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抑制新生血管以达到控制肿瘤是目前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已广泛应用,包括贝伐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以及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心脏毒性、血栓形成、出血、蛋白尿、胃肠道穿孔、伤口愈合不良以及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较常见的疲乏、腹泻、手足综合征等,多数不良反应为1及或2级,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抑制新生血管以达到控制肿瘤是目前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已广泛应用,包括贝伐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以及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心脏毒性、血栓形成、出血、蛋白尿、胃肠道穿孔、伤口愈合不良以及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较常见的疲乏、腹泻、手足综合征等,多数不良反应为1及或2级,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肿瘤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血管生成”和“耐药”和“肿瘤”为关键词,检索2001-01-2011-12相关文献共1 952篇,纳入标准:1)肿瘤抗血管生成耐药性分子机制;2)肿瘤抗血管生成耐药性调控;3)肿瘤抗血管生成耐药性预测指标.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30篇.结果:抗血管生成耐药性日益受到关注,可能的耐药机制包括血管生成多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的耐药机制、血管拟态、血管嵌入性生长等.直接与间接血管生成抑制剂联用可增加疗效,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循环血管生成因子有望成为预测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的指标.结论:单纯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很难取得持久疗效,容易出现耐药,但其机制目前还存在着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已成为中医治疗肿瘤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这也是中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本文就近十年来我国中医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模式,已经在相关肿瘤领域确立了一线治疗地位.随着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也逐步显露出它的一些局限性如耐药、治疗窗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生物标记物.我们可通过联合化疗、合理规律的化疗方案、抗血管生成拟态(VM)治疗等策略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肿瘤治疗多针对肿瘤细胞,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治疗存在很多缺点如容易产生肿瘤耐药性,有时药物不易进人肿瘤细胞内部则作用受限等。后来,Eolkman等提出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的观点后,国内外研究者做了大量基础实验、动物实验、临床前期试验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治疗肿瘤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使抑制或破坏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血管依赖性,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是中药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文章就近年来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杨晨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8,35(11):819-822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药物可以从不同途径阻断新生血管的生成,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新牛血管生成抑制药物可分为阻断促血管生成因子作用通路的物、直接抑制内皮细胞药物、抑制基底膜降解的药物、抑制细胞整合素的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和其他种类,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郑高云  吴旭 《肿瘤防治研究》2008,35(12):908-911
 0  引言 大量研究表明,传统肿瘤治疗多直接针对肿瘤 细胞而存在很多缺陷,如容易产生肿瘤耐药性、药物 不易进入肿瘤细胞内部等。1971 年哈佛大学Folk2 man 教授[ 1 ] 提出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 血管生成的观点后,国内外研究者做了大量深入研 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使抑制或破坏肿瘤血管生 成,切断肿瘤营养来源而“饿死”肿瘤成为了一种新 的有效疗法。本文就抗肿瘤血管生成机制、治疗进 展以及联合放疗、化疗的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作用于血管生成的抗肿瘤药物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生长转移具有血管依赖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能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阻止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新热点之一,也是肿瘤防治的一条新途径。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的种类,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is common in cancer and is associated with bo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Erythropoiesis stimulating agents (ESAs) were originally developed to correct anemia. Recent trials in cancer patients however, raise concerns over both increased VTE rate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worse tumour outcomes and increased mortality with ESA use.The most common reason offered for explaining the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 of ESAs on cancer outcomes has been the stimulation of erythropoietin receptors on tumour cells. Despite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it is unlikely that most practicing appreciate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agulation pathways, angiogenesis and tumour progression and ESA effects.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se connections and interactions and examine the hypothesis that other mechanisms may underlie the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 of ESAs on cancer outcomes.  相似文献   

12.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nd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is now commonly employed in the clinic to treat cancer. Here, we used angiostatic agents anginex and 0118,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emotherapeutic irofulven, to treat human ovarian tumor xenografts in mice. General linear mixed models were us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umor growth curves. Overall, combination of a low, non-toxic dose of irofulven with either angiogenesis inhibitor was more effective at inhibiting tumor growth than any of the single agent therapies. For example, the anginex/irofulven and 0118/irofulven combinations inhibited tumor growth relative to controls by 92% (p<0.0001) and 96% (p<0.0001), respectively, with the 0118/irofulven combinations yielding 100% complete respons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ombination therapy of 0118 or anginex and irofulven may be highly effectiv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是近年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而肿瘤免疫逃逸是导致肿瘤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仅能够抑制血管生成,使肿瘤退缩,并且能够减少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细胞数量,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等的数量,从而克服肿瘤免疫逃逸。本研究对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管生成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得了重要的生存改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二线和跨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进一步延长生存期。阿柏西普联合含伊立替康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延长了生存期。对抵抗所有化疗药物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使用瑞格非尼后仍延长了生存期。这些抗血管生成药物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并拥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和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研究较多的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有曲妥珠单抗、贝伐单抗和拉帕替尼.临床试验证实上述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肾脏和皮肤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面都已被证实临床获益。近年来研究表明,抗EGFR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能进一步提高晚期NSCLC的治疗疗效,甚至可以缓解EGFR-TKI耐药现象。根据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不同分类,目前临床研究主要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联合EGFR-TKI和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EGFR-TKI,其中前者的研究结果在安全性和效果方面尤为理想,因而有望成为部分晚期NSCLC患者新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所必需的,靶向肿瘤血管的新药研发已成为一个热点领域.目前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些药物在多种实体肿瘤中明显地延长了生存期.血管靶向治疗有别于传统化疗,临床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