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RIA法分別测定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病人及正常空腹胃液癌胚抗原(CEA)值,然后检测正常人pH和胃蛋白酶对CEA测定的影响,同时进行体内体外pH调整前后CEA测定值的比较,以及测定上述四个实验组胃内调整pH后胃液CEA值。结果表明:1、空腹胃液CEA随pH值增高而增高;2、高酸及胃液内胃旦白酶使CEA测定值下降;3、体外调整pH对CEA测定无明显影响,而体内调整pH则影响明显。因此,我们认为:不考虑空腹胃液酸度,不论是用RIA法还是用EIA法所测定的空腹胃液CEA值没有实际意义,如不管原空腹胃液pH值高低,均统一按常规作胃内调整pH,保证比较上的统一性,则可更客观地评价胃液CEA测定对胃癌的辅助诊断和对胃癌高危人群筛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胃癌、43例胃起性疾病、24例食管癌患者及158例健康成人血清与胃液中的CEA及Ft。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与胃良性疾病及食管癌纽问的差异不明显;胃癌患者血清Ft水平低于各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的胃液CEA及Ft水平均高于各对照组,P<0.01。54例胃癌患者联合测定了血清CEA、胃液CEA及胃液Ft,胃癌胃液中的CEA、Ft双项阳性28例,敏感性为51.85%、特异性为99.04%、阳性诊断价值为96.55%。由此提示,胃液CEA及Ft联合测定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胃液和唾液CEA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94例胃良、恶性疾患的胃液及27例唾液CEA含量。其中,22例胃癌胃液CEA含量(152.2±85.6ng/ml)明显高于26例浅表性胃炎(26.4±34.6ng/ml)、17例萎缩性胃炎(33.5±35.0ng/ml)、16例肠上皮化生(38.9±49.1ng/ml)及13例异型增生(68.8±46.6ng/ml),异型增生组又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27例唾液CEA(18.7±23.2ng/ml)与胃液CEA无相关性。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组织CEA染色与胃液CEA含量无恒定关系。并讨论了胃液和唾液内CEA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液癌胚抗原含量对胃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45例胃病患者的胃液和血清癌胚抗原(CEA)。61例良性胃病的胃液和血清CEA含量,均数分别为47.81ng/ml和13.39ng/ml;84例胃癌的胃液和血清CEA含量,均数分别为1,291.62ng/ml和39.32ng/m1。84例中76例(91.7%)胃癌的胃液CEA显著增高,血清CEA水平在84例胃癌病人中仅有32例(38%)升高。结果表明,胃液中cEA测定的明显增值是胃癌辅助诊断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8例胃癌患者、43例胃良性疾病患者、24例食管癌患者及37例健康成人胃液中的癌胚抗原。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胃液CEA水平明显高于各对照组(P<0.01)。以95%上限36.57μg/L为界值,敏感性为65.52%、特异性为91.35%、符合率为82.10%、阳性诊断价值为80.85%。由此提示,胃液CEA对胃癌的辅助诊断和高胃癌危险人群的筛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体胃液内所带真菌是否具有还原硝酸盐的作用,从而探讨人类胃癌病因中,真菌因素的可能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对正常8例,浅表性胃炎(CSG)26例,萎缩性胃炎(CAG)22例,胃溃疡(CU)18例,胃癌(GC)19例,共93份胃液进行真菌培养和pH值及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并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了还原硝酸盐作用的实验.结果胃液真菌"污染"的情况较严重,不同的pH值范围内,胃液真菌培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各种胃病患者的胃液内,真菌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也无差异,但是具有还原硝酸盐作用的真菌的阳性率和胃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GC组高于CSG组.结论胃内真菌可通过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而与胃癌有关.  相似文献   

7.
癌胚抗原(CEA)是最早被人们检测出来并作为结肠直肠癌的一种肿瘤标志(tumon marker)。之后,人们发现它还与其它器官的恶肿性瘤(如乳腺癌、肺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等)有关。近几年对CEA和肿瘤的关系又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比较有发生胃癌风险而行胃切除的患者、正常对照以及胃癌者的胃液,胃粘膜和血浆CEA的水平.以及探索其实用价值。作者共选择了52例志愿者。其中正常对照8例,胃癌患者10例,行Billroth Ⅱ式胃切除者24例,行Bi-llroth Ⅰ式切除者10例。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及吸烟习惯与血浆、胃液或胃粘膜中CEA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胃分泌物和组织中CEA水平有明显的相关。(n=52;r=0.67;P<0.01)。组织和血浆CEA值之间也只有很小的相关性(r=0.34,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液中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和ELISA法测定28例胃癌、32例癌前疾病患者和28例对照者血清及胃液中CEA、CA199、CA242的含量。结果 胃癌组胃液中CEA、CA199、CA242测定值平均水平和检测灵敏度显著性高于血清检测灵敏度(均P〈0.01);胃癌组血清和胃液中CEA、CA199、CA242测定值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和胃液中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胃液中CEA、CA199、CA242的联合监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追踪,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联合糖类抗原CA199、糖蛋白抗原CA125、糖脂类抗原CA242、糖类抗原CA724、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80例胃癌患者血清(均经胃镜取材,病理活检确诊)、6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血清(经胃镜确诊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100例健康人群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间的数值变化以及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的差异.结果:胃癌组和胃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肿瘤标志物PGⅠ、PGⅠ/PGⅡ和CA199、CA125、CA724、CA242及CEA检测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较各单一指标检测,胃蛋白酶原及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5.6%,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PGⅠ、PGⅠ/PGⅡ比值、CA199、CA125、CA724、CA242及CEA单一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7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胃癌早期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测定血清癌胚抗原(简称CEA)作为胃癌诊断和随访的大量研究,仅论述肿瘤进展时CEA浓度增高。测定胃液中的CEA以判断胃癌和癌前病变尚未全阐明。文献有报导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腺化生的测定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111例良恶性胃病的血和胃液CEA测定结果(其中88例同时检测血和胃液CEA),与胃镜检查和活检病理特点相比较。胃液CEA值高于血CEA(约高1.5~15倍),45例恶性胃病中,胃液CEA阳性41例,仅1例单独血CEA阳性。胃液CEA对恶性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癌和HR(高危险人)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8.57%(31/35例)和82.35%(14/18例),与良性胃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胃液CEA测定是一个简便、安全、具有一定特异性和敏感性筛诊胃癌的方法。作者建议可以用于健康人或RH人群的一项普查方法,对CEA增高患者,进一步深入检查。  相似文献   

12.
陈海水  郭德明  黄庆 《中国肿瘤》2001,10(2):124-124
[目的]探讨胃液肿瘤标志物在胃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胃镜抽取46例胃癌前状态和23例胃癌前病变患者的胃液;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液中CEA、CA-50的含量。[结果]胃癌前状态与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CEA测定值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刷取胃粘膜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RAP PCR ELISA法对 5 6例胃组织和胃粘膜刷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的分析。结果 胃癌组端粒酶活性水平 (平均A值 0 .745 )明显高于胃炎组 (平均A值 0 .0 6 8)。端粒酶活性水平在胃刷落细胞中与组织的是相近的。端粒酶在胃癌组的阳性率为90 % ,明显高于胃刷落细胞涂片的阳性率 (6 6 .7% )、血CEA的阳性率 (5 6 .7% )。同时还测得 75 %的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者端粒酶活性水平也显著升高。结论 胃镜直视下刷取胃粘膜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作为诊断胃癌有效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粘液组化与CE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粘液组化染色及ABC免疫酶标技术,观察了55例胃癌,2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7例异型性增生。结果表明,各型胃炎中CEA阳性率与肠化程度及粘液组化分型有关;胃癌的CEA阳性率与粘液组化分型及组织学类型有关;异型性增生及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用粘液组化染色与CEA免疫酶标检测可作为随访癌前期患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癌胚抗原(CEA)是胃肠癌的相关抗原,实践表明,测定血液中CEA的水平对于早期胃肠癌的诊断并不令人满意,作者报道测定胃液CEA比血液中CEA对判断胃癌更敏感。为判断胃癌高危患者,作者分析了胃癌和达到肠化生程度的患者胃液内CEA的水平,从而确定CEA的临床价值。结果发现胃液CEA水平与肠化生分布有密切关系,局限性或弥漫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的研究进展,癌胚抗原(CEA)作为一种癌相关抗原正被广泛用于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癌瘤的研究。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EA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亦对其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等关系进行讨论。材料与方法作者收集资料完整的78例手术切除的胃  相似文献   

17.
联合检测胃液中癌胚抗原和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胃液癌胚抗原(CEA)和免疫球蛋白IgG,sIgA的含量,以期帮助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有一些报道,但大多为各个检测分别研究其诊断意义。本文通过联合检测107例胃液中CEA,IgG和sIgA的含量,以评价其对诊断胃癌的价值及初步探讨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及分组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人。(1)正常对照组:检测40例胃粘膜基本正常或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液CE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验证胃癌的亚硝胺病因假说。方法 在江苏省扬中县,对经过胃镜和病理确认的胃癌102例、萎缩性胃炎90例、正常及浅表性胃炎146例,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的方法,测定比较其胃液挥发性亚硝胺的含量,并用试纸法测定了胃液的pH值。结果 胃液的pH值随胃粘膜的病变严重程度而上升。人群亚硝胺的总检出率在各组都很高,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正常及浅表性胃炎组的亚硝胺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9.02%、98.89%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75例胃癌,21例萎缩性胃炎、29例胃溃疡,6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30例正常人的胃液,并4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癌旁组织和10例胎儿胃组织匀浆进行免疫球蛋白A、G(IgA,IgG),粘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测定。结果,所有检测成分在胃癌病人胃液中的含量均具显著意义的升高;若IgA≥50μg/ml,IgG≥150μg/ml,粘蛋白≥8mg%,LDH≥100IU%,应该考虑胃癌的诊断;若同时LDH同工酶谱呈现D_5>D_4>D_3>D_2>D_1则胃癌的可能性更大。结果还表明,胃癌组织的某些特征与胚胎组织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17(G-17)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865例,其中浅表性胃炎患者339例作为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患者318例作为萎缩性胃炎组,胃癌患者208例作为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G-17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采用单纯取胃体组织做快速尿素酶测定(RUT)法和幽门螺旋杆菌(HP)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HP值.对3组患者的各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的价值.结果 胃癌组患者的PGⅠ水平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患者的PGⅡ水平低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患者的G-17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患者的PGR值小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PGR值小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PGⅠ和PGR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8.9%、86.9%,特异度分别为73.6%、59.4%;PGⅠ、PGR和G-17检测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分别为69.9%、70.8%、66.1%,特异度分别为49.8%、51.4%、64.2%.HP阳性患者的PGⅠ和PGⅡ水平均高于HP阴性患者,PGR值小于HP阴性患者(P﹤0.05).结论 血清检测PG水平的方法在诊断胃癌时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是胃癌患者诊断的一个重要血清学指标,可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