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产丙种球蛋白预防肾病综合征患儿医院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对肾病综合征(NS)患儿医院感染(NI)的预防效果,将54例N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且32例。全部病例按NS治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IVIgG100-300mg·kg^-1·d^1,以5%的葡萄糖溶液使其2稀释成3%,静脉滴注,疗程2-3d。结果:观察组患儿NI的发生率为13.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8%;住院时间由且的(64.50±18.52)d缩短为(2  相似文献   

2.
3.
杨萍  温志红 《广西医学》2001,23(6):1497-1498
为了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笔者回顾分析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12 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病例 (肾病组 )发生医院感染情况 ,并与同期住院的 2 7例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 (肾炎组 )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肾病组 12 0例患儿 ,均符合小儿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1〕。男 79例 ,女 4 1例 ;年龄 1 6~ 15岁 ;初治 39例 ,复治 81例 ;12 0例均给以糖皮质激素中长程方案治疗。1 2 方法 :4 3例医院感染患儿均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2〕。回顾性分析 12 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医院感染的…  相似文献   

4.
丙种球蛋白预防肾病综合征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IVIgG)对肾病综合征(NS)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4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Ns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IVIgG100~300mg·kg^-1·d^-1,以5%的葡萄糖溶液使其浓度稀释成3%,静脉滴注,每月1次,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期间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情况,检测治疗前、后IgG水平。结果:治疗组上呼吸道感染率(40%,8/20)明显低于对照组(75%,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gG水平分别为(3.52±1.40)、(12.65±1.40)g/L,对照组治疗前、后IgG水平分别为(3.65±1.31)、(8.50±1.52)g/L,治疗组IgG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8.981,P〈0.01)。结论:IVIgG能明显改善NS患儿的免疫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5.
曾友元 《海南医学》2002,13(2):20-20
肾病综合征患儿 (NS)易合并感染 ,不仅影响激素疗效 ,也是导致复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儿童期NS很少发展至终末期肾衰 ,儿童期主要死因是各种并发症 ,尤其是感染 ,在临床工作中对一些隐匿性感染易忽视。本文对所收治 76例原发性肾综并感染患儿进行了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 76例NS患儿均符合 1981年全国小儿肾脏科研协作组制定的标准。年龄 3~ 12岁 ,男 39例 ,女 37例 ,病程 0 .5~ 5年 ,单纯型 5 2例 ,肾炎型 2 4例 ,初发为 5 4例 ,复发 2 2例。1 2 感染性疾病分布 :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 (6 5 % )泌尿道感染 (11% ) ,皮…  相似文献   

6.
肾病综合征(NS)为儿科常见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医院感染是导致NS复发及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的控制、预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探讨NS医院感染的病因、规律及预防措施,我们对128例住院患儿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治疗时间长、易复发的慢性疾病。患儿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医院内感染。为探讨肾病综合征的易感因素和预防医院内感染,对我科1985~1995年间收治的肾病综合征90例,进行了回顾性探讨。1临床资料及诊断标准90例肾病患儿中,男81例,女9例,年龄1~12岁,单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价细菌疫苗—兰菌净预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儿医院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 46例PNS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比较兰菌净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感染率、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尿蛋白量下降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 ,治疗组的医院感染率为 9.1% ,对照组为 3 7.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的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CD3、CD4、IgG、IgA增高 (P <0 .0 1) ,CD8降低 ,CD4 CD8比值增高 (P <0 .0 5 ) ;而 2 4h尿蛋白量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两组下降程度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兰菌净可明显降低PNS患儿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征,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19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医院感染40例(21.05%),其中呼吸道(17例,42.50%)及泌尿道(13例,32.50%)感染最常见;26例(65.00%)致病菌培养阳性,6例(15.00%)为2种致病菌混合感染,G-杆菌16株(40.00%),G+球菌8株(20.00%),真菌8株(20.00%);医院感染患者死亡5例,平均住院时间[(37.87±11.25)d]明显高于无感染组[(17.34±6.25)d]。年龄大、病程长、侵入性操作、应用抗酸制剂、预防应用抗生素、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由尿丢失,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高度浮肿为其特征的一组综合收稿日期:1999-12-10征[1]。院内肾病综合征患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如不注意严格防护,极易发生多种感染。为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使患儿早日康复,我们对1995年以来我科肾病综合征患儿209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探讨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1 临床资料209例中男163例,女46例,发生院内感染43例,总感染率为2057%,0~3岁10例,占232%;~6岁27例,占628%;~14岁6例,占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190例1991~1999年肾病患儿住院病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回顾性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分布。结果 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34.2%(65/190),其中呼吸道感染占69.7%。单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为24h每公斤体重尿蛋白定量(尿蛋白)、住院时间、激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种数及时间。多因素分析危险为  相似文献   

12.
何秋芳 《海南医学》2013,24(14):2168-217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8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调查其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9例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26例(29.21%),发生感染34例次(38.20%);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道感染12例、泌尿道5例、口腔3例、胃肠道2例、皮肤软组织2例、其他2例,构成比分别为46.15%、19.23%、11.54%、7.69%、7.69%、7.69%;比较感染患儿与未感染患儿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血ALB、IgG、IgA、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发生有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B值与住院时间是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住院时间较长与血清ALB降低是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血清ALB水平、合理营养、加强病房管理及重视院内感染的防控是减少患几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1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院内外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3年在我院儿科住院并随访的13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3例中合并医院感染20例(15.04%)合并院外感染84例(63.16%),其中呼吸道感染占多数。住院时间超过3周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达40%(P<0.05),但院外感染率与年长儿相似(P>0.05)。医院感染与免疫球蛋白IgG下降有关(P<0.01),而乡村患儿并发院外感染较多(P<0.01)。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儿易合并院内外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长短及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成正相关,而院外感染则与居住环境有关。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改善居住环境可减少感染并发症,减少复发机会。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刘红  滕东海 《西部医学》2011,23(6):1043-104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收治的314例PNS患者按其发生医院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4例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8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球蛋白I、gAI、gM和治疗方案(单用激素、合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激素每日最大用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住院时间比非感染组明显延长(P〈0.05);感染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IgG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PNS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否可能与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I、gG和住院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性肾病31例,肾炎性肾病9例。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以水肿为主,且为就诊首原因。经休息、限制钠的摄入、利尿消肿,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单纯性肾病完全缓解率70.1%,肾炎性肾病完全缓解率33.3%。合并感染9例均为呼吸道感染,低钠血症4例,甲状腺功能减低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脑血管栓塞1例。结论: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泼尼松治疗单纯型肾病完全缓解率高于肾炎性肾病,对激素耐药的肾病综合征患儿采用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疗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并发症及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治疗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16.
循证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肾病综合征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循证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循证组按循证步骤提出问题,检索文献,获取科学实证,选取最佳证据,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实施计划并进行评价。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统计两组患儿疾病复发率、生长发育达标率及病人(患儿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循证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循证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循证组患儿生长发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方法应用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利妥昔单抗(RTX)重复使用治疗儿童频复发(FRNS)或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SDNS)维持缓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诊断FRNS或SDNS并接受重复RTX治疗且随访≥12月的30例儿童。给予RTX每次375 mg/m2,监测CD19恢复后予RTX重复治疗2~3疗程。回顾性分析RTX治疗后半年、1年内尿蛋白持续缓解率,RTX治疗前后的复发次数、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身体质量指数、身高变化及RTX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RTX治疗后半年及1年尿蛋白持续缓解率分别为90%、83.33%。与治疗前相比,RTX治疗后半年、1年内复发次数、激素使用剂量明显下降;RTX治疗1年后患儿的身体质量指数下降,身高回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RTX时及后期随访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重复RTX治疗能够延长儿童FRNS和SDNS持续缓解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氟康唑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氟康唑与广谱抗生素同步应用预防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187例中重度以上肺部感染者(治疗前痰培养及或涂片有真菌者不入选)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静脉用抗生素治疗加口服氟康唑100mg/d,155例;对照组:静脉用抗生素治疗32例。所有病例均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至停用抗生素或治疗过程中病情好转可减少其中一种抗生素时停用氟康唑。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及疗程中每周抽血查肝功能,并记录症状,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及疗程中病情无好转或反复或伴腹泻时均留痰及或大便送检涂片查霉菌及培养。结果 治疗组155例在治疗期间及疗程后有150例无深部真菌感染发生;另有5例出现痰涂片壹到酵母样菌,但痰培养阴性,其病情的好转进程未受影响。对照组32例中有18例并发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痰涂片及痰培养均查到真菌),其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16例;肠道真菌感染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纳差症状,两组的纳差症状无明显不同。治疗组有3例在停氟康唑前出现了血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45-62mmol/L),及时停氟康唑并加保肝治疗3-5d后谷丙转氨酶均恢复正常。对照组有1例血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54mmol/L),加保肝治疗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氟康唑与抗生素同步应用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有预防作用,此方法效果好、方便、经济、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凝状态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凝状态。方法 :对 36例单纯性肾病 ,2 0例肾炎性肾病和 4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凝状态进行检测。利用日本E 2锥板粘度计检测血液粘度 ;利用毛细玻璃管粘度计检测血浆粘度 ;利用玻璃珠柱法检测血小板粘附功能 ;利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 ;利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血栓烷B2 (TXB2 )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a)。结果 :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与对照组比较 ,3.8s- 1 ,9.6s- 1 ,19.2s- 1 ,38.3s- 1 ,76 .8s- 1 ,192s- 1 和 382s- 1 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加 ;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加快 ;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多 ,血小板粘附率、ADP或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增高 ;血浆TXB2 ,TXB2 6 Keto PGF1a明显增高 ,P均 <0 .0 5。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血液粘滞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多及功能增强、血TXA2 PGI2 平衡失调 ,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