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 麻醉临床实习是麻醉系本科生实习任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将案例中心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引入临床麻醉实习,探索其实践方法. 方法 选择2000级到2004级麻醉系本科生80名,采用CBL临床实习教学模式进行实习教学,实习结束后对实习同学进行书面理论测试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评估实习效果. 结果 80名实习同学均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并参加了考试和问卷调查,考试平均分达87分;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实习同学均认为CBL教学模式对他们各方面实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结论 CBL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在麻醉临床实习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仍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五分钟教学法用于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的效果。方法按照临床实习时间将95名护理本科生分为对照组45名和观察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实习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五分钟教学法,即临床带教老师在5 min内通过分派任务、询问支撑性证据、讲授一般原则、给予正反馈和纠正错误给予负反馈5个步骤围绕临床案例开展教学。结果实习4周结束时,观察组出科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生对实习效果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五分钟教学法用于临床护理实习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Sandwich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以98名神经内科实习护理本科生为对象,按照实习病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andwich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出科前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Sandwich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可有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PBL与CBL整合式教学法在口腔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于我院实习的84例口腔医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实施PBL与CBL整合式教学法,比较两组考试成绩、临床操作学习效果、带教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提升医患沟通能力、促进创新思维建立及提升临床操作实践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教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临床实习带教中实施PBL与CBL整合式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实习生考试成绩,提高带教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60名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0名。常规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给予P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及实践操作成绩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对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资料检索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沟通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联合多学科协作的教学模式在骨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学员作为教学对象,根据所在的病区不同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案例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 CBL)联合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work, MDT)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式教学(lecture based learing, LBL),通过两组学员的考试成绩和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学员的病例分析成绩和总成绩分别为(19.86±2.27)分和(76.59±5.49)分,对照组分别为(18.39±2.42)分和(71.14±7.05)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学员对于培养临床思维的满意度分别为95.45%(21/22)和64.29%(18/28),上述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8,P=0.034;t=2.981,P=0.005;χ2=6.975,P=0.031)。结论 CBL联合MDT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质疑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本科护生首轮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临床实习的护生244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23人和实验组121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IBL教学法,即通过小组学习和反思周记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实习时间为3个月。结果首轮实习结束,两组综合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47.11%~64.46%、对照组18.70%~39.84%的护生认为本组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结论IBL教学法加强了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及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实践共同体模式在实习护生学习和实践气管切开换药操作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13年30名实习护生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气管切开换药术专科操作学习;2014年32名实习护生纳入观察组,采用实践共同体模式进行气管切开换药术专科操作教学。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换药相关知识考核成绩,对突发脱管和呼吸道梗阻的应急处理、按要求洗手、观察分泌物颜色、询问患者感受以及套管绳松紧度调试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践共同体模式应用于气管切开换药的教学与实践,有利于实习护生对专科操作技能和理论的掌握,提高护生的应急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以MOOC平台为基础的SPOC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从2020年3月至5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第一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规培生共50人作为教学研究对象,随机各选取25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基于MOOC平台的SPOC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单一的MOOC教学模式,通过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两组教学研究对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来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应。结果 实验组教学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和总成绩分别为(20.04±2.70)分和(84.80±8.35)分,对照组规培学员的成绩分别为(13.40±7.54)分和(76.60±10.42)分,两组在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和考试总成绩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146, P=0.0001; t=3.069, P=0.0035);在成绩考核评级分析中,实验组教学研究对象的成绩考核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于临床技能教学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2=12.054, P=0.002),但是两组的理论知识考核评级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1.52, P=0.468)。在满意度问卷调查中,仅仅只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这一项上,实验组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是具有统计学差异的(??2=4.196, P=0.037),其余四项满意度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MOOC平台的SPOC教学模式能够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实习初期角色模糊和临床实践能力状况,为进行相关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量表、角色模糊量表对安徽省某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处于实习初期的本科护生27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总分为159.96±20.61;角色模糊总均分14.77±4.83,各条目得分均3分。角色模糊与临床实践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均P0.01)。回归分析显示角色模糊会影响护生临床实践能力(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实习初期角色模糊呈中高水平,临床实践各能力发展不均衡。角色模糊是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护理教育者应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护生的角色模糊水平,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保证护生后期实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张利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9,8(2):78-81
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对规范肾脏病的治疗、提高临床实践的同质性和改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发布的肾脏病相关指南有300余项。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的特点包括:发布单位多,部分内容重复;亚专科分类细,交叉学科多;学科发展快,指南内容更新快慢不一。临床教学实践中针对实习医生、规范化培训轮转住院医生,进修医生及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计多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强化循证医学理念,培养主动循证意识,规范医疗行为。 相似文献
18.
In the interest of patients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 should be provided and is increasingly being demanded worldwide. In the daily medical practice however, healthcare based on proven scientific findings has not yet become firmly established. There are several causes for this. Problems occur at the level of knowledge generation,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research into practice and also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of the treating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Nowadays, with a rapidly growing amount of knowledge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for the individual to quickly filter out the relevant facts. This article aims to shed light on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a clinical trial to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It will make the reader aware of potential problems during this process and show some feasible approaches to solving them. Wherever possible, the field of anesthesiology will be used as the reference point.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sources will be presented and advice on how to use them will be give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