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近年来听力障碍儿童的致聋因素.方法 对1061例2月~<7岁听力障碍儿童病例进行致聋因素、年龄特声、分析. 结果 后天因素致聋为主,其中药物中毒致聋居首位,占30.0%.以氨基甙类为多;腮腺炎或腮腺炎脑炎引起听力障碍68.4%分布在3岁以上组,遗传性聋的51.8%分布于3岁以下组. 结论 药物中毒致聋应引起高度重视,3岁以上儿童注意预防传染病,3岁以下儿童注意早期发现遗传性聋.  相似文献   

2.
为了跟踪了解聋哑儿童的成因,以便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康复,作者于2005年5月对钟祥市特殊教育学校71名在校聋哑学生的致聋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聋哑学生致聋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聋哑学生的致聋原因 ,采用询问和测试方法了解致聋原因和听力损失程度 ,结果表明 ,聋哑学生致聋原因以药物中毒为多 ,占 52 .1 5 % ,先天性因素占 1 2 .88% ;听力损失以重度为多  相似文献   

4.
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共有600余万聋哑儿童,其中7岁以下约80万.而我国听力语言残疾的人数竟高达1770万之多,占各种残疾之首,其中有些人的听力残疾是由于儿童时期用药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6.
有位农村儿童蛋蛋,已经4岁了,长得壮壮实实,但就是不会讲话。从3岁开始家长就带他在当地治疗,钱花了两三万,不见效果。无奈,家长带着蛋蛋到北京求治。医院检查后发现,这个孩子不但哑,而且聋,完全听不到别人讲话。追问得知,孩子3个月时因高烧曾在乡村医生那里注射过庆大霉素,每天2针,共5天。医生认为由于耳聋发生在学说话之前,致使这个孩子因为完全听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无法模仿,也就造成了哑。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类似蛋蛋这样的聋哑儿童我国共有600余万,其中7岁以下约80万。而我国听力语言残疾的人数竟高达1770万之多,占各种残疾之首,…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职工服用各类致聋性药物的构成,比较服用致聋性药物与否对听力损害的情况。选择针织、电信两类行业接触不同声级的227名工人为观察组,噪声在70dB以下的44名工人为对照组。据服用药物类型分为四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论观察组和对照组,服用致聋性药物相当普遍,总计达80.8%。经F检验,服用与否,听力损伤差异无显著性(P>0.05)。笔者建议,对服用者宜作具体分析,一般不应影响噪声性耳聋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矮身材儿童致矮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矮身材儿童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可疑矮身材儿童134例,正常对照124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足月产、非母乳喂养、食欲食量差,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身高矮(父≤165cm,母≤155cm),营养不良及体弱多病均为矮身材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消除不良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营养是预防身高发育落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儿童致肥胖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对75例肥胖儿童及对照进行了致肥胖因素的调查,所得资料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6-12岁时食欲、每日饭量对儿童肥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吃饭速度和母乳喂养时间,在单因素分析中,肥胖儿与对照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还有父母是否超重、对荤食、零食的嗜好、3-6岁时食欲、家庭人均收入、父亲文化程度。以上结果提示,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主要是饮食,表现为饭量大、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及对荤食零食的嗜好,其次是母乳喂养和父母超重。家庭经济收入、家长文化程度等对肥胖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因摄取食物量和消耗热能之间不平衡引起体内脂肪储积的一种疾病。林雪梅报道[1]:肥胖对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长发育、智力、心理行为特点都有影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儿童期肥胖与成年人肥胖...  相似文献   

11.
耳聋影响语言发育,也影响智力、心理和精神神经方面发育.造成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使用各种耳毒性药物.我院自1996年以来应用山茛菪碱与细胞色素C治疗耳毒性药物致聋144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 3岁是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 ,是保证听力言语训练效果的最佳时期 ,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听力训练的年龄越小越好 ,早期的听力言语训练 ,能使大部分听力障碍儿童得到康复 ,从而避免发展为残疾儿童 ,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要做到早期听力言语训练 ,就要求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儿童是否存在听力问题。为此作者通过对 1999年 5~ 11月门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ABR)检测的 73例听力障碍儿童就诊年龄的分析 ,对影响儿童听力障碍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的可能因素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及方法对象为 1999年 5~ 11月门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测的 …  相似文献   

13.
2013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患听力残疾的比例高达11%。据此推算,我国60岁以上老年听力残疾人总数超过2000万。保护听力,预防残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遗传因素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AAID)患者发生中的作用 ,对湖北省聋儿康复中心及部分门诊聋儿进行了听力测试和问卷调查 ,对确诊为 AAID的 93例患儿 ,采外周血做 PCR- RFLP分析 ,对照组为本地 50例正常儿童。研究发现 :93例患儿中 1 2例具有 mt DNA A1 555G均质性突变 ,9例为异质性突变 ,该位点突变率为2 2 .6%。对照组均无此突变。认为 mt DNA A1 555G突变是个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易感的分子基础之一 ,对易感个体及其母系成员应严禁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以防止易感致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082例听力障碍儿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突聋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78例住院治疗的突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发病诱因、发病时伴随症状、就诊时间、基础疾病、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别等对突聋预后的影响。结果上升型听力曲线、听力损失程度、就诊时间入选logistic回归模型,其OR值分别为:0.20、1.30和1.19;p值分别为:<0.000 1、0.003和0.04。结论上升型听力曲线突聋患者预后相对较佳;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就诊时间越晚,突聋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助听器验配及调试,采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IOI-HA)评分评估患者的助听器验配效果,并据此将患者分为验配效果良好组(IOI-HA评分≥25分)与验配效果较差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与噪声在导致职业性噪声聋方面有无协同关系。方法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工人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成噪声组、噪声+粉尘组、噪声+高温组、噪声+化学品4组,分别统计各组听力异常和听力正常检出结果,比较不同组间听力异常检出率是否相同。结果噪声组听力异常检出率为33.5%、噪声+粉尘组为34.7%、噪声+高温组为38.1%、噪声+化学品组为38.7%。经统计分析,总体有差别,进一步组内比较,噪声组、噪声+粉尘组进行比较,x2=0.563,P〉0.05;将噪声组、噪声+粉尘组两组合并与噪声+高温组进行比较,x2=9.194,P〈0.01及x2=6.938,P〈0.01。结论粉尘在导致噪声聋方面与噪声无协同作用,而高温、化学品均与噪声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围婚期、新婚期及早孕妇女的健康教育,减少先天性耳聋及后天药物性耳聋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对上海市第四聋校120名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引起后天性耳聋可能的因素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药物性致聋是聋哑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全组的29.36%,并且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先天性聋哑遗传占了全组的12.85%,仍是聋哑儿童构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年的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已十分关注药物致聋的问题。结论通过医务人员及家长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聋哑儿童的发生率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老年突聋患者就诊时间的差异状况,分析延迟就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山西省8所三甲医院≥60周岁的464例突聋患者进行问卷,分析来院就诊时间≤3d、4~7d、8~14d、>14d患者的数据情况。结果 来院就诊时间≤3d、4~7d、8~14d、>14d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1.16%、26.72%、23.28%、8.84%;延迟就诊发生率为32.12%,超过14d就诊发生率为8.84%。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突聋患者延迟就医危险因素标化关联强度由大到小为:子女几乎不探访询问、无医保、不了解突聋相关知识、空巢、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发病后无意识到是突聋、年龄≥80岁、子女偶尔探访、无配偶、无子女、年龄70~79岁、留守、人均月收入2000~4000元。无社会隔离状态是老年突聋患者就诊延迟的保护险因素。结论 老年突聋患者发病7d和14d后就诊率仍高,延迟就诊现像值得重视,医护和全社会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干预, 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