展至"九蒸九曝"(《食疗本草》)、"今通八月采"(《本草图经》),但"黄精"栽培品种、资源培育与精准采收等关键技术直至现代仍无重大突破。《本草图经》首次记载"黄精"道地产区"以嵩山、茅山者为佳",但江苏茅山、河南嵩山并非现代的"黄精"主产区,"黄精"产区规划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药透骨草原植物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骨草为中医外科较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之功效,其来源极为复杂,历代本草记载不一.作者通过调查和各种书籍记载,计有20科42种5变种植物做透骨草使用或称做透骨草.本文对其原植物进行了初步考证,发现历代本草记载的透骨草有四种:益母草、地构叶、风仙花及铁线透骨草.  相似文献   

8.
黄精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本草中记录的中药黄精的基源植物,对黄精进行全方位的本草考证,为中药黄精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查阅古籍,从源流、名称、产地、功效考证黄精。结果:通过翻阅历代文献以及《中国植物志》考证出现代药用黄精的品种来源有三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结论:中药黄精的疗效好,用量广,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良好的发展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羊乳的名称、植物形态、产地及功效的本草学考证,表明本草中关于羊乳的记载与现代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历代使用羊乳的药材来源于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西河柳进行始载年代、古名称、原植物、产地和药性功效等的考证.方法:查阅并考证古代文献记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西河柳始载于<尔雅>,本草始载于<本草拾遗>;历代本草记载的名称有15余种,古代西河柳原植物的主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古今产地基本一致.现代西河柳的主要药性、功效和主治与本草相似,但有差异.结论:古今西河柳的来源、产地和药性功效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深入挖掘药食同源药材黄精、玉竹的营养价值,推动其食品产业化进程,对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玉竹4个基原物种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测定。方法 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测定样品中碳水化合物、淀粉、可溶性膳食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多个营养指标含量,分别通过苯酚-硫酸法、香草醛比色法、NaNO2-Al(NO3)3-NaOH比色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对多糖、甾体皂苷、黄酮和酚酸总含量进行测定;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分析依据,对黄精、玉竹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黄精、玉竹中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高(淀粉质量分数为8.33%~10.89%、可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为3.41%~9.53%),氨基酸种类丰富(黄精、多花黄精、玉竹含18种,滇黄精含17种),具高谷氨酸、高维生素B6、高铁、高锰和高钼等特点,且含有多糖、甾体皂苷、酚酸、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结论 药食同源药材黄精、玉竹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需求,可作为优质膳食原料推广使用,测定结果将为其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不同种源玉竹多糖含量比较及分析,为玉竹种质资源利用与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国主分布区玉竹野生种质资源21份,考察农艺性状、经纬度与海拔,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用Excel,SPSS,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供试玉竹种源间农艺性状与多糖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湖南与四川种源多糖含量较高,其次为浙江种源;多糖含量与叶宽、根状茎直径、海拔相关性较低,在叶大而狭长,茎较粗,果实较大的低经纬度种源中较高;12个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44%;21个种源可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植株较高大,茎较粗,果实大,叶片较多而狭长或宽厚,根状茎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结论:共筛选出8个优良种源,良种选育时,可优先在湖南与四川平昌种源中选择,其次为浙江临安、浙江磐安与吉林抚松种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与采收时间玉竹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玉竹最佳采收期,控制玉竹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与采收时间玉竹药材中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醇浸出物的含量,运用多重方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玉竹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在采收时间内的变化规律为前期增长较慢,中期增长较快,后期增幅变缓,且在9月底之后各成分含量基本上都趋于平稳,此时玉竹中多糖、皂苷、黄酮、醇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9%,0.453%,0.141%,57.48%。玉竹中多糖、皂苷、黄酮、醇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并没有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持续高速增加,3年即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7.67%,0.436%,0.141%,55.59%。结论:玉竹主要活性成分随玉竹的生长发育不断累积,但含量并非都保持高速增长状态。最佳采收年限为3年生,最佳采收期为9月底,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为提高玉竹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人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玉竹中提取的高异黄酮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玉竹中提取高异黄酮,作用于肺癌细胞A549;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高异黄酮12.5,25,50,100 mg·L~(-1)作用于A549细胞6,12,24 h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与细胞凋亡相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对抗杀伤性蛋白(Bak)和与细胞周期相关的磷酸化周期素依赖激酶2(p-Cdc 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c 2)及p38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高异黄酮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P0.05,P0.01),高异黄酮对A549细胞处理12 h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P0.05);与空白组比较,25,50,100 mg·L~(-1)高异黄酮可显著促进凋亡蛋白Caspase-3和Bak表达,抑制Bcl-2表达(P0.01),可显著促进细胞周期蛋白p-Cdc 2和p38表达,抑制Cdc 2表达(P0.01)。结论:玉竹中提取的高异黄酮对A549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能使A549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G2/M期,其机制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和p38 MAPK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5.
栽培和野生玉竹的形态学比较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栽培玉竹和野生玉竹的性状与显微特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玉竹多糖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栽培和野生玉竹在性状、显微上区别明显,多糖的含量野生玉竹为9.67%,栽培玉竹为8.05%.野生玉竹多糖含量明显高于栽培玉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中药黄芪的字义进行考证,以阐明黄芪名实。方法:查阅汉至明清时期的辞书及历代中草药书籍,对黄芪进行字义与名实溯源考证。结果:我国历代本草皆以黄耆为现在中药黄芪的名称,我国现代书籍皆以黄芪字形为名。芪在《说文解字》,《玉篇》,《集韵》,《广韵》,《类篇》,《字汇》中释义为芪母,芪母即指中药知母,而不是指中药黄芪。芪释义为现在中药黄芪始自明代辞书《正字通》,《康熙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对芪列有中药黄芪及知母二种释义。明代李中立在其《本草原始》一书中特意指出当时黄耆的耆字书写为芪字是错误的,可见中药黄芪字形名称使用始于明代。耆在历代辞书中释义为长,耆的字义表述了现在中药黄芪的植物形态特征,因此以黄耆为其名称符合我国中草药命名习惯。结论:将古籍文献及历代中草药书籍中包含的本草学内容进行比对,阐明其词义,梳理药物的名实关系,找出中药黄芪名称变化原因,为人们在研究中草药时查阅古籍文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品质形成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黄精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布局、引种栽培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6个产区31个产地的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质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形态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纬度、海拔、年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及无霜期对多花黄精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纬度和年均温对多花黄精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纬度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和株高、叶长、叶宽及根茎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温与叶宽呈负相关,7月均温和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数量和日照时数、积温及无霜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利于黄精株高、根茎和叶片的生长,水解性氮含量与叶长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分与地下根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进行多花黄精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海拔、温度、无霜期、土壤酸性、生长期温度、磷肥及钾肥施用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赵文莉  赵晔  Yiider Tseng 《中草药》2018,49(18):4439-4445
黄精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具有补益肝肾、延年益寿等作用,是自古以来的道家养生圣药。因其含有多糖、皂苷、黄酮、木脂素、氨基酸、醌类化合物、维生素、生物碱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从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国内各研究机构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国外对其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目前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黄精多糖、黄精醇、黄精皂苷提取物或黄精水提物上,以动物实验或单方和复方制剂的临床研究为主。其多种黄精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黄精口服液、黄精茶、苁蓉精颗粒、黄精赞育胶囊、黄精精油眼罩等,发挥着不同的效用。查阅有关黄精的研究文献,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多角度总结其效用价值,为黄精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滇黄精研究进展及黄精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精Polygonati Rhizoma是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迄今为止已发现40余种该属植物,我国约有31种。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了3种黄精(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滇黄精P.kingianum和多花黄精P.cyrtonema)。黄精是传统补益类中药,集药用、食用、观赏和保健于一身,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黄精化学成分多样,药理活性广泛,在增强免疫力、调节机体平衡、延缓衰老等保健方面,和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疾病方面,都极具开发价值。滇黄精是中药黄精的3个基源品种之一,分布于以云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块大、色黄、润泽、断面透明的品质著称。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大,野生资源却不断萎缩,相对需求量急剧上升。为合理开发云南的滇黄精资源,本文通过查阅上1960年代以来有关黄精的研究文献,总结和阐述黄精在历史记载、植物分类、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生药鉴定、品质评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人工栽培和产品开发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为促进滇黄精的基础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有效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用于检测湖北黄精掺伪药用黄精。方法 基于锁核酸(LNA)-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利用不同基原药用黄精样品的叶绿体DNA中trnC-petN基因序列差异,根据常见混伪品湖北黄精特异性差异位点设计筛选探针引物,并对引物及LNA-TaqMan探针的特异性进行验证。根据扩增曲线临界循环数(Ct)值的差值计算湖北黄精掺伪比例。结果 基于LNA-TaqMan探针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湖北黄精并确定掺伪比例,在湖北黄精掺伪1%时,仍可稳定检出。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药用黄精掺伪湖北黄精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