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临床常表现为月经量过多、不规则出血。DUB是妇产科较为难治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刮宫止血、性激素调节、止血药物、中医药及手术切除子宫止血等。随着米非司酮作用机制研究的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与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共110例,平均年龄为(46.3±4.1)岁,平均病程(10±3)个月;按照奇偶编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孕激素疗法,n=50)和治疗组(药物-米非司酮疗法,n=60),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期间的经期长短,停药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1.2)比(4.3±1.1)d,t=6.487,P=0.017];治疗组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67%比52.00%,χ2=5.214,P=0.024);治疗组患者功血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比26.00%,χ2=10.824,P<0.001)。结论米非司酮较孕激素副作用小,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调整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治疗A组45例患者于诊刮术后3d开始口服米非司酮,连服3个月;B组45例患者于诊刮术后3d开始口服妇康片5mg,每8h一次,当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或血止后按原量的1/3递减至2.5mg,1次/d。血止后同时加用倍美力0.625mg/d。两药连服共21d停药,等待月经来潮。月经第5天继续服用妇康片2.5mg/d+倍美力0.625mg/d共21d。连用3个周期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相比,止血效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郭淑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10-3412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80例,根据米非司酮用量5 mg、10 mg及25 mg分别分为低剂量组26例、中剂量组26例及高剂量组28例,分别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中剂量组(有效率92.3%)和高剂量组(有效率82.1%)的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组(有效率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P<0.05);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抑制子宫内膜作用优于低剂量组(F=4.34,P<0.05);三组都对性激素的体内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治疗过程中高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高于低剂量及中剂量组(F=3.97,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10 mg剂量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6.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连续服药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分别测定血清激素水平,观察月经情况,同时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用药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泌乳素(PRL)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不明显(P〉0.05),贫血得到纠正,无子宫内膜增厚。结论:6.25mg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9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服30d后,6.25mg/d,再服30d,共6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结果49例中有46例患者服药期间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治疗后血FSH、LH、E2、P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RL、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复发率低,不易诱发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片10mg,连服3个月后,减量为6.25mg,再连续服药3个月,一疗程,共服药6个月。用药前及服药期间每月分别测定血清内分泌水平、肝肾功能及血常规,观察月经情况,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并以炔诺酮治疗36例患者作为疗效对照组。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服药期间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水平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泌乳素(PRL)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不明显,肝肾功能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纠正;无子宫内膜增厚;其中25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米非司酮治疗组有效率为86.84%,炔诺酮对照组有效率为58.33%。两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促进绝经,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7例,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的血清水平.结果 治疗后,87例患者中,治愈49例(56.32),有效33例(37.93),无效5例(5.75),总有效率为94.25%.治疗后患者血清P、E2、PRL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后血清FSH、LH、T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单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丽  程丽村 《上海医药》2012,(21):14-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空腹口服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5d,于服药前和服药后15d、30d、45d共4次空腹抽血检查内分泌4项指标,同时行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患者用药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孕酮(P)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B超下子宫内膜较治疗前变薄。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效、用药期间仅有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率为9.52%,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口服10mg口服,1次,d,以连续治疗3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8例患者治愈79例,有效3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7.5%。治疗1个月后血浆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血红蛋白及子宫内膜厚度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2个月后改善水平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患者服药期间4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2例患者出现头昏,给予适当减量处理后消失,未影响持续治疗。结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3个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后每天给予米非司酮12.5mg口服,1次/d,连服3个月。用药前后及用药期间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中FSH、LH、E2、P的含量,B超探查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观察患者月经情况,注意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测定血中FSH、LH、E2、P的含量分别为(21.1±11.3)U/L、(18.4±4.7)U/L、(66.86±26.3)pmol/L、(0.87±0.31)nmol/L,治疗后血中FSH、LH、E2、P的含量分别为(10.2±5.1)U/L、(9.8±3.5)U/L、(45.23±17.31)pmol/L、(0.52±0.14)nmol/L。治疗后血中4种激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6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用药期间全部闭经,总有效率100%,其中有7例直接进入绝经期,43例停药后平均47d恢复月经,经量正常。另外18例月经稀发量少。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上升或恢复正常。68例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肝肾功能正常,9例出现轻度恶心,停药后消失,14例轻度潮热、出汗。治疗前后B超探察子宫体积缩小,治疗前(143.82±30.2)cm3,治疗后(113.40±18.4)cm3,P<0.05。子宫内膜变薄,治疗前(8.2±0.4)mm,治疗后(4.0±0.2)mm,P<0.05。结论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3个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是利用高频的交流电磁波,通过治疗电极导入子宫内膜组织而产生生物热效应,使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和基底层发生凝固、变性、坏死和脱落去除子宫内膜而达到自宫性闭经,从而达到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和可靠性。方法随机的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科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安宫黄体酮和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为18.8%,观察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为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具有止血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可靠性高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是利用高频的交流电磁波,通过治疗电极导入子宫内膜组织而产生生物热效应,使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和基底层发生凝固、变性、坏死和脱落去除子宫内膜而达到自宫性闭经,从而达到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我院利用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学敏 《北方药学》2016,13(4):74-75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62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患者年龄43~53岁,平均围绝经年龄(48.3±2.5)岁,31例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月经改善情况、激素水平变化、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抽血化验,化验项目主要为性激素、肝肾功能、血常规、经阴道B超测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62例在服药期间均无月经来潮,随诊1年时间内,出现绝经34例,月经稀发18例,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6例,再次因流血量多引起贫血4例;服用药物前和服用药物1个月、2个月、3个月相比,FSH和T、PRL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H、E2、P水平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显著的疗效,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明显损害,而且可以对部分患者有诱导绝经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是以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月经不规则开始,多发生在39~51岁,平均持续时间约为4年。围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内分泌失调,会引起月经不规律,出现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围绝经期功血是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一系列退行性病理改变。围绝经期功血需迅速彻底止血,防止复发,调整月经周期,减少月经量,使患者顺利度过围绝经期[1]。早发现、早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改善女性围绝经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照组服用炔诺酮药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5,(30):4218-422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6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于诊断性刮宫后第3天给予米非司酮片10 mg,空腹服用,1次/d,连用90 d;观察组患者于诊断性刮宫后第3天给予米非司酮片10 mg,空腹服用,1次/d,连用5 d后停药,待月经来潮后第1 d起再连用5 d后停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激素(LH)、孕酮(P),血红蛋白(Hb)、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月经情况、复发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2、FSH、LH、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月经正常比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功血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激素水平,促进正常月经周期的建立,降低子宫内膜厚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王加岭 《家庭医药》2016,(12):52-53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例临床分析.方法:选择二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患者服用每晚睡前服用米非司酮,每次10mg,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患者的内分泌6项功能、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值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服药后3个月后PRL、E2、P明显降低,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28、6.349、8.233,P<0.05),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小,血红蛋白值明显升高,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81、9.023,P<0.05).患者治疗3个月后,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6例、8例,2例,有效率为94.4%其中1例患者出现皮疹.36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并无明显异常.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于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的疗效良好,可以发挥止血、闭经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与甲地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用3个月;对照组40例,服用甲地孕酮首次剂量8mg,3次/d;止血后隔3d减量至4mg。观察2组阴道出血情况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