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46例艾滋病死亡患者机会性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晚期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AIDS住院死亡病例机会性感染的种类、临床特点、与原发病的关系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46例患者中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前五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肺孢子菌肺炎(PCP)、细菌陛肺炎、其他真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肺结核。这些机会性感染中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前五位是PCP、隐球菌脑膜炎、细菌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29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32.45/mm^3。结论患者在AIDS晚期伴有各种机会性感染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PCP、细菌性肺炎、其他真菌感染、肺结核、隐球菌脑膜炎等,这些感染常常导致患者死亡。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性感染是缓解AIDS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42例病原明确的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细菌性感染是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第1位病因,占57.1%;多种病原同时感染率为83.3%;且多个部位同时感染率为57.1%。机会性感染与CD4^+T淋巴细胞数的高低相关。结论CD4^+T淋巴细胞数是影响AIDS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患者的主要机会性感染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AIDS患者肺组织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AIDS尸检患者肺门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叉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肺组织中CMV抗原及核酸的表达。结果本组病例中有8例表现为肺部CMV感染。CMV肺炎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及巨细胞包涵体形成;肺部CMV感染常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应用CMV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可明确CMV感染诊断。CMV感染者FOXP3阳性标记指数显著高于无感染者;CMV感染者CD4^+,CD8^+淋巴细胞计数略低于无感染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病例AIDS患者肺部CMV感染率较高,可能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HIV/MDS患者机会性感染疾病谱及其与CD4^+及CD8^+T细胞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防治机会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2002—2005年收治的181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患者中,有104例发生了机会性感染,部分患者同时有多种机会性感染。本组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口腔念珠菌感染(52.9%),其他依次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31.7%)、结核(21.2%)、食管或肠道真菌感染(15.4%)、疱疹病毒感染(12.5%)及肺部感染(6.7%)等;各种机会性感染中,结核组与PCP组间CD4/CD8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同时伴有机会性感染的种类数分组,机会性感染各组的平均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无机会性感染组;随着机会性感染种类的增加,CD4^+T细胞数逐渐降低,CD4/CD8比值亦逐渐降低。结论HIV/MDS患者机会性感染多见于消化和呼吸系统,发生频率与CD4^+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CD4^+T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CD4/CD8比值小于0.20,机会性感染明显增加,且随着病情进展同时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的几率也明显增加,此可作为开展机会性感染预防的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观测CD4^+细胞计数对机会性感染的预示作用。方法 分析了176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并发症的对应关系。结果 发现在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114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有53例发生了多种机会性感染,其发生比例为46.5%;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62例患者中,只有2例发生了机会性感染,其发生比例为3.2%。结论 不同水平的CD4^+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几率不同,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CD4^+细胞计数作为开展机会性感染预防的参照指标,对于提高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郑州市HIV/AIDS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4-2009年在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44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10年6月,比较分析治疗基线及治疗结束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HIV载量变化,统计抗病毒治疗方案、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44例中,死亡12例;存活的132例中,102例HIVRNA〈50copies/ml。132例存活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09例次。目前达到病毒学治疗成功目标的102例中,91例采用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结论郑州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绝大部分HIV/AIDS患者采用一线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病毒学及免疫学效果,同时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杆菌(TB)感染临床表现为肺结核、淋巴结结核时,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33例AIDS合并TB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分别为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肺结核与淋巴结结核并存,分别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不同临床表现患者CD3^+、CD8^+、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肺结核患者明显高于淋巴结结核患者(P〈0.01)。结论 AIDS合并TB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与其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相关。  相似文献   

8.
HIV/AIDS合并结核病1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IV/AIDS合并结核病(TB)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06月-2007年12月我院177例HIV/AIDS合并TB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患者中,男113例,女64例,年龄(39.8±11.5)岁。死亡31例(17.5%)。TB病原学检测总阳性率为30.5%。89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患者中,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的30例(33.7%),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的59例(663%),6.7%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有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150例患者中,基线CD4^3T淋巴细胞计数〈50/mm^3占55.3%,CD4+T淋巴细胞计数50~200/mm^3占36.7%,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占8.O%。结论HIV/AIDS合并TB患者比单纯的TB患者发生活动性TB的危险性增加;HIV/AIDS合并TB患者已经进入AIDS期,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重机会感染,病死率较高;但TB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阳性率低,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9.
蒙江明  张彤 《传染病信息》2010,23(6):350-352
目的了解南宁国家免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对AIDS患者的疗效。方法228例AIDS患者应用HAART3~18个月后,进行病毒载量(viral load,VL)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及分析。结果调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较完整的病例共228例。100例在应用HAART6-18个月时进行VL检测,治疗6、12、18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VvL明显下降,下降发生在6个月以前,6个月以后VL比较稳定。151例在HAART3-18个月时进行了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治疗3、6、12、18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增加,分别为195、228、255、277/μl;CD4^+T淋巴细胞累计增值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15、148、175、197/μl。结论HAART对AIDS患者有确切疗效。VL下降主要发生在6个月以前,6个月以后VL比较稳定;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HAART联合白介素-Ⅱ促进AIDS免疫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深圳市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及并发症,探索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及白介素-Ⅱ(IL-Ⅱ)免疫重建的效果。方法对77例住院病人的临床流行病学、并发症、抗病毒治疗和白介素-Ⅱ免疫重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病人的平均发病年龄29.01岁;感染途径以性乱为主,单纯性乱占64.7%(包括男男同性性乱14%),性乱加吸毒占14.6%,其他有输血感染。并发症以呼吸系统为主,消化系统次之,血液及泌尿生殖系统排在其后。两个系统以上受累的占91%。病原以结核杆菌最多,占37.7%;肺孢子虫肺炎次之,占29.8%;再者为细菌性肺炎,占28.6%。共住院100人次,人均住院1.3次,每次住院22.08天,中位数19.14天。人均费用810.8元/天,中位数614.3元/天。44例HAART治疗后CD3^+、CD4^+细胞明显上升(P〈0.001),CD4^+/CD8^+比例增高,CD8^+下降(P〈0.01)。对6例经HAART治疗后仍出现机会性感染的病例,给予白介素-Ⅱ治疗后CD3^+、CD4^+明显上升(P〈0.001),CD4^+/CD8^+比例上升,CD8^+下降(P〈0.01)。结论深圳市HIV感染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临床应注意误诊漏诊。HAART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对部分经HAART治疗后仍出现机会性感染的患者,给予白介素-Ⅱ可提高CD3^+、CD4^+ T淋巴细胞,降低CD8^+ T淋巴细胞,达到免疫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AIDS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特点,为开展AIDS抗病毒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对2005—2012年在我院门诊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死亡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在我院治疗过程中患者累计死亡102例,年龄(46.13±15.24)岁,男性占77.45%,女性占22.55%,病死率为3.20%。死亡患者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72.61±77.15)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者占72.55%,治疗12个月内死亡者占71.57%,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者死亡年龄大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者(P<0.05)。结论 AIDS相关疾病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多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和治疗后的1年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IV感染与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广西CDC、广西龙潭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登记的HIV感染与AIDS患者733例,采用液体培养和改良中性罗氏培养方法对患者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对CD4+ T细胞进行检测,分析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结核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结果HIV感染与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率为16.1%(118/733)。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为1级的痰培养阳性率为12.3%(9/73),2级为10.3%(6/58),3级为17.0%(15/88),4级为17.1%(88/514),不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级别的痰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性=2.004,P=0.157);不同级别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之间具有相关性(r=-0.048,P=0.035)。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是否有咳嗽、咯痰>2周症状有关,有咳嗽、咯痰>2周症状的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1.54±0.65)lg低于无该症状的患者(1.68±0.70)lg(t=-2.621,P=0.009)。结论HIV感染与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级别与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结果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对于咳嗽、咯痰>2周的HIV感染与AIDS患者应予以重视,警惕合并肺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并发机会性感染的疾病谱,更好地指导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就诊的39例年龄〉60岁老年病人的人群特征、传播途径、常见症状体征、常见机会性感染、临床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例老年病人占同期住院病人的13.13%,其中男性34例,女性5例,性传播占89.75%。临床表现以发热(53.85%)、咳嗽(53.85%)、气急(51.28%)、乏力(76.92%)、消瘦(94.87%)、食欲下降(58.97%)、腹泻(38.46%)、淋巴结肿大(87.18%)多见,外周血中以白细胞(84.62%)、血小板(53.85%)下降为主要特征。肝功能主要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者占5.13%,白蛋白下降者占38.46%。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者占87.18%,〈50/μL者高达48.72%。机会性感染以真菌感染比率高,依次为口腔真菌(43.59%)、肺孢子菌肺炎(15.38%)、皮肤真菌(5.13%)、食道真菌(5.13%)、隐球菌脑膜炎(2.56%)、尿路真菌感染(2.56%),其中肺部真菌感染、口腔真菌感染者多见。但部分病人以疱疹病毒感染(5.13%)、弓形虫感染(5.13%)、隐球菌感染(2.56%)的临床表现而首次就诊。结论老年HIV/AIDS病人感染以性传播为主,男性多见,发病后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复杂,多数并发有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82例HIV/AIDS实施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接受规范HAART的182例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 182例中,157例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且在治疗后前6个月内增加速度最快,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则较为缓慢。病毒载量在治疗后的6个月内下降最快,大部分降至血浆检测不到的水平,6个月后比较稳定;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部分患者的病毒载量出现反弹,可能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和病毒耐药性的出现有关。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病毒载量是影响HAART疗效的危险因素,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按时服药是保护因素。结论 HAART能明显增加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病毒载量,有效控制机会感染,治疗效果显著。影响HAART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因素以提高疗效,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不同感染阶段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胶原蛋白、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7的检测,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胶原沉积的相关性分析,探讨HIV感染后胶原沉积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HIV感染者43例,分为HIV感染无症状组和AIDS组,留取外周浅表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组织;另外选择非HIV感染者12名为健康对照组,同样留取其外周浅表淋巴结活检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对象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和IL-7定量及分布情况。结果 1随着病程进展,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胶原沉积逐渐增加,AIDS组高于无症状组,无症状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HIV感染无症状组外周浅表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组则显著减少(P0.01);3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胶原沉积量呈负相关(R2=0.724,P=0.000),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2=0.702,P=0.000);43组IL-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组部分患者淋巴结中IL-7呈局部聚集性分泌。结论 HIV感染后外周浅表淋巴结中胶原沉积逐渐增加导致结构破坏,可能是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IL-7有随病程进展而分泌增加的趋势,但仍不足以弥补淋巴结结构破坏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合并机会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与CD^+_4T淋巴细胞(简称CD_4细胞)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马拉维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病人中,CNS感染的病例资料,数据录入Excel进行处理。结果 1023例艾滋病病人中,合并机会性CNS 168例,发病率16.42%(168/1023)。其中合并隐球菌脑膜(脑)炎占47.02%(79/168),结核性脑膜(脑)炎占24.40%(41/168),弓形虫脑炎占19.05%(32/168),不明原因的CNS感染占7.74%(13/168),巨细胞病毒(CMV)性脑炎占1.79%(3/168)。检测的136例病人CD4细胞计数为8~493/mm3,平均为98.56/mm3。其中CD4细胞〈50/mm3 22例,51~100/mm345例,101~200/mm3 44例,201~350/mm3 10例,〉350/mm3 15例。118例好转出院,死亡50例,死亡率29.76%(50/168);以CD4细胞〈100/mm3最为常见。结论机会性CNS感染是艾滋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表现复杂多样,病情重,主要发生于CD4细胞〈200/mm3的病人,且病死率高。早诊断、及时治疗可以延长艾滋病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河南省经血感染艾滋病(AIDS)病人机会感染疾病谱的分布状况。方法对2000年7月-2010年12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2 027例AID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 027例病人共发生3 613例次机会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76.17%)和消化系统感染(47.95%),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依次为细菌性肺炎(35.22%)、口腔念珠菌感染(32.17%)、肺结核(20.37%)、肺孢子菌肺炎(PCP)(15.29%)。(2)其中的711例病人按CD4细胞计数不同分5组,PCP和各种感染性腹泻在CD4<50个/mm3组所占比例最高(30.82%、23.29%),口腔念珠菌感染和隐球菌脑膜炎在50~99个/mm3组比例最高(33.63%、6.19%),肺结核在100~199个/mm3组比例最高(28.68%),各种痒疹在200~349个/mm3组比例最高(17.24%)。按合并机会感染数量不同分5组,各组CD4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病人机会感染疾病谱因国家、地区和人种不同,甚至传播途径不同有所差异,各种机会感染的发病比例在不同CD4水平有所不同;随着CD4细胞计数下降,发生机会感染的数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