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了解三聚氰胺对婴幼儿肝肾功能有无长期的损害。方法随访已确诊的三聚氰胺结石患者,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泌尿系B超变化,根据结果初步判断三聚氰胺对婴幼儿的肝肾脏是否有长期的损害。结果治疗前37例患者全部有肾结石,治疗后只有3例仍有结石,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部分患者肾结石消失;治疗前有17例患者尿潜血试验阳性,治疗后尿潜血试验阳性者只有3例,治疗前有10例患者尿白细胞(WBC)阳性,治疗后全部患者尿白细胞为阴性;两者前后比较提示尿液常规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血清肌酐(Cr)为(38.47±9.60)μmol/L、治疗后为(33.38±5.24)μmol/L,血清尿酸(UA)在治疗前为(296±104)μmol/L,治疗后为(227±60)μmol/L,两者治疗前后比较提示肾功能有所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分别为(21.45±15.70)U/L和(15.16±6.35)U/L,治疗后G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聚氰胺对婴幼儿的肝肾功能无明显的长期损害。  相似文献   

2.
尿毒清颗粒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用尿毒清颗粒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效用。方法:将拟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尿毒清组(75例)及对照组(75例)。尿毒清组患者于术前1 d至术后3 d服用尿毒清颗粒。入院时及术后连续3 d查肾功能。比较两组组间和组内血清肌酐(Scr)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 d Scr最高值均比术前基线Scr值增高[(91.4±40.2)μmol/L vs(71.7±27.4)μmol/L,P〈0.01;(103.7±35.4)μmol/L vs(77.1±21.7)μmol/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IN的发病率尿毒清组为3例(4.0%),对照组为10例(13.3%)。与对照组相比,尿毒清组术后3 d Scr最高值降低[(91.4±40.2)μmol/L vs(103.7±35.4)μmol/L,P〈0.05],术前、术后Scr差值降低[(19.7±16.8)μmol/L vs(26.5±20.4)μmol/L,P〈0.05],CIN发生率降低(4.0%vs 13.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清颗粒可以降低动脉内使用对比剂后3 d Scr的最高值和CIN发生率,有一定的预防CIN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心肾综合征(CR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RS患者7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CRRT,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左室内径(LVD)、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率、CRP及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远高于对照组的61.1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ED、心胸比率、BNP、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以上各项指标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酐、尿素氮、尿酸分别为(112.48±25.64)μmol/L、(0.94±0.33)mmol/L、(373.58±156.45)μmol/L,对照组为(140.54±136.46)μmol/L、(1.00±0.21)mmol/L、(419.54±170.65)μmol/L。观察组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可提高CRS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心肾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25(OH)2D3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延缓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进展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血清肌酐(Scr)水平处于104-265.2 μmol/L,24 h尿蛋白定量≥1 g,临床排除继发性肾脏病,前期随访肾功能无明显恶化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80 mg/d)及骨化三醇组(缬沙坦80 mg/d+骨化三醇0.25 μg/晚),随访6个月,随访时间点为0,2,4,6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Scr、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至随访终点时,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Scr、血钙、PT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95±24.30)μmol/L vs(186.05±46.18)μmol/L,P〈0.05],[(2.27±0.21)mmol/L vs(2.10±0.20)mmol/L,P〈0.01],[(145.22±42.30)pg/ml vs(193.44±55.04)pg/ml,P〈0.01];两组患者蛋白尿、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6±0.69)g vs(2.48±0.79)g,P〈0.05],[(1.41±0.30)mmol/L vs(1.49±0.34)mmol/L,P〈0.05];但与0月比较,骨化三醇组蛋白尿水平下降明显[(2.16±0.69)g vs(3.36±1.10)g,P〈0.01].结论:1,25(OH)2D3联合ARB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其疗效较单纯使用ARB药物为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于本院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72例妊高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之前在本院只行西医治疗的41例妊高征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血压变化、肾功能指标及母婴结局等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2.8%,总有效率为97.2%,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的31.7%、85.4%;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为(106.7±9.6)mmHg、血尿素氮(3.3±1.3)mmol/L、尿酸(244.8±48.5)μmol/L、肌酐(39.1±8.1)μmol/L,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各指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分娩并发症主要包括宫缩乏力、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出血,但观察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疗效更显著,且在改善患者肾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治疗组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替米沙坦,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变化。结果: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尿蛋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治疗后有所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确定狭窄部位,若导丝能通过狭窄段则一次置入支架,若导丝不能通过则置入外引流管,外引流7~10 d后再置入支架。其中24例支架一次性放置成功,4例经外引流10 d后再放置获得成功,全部患者均同时留置外引流管。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分别为(372.3±128.4)μmol/L、(118.9±67.2)U/L、(754.2±332.4)U/L;术后1 w降至(159.9±117.3)μmol/L、(82.4±37.3)U/L、(436.7±241.2)U/L,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为(107.8±48.1)μmol/L、(52.0±23.7)U/L、(231.1±104.3)U/L,与术前比较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改善3例,术后明显好转26例,总有效率为90.6%。随访3个月,30例黄疸完全消退,2例明显减轻;随访半年时死亡5例。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残余肾功能状态及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检测透析前后血清β2-MG值,比较组内透析前后的差异及透前组间的差异;按透析间歇期平均尿量以300 ml/24 h为界,分为残余肾功能(RRF)阳性组和RRF阴性组,比较组间β2-MG的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HDF组透前β2-MG浓度为(10.4±2.98)μg/ml,透后为(7.6±1.78)μg/ml,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HD组透前β2-MG为(11.8±2.49)μg/ml,透析后为(10.1±3.14),透析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透析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RF阳性组β2-MG浓度(9.78±3.4)μg/ml,RRF阴性组β2-MG浓度(12.27±2.7)μ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β2-MG的清除差,血液透析滤过对β2-MG的清除效果良好,但是透析前HDF患者血清β2-MG水平与HD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行HDF治疗的时间不足有关。残余肾功能不同对透析患者β2-MG的血清水平差异明显,提示残余肾可有效清除β2-MG,残余肾的作用是任何透析方式均无法完全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联合支架植入术与单纯PTB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两种姑息介入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0例行PTBD+支架植入(A组),30例单纯行PTBD(B组),分析两组治疗术后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发症、引流道通畅时间及生存期。结果术后1周,A、B两组TBIL分别下降(174.81±49.13)μmol/L、(95.23±42.33)μmol/L(P=0.02),DBIL分别下降(96.01±36.51)μmol/L、(58.16±31.21)μmol/L(P=0.03);术后1个月TBIL分别下降(284.25±112.53)μmol/L、(276.42±125.47)μmol/L(P=0.09),DBIL分别下降(152.06±41.32)μmol/L、(147.06±43.83)μmol/L(P=0.13)。A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1/30,36.67%)明显低于B组(27/3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P〈0.05)。A、B组胆管中位通畅时间(162.5天vs 78.5天),患者中位生存期(203.5天vs 126.0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PTBD联合支架植入术可较单纯PTBD更有效地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MHD患者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透析龄≥3个月的MHD患者68例,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按照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患者治疗组(38例),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1.2g,3次/周,连续用药8周;患者对照组(30例),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等。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前,患者治疗组和患者对照组的GSHPx、SOD水平[(583.74±217.05)、(578.82±311.94)μmol/L与(349.23±80.12)、(349.56±75.22)kU/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69.06±302.46)μmol/L与(428.34±15.23)kU/L](P〈0.01),MDA、tHcy水平[(4.88±1.13)、(4.79±1.42)nmol/L与(29.65±9.24)、(28.76±9.45)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56±0.46)nmol/L与(24.11±4.45)μmol/L](P〈0.01或〈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组的GSHPx、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tHcy水平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治疗8周后患者治疗组与患者对照组GSHPx、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8周后患者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GSHPx、SOD、MDA、t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状态,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机体对氧化应激的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手术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24例食管癌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53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9.7岁。应用抽签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采用经鼻肠管+胃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采取静脉滴注营养液。于术前、术后第1 d、第3 d、第7 d晨起未输液前检测外周静脉血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检测尿素氮、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以及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等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结果肝功能主要指标中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术前及术后第1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及第7 d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静脉血尿素氮、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术前、术后第1d、第3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 d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 d试验组与对照组尿素氮比较:(4.94±1.07)mmol/L vs.(6.67±2.88)mmol/L;术后第7 d试验组与对照组肌酐比较:(52.50±12.46)μmol/L vs.(68.23±7.61)μmol/L;P〈0.05]。试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42.00±1.68)h vs.(50.00±1.54)h]、第一次排气时间[(64.15±10.35)h vs.(70.64±14.73)h]、第一次排便时间[(4.20±1.50)d vs.(5.20±1.40)d]等胃肠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后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肾功能损害的疗效,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80例合并肾损害的新生儿窒息病例,分为丹参组及对照组,丹参组在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足月儿4~6ml、早产儿2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日1次,自出生第3天~第10天用。比较两组患儿出生第3天、第10天尿量、BUN、Scr结果以及尿量恢复正常的日龄。结果:两组患儿第3天尿量、BUN、Scr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儿第10天较第3天尿量增加、BUN、Scr下降;丹参组第10天尿量(2.61±1.05)ml·kg-1·h-1、BUN(3.35±1.12)mmol/L、Scr(66.51±8.11)μmol/L,对照组第10天尿量(2.50±1.12)ml·kg-1·h-1、BUN(6.55±2.21)mmol/L、Scr(100.31±8.98)μmol/L,丹参组较对照组BUN、Scr下降(P〈0.01);尿量恢复正常时间丹参组为3~7d,平均(5.02±1.00)d;对照组为5~10d,平均(7.12±2.11)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合并肾损害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后,肾功能及尿量恢复正常时间早,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肾损害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镜联合清胰汤治疗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ERC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胰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48 h、72 h,治疗组血淀粉酶分别为(367±158)U/L,(92±38)U/L,比对照组(634±308)U/L,(182±36)U/L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3 d、7 d,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分别为(50±17)μmol/L,(21±9)μmol/L,比对照组(94±27)μmol/L,(48±13)μmol/L明显降低(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清胰汤治疗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能有效降低胰酶分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后给予前列地尔联合水化对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0例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联合组21例,水化组19例.联合组采用前列地尔加水化预防,水化组采取水化预防,观察2组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和造影前及造影后3d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胱抑素C的变化.结果 水化组造影后24 h、48 h、72 h检测结果分别是尿素氮(14.37±3.98) mmol/L,(18.31±4.06) mmol/L,(20.43±4.72) mmol/L;血清肌酐(240±70.85)μmol/L,(410±75.36)μmol/L,(471±82.73) μmol/L;胱抑素C(2.32±0.37)mg/L,(2.01±0.31) mg/L,(1.85±0.28) mg/L.联合组造影后24 h、48 h、72 h检测结果分别是尿素氮(13.47±3.82) mmol/L,(15.87±5.23) mmol/L,(17.04±4.8)mmol/L;血清肌酐(210.24±69.61)μmol/L,(328.67±68.34)μmol/L,(365.32±78.27)μmol/L;胱抑素C(1.90±0.42) mg/L,(1.69±0.39)mg/L,(1.48±0.40) mg/L.联合组和水化组于造影后24 h内血清肌酐、尿素氮上升不明显,于48 h上升明显,72 h达高峰.联合组血清肌酐、尿素氮与水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水化组胱抑素C在造影后24 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联合组胱抑素C与水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生对比剂肾病4例,水化组8例,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9.04%和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在给予对比剂检查后立即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对于预防对比剂肾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症寻找最佳途径。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对照组予口服包醛氧化淀粉,碳酸氢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理盐水加黄芪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治疗,每日液体量与对照组相同,维持治疗28d。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尿蛋白、血常规、血脂、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等变化,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短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的24h尿蛋白、尿NAG、血清白蛋白、血脂、血红蛋白、eGF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清肌酐、血胱抑素C、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和尿Ig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黄芪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血胱抑素C、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和尿Ig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基础值(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以及肺损伤的作用。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转入我院ICU治疗的SAP患者10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100 mL血必净注射液,疗程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MDA、SOD、IL-6、TNF-α水平,APACHEⅡ评分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02)。治疗后观察组MDA、IL-6、TNF-α、AMY、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16±0.75μmol/L、25.82±5.14μmol/L、37.25±7.84μmol/L、162.52±35.12 U/L和9.36±2.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2±0.93μmol/L、34.16±7.12μmol/L、50.09±11.62μmol/L、327.42±61.27 U/L和13.32±2.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PaO2和PaO2/Fi02分别为20.94±4.62 U/L、76.34±12.53 mmHg和374.48±54.26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16.38±4.02 U/L、62.73±10.32 mmHg和305.14±46.28 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9%(48/5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4%(38/54)(P 0.05)。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SAP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经肾活检确诊的190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患者血肌酐(SCr)130μmol/L为界分为2组:肾功能正常组(SCr〈130μmol/L)128例和肾功能异常组(SCr≥130μmol/L)62例。同时对其肾脏病理进行半定量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且通过回归分析与其肾功损害相关的因素。结果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功能异常组男性比例明显增高(72.6%1;L28.9%,P〈0.01),年龄更大[(34±10)岁比(30±9)岁,P〈0.01],病程更短[(11±17)]个月比(20±41)个月],同时收缩压更高[(141±19)比(123±17)mmHg,P〈0.01],24h尿蛋白定量增多[(3.31±2.70)g比(2.25±2.19)g,P〈0.01]。同时其患者肾脏病理反映慢性病变的指数均明显增高。多因素分析还显示,与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大,收缩压增高,24h尿蛋白定量增多,以及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指数增高。结论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改变均明显加重,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指数增高与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肾脏排泄尿酸的各指标,明确更准确反映肾脏排泄尿酸水平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早期肾功能损害(eGFR≥60ml·min-1·1.73m-2)的住院患者,采用MDRD公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评价肾功能。将这些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350μmol/L)、中尿酸组(250~350μmol/L)、低尿酸组(〈250μmol/L),检测患者的空腹血肌酐(Scr)、血尿酸(Sur)、24h尿肌酐(24hUcr)、尿尿酸(Uur)等指标,计算尿酸排泄分数(EFUA)、尿酸清除率(Cur)、单位肾小球滤过尿酸排泄(EurGF)及尿尿酸/尿肌酐之比(Uur/Ucr)。结果: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成的三组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中Sur随BMI、SBP、Scr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Sur随空腹血糖(FPG)、eGFR、FEUA、Cur、UUA/Ucr的降低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P〈0.05、P〈0.05、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Ur水平与24hUur、EurGF无明显相关性(r=0.202,P〈0.01;r=0.107,P〉0.05)。SUr与FEUr、Cur、Uur/Ucr呈负相关性(r=-0.779,P〈0.05;r=-0.632,P〈0.05;r=-0.40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者,FEUA、Cur、Uur/Ucr均可反应肾脏排泄尿酸的水平,其中FEUA较其他指标更准确的反映肾脏排泄尿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益气活血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酐、CysC、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GFR明显上升(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肌酐、CysC、24h尿蛋白定量及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改善CRF患者血液流变学、稳定肾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改善GFR,有效缓解CRF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危重患者感染的监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68例)和病毒感染组(30例)两组,对其PCT和CRP含量进行测定。并将细菌感染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动态监测其治疗前后PCT和CR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者的PCT平均含量分别为(3.64±0.58)μg/L和(0.37±0.3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7,P〈0.05)。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者的CRP平均含量分别为(38.27±20.55)mg/L和(37.91±20.63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4,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的平均含量由治疗前的(3.68±0.62)μg/L下降为(0.53±0.21)μg/L,相比于对照组由治疗前的(3.59±0.51)μg/L下降为(2.67±0.43)μg/L,下降幅度更大;观察组治疗后CRP的平均含量为(13.81±5.6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53±5.38)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4,P〈0.05)。结论 PCT和CRP含量的动态监测在临床应用时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在对危重患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