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清任在临床上特别重视对气虚证的辨治,总结出60种气虚证,其中半身不遂内有40种气亏之证,小儿抽风门有20种气亏之证。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之气虚,可保立苏汤治疗小儿抽风之气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著名方剂,是以气虚血瘀而立论,所创补阳还五汤,临床沿用至今,具有益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是治疗气虚血瘀型半身不遂和痿症之名方。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局限性硬皮病及……  相似文献   

3.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疑难皮肤病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水治 《北京中医》2002,21(1):63-64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著名方剂,是以气虚血瘀而立论,所创补阳还五汤,临床沿用至今,具有益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是治疗气虚血瘀型半身不遂和痿症之名方。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局限性硬皮病及……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茂、炙甘草、人参、白术、当归身、陈皮、升麻、柴胡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之证。由于气血同源,二者在生理上互相依存,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故临床实践中亦可气病治血,血病治气。本文所附三例虽兼症各殊,主要治则均为血病治气。观介绍如下:1血因气凝,助气以行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滞,久而凝聚于脉,而成瘀血痹阻之证。《杂病广要》云:“血之行留,气为之本”,“大抵血不能行,气使之然”。故临床上血因气虚而凝滞者,常用补中益气汤助气而滞血自行。苏某,女,64…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为临床常用方,出自《脾胃论》,是李果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方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及气虚发热等证。笔者运用此方治疗相关杂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较为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慢性结肠炎之发生,主要为脾胃气虚,又加外感风寒,风湿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即可引起脾胃功能紊乱。张景岳说:“泄泻之无不由脾胃。”指明了泄泻与脾气气虚的关系至为密切。临床上将慢性结肠炎分为脾胃气虚挟湿型、脾胃气虚寒湿型二类,其表现均为腹痛、泄泻、粘液便等症状为主。 1 护理方法 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意义,并介绍同类患者的治愈情况,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著名方剂,东垣创立脾胃学说,强调脾胃不足、胃气升发失常而致病,因而在治疗上重视甘温补益、升阳益气药物如升麻、柴胡、黄芪等在方剂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其补中益气的治疗思想.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虚气陷、气虚发热、气虚失固之证,是治疗脾胃气虚的主方,此方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笔者在临床中凡辨证有脾虚之证,均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运用,治疗多种病证,疗效卓著,现择典型病案5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属祖国医学的心悸、胸痹范畴。其病位在心 ,发病与心气虚、心阳虚的病理密切相关 ,临床可见心悸怔忡、短气喘促、动则悸发、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等症状。心力衰竭的发生多在心气虚与心阳虚的基础上 ,兼有血瘀、气滞、寒凝 ,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 ,所以对表现为心气虚 ,心阳虚之心衰病人的治疗 ,除益气、温阳法之外 ,须同时配伍活血化瘀法 ,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亦肯定了活血化瘀及其配伍治疗的临床价值。1 益气活血法心力衰竭均有心气虚表现。如心悸气短 ,动则悸发。临床上 ,心气虚一方面出现心功能不全 ;另一方面因气虚不能行血而导…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由人参、黄芪、白术、柴胡、升麻、当归、陈皮、甘草组成。为“甘温除热法”之代表方,是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气虚摄纳无力所致诸症的有效名方。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上应用较广,笔者应用该方治疗尪痹一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小便病诸候,历代医家多从肾论治,每获良效。但临床上也有单纯从肾论治,收效甚微者。李日庆教授受《灵枢·口问篇》“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启发,从中气不足论治,以“因其衰而彰之”“气虚宜掣引之”为治疗原则,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为主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举一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加减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怀芝 《北京中医》2007,26(2):113-114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气虚血瘀型半身不遂及痿证的代表方之一,临床应用广泛。它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以气虚血瘀而立论,具有益气活血、通经活络、祛瘀散结之功效。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胶质瘤,每见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为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常用方剂,临床上笔者在治疗耳源性眩晕、荨麻疹、慢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遗尿、癃闭的过程中慎守病机,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汤为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常用方剂,临床上笔者在治疗耳源性眩晕、荨麻疹、慢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遗尿、癃闭的过程中慎守病机,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胸痹是以发作性性或持续性心胸闷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段富津教授认为该病虚证以气虚为多,实证以血瘀为最,然临床实践中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畅,气虚鼓动无力,常见血瘀,临床上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亦不在少数。通过对段富津教授运用"三参丹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验案进行剖析,以示其的临证思路和用药特点,为临床上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气虚发热属于内伤发热,临床表现为患者热势或高或低,兼有气短神疲、脘腹不适、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劳累后加重。历代医家对气虚发热的病机多有不同看法,综合分析各家之观点,结合经方之验证,以及医家之临床治疗经验,提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气虚发热产生的关键,为临床治疗气虚发热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补中益气汤一方出自《脾胃论》,其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症[1]。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本方证是因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由气虚而致摄纳不力所形成。笔者在临床上权衡药量、辨证加减,用于治疗气虚之证,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胃下垂患者,女,38岁,瘦长体型,上腹部可扪到强烈的主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151801)马岩补阳还五汤一方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后世多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属气虚血瘀者,用之颇效。余在临床上大凡证属气虚血瘀者,多用此方取效。现不揣浅陋,仅举三例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一、慢性...  相似文献   

18.
举元煎系明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补阵中方:“举元煎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之证,有不利于归、熟等剂而宜补气者,以此主之。”由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组成。笔者在临床上经常运用举元煎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收效良好,现举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肺癌治疗中运用化痰祛瘀解毒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玉  柴可群 《四川中医》2002,20(10):12-14
肺癌为本虚标实之证,正虚多为阴虚、气虚, 而标实为痰凝、血瘀、毒聚,因此,中医治疗除养阴益气润肺外,当灵活运用化痰祛瘀解毒法,临床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为治疗气虚血瘀所致之中风代表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后世医家不断扩大其运用范围,效验颇多。笔者喜用此方化裁治疗气虚血瘀引起之诸症,收效满意,兹列举临证医案3例,以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